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166部分

极品明君-第166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您这么做,会不会太过冒险了?”一直贴身跟随着朱祁镇身边的钱钟看到朱祁镇站在营门处停下了脚步,凑到了近前,满脸担忧地道。
  朱祁镇转过了脸来看了钱钟一眼,拍了拍他的肩头温和地道:“冒险,呵呵,钱钟,朕再怎么说,也终究是大明的太上皇,莫非,我大明朝的帝都,难道还能够把自己的太上皇给拒之于门外不成?”
  “话虽如此,可是陛下,当今天子连毒杀太子这样的事都能够做得出来,到时候,您要是有个万一,那臣等,可是百死莫恕了。”年轻的钱钟紧皱着眉头,一脸的不情愿。
  “你且宽心就是,朕可不是那种热血上头就连自身的安危也不顾及的二货。”朱祁镇扬眉言道,不过这话一出口,又发现有点不对头,自己过去落在那也先的手中时,似乎常干这样的二事。不禁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尖,笑着掩饰道:“嗯,总之朕不会的。”
  这一夜,那些将军们亦同样睡不安宁,因为他们之所以跟随着朱祁镇前往京师,就已经表明他们已经押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
  而今,朱祁镇这样的举动,着实有些太过冒险了,诸将都觉得,唯今之计,就是统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破京师,以武力夺权。
  只要时间掐紧,天下人尚未反应过来,朱祁镇已经夺回了皇权,想来,天下也不至于会生产太大的波动和骚乱,毕竟朱祁镇是老朱家的人,更是前任帝王。
  可朱祁镇从一开始就严令诸军留驻于草原之上,监控草原局势,以防草原诸部再有异举,其实他这么做,在这些将军们的眼里边,颇有些多此一举。
  要知道这一次的草原战役,可以说是至大明朝立国之初灭元以来,少有之大胜,便是昔年永乐帝五伐草原所取得的战绩,亦略显逊色于此。
  更重要的是,草原上的诸部落,已然被大明铁骑给杀得胆寒若栗,而且,现如今草原上在也先死后,先是经历了瓦剌帝国的分崩瓦解与自相残杀,而之后,朱祁镇又插足于草原,大明的铁骑,还有那些依附于大明的草原部落,又再次将整个大草原又给屠戮了一遍。
  可以说,现如今的草原,已经丧失了大半的青壮以及勇士,更何况于朱祁镇还着令诸部都必须抽调部落中的勇士来为大明效忠,这些人,既变成了大明的士卒,也同样,可以算得上是人质。
  这样的情况之下,草原想要起乱子,除非那些家伙都是丧心病狂的疯子,渴望自己的部落步上翁牛特等草原本部的后尘,打着灯笼进茅房,找死的路数。
  所以,诸将都觉得,朱祁镇如此做,把大批愿意效忠于他的精锐边军,留于那草原之上,却只领着少数的精锐,押着那些战俘直奔京师,完完全全就是京师献俘的姿态与行径。
  这样的方式,让诸人都显得有些难以理解,毕竟,他们的身家性命可都压在了朱祁镇的身上,当然不希望这位上皇陛下会在最后的关头失败。
  可是,朱祁镇的人格魅力,还有他那种强大的自信和统御力,让诸将都只能压下心中的疑虑和担忧。服从于他的意志,包括朱祁镇告诉他们,明天,仍旧按照原本的计划,大张旗鼓的进京,他们也都想要看一看,朱祁镇,是不是还有什么底牌没有翻出来,更想要看一看,朱祁镇这位太上皇,到底能不能够顺畅的直入京师。
  “廷益,你这么做,对于我大明,有何好处?”老王直坐在于谦府邸的书房之内,气呼呼地瞪着双目,冲那坐在对面,沉吟不语的于谦沉声喝道。“你可是兵部尚书,如今,国家安泰,草原大捷连连,此等时候,却突然九门布以重兵施以门禁,这是何道理?”
  “老尚书,您莫非不清楚?于某奉的乃是陛下的圣命。”于谦心里边轻叹了一声,抬起了头来,看着这位须发苍苍的老大人,恳切地解释道。
  “老夫焉能不知,可是陛下如今身染沉疴,心智怕是都受了影响,这样的情形之下,发下了这样荒唐的圣意,内阁那些软骨头倒也罢了,可是你于廷益何以也遵从这样的圣旨?今日以来,京中百姓可是怨声载道,老夫不相信你不清楚,这样下去,会对京师造成多大的影响。”老王直抚着长须,双目烔然地直视那于谦沉声而言。
  “于某焉能不知,可是……于某却不能不这么做。”于谦缓缓地站直了身躯,脸上露出了几许难言的苦涩笑意。“想来老尚书也该知晓,上皇陛下至平定草原以来,却未有遣散各镇精锐收兵回营,反而拥兵于我大明京师之北疆,这是何道理?”
