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铁器时代 >

第359部分

铁器时代-第359部分

小说: 铁器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单靠着几本老掉牙的兵书,就妄想当将军,简直是笑话。〃
  两人被刘子光说得瞠目结舌,一时间却又无法反驳,听众们也听傻了,众人窃窃私语互相询问:此乃何人?但无人知晓。那位女公子也傻眼了,没想到这位大叔这么能侃,居然把社长都给说得不敢还嘴呢。
  夏完淳到底脑子灵活些,稍微愣神之后便开始反驳:“照先生的意思,我们倒成了百无一用是书生了,在下到认为兵者乃诡道也,并不一定非要多么强悍的体魄,只需要一颗精明的头脑即可,君不见孙膑、孔明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么?我大明讲究以文驭武,就是从这方面考虑的,单纯靠武力拼杀不是兵家正统。”
  “大缪!”刘子光当即驳斥:〃首先说你举出的两个例子都是极其罕见的个案,从古至今有几个孙膑?又有几个诸葛孔明?不错,他们都是旷世奇才,但是精英统军是不可取的,因为一旦精英不在了,军队的灵魂就垮塌了,君不见五丈原之后蜀军就一落千丈么?咱们大明没有孙膑,也没有诸葛亮,怎么办?谚语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群策群力的表现。
  刚才夏公子说刘子光并非帅才,只是个勇将罢了,在下深以为然,但是为什么一个有勇无谋的猛将能百战百胜呢?那是因为他手下有参军班子,每日根据战场情况布置出局部地形沙盘,进行兵棋推演,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制定相应的作战方案,这样才保证了他连战连捷的神话。
  现代战争打的是综合国力,指挥也不全是靠谋略,而是谋略和实力相结合,试想三国时期的空城计,放在现如今就行不通,我一通火炮打过去,有没有伏兵不立刻知晓了?所以说年轻人应该与时具进,不要故步自封,学诸葛亮没什么不好,但是千万不要学成了赵括啊。〃
  谈军事刘子光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过他跳出来卖弄这些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另有深意。果然,梁士贻中招了,他若有所思道:“先生所言极是,可是我等怎么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难道去军前做一名小卒,从最底层干起?”
  刘子光正等着他这句话呢,当即答道:“非也,咱们大明还没奢侈到用金陵书院学生当小卒的地步,在下有个建议,梁公子可以斟酌,此地往南五里,有个京师讲武堂,是镇武侯办的军官学校,专门培养军官,骑马射箭操炮,绘制地图、参赞军务,海战陆战空战,各学科都有,学成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红衫军任职,起码是个把总的职务,也可以通过镇武侯推荐,进入禁军担任军官,在下以为,这倒是各位公子投笔从戎的一条好出路。”
  说到底刘子光是为他的讲武堂招学生呢,京师讲武堂有两种学制,一种是一年半期的初级班,培养小旗级别的军官,生源主要是十五六岁的民间良家子和军队里的优秀士兵,还有一种是三年期的高级班,培养的是中高级的参谋、指挥、后勤军官,生源素质要求比较高,至少要识文断字、头脑灵活,身体素质过硬。这年头风气是重文轻武,正经读书人哪个会去吃粮当兵啊,所以讲武堂高级班一直处于严重缺编的境地。
  梁士贻闻言大喜,道:“正合我意,我正愁报国无门呢,多谢先生为我指出一条明路。”
  而夏完淳则皱眉思索,片刻之后说道:“兹事体大,容夏某考虑之后再做定夺,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再会各位。”说完一拱手,领着一群穿着白袍子的复社成员离开了金陵书院。
  目的达到,刘子光也冲梁士贻一拱手,打算就此离开,但梁士贻却拉着他的手道:“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先生应该是镇武侯麾下的一位将军,咱们铁血社正准备投在侯爷门下,还请先生引见。”
  刘子光道:“你怎知我是镇武侯麾下之人?”
