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宋书 >

第86部分

宋书-第86部分

小说: 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千七百四十;去京都水三千八十。
  赣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宁都子相,吴立曰杨都,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雩都侯相,汉旧县,属豫章。
  平固侯相,吴立曰平阳,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南康公相,吴立曰安南,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陂阳男相,吴立曰揭阳,晋武帝太康五年,以西康揭阳移治故陂阳县,改曰陂县,然则陂阳先已为县矣。后汉《郡国》无,疑是吴所立而改曰揭阳也。
  南野伯相,汉旧县,属豫章。
  虔化男相,孝武大明五年,以虔化屯立。
  南新蔡太守,江左立。领县四,户一千七百三十,口八千八百四十八。去州水二百;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七十,陆一千八百八十。
  苞信令别见,本作褒信,《永初郡国》作苞信。
  慎令,汉旧名,本属汝南。
  宋令别见,徐志云宋乐,后复旧。
  阳唐左县令,孝武大明八年立。
  建安太守,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世,闽越反,灭之,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张勃《吴录》云:“闽越王冶铸地,故曰安闽王冶。此不应偏以受名,盖句践冶铸之所,故谓之冶乎?闽中有山名湛,疑湛山之炉铸剑为湛炉也。”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领县七。疑户三千四十二,口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去州水二千三百八十;去京都水三千四十,并无陆。
  吴兴子相,汉末立曰汉兴,吴更名。
  将乐子相,《晋太康地志》有。
  邵武子相,吴立曰昭武,晋武帝更名。
  建阳男相,《晋太康地志》有。
  绥成男相,《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沙村长,《永初郡国》、何、徐并有;何、徐不注置立。
  晋安太守,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领县五,户二千八百四十三,口一万九千八百三十八。去州水三千九百九十;去京都水三千五百八十。
  侯官囗相,前汉无,后汉曰东侯官,属会稽。
  原丰令,晋武帝太康三年,省建安典船校尉立。
  晋安男相,吴立曰东安,晋武帝更名。
  罗江男相,吴立,属临海。晋武帝立晋安郡,度属。
  温麻令,晋武帝太康四年,以温麻船屯立。《永初郡国》无,何、徐并有。
  青州刺史,治临淄。江左侨立,治广陵。安帝义熙五年,平广固,北青州刺史治东阳城,而侨立南青州如故。后省南青州,而北青州直曰青州。孝武孝建二年,移治历城。大明八年,还治东阳。明帝失淮北,于郁洲侨立青州,立齐、北海、西海郡。旧州领郡九,县四十六,户四万五百四,口四十万二千七百二十九。去京都陆二千。
  齐郡太守,秦立。领县七,户七千三百四十六,口万四千八百八十九。
  临淄令,汉旧县。
  西安令,汉旧县。
  安平令,六国时其地曰安平,二汉、魏、晋曰东安平。前汉属淄川,后汉属北海,魏度属齐。
  般阳令,前汉属济南,后汉、《晋太康地志》属齐。
  广饶令,汉旧县。
  昌国令,汉旧县。
  益都令,魏立。
  济南太守,汉文帝十六年,分齐立。晋世济岷郡,云魏平蜀,徙蜀豪将家于济、河,故立此郡。安帝义熙中土断,并济南。案《晋太康地志》无济岷郡。《永初郡国》济南又有祝阿二汉属平原,《晋太康地志》无。、于陵县汉旧县,而无朝阳、平陵二县。领县六,户五千五十六,口三万八千一百七十五。去州陆四百;去京都二千四百。
  历城令,汉旧县。
  朝阳令,前汉曰朝阳,后汉、晋曰东朝阳。二汉属济南,《晋太康地志》属乐安。
  著令,汉旧县。
  土鼓令,汉旧县,晋无。
  逢陵令,二汉、晋无,《永初郡国》、何、徐有。
  平陵令,汉旧县,至晋并曰东平陵。
  乐安太守,汉高立,名千乘,和帝永元七年更名。领县三,户二千二百五十九,口一万四千九百九十一。去州陆一百八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千乘令,汉旧县。
  临济令,前汉曰狄,安帝永初二年更名。
  博昌令,汉旧名。
  高密太守,汉文帝分齐为胶西,宣帝本始元年,更名高密。光武建武十三年,并北海,晋惠帝又分城阳立城阳郡,前汉有,后汉无,魏复分北海立。;宋孝武并北海。领县六,户二千三百四,口一万三千八百二。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一千六百。
