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201部分

天下-第201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这时,广场上发出了一阵惊呼,军队停下来了,只见在神庙的平台上出现了一名身着白色圣袍的年轻圣女,她手中高高举着一块红色的宝石,宝石中隐隐有火焰升腾。
  “啊!阿胡拉马兹主神之眼。”
  广场上所有的信徒都跪倒了,向突然出现的圣石虔诚膜拜,两名长老瞪大了眼睛,她怎么又回来了?
  曼苏尔心中一阵激动,不由自主地向前走了几步,他看到了哈里发指明要的圣石,为了这块圣石,他已经被哈里发责怪了。
  广场上安静下来,俱兰深深吸了一口气,让起伏的胸膛平静下来。
  “让曼苏尔亲王上前应话!”她高亢的声音被风飘送到广场的每一角落。
  曼苏尔缓缓走上前,阴沉着脸道:“我便是曼苏尔,你说吧!”
  俱兰美丽的眼睛注视着他。一字一句道:“我是撒马尔罕神庙第十二圣女,我的手中的圣物就是光明之眼,我以阿胡拉马兹主神的名义,命令你们停止对圣庙的戮害。”
  曼苏尔的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笑意,“如果我不答应呢?”
  “你不答应,你就得不到光明之眼。”
  这时,一名撒马尔罕的官员低声对曼苏尔说了几句,曼苏尔点了点头,微微笑道:“原来你是塔什干的俱兰公主,你慎重考虑一下,你会为此失去生命。”
  “我失去生命之前。光明之眼也会粉身碎骨!” 俱兰针锋相对道。
  曼苏尔脸色一变,冷冷道:“你敢威胁我!”
  俱兰一眼不发,她紧咬嘴唇向后退了一步,高高举起了火焰宝石,宝石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出一种夺目的光彩,广场上顿时一片惊呼。
  曼苏尔眼珠一转,笑道:“好吧!我答应你,立即停止对圣庙的拆毁。”
  “不!我要你发誓,终你一生一世,任何人都绝不会拆毁撒马尔罕圣庙。”
  曼苏尔脸色大变,他是伊斯兰教徒,也是哈里发的继承人,他怎么可能随意发誓。
  “你做梦!”曼苏尔咬牙道。
  俱兰从腰间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当年李庆安与她被突骑施人包围在石林地时,李庆安把这把匕首送给她防身,时光过去了多年,这把匕首一直被她珍藏在身边,而今天这把匕首指向了她的胸膛。
  “你不发誓,我就摔碎光明之眼!”
  这一刻,广场上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时间也停止了前进,近万双眼睛注视着这位阳光下美丽圣洁的光明神圣女。
  曼苏尔脸色铁青,目光凌厉地注视着她,俱兰也毫不畏惧,冷冷地回视着曼苏尔,这是一场意志和决心的较量。
  “我数三声,你不答应,我立刻摔碎光明之眼,一!”
  广场上鸦雀无声,曼苏尔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根本不为所动,但俱兰手中的匕首已经刺破了她的胸膛,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色圣袍。
  “二!”
  她的手臂举得更高了,力量开始在她手中蓄积,曼苏尔从她眼中看到了一种甘愿粉身碎骨的决心。
  “好吧!我答应你。”曼苏尔终于让步了。
  他缓缓转过身,用一种低沉的声音对广场上所有人宣布。“从此刻起,我眼前的撒马尔罕神庙将永久保存,我和我的子孙都不会再拆毁它,这是我,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继承人曼苏尔的诺言。”
  广场上顿时一片沸腾,信徒激动得拥抱在一起,两名长老也忍不住相对而泣,神庙终于保住了。
  曼苏尔转过身对俱兰道:“塔什干公主,你赢了!”
  他眼睛里也忍不住闪过一丝敬佩之色。
  俱兰轻轻松了口气,她面对太阳跪了下来,心中默默地祈祷,“无比神圣的阿胡拉马兹主神,为了保住圣庙,我不得不将您的圣物交给敌人,但我的心没有半点不洁,没有半点对你的不敬,主神啊!我愿接受您的一切惩罚,保佑你的信徒吧!”
  她站起身,转身对曼苏尔伸出了手,红色的火焰宝石在她手掌上熠熠闪光。
  “你拿去吧!”
  “不!”
  曼苏尔缓缓摇头,“我要你亲手把宝石献给阿拔斯哈里发陛下!”
