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314部分

天下-第314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秀岩阴阴一笑道:“大帅忘记东平郡王了吗?大帅虽然兵力不多,但东平郡王可是兵多将广,不妨请他在河北施压,逼圣上放弃削藩之举。”
  安思顺沉思了片刻,似乎除此之外,他再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便缓缓点头道:“斯言是也!”
  安思顺立即修书一封,命人十万火急送去给安禄山,同时他又给李隆基复旨,现在朔方局势不稳,他离职将影响军心,所以他暂不辞去节度使一职,待回纥退兵后再做定夺,这明显就是拒绝了李隆基的罢免之旨。
  ……
  陇右鄯城县,哥舒翰刚刚送走了秘密来访的前太子李亨,他背着手在房内来回踱步,在他的桌案上,放着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旨意,命他交出兰州、凉州、河州、洮州、廓州以及青海周围各军堡的控制权,也就是把这些地方的军队交给西凉王李璿,李璿带去支援朔方,同时又给他留了一条后路,入朝就任工部尚书。
  李璿是鄯州都督,本身就拥有三万军队,再得到这些军队,也就意味着他手上将会掌握七万大军,几乎是整个陇右及河西军的精锐,而他哥舒翰就会成为一个名不符实的节度使。
  这显然就是在夺他哥舒翰的军权,看来李庆安还是低估了李隆基的野心,他不仅要夺安思顺的权力,也要把自己的军权夺走,他如果不交权呢?后果会是什么?哥舒翰想到王忠嗣的暴死,他就不寒而栗,他知道如果他只要稍有犹豫,李隆基就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他。
  而李亨却劝他不要交权,劝他效忠于储君,这就给他哥舒翰又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东宫党,他哥舒翰要加入东宫党吗?步李庆安的后尘,或者是说成为李庆安的一片绿叶。
  哥舒翰摇了摇头,他还是有点不甘心就这么烙上东宫党的印记,一边是李隆基的威逼交权,交了权就封他为工部尚书,让他入朝为相;而另一边是储君李豫的诱惑召唤,效忠储君,他的子孙都将获得庇护。
  何去何从?让哥舒翰委实拿不定主意,而他的心腹幕僚高适又被他派到长安去了,也没有人给他出个主意。
  哥舒翰心中烦躁,他抽出佩刀在房中舞动,刀锋闪亮,劲风响动,他情不自禁地低声吟道:但使龙城哥舒在,不教回纥度阴山。
  他一刀劈在木柱上,长叹一声道:“今上昏庸,竟让竖子为大将!”
  就在这时,他的家奴左车疾奔而入,急声禀报道:“大帅,军中有变?”
  “什么?”哥舒翰吃了一惊,急忙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宣威军兵马使杨景晖和河源军兵马使王难得率军离开驻地,向鄯州而去。”
  “当!”
  哥舒翰佩刀落地,这个消息将他惊得目瞪口呆,他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这一定是李隆基下了密旨,策反了杨景晖和王难得,他们两人的军队有一万余人,是陇右的精锐,哥舒翰一阵心痛,李隆基竟然在他背后下了手。
  “高先生来了!”大帐外传来了亲兵的禀报。
  哥舒翰大喜,高适回来得太及时了,“快!快请进!”他快步迎了出去,只见门一开,高适风尘仆仆从外面进来。
  “先生终于回来了,我遇到了危机,请先生教我。”哥舒翰向高适长施一礼。
  高适摆摆手道:“大帅不必客气,我就是为此事专程从长安赶回来,我们慢慢说。”
  “好!先生请坐。”
  哥舒翰请高适坐下,又亲手给他倒了一杯茶,高适喝了一口热茶,这才长长地出了一口疲惫之气道:“我在路上听到了一点传闻,说圣上准备封大帅为工部尚书?”
  “传闻没错,只要要交权,他确实答应封我为工部尚书。”
  哥舒翰把圣旨递给了高适,又叹了口气道:“他实在太毒辣了,我刚刚得到消息,杨景晖和王难得都率军去投李璿了,李璿乳臭未干,当然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策反他们,必然是圣上又暗中给了他们密旨,现在我异常被动啊!”
  高适看完旨意,笑了笑道:“难道储君没有来找大帅吗?”
  哥舒翰一怔,“先生怎么知道?”
  “我在兰州听说有人看见了前太子的踪迹,便猜到他一定是代表储君来找大帅了。”
  哥舒翰点了点头,“确实,他来找过我了,而且不久前才离开,他希望我效忠储君,不要把军队交给李璿,一个是当今圣上,一个是未来储君,我两难啊!”
  “这就是我急着赶回来的缘故!”
  高适朝门外给哥舒翰使了个眼色,哥舒翰立刻对门外的亲兵令道:“不准任何人进来!”
  他关上了门,走回位子急道:“请先生教我!”
  高适压低了声音道:“我花了一千贯,从圣上身边御医那里买到一个消息,说圣上很可能熬不过今年!”