  黔陬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淳于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高密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夷安令,前汉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营陵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昌安令,汉安帝延光元年立,属高密,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平昌太守,故属城阳,魏文帝分城阳立,后省,晋惠帝又立。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七十,口一万五千五十。去州陆二百;去京都陆千七百。
  安丘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平昌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东武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属东莞。
  琅邪令,二汉属琅邪,《晋太康地志》无。
  硃虚令,前汉属琅邪,安帝永初元年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城阳。
  北海太守,汉景帝中二年立。领县六,户三千九百六十八,口三万五千九百九十五。寄治州下。
  都昌令,汉旧县。寄治州下,余依本治。
  胶东令,本胶东国,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剧令,二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琅邪。
  即墨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下密令,前汉属胶东,后汉、《晋太康地志》属北海。
  平寿令,汉旧县。
  东莱太守,汉高帝立。领县七,户一万一百三十一,口七万五千一百四十九。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二千一百。
  曲城令,汉旧县。
  掖令,汉旧县。
  扌弦令,汉旧县。
  卢乡令,汉旧县。
  牟平令,汉旧县。
  当利令,汉旧县。
  黄令,汉旧县。
  太原太守,秦立,属并州。文帝元嘉十年,割济南、太山立。领县三,户二千七百五十七,口二万四千六百九十四。去州陆五百;去京都一千八百。
  山茌令,汉旧县,属泰山。孝武孝建元年,度济北。
  太原令,晋安帝义熙中土断立,属泰山。
  祝阿令。别见
  长广太守,本长广县,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云故属东莱。《起居注》,咸宁三年,以齐东部县为长广郡。领县四,户二千九百六十六,口二万二十三。去州五百;去京都一千九百五十。
  不其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长广令,前汉属琅邪,后汉属东莱,《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昌阳令,晋惠帝元康八年,分长广县立。
  挺令,前汉属胶东,后汉属北海,《晋太康地志》属长广。
  冀州刺史,江左立南冀州,后省。义熙中更立,治青州,又省。文帝元嘉九年,又分青州立,治历城,割土置郡县。领郡九,县五十,户三万八千七十六,口一十八万一千一。去京都陆二千四百。
  广川太守,本县名,属信都,《地理志》不言始立。景帝二年,以为广川国,宣帝甘露三年复。明帝更名乐安,安帝延光中,改曰安平;晋武帝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广川县,前汉属信都,后汉属清河,魏属勃海,晋还清河。何志,广川江左所立。又有蓚县前汉属信都,后汉、晋属勃海。,而无广川。孝武大明元年,省广川之枣强前汉属清河,后汉、晋江左无。、勃海之浮阳、高城并汉旧县,立广川县,非旧广川县也。属广川郡。领县四,户三千二百五十,口二万三千六百一十四。去州陆一百六十;去京都陆一千九百八十。
  广川令。巳前见。
  中水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孝武大明七年,自河间割度。
  武强令,何江左立。
  索卢令,何江左立。
  平原太守,汉高帝立。旧属青州,魏、晋属冀州。领县八,户五千九百一十三,口二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广宗令,前汉无,后汉属钜鹿;《晋太康地志》属安平;《永初郡国》、何无;孝武大明元年复立。
  平原令,汉旧县。
  鬲令,汉旧县。
  安德令,汉旧县。
  平昌令,汉旧县。后汉无。《晋太康地志》曰西平昌。
  般县令,汉旧县。
  茌平令,前汉属东郡,后汉属济北,《晋太康地志》属平原。
  高唐令,汉旧县。