  老王直抚着长须,双眉一挑。“上皇陛下率我大明王师,平定草原,以谓前所未有之功绩也,而草原之大,诸部之间,必有许多纠葛,上皇陛下不可能尽屠草原,自然要既镇,又抚,自然,边镇诸军自然要作为震慑之力,以防诸部再起异意,起无妄之争端。”
  听到了王直面不红心不跳的在这满嘴跑火车,于谦不禁脸上露出了一丝显得有些无奈的笑意:“老尚书,于某也是明白人,您又何必再跟于某绕弯子呢?”
  第二百九十二章 心知而肚明(下)
  “绕什么弯子?”老王直白眉一挑。“莫非廷益以为,像老夫这把老骨头,还想要去为自家的荣华富贵打算不成?”
  “老尚书自然不会,可是如今,上皇陛下盘桓于京师之北,久久不去,谁能知晓上皇陛下意欲何为?”于谦朝着老王直歉意地一笑,但是话里却寸步不让。
  老王直看着那于谦,声音陡然一沉:“老夫只知道,上皇陛下这两年以来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皆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非为私利。更不会为了某些叵测的居心,而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莫非廷益不信?”
  “老尚书啊,于某忠于的是大明,陛下虽然行止有差,可他终究还是我大明的皇帝,除了在对待上皇之事上,多有偏颇,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上皇陛下,昔日不也宠信宦官,使得朝纲败坏,朝中奸人无数,致我大明弊端丛生。”面对着老王直,于谦不甘示弱地辩驳道。
  “是啊,昔日,我大明因上皇陛下之过,致有宦官专权,以至祸端,使得我大明背上了土木堡之耻,更有京师被围之辱,这一切,都是上皇陛下的过失所造成的。”老王直听得此言,不禁点了点头,认同地道。
  “可是廷益,你莫要忘记了,陛下虽然怠于朝政,专宠于宦官,偏听偏信。可是却未有失德之举,一切,都是那王振在陛下跟前巧言吝舌,欺骗蒙蔽所致。”
  “陛下自幼居于深宫,未识艰险,不明百姓之疾苦。可是陛下待臣下亲和,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哪怕是当今天子,上皇陛下亦待之亲厚,常以厚物赐之,待太妃亦甚恭敬……”
  “而观今陛下行止,政事之上,亦无建树,宠信宦官之举,比之上皇,犹甚过之,而且,以倡优而充后宫,大失皇家颜面。”
  “更何况,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为太子,居然以阿堵之物贿赂百官,更有欲加害亲侄之举……如此种种,与上皇陛下两相比照,廷益你自己扪心自问,上皇与当今,谁更适合当我大明的天子?谁更合适治理大明的江山社稷?”
  老王直的话语,在于谦的耳边回荡,让他一时之间,无言可辩,良久方自固执地道:“上皇陛下,以血诏喻下,传位于当今天子,如今,当今天子才是我大明之正统。虽然天子有过,然则我等既为臣下,当苦谏之,使天子兼明,以正视听,以明政事,方为臣下之责。”
  “你!”看到那于谦还真是一副顽固死硬的样子,老王直愤愤地大手一拍案几,站起了身来。“你既然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当今天子,可曾知晓,我等既为臣子,对于天子的过错,向来都是直言苦谏,可是当今天子听过了没有?”
  “迎上皇回明,此举既可使上皇得以归明,又能全上皇与当今天子兄弟之恩义,可是,天子做了吗?我们苦劝了不知道多少回,可是天子却视而不见,甚至连一个使节都没有派遣,这算什么?”
  “上皇脱险,归于宣府,我等谏陛下,以天子礼迎请上皇回京,可是天子听了吗?去迎上皇,只以一区区七品给事中为使,仪仗,车马,更是简之又简,鄙陋之极,连百姓都对当今天子这等做法议论纷纷,可是,他听了没有?”
  “老尚书,您说的这些,于某焉能不知,可是如今,他终究才是我大明的天子,圣意难违。”于谦站起了身来,朝着那老王直长辑了一礼。“还请老尚书莫要再难为谦了。总之,于谦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天家兄弟相残。”
  “你啊你,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既然话不投机,那老夫也懒得多费唇舌了。”老王直深吸了一口气,摆了摆头,走到了门口之时,顿住了脚步,头也不回地丢下了一句。“若是上皇陛下,真有兴师问罪之心,为何那十数万雄兵在草原盘桓如此之久?难道,如今深通兵法要旨的上皇陛下,不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不成?”
