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210部分

极品明君-第210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了这个消息,正在把玩着一块沉香木,嗅着那淡淡却又沁人心脾的香气的朱祁镇没有半丁点的悦色。“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余……呵呵,好一个建州女真,好一个臣服于我大明麾下,为我大明效力的建州女真,他们就是这样为我大明效命的?”
  “除了那两万七千余的我大明的青壮妇娠之外,尚有一万余的朝鲜和其他女真奴隶。”袁彬从那份军报中抬起了头来,望着面沉如水的朱祁镇沉声答道。
  “建州女真至建州处成立卫所,至今不过数十载,居然能够拥有了这么多的奴隶,呵呵,发展得如此之快,怕是再给他们百年的时间,岂不是连我大明的辽东,都要给他们尽占了。”朱祁镇将那块沉香木递给了那身畔的万贞儿,冷冷一笑。
  “陛下言过了,想那建州女真虽然有狼子野心,可终究强敌环伺,昔日若无我大明在其身边为其撑腰,他们建州女真焉能发展壮大,有今日之势。”袁彬笑了笑,将那份情报恭敬地搁在了那案桌上。
  “是啊,可惜,总有那么一些人,或者说一些部落甚至是国家,总是弱则依附我华夏,强则欺之……”朱祁镇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在了那湖心摆荡的小船上,那小船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大轮子,四名侍卫正坐在位置上踩着,使得那小船以超过平常的船舶近倍的速度在飞快地前进,而那船上,还坐着四五个四五岁左右的小孩子,还有四名侍卫坐在舷侧,那几个小孩子此刻正在船上快活地笑着,一面为这两名侍卫加油。
  这是车船,也就是俗称的轮船,以轮为桨,驱船疾进,一日千里的玩意,当然这是古书上的说法,但是现实之中,这种船舶的速度,的的确确远超过一应的帆船,只不过这种船需要用人力或者畜力驱动,自然是难以持久。不过,这种船用作舰队之间的通讯船和侦探船,却是极佳的选择。
  “可惜哥不是学理工科的,不然弄个发动机出来就爽了。”朱祁镇不禁有些遗憾地在内心感慨道,这货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个时代既没有汽油,也没有橡胶,光整出个发动机出来,难道用豆油或者菜油驱动不成?
  “现如今,太子殿下可是越发的身体康健了。”顺着那朱祁镇的目光向外望去,看到了那一幕,袁彬不由得温言笑道。如今的太子殿下,不但身体比之过去壮实了许多,更重要的是,朱见深如今可是比过去更加的开朗活泼,而且,因为与这些同龄孩子一道读书学习,并且已经懂得如何与跟那些同龄的孩子相处,这对于帝王而言,虽然不知道是好是坏。
  但是,在朱祁镇有意的引导之下,太子殿下如今的确显得更加的懂事多了,为人处世各个方面都渐渐地显露出了才能,这才是让袁彬这样的臣子最为欣慰的,太子不再受困于一帮只知道哗众取宠的宦官,而能够从其他的同伴那里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而且,在天子的默许之下,太子甚至还与同学一道出过宫,去看了看那些集市街坊的平民生活,去看了看乡野田间百姓的辛劳,这些虽然天子在宣府之时,也带朱见深去见识过。
  可是现在,却是由太子殿下为主导,看得出来,朱祁镇是从现在开始,就已经在培养太子的领导才能。
  而朱祁镇的那些同学们的身份也颇不寻常,因为那些人皆是功勋子弟或者是大臣的子孙。
  就在半个月之前,天子下诏,让在土木堡之变时,阵亡于沙场的那些勋贵世家、文武大臣们的子侄入读御书房。不过因为年纪的问题,与太子年纪相仿的也就是二十余人,而这二十余人之中,其中有些仍旧还在前往京师的路途之中,而如今,朱见深的身边,已然也有了十四五个同学,此刻有不少的小家伙,正在那岸边同样在那大声的欢叫不停。
  倒把原本宁静肃穆的皇家园林弄得多了几分的生气与童趣,就连孙太后,也经常过来看看这群小人儿。而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把这些勋贵之后和大臣之子都召至太子身边陪读,对于那些家庭而言,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毕竟太子在未来,可就是大明的天子,自己的孩子,能够与太子殿下相伴成长,结下情谊,那么日后,他们的未来自然也是无比光明。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大臣们都没有作出反对,毕竟,这些都是那些战死沙场的功勋之臣的后代,天子这么做,怕是未尝没有愧疚之心,特地想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作出补偿。
  甚至于有不少的大臣都因此而眼红不已,不过,也最多是私底下发发牢骚,毕竟,总不能穿越时空回到那土木堡之变时,然后哭着喊着为天子挡刀阻剑吧?
