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109部分

天下-第109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掌。”
  大堂里一片掌声,李庆安慢慢拾起金簪花,瞥了李俶一眼,见他脸上虽然满是笑容,但眼中却充满了嘲讽,他又看了看赵绪明,只见他嘴角挂着一丝不屑,又见他给明月说了一句什么,而明月却满脸担忧地看着自己。
  这时,王昌龄站起身笑道:“我来替李将军赋诗一首。”
  大堂里顿时响起一片窃笑声,原来这个李将军是个粗人,李庆安一摆手,笑道:“多谢少伯兄好意,我也吟上一首,给大家助助兴!”
  他站了起来,“既然都在说石堡城,那我也吟一首石堡城的诗,粗陋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李大哥,你喝多了!”明珠小声急道。
  “我没有喝多,大家听着!”
  李庆安凝神沉思,他仿佛又看见三千弟兄惨死的一幕,胸中愤懑难当,他想了一首千古名诗,便缓缓吟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三千貂锦丧胡尘。可怜石堡城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大堂安静极了,所有人都被李庆安的这首诗惊呆了,每个人都在回味着诗中的情形,三千唐军将士在赤岭浴血奋战,当他们死后化成了白骨,可怜他们的妻儿还在梦中等待着和他们相聚。
  不知是谁先鼓掌,大堂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不绝,连明月也惊讶地望着李庆安,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低低呼道:“犹是春闺梦里人,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赵绪明满眼嫉妒地看着,他刚才连吟三首诗,写尽了今天的风花雪月,自以为风流倜傥,不料李庆安这首诗一出,竟把他显得如此浅薄,让明月如此动容。
  李庆安仰天大笑,心中得意之极,“他祖母的,老子又没说是我写的。”
  他已经连喝四樽了,酒意上涌,胸中的豪情也随之大发,高声道:“从军之人,焉能只文不武,我再来!”
  他倒了满满一樽酒,抽出腰中长剑,三步到了大堂中,手中长剑一抖,吐出一片剑花,俨如梨花点点,他左手金樽,右手长剑,长剑舞若游龙,杀气凛冽,他举杯痛饮美酒,仰天高声吟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他吟出一句,周围喝一声彩,只见他长剑翻飞,如行云流水,寒光森森,耀得众人眼都花了。
  这时,赵绪明一瞥嘴,不屑道:“原来是长短句,他也就这点本事,还敢拿出来炫耀?”
  明月再也忍不住,怒斥他道:“赵公子,他能吟出长短句,那你可敢去石堡城拼死血战?”
  赵绪明的脸顿时胀得通红,他脸上挂不住了,重重一拍桌子,喝道:“明月姑娘,你说话客气点!”
  李庆安眼一瞪,一道凌厉的目光向他扫来,他将酒一饮而尽,金樽一扔,发狂似地吟道:“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他忽然一扭身,长剑挥出,剑如长虹贯日,一剑正劈赵绪明的桌上,竟将赵绪明和独孤明月的桌子一劈为二,‘咔嚓!’一声,桌子向两边分开,二人不再为一桌,将赵绪明吓得面如土色,浑身瑟瑟发抖,大堂里一片惊呼声。
  李庆安仰天大笑,将剑缓缓入鞘,吟出最后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第一百五十五章 禄山断爪
  “来了!来了!”
  有人大喊一声。韦府门前一阵骚乱,一百多名不愿离去的年轻男女们一拥而上,只见韦府的侧门开了,从里面驶出一辆马车,十几名李庆安的亲兵侍卫环护左右,见大群人涌上,十几名亲兵连忙拦住,大声喊道:“我家将军醉了,醉得不醒人事,请大家见谅!”
  众人听说李庆安醉倒,脸上皆露出失望之色,议论纷纷,只得怏怏散去了,这时,亲兵队正江小年又对韦涣拱手道:“韦使君,我家将军醉倒,不能向使君告辞,万望谅解。”
  韦涣微微一笑,还礼道:“请转告李将军,我韦府随时欢迎他来做客。”
  “在下一定转告,韦使君。我们先去了。”
  马车缓缓驶离了韦府,一旁韦涣之子韦应物见马车走远,不由恨恨道:“把我家桌子劈断了,也不道个歉么?”
  “你懂个屁!”
  韦涣回头狠狠骂了儿子一句,沉着脸道:“你能比得上他一半吗?人家年纪轻轻就凭本事做到节度使,你有什么本事,整天只知道给我惹事生非,只知道斗鸡跑马,我最后再警告你,你喜欢诗,就给我好好地学写诗,若我下次回来再不见你长进,我就剥你的皮。”
  韦应物被吓得不敢多言,韦涣又重重地哼了一声,这才回头问韦滔道:“大哥,你觉得这个李庆安如何?”