  “有这么严重吗?”哥舒翰有些不相信。
  “问题确实严重!”
  高适冷笑了一声道:“御医还告诉我,圣上一直在服用一种壮阳春药,已经快三年了,而这种药竟是安禄山所献。”
  哥舒翰倒吸了一口冷气,“先生的意思是说,这药其实是……”
  “谁知道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圣上就是服了这种药以后,身体一天天衰败,已经老如八十许人,背都佝偻了,当然,根本原因是他纵欲过度所致,但正是这种药使他的欲望各外旺盛,可以说他是间接毁在这种药上。”
  哥舒翰长长地叹息一声,难怪他这么昏庸,原来精神都给了女人,他低头沉吟了半晌,才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的,先生是要我投靠储君,可是储君已经有了李庆安这个柱梁,我再跟在李庆安背后,我心中不甘啊!”
  “谁说大帅就一定是跟在李庆安背后?”
  高适微微一笑道:“大帅在陇右,李庆安在安西,大帅说孰近孰远?”
  哥舒翰恍然大悟,这一刻他终于下定了决定,拳掌一击道:“干!这就么定了,我就说吐蕃有反攻的迹象,我要率兵西进!”
  次日一早,哥舒翰立刻下令调集各地军队,又命驻扎凉州的一万重兵从大斗拔谷南撤河湟,同时他又派高适去鄯州稳住李璿,推说军队聚齐后会正式交给他。
  十天后,五万大军在鄯城集结,就在这时,哥舒翰忽然推说吐蕃有出兵迹象,便立刻率军南下大非川,并屯重兵于石堡城,阻止李璿追赶,李璿这才明白上了哥舒翰的大当,他追悔莫及,而此时李隆基连出三道金牌,催促他起兵北上,无奈,李璿只得率本部四万军北上灵州。
  第三百五十章 五条策略
  安思顺给朝廷的回复迟迟没有送到长安,但他送给安禄山的求援信却十万火急,四天后便送至了河北。
  和李庆安的安西一样,安禄山也同样兼统了范阳经略支度营田使,他不仅掌握了军权,同样也控制了地方财政权,这就使他有庞大的财力和物力进行扩兵,在前年攻打契丹时,他发兵六万大军,结果大败而归,六万大军损失一大半,但安禄山却利用手中的财力便迅速补充 了兵力。
  与安西相比,河北人口众多,财力雄厚,安禄山所拥有的资源要远远强于李庆安,而且他手下战将人才济济,名士幕僚如过江之鲫,这便使安禄山成为了名为其二、实为第一的大唐第一强藩。
  尽管安禄山实力强大,但他本人却十分低调,他喜欢摆宴请客,他总在宴席上对众人说,安西地域辽阔,兵力众多,李庆安才是大唐第一强藩,不仅在宴席上说,他还派人去长安洛阳等地四处宣扬安西实力强大,企图将众人的注意力转到安西。
  他知道自己不像李庆安山高皇帝远,李隆基很难管住,而他的河北紧靠中原,地方官员众多,他稍有风吹草动,便会传来李隆基的耳朵中去,因此他处处都在表现对李隆基的忠心,四处搜寻奇珍异宝,给杨贵妃和李隆基送去,杨贵妃被冷落后,他又大肆巴结武贤仪,连武贤仪贴身侍女也暗中得了安禄山的千贯贿赂,如此,得宠的武贤仪自然给李隆基大吹枕边风,使李隆基对安禄山信任有加,不仅撤了他的宦官监军,甚至各地节度使都有亲王坐镇,而安禄山处却没有。
  尽管得到了李隆基的信任,但安禄山并没有高枕无忧,他仍然在暗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备,去年他命朝中心腹一把火烧了长安兵器库,使大唐数十年积累的三十万件兵器毁于一旦,对内,他得到铸钱权,便大肆铸造劣质银钱,收刮民间钱财,又派人去渤海煮盐,大量在中原贩卖私盐,又学李庆安团练制在范阳及平卢地区实行联堡制,将民众集中居住于堡垒中,平时大量训练预备役军人,如此种种,他暗实力便迅速膨胀起来,名义他只有两镇十四万军队,但实际上,他已经能动员二十万大军。
  从去年年末开始的削藩风潮也不可避免地刮到了范阳,安禄山紧张异常,他心里很清楚,他的范阳迟早会被李隆基盯上,李隆基对他再信任,也信任不过自己的儿子,大唐江山可是姓李,不是姓安,为了应对危机,他命长安联络官刘骆谷时时关注朝廷动向,并大肆贿赂宫中的近侍,要掌握住李隆基的一举一动。
  紧接着回纥南侵事件爆发,李隆基借此事件开始了正式削藩,安禄山便知时日已不多,他再也顾不上可能会泄露野心,便立即下令在平卢集结民团,美其名曰春训,实际上便是将他们转成了正规军。
  这天晚上,安思顺的求救信送至了安禄山的东平郡王府。
  安禄山虽然文才浅薄,但他的书房却异常名贵,也谈不上什么风格,只管将各种名贵之物在房中堆砌便可,吴道子、阎立本的画,张旭的草书,李白、王维的诗,各种真迹随意张挂在房中,至于各种佛经道书和儒家经典更是数不胜数,堆满了三个房间。