  “这些孩子都是功勋之后,父亲或者是祖父因朕之过而为国尽忠,朕若不善待尔等,不光是朕自己的心里边过意不去,也对不起他们的长辈。”朱祁镇看着那些脸上挂满了开心笑容的孩童,不禁露出了一个温暖而又略显得伤感的笑容。
  “陛下能如此想如此做,乃是我大明的福分,想来那些尽忠的臣子泉下有知,也当瞑目。”袁彬略有些黯然地点了点头,心里边也不由得忆起了那些在那一战之中阵亡的那些袍泽。
  “袁卿你放心,朕不光不会亏待那些勋贵和大臣们的子孙,亦不会亏待那些为我大明抛头颅散热血的烈士后人。”朱祁镇看到了袁彬脸上的表情,自然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陛下……”
  “呵呵,你放心吧,他们的子侄若是愿意从军,当择优先取之,若是不愿意,也可入朕所办的那些技校里边,学习一门手艺,也会教他们读书识字,会让他们记得他们先辈的事迹,朕不单要让他们知道,更要让我大明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只要我大明的百姓,都能够知道,并且明白这个道理,并且愿意为了这个国家付出,那大明,就一定不会灭亡。”朱祁镇的声音透着铮铮之意,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只有大明的老百姓们,都愿意为了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而站出来,为了大明帝国这个集体的利益能够站出来的时候,这个国家,才能够真正的称之为永垂不朽。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东边,是咱们建州女真唯一的机会
  兀那山城虽然称之为城,其实只不过是一座用石头和巨木拼凑磊彻而成的大寨子,而退守至此的建州女真,拢共加到了一块,也不过只有八千余人,就这八千被石亨所率的明军连战连败,给赶得狼狈逃窜,最终连老巢都给丢了,只能逃到了这里暂且苟且残存的败军士卒,此刻,悲剧和绝望的情绪在这八千名建州女真士卒的头顶盘旋,唉声叹气,思乡思亲,成了如今这些建州女真士卒们每天最常干也最爱干的事情。
  兀那山城原本是建州右卫的一个据点,而如今,变成了这些建州女真败军最后一个苟且残存的据点。城中那些寒酸的屋子里,横七竖八地躺满了那些伤患,这些都不是伤在要害,尚存有战斗力的伤患,而那些在战争中行动不便的袍泽,已然早就倒在了大明军队的铁蹄之下。
  而在兀那山城最好的那所宅院内,建州女真那些首领和将军们此刻正围坐成一团相顾无言,哪怕是身为女真人的上层人物,现如今,一个二个怎么看都怎么狼狈,身上的衣甲都有着破损,甚至还有不少人都还缠着绷带。
  容貌枯槁,目光呆滞,垂头丧气,总之,就像是一群没有一丝生气的行尸走肉一般端坐在这,面对着那各自小几前摆着的食物,甚至都没有多少要去进食的欲望。
  看到了这一幕,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原本花白的须发几尽雪染的李满柱不禁强撑着笑了起来:“诸位,快吃吧,这可是孩儿们在山里打到的嫩狍子,肉可肥了。如今,咱们已经到了这样的境况,难道还能够再坏不成?吃饱了,至少还能够有力气骑马提刀。”
  “那又能如何?如今咱们打又打不过,退也不知道该往哪退,咱们已经是走路无路了。吃得了这顿,谁知道下一顿还有没有的吃。”一个断掉了右手的女真将领瞪着那跟前烤得肥嫩炙黄的狍子肉,颇为绝望地道。
  “怕什么,汉人有句话叫做天无绝人之路,咱们女真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都能够繁衍至今,难道,你们还怕没有活命的机会不成?”李满柱闷哼了一声,扬眉喝道,虽然已被逼到了绝境,但是李满柱却绝对不是坐以待毙的人物。
  他的爱子古纳哈在那抚顺城被炸得重伤昏迷不醒,而之后,他逃跑的时候,甚至没能来得及把那古纳哈从那抚顺所中带着来一起逃亡。可是转念一想,受到了重伤的古纳哈,根本不可能随同大军一路且战且退,逃至此地,说不定早在半路,就因为不能静养而颠簸至死了。
  至少到现在,对于古纳哈的命运,李满柱还能够保留一线希望,至少他所认知的明军,极少会出现杀俘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自己总算是有时间逃回了老营,着心腹护送着自己的妻妾还有自己的长孙完者秃一块逃到了这里。
  不论如何,李满柱都不想死,或者有句老说话得很对,人越老,胆越小。至少,到了今天的这个局面,李满柱更不敢让明军抓住自己。
  “那现在咱们该怎么做?”昔日脾气最为火暴,气势最为嚣张的董山,此刻却像是一只霜打的茄子似的,魁梧的身躯软靠在那椅背上,说起话来,也显得那样地有气无力,一如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老人。“如今我们建州三卫这些年积攒下来的老底子,全都成为了那些明军的战利品,咱们的两万余精锐的勇士,如今只剩不足八千,这其中,带伤的就将近有一半。”
  听到了那董山之言,其中一名女真首领亦不由得热泪盈眶地盯着跟前的狍子肉。“打又打不赢,逃又逃不掉,真不知道那些明军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悍勇狠绝,看架势,分明是要将咱们建州三卫赶尽杀绝才甘心。”
  “咱们过去那么些年,不也都是这样干听吗?还不都是平平安安的就过来了,谁知道,居然会遇上这样的事情。”话头一起,这些兴奋的女真首领和将军们一个二个牢骚满腹,仿佛他们才是无辜的受害者,而大明就是那仗势欺人的地痞流氓恶霸一般。
  看到了这些人如此表现,李满柱不禁揉了揉发紧的眉心,现如今,发再多的牢骚又能有什么作用,而是应该想一想该怎么办,退到了这里,建州女真已然快要到了绝境,不但将寡兵疲,而且粮草也早就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幸好这兀那山城内也还有一些存粮,至少够他们支持小半个月的功夫。
  可是,就算是明军不再进攻,让他们在这里苟且残存,可是这些存粮吃光了之后呢?去抢,去哪抢?如今大明的军队就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就不怕中了埋伏?
