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天下 >

第339部分

天下-第339部分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士坦丁五世明白女儿的心思,作为一个刚刚继承大笔财产的人,钱还没有捂热,就要大量流出了,他能理解女儿的心痛,他又笑道:“我只希望在对阿拉伯人的战争中,你的弓骑军能够用替我率先夺回塞浦路斯岛。”
  得到父亲的支援,爱伦尼心中大喜,这就意味着她不用再履行和李庆安三年的合约了,尽管这份合约的内容她也很有兴趣,但她绝不愿意自己被一张合约束缚住。
  “父亲,二十万金币对我来说太沉重了,希望父亲能替我分担它,我会尽快拿下塞浦路斯岛。”
  “好吧!这笔钱我替你出。”
  说完,君士坦丁五世的目光又投向越来越近的唐军骑兵,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一支插在地上的红色的标杆,他已经和唐朝谈判代表达成了协议,唐朝的军队不能越过那条标杆,这是一种安全距离,在双方没有签订同盟合约之前,双方必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并不是他和李庆安之间,而是他们的军队之间,或者说对方军队离自己的距离。
  拜占庭人是极为看重契约的,也相信契约,这和他们商业立国的思想有关,但在同盟合约没有签字之前,他一样也不相信李庆安的军队,所以唐朝的军队会不会越过那支标杆,便成了他考验李庆安的重要手段,李庆安是否会和他一样,对契约忠诚。
  唐朝军队离标杆越来越近,君士坦丁五世的心也悬了起来,就在这时,唐军骑兵开始放慢速度,最终在标杆前停了下来。
  君士坦丁五世松了一口,脸上露出了笑容,李庆安没有让他失望。
  ……
  李庆安勒住了战马,他的目光也同样落在这支标杆上,一支长达三丈的红色标杆,就这么孤零零地插在草原上,十里之外便可以看见,如果是一般人,是不可能理解这支标杆的意义,但他李庆安能理解,他已经接到裴瑜派人送来的报告,裴瑜和对方签署了这个标杆协议,唐军不得越过这支标杆。
  李庆安知道,这支标杆就是西方人的契约精神所在,并没有侮辱自己的意思,双方达成了契约,就要去忠实地执行它,否则他们没有任何合作基础,何以谈军事同盟?
  “大将军,我们这样屈从于他的安排,在谈判时我们恐怕会失势!”旁边的李光弼有些不安地说道,作为一员大将,他觉得唐军被一支标杆阻挡,有一点太被动了。
  “光弼,你要记住,我们这次不是来打仗!”李庆安瞥了他一眼,道:“我们是来找朋友,或者说是来找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一旦签订了这个盟约,至少能保证我们安西在百年之内可以平安无事。”
  “可是我们的敌人不仅是大食,还有回纥和吐蕃,如果……”
  李光弼还想再说下去,却被李庆安挥手打断了,“天下之争,说到底还是大国之争,回纥和吐蕃虽然也地域广阔,但他们毕竟都有限制,一个人口稀少,一个环境恶劣,他们没有雄厚的实力作盾,永远也无法和大唐帝国抗衡,仅我一个安西便可灭了这两国,但大食不同,它和我们大唐帝国一样强盛,不是一次怛罗斯之战便可以彻底击败它,或许我调离安西所有的物资和兵力,用两年三载的时间能打败它,但那样一来,我就无暇东顾了,一旦大唐内部发生动乱,我何以应对?”
  李光弼默默点了点头,道:“大将军说得对,新帝虽然登基,但各地诸侯割据,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中原极可能会大乱,我们确实难以顾及了,我们的根都在中原,中原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所在。”
  无论李光弼、李嗣业还是封常清这些历史名将,无论他们和李庆安的私交有多好,如果李庆安是以造反的方式取代大唐,他们都不能接受,不仅是他们,千千万万的安西将士也不愿跟随造反,历史安禄山之所以能造反,那是因为他用胡将替代了汉将,跟随他造反的士兵和军官绝大部分都是胡人,所以他才能席卷中原,这个道理李庆安比谁都清楚,所以他才会千方百计证明自己正统身份,他现在已为大唐赵王,正式被朝廷承认为宗室,这样一来,他便有了登基的资格。
  但就是这样,他还是不能轻举妄动,他还必须等到机会,等到中原大乱时,他才有机会出兵中原。
  所以李光弼他们也认同了这一方式,他们认可了李庆安有登基大唐的资格,这也是他们的利益和前途所在,这就是李光弼拒绝郭子仪回朔方任职的原因。
  这时,一队拜占庭骑兵飞驰而来,他们的出现引起了大唐将士的强烈兴趣,他们确实没有见过这样的骑兵,他们头戴金盔,身披黄金锁子甲,手执黄金矛和黄金盾,甚至连他们的战马也披着黄金铠甲,一队骑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辉煌夺目,金光灿烂,李庆安也曾听爱伦尼说过,她父亲有一支三万人的黄金御林军,盔甲和兵器都镀了金,但他最亲卫的五百骑士则是不折不扣的黄金骑士,所有的武器盔甲都是用黄金打造,仅这五百人耗用的黄金便可买下一个国家。
  瞬间,黄金骑士队飞驰而至,一名年轻英俊的军官在马上给李庆安行了一礼,用不太熟练的突厥语道:“尊敬的李大将军,我皇陛下欢迎唐军前来阿蒂尔城,我们已经为唐军准备好了宿营之地,请贵军随我们前去。”
  李庆安点点头,正要回头下令出发,那名军官却又接着道:“李大将军,我皇陛下已经准备了丰盛的早饭,等待与你共享,请你随我去,你可以带三百护卫。”
  “不用了,我来带他去!”远处飞驰来了一名骑士,马上正是拜占庭公主的爱伦尼。
  她飞驰上前,对李庆安笑道:“李将军,一直都是我做你的客人,现在终于可以让我尽地主之谊了。”
  “那就多谢了!”