  品砸着老王直撂下的这句话,于谦缓步坐回了椅上,双目没有焦点地睁着,久久不言。
  “来人,送客,国舅爷慢走,请恕老夫腿脚不便,就不远送了。”老当益壮的杨洪立于前厅阶上,朝着那面带悻色的孙显宗抱拳为礼。
  “大都督,孙某告辞!”孙显宗张口欲言,但是看到杨洪那张没有一丝表情的脸,只能按捺住,悻悻地回了一礼之后,闷哼一声,快步朝着杨府大门行去。
  “老爷,您这么直接拒之,是不是显得太过生硬了,三位少爷,可都在上皇陛下那边……”府中的老管家,亦是久随杨洪在边镇打死拚生数十载的家将杨宝此刻忍不住凑到了杨洪的近前,小声地道。
  “杨宝啊,你也是随了老夫三十多年的老人了,你也应该知道,老夫做人,有自己的准则,该做的,老夫自然会做,可是,不该做的,哪怕是刀押在杨某的头颅之上,杨某也不会去做。”杨洪拍手拍了拍这位老管家的肩膀轻叹了一声,缓步朝着前厅内行去。
  “我把三位少爷,皆留在了宣府,那是因为,我知道,上皇陛下必能使得他们才有所用。况且,我也知道,上皇陛下,是何等样人,当不会以私怨而忘公义。”
  “可是,如今陛下有旨,九门皆重兵以禁之,您主掌京师大营,若是没有您的发话,京师九门,何以得入,上皇陛下如何能得复大宝?只怕到了那时……”
  “你啊,你以为,京师九门,就单老夫的话管用?”杨洪不禁苦笑道:“你别忘记了,老夫手底下的那些将军,可有不少,都是当今天子登基之后,越级提拔的,对当今天子忠心耿耿。”
  “更何况,除了京营兵马,还有大批的锦衣卫,各门皆有监军太监,老夫稍有异动,焉能瞒得过他们?”
  杨洪抚了抚长须,眉头微微一挑。“更何况,还有那于谦,于谦在京师大营中的威望之重,不在老夫之下,他若是……唉,也不知道,那王行俭能不能说服他于少保。”
  “上皇陛下不欲刀兵相见,兄弟相残,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老夫俯首甘拜,只不过,上皇陛下如此做,依常理而言,实在是,缺了太宗皇帝的霸气。”杨洪不禁自己笑了起来,既觉得朱祁镇做的对,可又觉得他做得不够强势,实在是,太让人纠结了。
  “那老爷,那您方才为何不给国舅爷解释您的难为之处?”杨宝不禁挠了挠花白的头发,有些郁闷地道。
  杨洪抚着那雪白的长须,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老夫何须解释,想必今日,那几位国舅爷怕是因为天子的举动,有些乱了阵脚了,方会有今日之举,若是他们冷静下来,自然能够想通这其中的关节。”
  “你们几个啊,都已经到了这把年纪了,怎么做起事来,还显得如此冒冒失失的?”白发苍苍,一脸病容,斜卧于榻上的孙忠,指了指跟前这几个低垂着脑袋的儿子,不禁低声喝道。
  “父亲,这也怪不得我们,谁也没有想到,那朱祁钰居然会在这等时候,施了这么一招釜底抽薪之策,如此一来,上皇陛下入京的难度,可就太大了。”孙显宗有些不甘地报怨道。
  “哼,亏你说得出这样的话来,你以为上皇陛下跟你一般目光短浅不成?”孙忠手指冲那孙显宗点了点,轻咳了几声之后这才言道:“上皇陛下之智,焉是你等所能猜度得了的?”
  “过去,上皇陛下的所作所为,你们又有谁能够明白,他是想要做什么吗?”孙忠显得有些艰难地笑了笑,示意那长子孙继宗扶着自己坐直了身躯,向这几位儿子问道。
  孙显宗等人听得此言,不由得惭然相望。“可是父亲,孩儿实在是想不通,九门皆禁,置以重兵把守,而那杨洪居然连太后的面子也不给,直接断然拒绝孩子,这实在是让孩子心头不甘,按时日来算,上皇陛下,最多也就是这两日便可直抵京师城下,我们要是不做好万全的准备……”
  “你啊,你还真当杨洪能一言而决不成?”老谋深算的孙忠对于孙显宗之言嗤之以鼻,不过,他终究没有难为自己的孩子,随后,便解释了他的分析,与那杨洪自己所言,几乎一模一样。
  这下,孙忠诸子这才恍然大悟,不过,孙显宗不禁有些恼意地拍了拍自己的大腿。“那杨洪也是,他既然断然拒绝,何不直言想告,若非是父亲您解释,孩子怕是一时也难以想通个中关节。”
  “你们这是当局者迷。不是为父说你们,你们自己也该想想,若不是在杨洪处受挫,挨人泼了凉水,怕是还不知道你们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何等事情来,到时候,万一让那天子的耳目抓住把柄,到了那时候,不但会让当今天子警惕起来,更会让形势陡然逆转。”
  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终于回来了!
  “如今,咱们老孙家要做的就是,外松,内紧,你们府中的家兵,都要给老夫做好万全的准备,到时候,万一事有差池,就得靠那些潜入京师的上皇的亲军士卒,还有咱们老孙家的死士了。”
  “这……我们去攻打城门?”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