  “我觉得此人城府很深,写那些诗是有用意的。”
  “我不赞同大哥的话。”
  韦见素微微笑道:“此人能和士兵同生同死,写出那样的诗我以为是情之所然,绝非刻意,舞剑吟乐府,那是我大唐军人的豪气,至于拔剑怒劈桌子,那就是年轻人为情发狂了,我倒是很喜欢他这一点,不过最后我估计他是装醉,事后头脑一冷静,发现无法向韦家交代。索性以醉来掩饰,这个年轻人是性情中人,不是大哥说的那样深城府。”
  韦沧也笑道:“我赞同三哥的见解,此人确实是性情中人,以堂堂节度使的身份居然拔剑夺美,着实有趣,此人韦家可以深交。”
  韦滔有口难言,在扬州他捞了三船铜器,他便怀疑是李庆安掉包了,但没有证据,使他吃了一个哑巴亏,他甚至怀疑庆王的黄金是被李庆安吞了,当然,他也但愿是韦见素所说的那样,否则这个李庆安还是少惹为妙,韦滔便笑了笑,不再坚持己见。
  “好了!我们不提此事了。”
  韦涣摆了摆手笑道:“既然客人都走了,咱们就继续商谈。”
  韦家几兄弟已经决定,要对付杨钊,仅靠韦家的力量是不够的,从前韦家便是太子党骨干。韦坚被贬黜后,韦家脱离了太子党,现在东宫势力渐起,可以考虑重新归附东宫。
  ……
  李庆安的马车约行了两里路,马车里李庆安沉沉而睡,似乎真的醉了,这时,江小年在车外低声道:“将军,没有人了。”
  李庆安的眼睛慢慢睁开了,醉倒没醉,但他头痛欲裂,慢慢坐了起身,长长伸了个懒腰,自言自语笑道:“还是醉了好啊!连桌子都可以不用赔了。”
  “小江,独孤姐妹的马车走了吗?”
  “回禀将军,他们已经走了。”
  李庆安松了口气,慢慢躺了下来,脑海里却在想象着独孤明月那一刻难以抑制的惊喜之色,那娇颜绽放的刹那,给李庆安留下的却是一种惊艳之感,李庆安不由笑了起来,这妮子可能是听说崔凝碧的事情了。
  不过他的着实也喝多酒了,一阵困意袭来,他便迷迷糊糊什么都不知道了。
  ……
  独孤姐妹是第一批离开韦府的客人,马车在空旷的大街上辚辚而行,独孤明月从李庆安舞剑起,到现在一直都保持着沉默,她静静地坐在车窗旁,凝视着大街上的一树一景。目光柔情似水,李庆安那一剑敞开了她的心扉,李庆安那种畅快淋漓的男子气概深深打动了她,也使她明白了李庆安对自己的心。
  她心中至今还在回映着李庆安饮酒舞剑时的风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此刻,独孤明月的心中再也容不下任何人。
  “哎!”旁边独孤明珠叹了口气。
  “你多愁善感什么?” 独孤明月笑着问妹妹道。
  “没什么?”
  明珠轻轻摇了摇头,低声道:“姐,你现在相信他了吧!”
  “你在说什么?什么相信他了?”
  “姐,你别装傻了,今天李大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向你表露了心曲,若你再轻慢他,你真的就会失去他了。”
  停一下,明珠又道:“你可别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
  独孤明月没有说话,目光又投向夜空,夜空中的月亮渐渐圆了,在薄薄的云片中穿行,时而露出皎洁的月色,散发着淡淡的光辉,时而又躲进薄云。天空变得黯淡,明月的心中涌出一丝莫名的忧愁,天上明月尚有阴晴圆缺,而她的这段情又真能得到圆满吗?
  ……
  李庆安的马车慢慢抵达了高力士府,马车停下时的晃动惊醒了李庆安,他凝了凝心神,问道:“到哪里了?”
  “将军,已经到府上了,好像罗管家在等你。”
  “问他有什么事?”
  片刻,江小年回来又道:“将军,罗管家说高翁在等你。请你回来后务必去一趟。”
  李庆安捏了捏太阳穴,一翻身坐了起来,弯腰走了马车,罗管家连忙从台阶上跑下来,躬身道:“李将军,我家老爷等你多时了。”
  “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李庆安跟随罗管家来到高力士的书房前,罗管家禀报一声,“老爷,李将军来了。”
  “请他进来!”高力士的声音颇为欢愉,似乎心情很好。
  李庆安推门进了书房,书房里光线柔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高力士身穿一袭宽松的蓝色禅衣,头戴平顶巾,正坐在灯下看书。
  见李庆安进来,高力士微微笑道:“七郎,今天是谁家请你去了?”