  但这些名人字画和书籍安禄山从来都不屑一顾,他唯一感兴趣地就是一架沙盘地图,这是从李庆安那里学来,三百名工匠耗时一年将河北、河东、河南以及关中等地的山川地形,城市人口,桥梁驻兵等等用泥塑成,非常直观而逼真,这架沙盘也是安禄山最心爱之物,曾经有个侍女不小心将一杯茶打翻在沙盘上,结果引来他勃然大怒,亲手拔剑将侍女刺死,从此以后,任何下人不准进入他放沙盘的房间。
  沙盘放在一间单独的屋内,屋内没有窗,在四角悬挂了十颗柚子大的夜明珠,将房内照得明亮如昼。
  安禄山静静地站在沙盘前,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关中那一片丰腴的土地,或者说关中他也并不关心,他只关中内那一个针尖大的小点,那才是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安禄山的野心并不是天生具有,在天宝六年以前,他还在钻头觅缝地想着什么样才能保住自己节度使的位子,但自从他无意中看到了华丽绝伦的贵妃后,他的心便起了微妙的变化,要想得到杨贵妃,他只能取李隆基而代之,尽管安禄山对杨贵妃日思夜想,但天宝十年之前,他还只想拥兵自立,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北之主。
  他真正有了夺取大唐江山的野心却是在李林甫因病淡出大唐权力中心之后,没有了李林甫的威胁,就俨如拴在安禄山脖颈上的一根链条被去除了,转由他一向瞧不起的杨国忠掌握了大唐的相权,这时,大唐各地的土地兼并日趋严重,人民困苦、兵制败坏,中原空虚无兵,民怨沸腾如煮,安禄山终于生出了夺取李氏江山,建立安氏王朝的野心。
  在安禄山的身后,他谋士高尚坐在一张竹榻上,不慌不忙地看着安思顺的求救信,不时端过热气腾腾的茶杯喝一口茶。
  今天的局面早在高尚的意料之中,他知道李隆基若不先动哥舒翰,那必然就是对付安思顺,哥舒翰是因为离长安近,所以下手急切,而安思顺却是因为他在几大节度使中实力最弱,是最容易削藩的地方,就像一个软柿子,所以李隆基先收拾他,也并不奇怪。
  只是李隆基竟同时要削哥舒翰和安思顺两大节度使,这确实出乎高尚的意料。
  “先生以为,我是帮还是不帮?”
  安禄山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有点嘶哑,焦虑的目光显得他忧心忡忡,安思顺是他族兄,他们一直就有书信往来,交情不同寻常,这时安思顺写信来求援,尽管他心中不想多事,但情份却使他拉不下这个面子,他心中为难之极。
  高尚又喝了口茶,笑道:“我只想问大帅究竟想不想帮他?”
  安禄山摇了摇头,“说实话,我不想帮,现在还不是和李隆基翻脸的时候,现在帮他对我百害无一利。”
  “这就对了,既然大帅也知道百害无一利,那为什么要帮呢?”
  说到这,高尚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道:“大帅,恕我直言,尽管你们亲若兄弟,但在这事关个人前途命运的时刻,你非但不能帮他,而且还要大义灭亲,向李隆基表明你支持他罢黜安思顺的态度,不要让削藩之火烧到你的身上来,这不是明哲保身,而是大帅需要时间进行准备,切不可此时当出头鸟。”
  安禄山的目光依然盯着关中那个针尖大的小点,他轻轻叹了一口气道:“先生说得不错啊!说实话,我是做梦都想登上那个宝座,君临天下,不知什么时候我这个梦想才能变成现实呢?”
  “大帅不要心急,只要依我之言步步为营,三五年内,必能登上九五之尊,但眼下,大帅必须忍,不仅要忍,而且还要付之于行动,我有五条策略,希望大帅能依照实施。”
  安禄山也坐了下来,道:“先生请说,我一定会依照实行。”
  高尚最喜欢的就是安禄山这一点,对自己言听计从,作为一个谋士,能让自己效忠的主公言听计从,那他的事业就成功了一半,然后他再帮助主公走上高位,他自己也会逐渐走上高官厚禄之路,高尚在安禄山幕僚中的排名原本在严庄之后,但严庄离去后,高尚便一跃成为了幕僚之首,而且他也得到了一点点消息,严庄可能在李庆安那里做谋士,对于这个消息,高尚一直隐瞒着安禄山,他倒不是怕严庄回来和他争位,而是他担心安禄山怀疑他也会另攀高枝,从而降低对他的信任。
  高尚轻捋山羊胡,眯缝着小眼睛笑道:“刚才所说上书李隆基,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