  梁士贻狡黠地一笑:“先生脚上的大回力泄露了玄机。”
  刘子光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双南洋橡胶底帆布身的高筒步靴,这种靴子是红衫军的制式军靴,弹性好,透气佳,用靴带还能束住小腿,起到绑腿的效果,由于是军品,民间流传的极少,偶尔有士兵将旧靴子送给亲戚以至于流落在民间,被好事者炒到极高的价格,还是有价无市,千金难求一靴。
  靴子因为弹性好,所以被民间人士取了个花名叫做回力靴,半高筒的被称作小回力,十寸高筒的被称作大回力,大回力尤其难觅踪迹,拿着银子都买不到。刘子光一身寒酸的麻布袍子,脚上却穿着一双价格不菲的大回力军靴,这只能说明他是红衫军的成员,而听他一席谈颇有见解,所以必定不是寻常军校,而是有一定身份的军官。
  刘子光呵呵一笑道:“侯爷求贤若渴,你们去了他自然欢迎,何需在下引见,再说了,在下只是红衫军一老军而已,和侯爷不是很熟啊。”
  这时,身穿盗版红衫军战袍的铁血社成员们已经将刘子光围了起来,一双双热切的目光看着他,纷纷请求他讲几件镇武侯征战沙场的事迹,刘子光沉吟片刻道:“好,那我就讲讲他化装成二郎真君空降北京皇城,活捉满清太皇太后的故事……”
  第五十九章 金陵女院
  刘子光从小喜欢听评书,讲起故事来颇有田连元的风采,红衫军神兵天降紫禁城的故事被他讲得绘声绘色,跌宕起伏,在场的书生们都托着腮帮子听傻了。
  一千红衫军,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直捣黄龙,深入虎穴,空降到有层层壁垒,一十三万大军驻扎的北京城核心位置,等于破釜沉舟自绝生路,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啊,有人不禁插嘴:“难道侯爷当初就没考虑后路么?”
  刘子光道:“当时南京被洪承畴带兵奇袭,侯爷必须尽快解决北京的残敌才能掌握大局,逼迫红贼退兵,而北京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必须采取这种中心开花的方式才能取胜,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侯爷这样做也不是没有把握的,红衫军空降兵乃是天下第一强军,一十三万清军在他们眼中不过土鸡瓦狗尔。”
  众人眼中此时已经带了些崇拜的色彩,刘子光顿了顿又道:“在战斗最艰苦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一个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友,死在这里有什么遗憾么,他说,空降兵的宿命就是被包围,能战死在敌人的老巢,是他的荣幸。是啊,空降兵这个兵种的设立就是为了在敌后作战,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命,不过这正是他们的骄傲,每个空降兵都有一枚镇武侯亲自颁发的纯金徽章,能佩戴上空降金徽的都是大明的战神,军神!”
  书生们被感动了,很多人默默流下了热泪,刘子光的讲述仿佛让他们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一千空降兵面对十三万顽敌的英姿和豪情,有人大声问道:“那做京师讲武堂的学生有没有资格当空降兵呢?”
  刘子光微笑着说:“有,事实上空降紫禁城的一千人马里就有二百名是京师讲武堂的学兵,他们每人都获得了光荣的空降金徽,等毕业后会正式成为红衫军的军官。”
  “那我们也要考京师讲武堂!”有人喊了一声,然后大家齐声附和,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投笔从戎。
  这时候先前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忽然问道:“大叔,这么说空降紫禁城的行动你也参加了,你也是个大英雄哦!”
  刘子光矜持的一笑:“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和英雄并肩战斗过。”
  众人被他这句话深深折服,眼前这位身穿麻布袍子脚蹬大回力帆布靴子的中年大叔竟然是位战斗英雄,现在还和他们一起在金陵书院读书,这让他们既骄傲又羞愧,骄傲的是可以听真正的英雄讲前线的故事,羞愧的是自己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
  刘子光见目的达到,向众人一拱手道:“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就此别过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诸位身穿真正的红衫战袍为大明效力,再会。”
  说完一转身,潇洒地离去,众人都长躬送别他,直到他走出老远,那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还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梁士贻走过来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问道:“英台,想什么呢?”