  “今天韦府聚会,我去凑了凑热闹。
  ”李庆安笑着在高力士对面坐了下来。
  “韦府,是韦涣的府吧!他现在日子可不好过,前两天崔圆还上折弹劾他任人唯亲,有徇私舞弊之嫌,是指他侄子韦明出任益州仓曹参军一事。”
  “那结果呢?”
  “结果是我把奏折批转给了御史台。”
  “那圣上不过问此事吗?”
  高力士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圣上年纪大了,又不知节制,现在精力已经大不比从前,除了军国大事外,一般的朝务他基本上已经不过问了,都交给我代他批拟,我也有点吃不消了。”
  说到这,高力士又笑道:“不过像你出任北庭节度一事,他是绝对要过问的,让你出任北庭节度,就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你知道吗?这件事他还征求过太子的意见。”
  这倒是李庆安没有想到的,李隆基居然会征求太子的意见,既然他知道自己是太子之人。那他为何还要让自己独镇一方,这倒是令人费解了,高力士仿佛知道他的心思,便笑了笑道:“因为北庭不像陇右、河东等地,几天便可以到长安,北庭路途遥远,中间又隔着河西,所以圣上可以放心让你去,他这也是为太子留一点基础,不过你这一去,太子手上的其他武官就不要想得提升了。”
  李庆安默默地点了点头,原来如此,他忽然又想起一事,连忙问道:“安西有监军边令诚,那我北庭可有?”
  “这就是今晚我找你来的原因。”
  高力士沉思了片刻道:“边将派驻监军是一直以来的惯例,以前是由侍御史担任,圣上即位后便改由中使担任,至今没有特殊,除非是圣上特别信任,否则都要派监军,监军一般是由我来派出,直接受我控制,你我私交虽好,但也不能因私废公,唯一比别人多一点的优待,是你可以选择,我的初步方案是由中使鱼朝恩赴北庭监军。”
  ‘鱼朝恩!’李庆安忽然想到了后来的神策军,他连忙摇头道:“高翁,能不能换一个人?”
  高力士笑了,“鱼朝恩可是我的心腹,很多事情不会太为难你,不过既然你不喜欢,我可以听取你的意见,你说,你想让谁去北庭?”
  李庆安想了想便道:“能不能让边令诚兼管北庭?”
  高力士沉吟一下道:“由边令诚兼管也不是不可以,而且他还能起到协调北庭和安西两军关系的作用,不过由一人监军两镇尚无先例,必须得到圣上的许可,这就要看你的运气了。”
  说到这里,高力士又取出一本奏折,轻轻往李庆安面前一放,道:“这是东都监察御史关于你家族情况的调查报告,这是每个节度使上任前必须要做的一步,不过让人奇怪的是,东都监察御史找不到关于你家族的任何记录,明天陛下可能会问到你此事,你自己先想好吧!”
  ……
  就在韦府举行宴会的同一时刻,庆王府内也发生了一件异常的事情,庆王府的地下室里光线昏暗,一盏油灯时明时暗,将十几个人影时而拉长,时而缩短,十几名贴身侍卫簇拥着庆王李琮,李琮背着手,目光凶狠地盯着地上一人,他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被巨大的铁链镣铐栓着手脚,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
  旁边李俅正在汇报他的调查情况,“父王,此人在青楼炫耀董延光是他亲手射杀,正好被我派出的一名手下听到,向我禀报,我便将他抓了起来,他已经招供了,他确实参与了对董延光的刺杀,所描述的细节完全符合官府的调查。”
  “我想知道,他真的是安禄山的亲卫吗?”
  “下午孩儿仔细调查了他的身份,他叫何密,确实是安禄山的亲卫之一,而且他也承认,是安禄山的亲卫刺杀了董延光,此事也有金吾卫参与配合,才使安禄山的亲卫顺利出城。”
  李琮心中一阵恼怒,没想到居然是安禄山在背后施了阴手,害得他被父皇怀疑,今天下午还被叫去臭骂一顿,直接影响到了他在父皇心中的形象,李琮恨得一咬牙,这个该死的安胡人,行事竟如此卑鄙,不好好收拾他一顿,难出自己心中之气。
  他重重哼了一声道:“此人不用再留下,直接把他处理掉。”
  说完,他转身便走,李俅却叫住了他,“父王,请留步!”
  “还有什么事吗?”
  “父王可是想对付安禄山?”
  “对付谈不上,确实要好好收拾他一顿。”
  停一下,李琮又问道:“怎么?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孩儿在想,其实不用我们出面,有人比我们更急。”
  “谁?”李琮奇怪地问道:“谁比我们更急?”
  “孩儿这两天在调查董延光被刺案时,发现杨家也派出了大量的人手在调查此案,我问过杨暄,听他说由于董延光被杀案使杨铦被免职,杨家对幕后凶手非常愤怒,孩儿就在想……”
  “你的意思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