  清河太守,汉立,桓帝建和二年,改曰甘陵,魏复旧。何有重合县别见。领县七,户三千七百九十四,口二万九千二百七十四。去州一百一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清河令,二汉无,《晋太康地志》有。
  武城令,汉旧县,并曰东武城。
  绎幕令,汉旧县。
  贝丘令,汉旧县。
  零令,汉旧县,作灵。
  鄃令,汉旧县。
  安次令,前汉旧县,属勃海,后汉属广阳,《晋太康地志》属燕国。
  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旧属青州,今来属。领县五,户三千一百三,口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一。去州一百四十;去京都陆一千八百。
  乐陵令,汉旧县,故属平原。
  阳信令,二汉属勃海,《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新乐令。别见
  厌次令,前汉曰富平,明帝更名,属平原,《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泾沃令,前汉属千乘,后汉无。何云魏立,当是魏复立也。《晋太康地志》属乐陵。
  魏郡太守,汉高帝立。二汉属冀州,魏、晋属司隶,江左屡省置;宋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八,户六千四百五,口三万三千六百八十二。
  魏令,汉旧县。
  安阳令,《晋太康地志》有。
  聊城令,汉属东郡,晋属平原。
  博平安,汉属东郡,晋属平原。
  肥乡令,《晋太康地志》属广平。
  蠡吾令,前汉属涿,后汉属中山,《晋太康地志》属高阳。孝武始立,属高阳,大明七年度此。
  顿丘令别见,文帝元嘉二十八年,流民归顺,孝武孝建二年立。
  临邑令,汉属东郡,晋属济北。孝武孝建二年,与顿丘同立。
  河间太守,汉文帝二年,分赵立。江左屡省置,宋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六,户二千七百八十一,口一万七千七百七。
  乐城令,汉旧县。
  城平令,前汉属勃海,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
  武垣令,前汉属涿,后汉、《晋太康地志》属河间。
  章武令,二汉属勃海,《晋太康地志》属章武。江左立,属广川,孝武大明七年度此。
  南皮令,汉旧县,属勃海。孝武始立,属勃海,大明七年度此。
  阜城令,前汉勃海有阜城县,《续汉》安平有阜城县,注云“故昌城”。汉信都有昌城,未详孰是。
  顿丘太守别见,江左屡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四,户一千二百三十八,口三千八百五十一。
  顿丘令。别见
  卫国令,《晋太康地志》有。
  肥阳令,何志以前无。
  阴安令,二汉属魏。魏属阳平,晋属顿丘。
  高阳太守,高阳,前汉县名,属涿,后汉属河间。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涿为范阳,又属焉。后又分范阳为高阳。江左屡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九十七,口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五。
  安平令,前汉属涿,后汉属安平,《晋太康地志》属博陵。
  饶阳令,前汉属涿,《续汉》安平有饶阳县,注云“故名饶,属涿。”按《地理》,涿唯有饶阳县,无饶县。
  鄴令,汉旧县,属魏郡。江左避愍帝讳,改曰临漳。孝武始立,属魏郡,大明七年度此。
  高阳令。已见
  新城令,前汉属中山,后汉属涿,《晋太康地志》属高阳,并曰北新城。
  勃海太守,汉高帝立,属幽州;后汉、晋属冀州。江左省置,孝武又侨立,何无。领县三,户一千九百五,口万二千一百六十六。
  长乐令,晋之长乐郡也。疑是江左省为县,至是又立。
  蓚令。别见。何志属广川。徐志属此。
  重合令,汉旧县。
  司州刺史,汉之司隶校尉也。晋江左以来,沦没戎寇,虽永和、太元王化暂及,太和、隆安还复湮陷。牧司之任,示举大纲而已。县邑户口,不可具知。武帝北平关、洛,河南底定,置司州刺史,治虎牢,领河南汉旧郡、荥阳晋武帝泰始元年,分河南立。、弘农汉旧郡实土三郡。河南领洛阳、河南、巩、缑氏、新城、梁并汉旧县、河阴《晋太康地志》有、陆浑汉旧县,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河南。、东垣二汉、《晋太康地志》、何有垣县。、新安二汉属弘农,《晋太康地志》属河东。、西东垣新立凡十一县。荥阳领京、密、荥阳、卷、阳武、苑陵、中牟、开封、成皋并汉旧县。属河南。凡九县。弘农领弘农、陕、宜阳、黾池、卢氏并汉旧县、曲阳前汉属东海,后汉属下邳,《晋太康地志》无。凡七县。三郡合二十七县,一万六千三百六户。又有河内汉旧郡、东京兆京兆别见雍州,东京兆新立。二侨郡。河内寄治河南,领温、野王、轵、河阳、沁水、山阳、怀、平皋、并汉旧名。、朝歌二汉属河内,《晋太康地志》属汲郡。晋武太康元年始立。凡十县。东京兆寄治荥阳,领长安汉旧县、万年别见、新丰别见、蓝田别见、蒲阪二汉、《晋太康地志》属河东。凡六县。合十六县,一千九百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