  “这位大叔,真的好帅啊。”
  梁士贻:“……”
  本来建立金陵书院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文官势力,扩展民间影响力,把金陵书院的优秀学生拉到讲武堂去等于自己挖自己的墙角,不过刘子光自有打算,虽然手底下缺文官,但是更加缺乏高级军事参谋,这些饱读诗书的学生就是最好的生源,他们经过讲武堂的训练之后,就会成为合格的参谋,但并不代表就此只能在军界混了,这年头文武的界限不是很大,朝廷不是讲究以文驭武么,那我就培养出一批文武兼修,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两用人才来。
  再说了,讲武堂高级班也不是那么好进的,对于生员的反应能力、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这帮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即使全去了,也会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被淘汰掉,留下的就是最优秀的人才。
  至于夏完淳那帮复社的小青年,刘子光还有很有好感的,虽说他们是东林的后备军,但刘子光对自己的洗脑本领颇为自信,只要他们进了讲武堂,就保证能把这些眼高手低的书生练成铁打的汉子。
  金陵书院山长的书房内,刘子光正和顾炎武相对而坐,侃侃而谈,顾炎武将书院近来的发展状况向刘子光做了报告,金陵书院基础设施完备,免费入学,不设门槛,但是进门容易出门难,想获得书院认证的文凭没有真才实学是办不到的。
  进金陵书院就读不需要任何费用,甚至对于贫寒学生书院还提供食宿,书院藏书楼里有着上万藏书,各种孤本、善本都是彭静蓉派人高价收来的,学生可以随意阅读,还有顾炎武从各地书院请来的著名学者来客座讲学,再加上宽松的氛围,书生们可以随意畅谈政治,评论时局,所以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吸引力非常之大,金陵书院正式在册的学生不过千人而已,但每日混迹在书院里的读书人不下万人,社会影响非常之大,这正是刘子光的初衷。
  掌握了舆论,就掌握了民心,金陵书院担负起引领大明士民思想的重担,这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帮助,时代总是在发展的,封建制度在明末实际上已经有衰退的趋势,封建贵族阶层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本家,或者自身就成为官商,哲学上有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刘子光为代表的新兴财阀阶层正在逐步掌握政治上的话语权,表面上看起来,财阀阶层的对立面是以钱谦益为首的封建官僚,其实真正的敌人正是大明的统治者………当今皇上。
  刘子光只是下意识的去做这些,很多事情并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却达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些变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刘子光没有察觉,顾炎武也没有。
  现在刘子光又想到一件事,今天见到的那位女扮男装的铁血社小姑娘,她为什么要女扮男装呢,是因为这个男权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不提倡女子读书,最多在家里办的私塾跟兄弟们一起学了三字经百家姓,扫盲了就算大功告成,读书太多,将来夫家都会嫌弃的。
  “顾先生,咱们书院里有没有女学生啊?”刘子光问道。
  “这个……”顾炎武捋了捋胡子,道:“书院里确实是些女扮男装的女娃娃,侯爷慧眼如炬怕是已经发现了,老夫也就不隐瞒了,其实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老夫以为,女子同样有读书的权利,所以任由他们去了,侯爷不必在意。”
  刘子光知道顾炎武误会自己的意思了,自己并不是想清退这些女学生,而是想给她们一个堂堂正正的读书机会。
  “本侯和先生所见略同,我大明应该重视女子读书的问题,国家兴旺在于教育,教育不能偏颇,女子往往肩负抚养小孩的任务,孩童的第一个老师就是父母,如果咱们能让大部分的母亲识字,那我大明的文盲就会少很多,国家就会更加强盛,所以本侯觉得,可以在书院里专门开设一个女子学院,一来可以让她们名正言顺的读书,二来可以免除很多风言风语,免得人家说咱们金陵书院道德败坏,男女混居的。”
  “侯爷高见,老夫代这些学生的父母谢过侯爷了。”顾炎武离座,正色向刘子光鞠躬,开设女子学院冒的社会风险很大,必须承受封建卫道士们的抨击,就连顾炎武这样身份超然的大儒都不敢随便开这个口,也只有刘子光有这个魄力了。
  刘子光一摆手;“顾先生多礼了,本侯也是为了民族兴旺嘛,不但要开女子学院,还要广开初级学校,教女童念书识字,这需要一步步来,急不得的,虽然阻力肯定会很大,但是本侯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这件事情,去年春闱本侯顶着各方面压力开了工科考试,是科举制度改良的一次伟大进步,现在咱们要做的是教育制度的又一次重大改良,顾先生,你愿意帮助我么?”
  顾炎武道:“侯爷高瞻远瞩,老夫实在佩服,这件事情就交给老夫吧。”
  刘子光矜持地点点头:“有劳顾先生了。”随后推开面向山下的窗子,山长的书房依山而建,窗外就是美丽的钟山秋色和满山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学生们。
  刘子光感慨道:“几十年后,大明朝这条大船的舵轮就掌握在这些年轻人手里了,为了他们的成长,咱们现在任何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顾炎武深以为然,也站到窗前俯视着山下的学生们,深深地点了点头。
  第六十章 战事吃紧
  金陵女子学院的建立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古板的老头子气得直翘胡子,大肆批判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女子就要有个女子的样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才是贞洁淑女,象男人一样进书院读书?成何体统!简直翻天了!
  女人是干什么的?是生养孩子繁衍后代的,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古人说得好,女子无才便是德,若是饱读了诗书,岂不是和男人分庭抗礼了,那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还如何保持?夫纲何以振?不行,绝对不行,无论如何不能容许金陵女院办起来。
  金陵女院是女子大学性质,生源面很窄,主要是面向京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