  再说了,抢光了周围的,还能上哪去抢?这里连同原兀那山城的居民拢到了一块,足足有一万两千人,这么多张嘴,光靠在那些小村小寨里抢根本就活不下去。
  李满柱的目光扫来扫去,最终落在了那董山那张憔悴的脸上,不由得心中一动,清了清嗓子,示意大伙先暂时别发牢骚了,这才沉声言道:“诸位,如今,明军对我建州女真赶尽杀绝,这明境,怕是不能再呆了,咱们必须得离开。”
  “离开?咱们还能去哪?您可别忘记了,咱们周围的那些部族,对咱们建州女真可是恨之入骨,如今咱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地盘,让明军给打得狼狈逃窜。到时候,那些部族焉能放过这个机会?”董山白眼一翻,扫了一眼李满柱不满地道。
  “这老夫焉能不知,所以,咱们不能往那些地方逃,或许,东边,是咱们建州女真唯一的机会。”李满柱抚了抚长须,压低了声音道。
  听到了这话,所有人都不禁心头一跳。
  “您的意思是,咱们去投靠那位朝鲜国主?”董山不由得坐直了身躯,两眼里边透着了一丝兴奋和恍然。“对啊,咱们可都是有那朝鲜国官职的,为了替他们卖命,如今落得这样的下场,也是该让他们给出一些补偿才是。”
  “补偿?”听到了董山这句不经大脑脱口而出的话,李满柱不禁笑了,笑得有些悲凉。“就咱们这样一只败军,还想去找那朝鲜国主要补偿?”
  听到了这话,那些原本刚刚提起了些兴头的首领和将军都不禁黯然不言。
  第三百六十八章 石大将军的一封信
  也是,也不想想,朝鲜王国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在过去,可是收拾了不少的女真部落,侵吞了他们的土地,而现如今建州女真不过是败军之将,实力大损,难道还能够指望那朝鲜国主给自己好脸色看不成?不直接把你给收拾了就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还想要补偿?这话比笑话还不如。
  “朝鲜国主敢收留咱们吗?”一名首领摸了摸下巴,颇有些犹豫地问道。
  “只是希望那位朝鲜国主,能够看在咱们为了他们朝鲜,才冒死进犯明境的分上,能够收留咱们,毕竟,大明与朝鲜的关系,向来和睦,或者说大明朝对朝鲜的态度向来仁善,如此一来,咱们或许还能够有一线生机。”李满柱轻叹了一口气沉声言道。
  “这样的机会,我看不大。”一位年纪也与那李满柱相仿的老首领开口道。“朝鲜国主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前,是期望咱们能够给那大明捣捣乱,好掩盖他在后边的捣鬼的真相,小心的蚕食着辽东的土地。”
  “可是如今,大明跟咱们已经撕破了脸,一意要把咱们给赶尽杀绝来着。朝鲜国主若是真要护着咱们,那么,必然会与那大明结仇,或者说,会让大明不悦。”
  “你是担心……”李满柱不由得眉心一跳,抬起了头来,看向这位女真首领。而在场的诸人也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位老将。
  这位老将声音不高,透着一股子浓浓的倦意和颓丧:“不得不担心哪,那朝鲜国主说不定因为大明的怒火,生怕烧及朝鲜,为了要跟咱们撇清关系,将咱们一网打尽,然后献予大明的天子,说不定那位大明天子一高兴,不但不追究过去朝鲜王国的那些过错,甚至还把咱们的建州也赏赐给那朝鲜国主也说不一定。”
  听到了他的这番分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