  ……
  在粟特九国中,距离石国最近的并不是康国,而是东曹国,它是粟特九国中的一个小国,人口不足十万,在大食人的东扩中,它也不例外地被征服了。
  这次唐军西进便是以药杀河为界,药杀河以东以北被唐军控制了,而以西以南则是大食人的势力范围。
  而东曹国便是位于紧靠药杀河的大食势力范围内,是撒马尔罕前往石国的必经之路,另外,在东曹以南的波悉山,有着倭马亚王朝著名的波悉银矿,它所产的银占倭马亚王朝铸银币所需的两成。
  阿拔斯王朝取代了倭马亚王朝,这座银矿也成为了它的重要财政来源,因此在波悉山脚下大食人修建了一座城池,当地人称为波悉城,而大食人则称它为银城,那里驻扎着两千大食军,监督着近五万奴隶替他们开采银矿。
  唐阿战争爆发,为了保住这这座重要的银矿,阿布·穆斯林又向银城增兵三千,使它的总兵力达到五千。
  在秋收节这一天,东曹国也同样得到了唐军的礼物:一尊阿胡拉马兹主神的雕像,但不久也同样被大食士兵毁掉了。
  这种刚刚得到便失去的感受给东曹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一连几天,来自四面八方,数以万计的国民聚集在王宫前,以沉默来抗议正王对大食的投降。
  王宫里,东曹国正王苏提那正在接待两名特殊的客人,一个是石国国王特勒的弟弟费尔恩,而另一个则是唐军大将白孝德。
  费尔恩是受石国国王特勒的派遣,来劝说苏提那投降大唐。
  “国王殿下,你应该也看到了,你的臣民聚在你的王宫旁已经三天了,他们在诉说他们对大食的愤怒和对你的不满,我兄长希望你能效仿石国,重新向大唐天可汗效忠,这是你的一次机会,大唐会以它博大的胸怀饶恕你过去的不忠。”
  在大食东扩前,东曹国实际是石国的附属国,他们国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须去拓枝城向石国国王表示效忠,尽管大食东扩后,东曹国摆脱了石国的控制,但历史渊源使石国对它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苏提那今天近六十岁了,年纪渐老使他变得更加胆小,他对大食充满了畏惧,这种畏惧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臣民的抗议和费尔恩的劝说都没有什么效果,他低着头一声不吭。
  这时,一旁一直沉默的白孝德看出了这个老国王心中的顽固,他不想再多说什么了,便站起身对费尔恩道:“既然国王不肯投降大唐,我们也不必再勉强他了,我们这就回去复命吧!”
  费尔恩叹了一口气,又忍不住再劝他道:“国王殿下,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你悔改吧!”
  苏提那缓缓摇了摇头,用一种很低微,但又十分坚定的语气道:“我的军队已经效忠撒马尔罕,我没有选择余地了,你们走吧!”
  苏提那的最终拒绝给东曹国带了另一种结局,两天后,两万唐军先锋抵达了距离东曹约一百五十里的另一个小国俱战提,俱战提国王不战而降,两万唐军从俱战提渡过了药杀水,浩浩荡荡杀向东曹国,与此同时,大食军先锋大将齐雅德也率领三万混合军,从撒马尔罕赶到了东曹国。
  唐阿战争的第一场战役即将爆发。
  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入虎穴
  一支约三百人组成的唐军骑兵在山峦之间的沟壑中奔驰。波悉山是外阿赖山的一部分,延绵千里,南面便是吐火罗诸国,而北面则形成了著名的费尔干盆地。
  波悉山盛产白银,南北都有大银矿,埋藏浅、品级高,易于开采,是大食最主要的银矿来源。
  此刻唐军飞驰在波悉山的最西面,两边低缓的山坡上是浓密的森林,秋意染尽,丛林呈现出一派色彩斑斓的迷人景象,但唐军却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美丽的秋色,他们快马加鞭,向银城方向疾驰而去。
  斥候校尉秦海阳是这次任务的执行者,他的任务便是探查银城的驻防情况,为唐军拿下银城做前期准备。
  “校尉!”
  一名熟悉地形的石国士兵飞驰来禀报:“前面二十里便是骆驼山哨卡,过了哨卡便到哨卡再向前五十里便到矿山。”
  “可有烽火台?”
  “去年我经过这里,那时没有烽火台。”
  秦海阳沉吟了片刻,去年唐军还没有进军石国,大食军没有任何威胁,那时是没有必要建立烽火台,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食军已增兵银城。这个时候建立烽火台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增强了,一旦自己被烽火台发现,那探查银城的计划就将化为泡影。
  想到这,秦海阳立刻命令两名斥候道:“去探查前方敌情,看看有没有峰火台存在。”
  两名斥候答应一声,催马前去了,秦海阳转身命令其他人道:“就地下马休息等候。”
  唐军们纷纷下马休息,秦海阳休息了片刻,又吃了点干粮,他看了看周围的山势,从他的经验来说,这种山体应该不止一条路才对。
  他将一名石国士兵招来,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展开地图问道:“从这里到银城只有这一条路吗?”
  这名石国士兵都是猎户出身,对这一带的路十分熟悉,他摇摇头,道:“倒是还有两条小路,但山高坡陡,道路艰绝,人可走,马难行。”
  他话音刚落,前方突然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本来都躺在地上休息的唐军纷纷跳了起来,张弓搭箭,紧张地注视着前方。
  片刻,拐弯处出现了两个黑影,渐渐走近,正是刚才去探路的两名唐军。众人一颗心放了下来,两名斥候飞驰上前禀报道:“前方悬崖上有哨塔,也有烽火台,过去必然被发现。”
  “那晚上过去如何?”