  李庆安回头对李光弼令道:“带领弟兄们先去驻扎,多布斥候,不可大意了。”
  “属下明白!”
  李光弼点点头,便回头一挥手道:“大军跟我走!”
  唐军大队骑兵跟随着黄金骑士向西而去,很快便只剩下李庆安和他的三百亲卫。
  “跟我来吧!”李庆安跟着爱伦尼一前一后便向阿蒂尔城而去。
  爱伦尼忽然放慢了缰绳,笑道:“对了,我忘记告诉了,父亲已经把阿蒂尔城封给了我,我正是这里的女主人。”
  “那很好,以后我们就是邻居,没事可以经常走一走。”李庆安笑道。
  爱伦尼明白李庆安的言外之意,她狠狠瞪了李庆安一眼,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便嫣然一笑道:“或许我没有时间去你哪里了,如果我有意,我会派人请你来阿蒂尔城做客。”
  “为什么?难道你忽然又有钱了吗?”
  “是的,我可以一次性付清你的货款,不用再履行那个该死的合约了。”
  爱伦尼恨得嘴唇都咬白了,这个混蛋没有一点情调,竟然用这种商人才用的方式来强迫自己。
  “其实我也不想那样做。”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你可以不买弓箭,或者只买一半,那样的话,你完全可以拒绝我的条件,说到底,还是你自己的原因,我并没有强迫,不是吗?”
  李庆安取出了那份‘情人合约’,递给了爱伦尼,笑道:“还给你吧!上面还有你美丽的签名和印章,内容却有点不符合你的身份,抱歉了,公主殿下!”
  爱伦尼红着脸接过了合约,把它收好了,这才低声道:“其实你若不是强迫我,我倒可以考虑考虑!”
  “你不用考虑了,我已经没有这个心情,你依然可以分期付款,但附加条件我取消了。”
  李庆安忽然对这个女人没有了任何兴趣,这个女人的权力欲望太强,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正如拜占庭皇帝要给自己立一根标杆一样,自己也需要给她立一根标杆。
  爱伦尼有些愕然,她摆脱了李庆安的控制,便反过来想着让李庆安成为她手中的一架风筝,被她用一根线控制住,不料李庆安却快刀斩乱麻,断绝了成为她风筝的可能。
  她看了李庆安半晌,直到从他眼中看不出任何男人特有的那种暧昧目光,她这才相信李庆安说的是真的,不由低低地叹了口气,心中竟涌起一丝失落之感。
  “呜——”
  一阵长长的号角声传来,远处奔来了一队黄金骑士,为首之人,年约四十余岁,长着一蓬大胡子,长长的胡须直拖胸前,目光深邃,李庆安一眼看见了他头上的金冠,便知道是谁来了。
  他催马迎了上去,拱手见礼道:“罗马帝国的皇帝陛下,在下安西李庆安,我们终于见面了。”
  君士坦丁五世没想到李庆安竟是如此年轻,如果不是李庆安自我介绍,他还以为这是李庆安的侍卫官,他穿的盔甲和普通唐军没有任何区别,他愣了一下,又看了看女儿,忽然大笑道:“是我失礼了,我没有想到李将军竟是如此年轻。”
  他笑道着上前,亲热地握住李庆安的手,“我也是很想见你了,这次我是特地来见你,感谢你卖给我的弓弩,让我得以抗衡阿拉伯人。”
  君士坦丁五世的坦率让李庆安很有好感,他微微点头笑道:“对付阿拉伯人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希望我们这次见面,能将彼此的愿望变成书面的契约。”
  “好!正如我愿,请李将军随我去营帐。”
  他调转马头做出一个请的姿态,李庆安欣然点头,就在这时,君士坦丁五世猛地一抽战马,战马飞驰而去,只听他大笑,“李将军,我先走一步,在前方高丘处等你。”
  李庆安没想到堂堂的君士坦丁五世竟还有一颗童心,他却不知道,这是拜占庭贵族们进行商业谈判时常用的先头戏,赛马,先在骑术上压过对方,然后再谈利益,就像李光弼所言,取得心理优势。
  虽然不知道这个规矩,但李庆安的争强之心却大发,他也猛地一鞭抽向战马,向对方疾追而去,他的战马是著名的阿拉伯伯马,在阿拉伯马中也是千里挑一的良驹,马速如风驰电掣,瞬间便追上了君士坦丁五世。
  君士坦丁五世没想到李庆安马速如飞,这么快便追上,他心中大急,猛地抽打战马,再次加快马速,他的战马也是马中之王,两马飞驰如风,时前时后,竟一口气同时冲上了高丘。
  两人对望一样,一起放声大笑起来,重重地一击掌。
  第三百七十五章 用人不疑
  大唐与拜占庭帝国的军事盟约没有任何意外地签署了,双方约定在三年内两国将共同对付阿拔斯帝国,包括协调军事行动,也就是一方开战,另一方必须协同作战,在这个协议上,李庆安代表大唐帝国在合约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他的印符。
  但这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协议,在具体落实方面,双方又签订了几个附加协议,包括大唐将在三年内陆续卖给拜占庭一万副明光铠和一万把横刀,另外再追加二千具唐弩,这些武器将给大唐带来两百万金币的收入。
  而另一个附加协议是第一次双方具体的协同作战日期,双方约定将在唐历八月上旬,双方同时向大食发起进攻,拜占庭帝国要拿下塞浦路斯岛,而唐军则要拿下信德和旁遮普。
  还五十天时间,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李庆安甚至没有参加接下来的商贸谈判,他便直接率军返回了碎叶,将商贸谈判之事留给杨奉车去继续完成。
  他一面派人进京,将缔约之事向朝廷备案,另一方面,他在路上连发十几道命令,传令安西军分东中西三线备战吐火罗和信德。
  西线为俱战提,命大将李光弼为西路军主将,统三万汉胡联军准备进攻吐火罗,而中线则是伊尔沙德的乌云山口,从这个山口可以直接进入著名的瓦罕谷地,这里也是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而东线则是从连云堡前往小勃律,再从小勃律经过大勃律到个失密,个失密也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印度实控区,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天竺,李庆安将东线军队交给了被他夺去军权的大将封常清,命封常清率五千军队从连云堡进入小勃律。
  七月中旬,李庆安赶到了乌云山口,乌云山口在葱岭守捉以西两百里处,这里便是著名的瓦罕谷地入口,吐蕃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可容纳上万人的大城堡—乌云堡,扼住这座城堡,也就拦住了从安西南下吐火罗最便捷的道路,天宝初年,乌云山口被吐蕃人攻克,他们在这里驻军一万人,六年后,高仙芝准备进攻小勃律,但唐军无法取道瓦罕谷地,只能绕过外阿赖山,再穿过瓦罕谷地中段进入护密道,那次艰难的行军便是李庆安的崛起之路。
  小勃律战役之后,驻守乌云山口的一万吐蕃军因后援被切断,而被迫撤军南下,乌云堡随即被唐军占领,唐军在这里驻军三千人,控制住了瓦罕谷地,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南线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半年前,李庆安开始着手准备吐火罗战役了,他逐渐向乌云堡增兵至八千人,运送粮食十万石,帐篷、行军睡袋、弓箭、草料、肉干、干粮袋、盐、茶饼、酒、伤药等等大量物资,都集中在了乌云堡内。
  李庆安率两万碎叶军赶到了乌云堡,这里面还包括五千东线军,他们将从瓦罕谷地直接去连云堡。
  这天上午,狂风四起,乌云山口一阵飞沙走石,黑沉沉的乌云从西南方向飞速而来,空气中充满了暴雨将至的腥味儿。
  唐军立刻拔营,将营帐移到高处,防止山洪爆发,扎营不到一半,铺天盖地的倾盆大雨便铺扯开来,唐军们发一声喊,纷纷躲进已经搭好的营帐,雨越下越大,仿佛整个瓦罕谷地都被大雨吞没了。
  “这样的暴雨就算在盛夏时节也并不多见,在我记忆中只有天宝八年中元节的那场暴雨令人印象深刻,那场暴雨下了五天五夜,山洪爆发,一队从吐火罗来的商人不幸被山洪卷走,可惜他们带来的一万多斤银子,也无影无踪了。”
  说话的是乌云堡兵马使赵崇节,他是前疏勒兵马使赵崇玭的二弟,赵崇玭跟随高仙芝去了安西,他的两个弟弟,赵崇节和赵崇纪则留在安西为将,赵崇节也参加了天宝六年的小勃律战役,当时他是一名旅帅,只比李庆安低一级,他是跟随席元庆而走,不是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