  斥候摇摇头道:“密林中藏有活动暗哨,晚上也难过去。”
  秦海阳眉头皱成一团,这可怎么办?这时,石国士兵忽然想起一事,急道:“校尉,还有一条路可以过去,就是远了一点,需要绕行密水,比从这边直走银城要远两百里,好处就是没有巡哨。”
  秦海阳想了想,便断然下令道:“那好,就走远路!”
  唐军纷纷上马,跟随着石国士兵向另一条崎岖的山路疾驰而去。
  ……
  密水是发源于波悉山流向河中诸国的最重要的一条大河,最终流入阿姆河,米国、康国、西曹、何国、东安国以至安国都位于密水河畔,可以说密水就是河中诸国的母亲河。
  密水从波悉山南麓奔腾而来,出了波悉山后立刻变得平缓宽阔,极利于航运。从银城运往撒马尔罕的粗银锭就是走水路,密水在波悉山分为南北两条支流,银城便位于北支流的中段,但这一段支流水流湍急,无法行船,一直要到五十里外才能行船,因此银城的大食军便在可以行船处修建了一座码头,骆驼队需要先将银锭从银城运到码头。
  这天上午,码头上面人声嘈杂,一队队奴隶正将成箱的银锭搬运上船,数百名大食军手执长矛,警惕地在码头周围来回巡逻。
  接到大食国内的命令,银城近百万斤粗银锭和一部分金锭要运往撒马尔罕,这是银矿近三年的铸造量,由于大食内战,银锭一直存放在银城内,这次唐阿战争爆发,大食维齐尔便下令将库存银锭运回库法。
  这次银锭运输数量巨大,走的就是水路,沿着密水向西驶进撒马尔罕,再从那里转为骆驼走陆路运到呼罗珊木鹿,一共分为三批,第一批已经在十天前运走了,这是第二批,也是数量最大的一批,一共要运五十万斤白银和三万斤黄金,一百多条船停泊在河中。
  船是粟特人运货的平底船,吃水深、运载量大,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笨重而不灵便,一般是联队运输。
  随着最后一箱银锭搬上船,一名大食军官大声叫喊:“装船完毕,准备出发!”
  船队晃动一下,缓缓出发了,船与船之间是用粗索相系,由一艘巨大的引导船在最前方带路,这一段水流较急,暂时不用动力,船速也较快,但行了五六十里后,随着河面变宽,水速减缓,仅靠水流的动力不足驱动船队,这时便需要奴隶在岸边拉拽,因此,又有一千名奴隶随船而走。
  同时随船的还有三百名大食骑兵,有一名骑兵团长率领,另外每条船上还有一名大食士兵,骑兵们随船一路疾行,黄昏时分便抵达两条支流的汇合处,从这里开始,将由奴隶来拉船。行走两天后将抵达米国都城朱马巴札尔。
  一千奴隶跟不上船速,被远远抛在后面,随着水流变缓,船队失去了动力,开始变得缓慢无力,仿佛一个长途奔跑的马拉松选手抵达终点后的疲惫,在岸上走路都比它快了。
  骑兵团长焦急向后面张望,夜幕已渐渐降临,可奴隶们的影子都没看见,“这帮没用的东西!”他暗暗咒骂一声,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道:“就地宿营,明天一早出发!”
  船队缓缓地靠岸了,船上的士兵们纷纷跳上岸,大食士兵点起了几堆篝火,开始炙烤羊肉,有的拿着酒壶咕嘟喝酒,火光将他们的脸庞映得红红的,他们谈论着女人和美食,岸边变得热闹无比。
  ……
  唐军斥候营穿过了波悉山漫长的山谷,终于抵达密水,这一带是低缓的丘陵,风景优美,草木茂盛,一片秋天的金黄之色,累累浆果挂满枝头,无数色彩斑斓的飞鸟在枝头间跳动,啄食浆果,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密水在平缓的矮丘中间穿流而过,上流群山雨水充沛,山溪清泉众多,密水在未抵达平原之前已是河水深深,水流湍急,滋养着两岸富饶美丽的土地。
  随着唐军行军加速,太阳已经渐渐落下了波悉山,苍凉的暮色开始笼罩密水两岸,灰色雾霭在河面上生成,深秋的寒意侵袭进了唐军的盔甲,他们不由拉过披氅将身体裹紧。
  “巴克,前面有没有什么山洞之类的宿营地?”
  秦海阳见前方又出现了巨大的山体,便问引路的石国士兵道。
  巴克是这个石国士兵的名字,他身材魁梧,是一个老实厚道的粟特猎户,曾经被抓为奴隶进银矿做苦力,在去年的一次银矿暴动中,逃出了一百多奴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