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226部分

极品明君-第226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倭岛之上的谈判颇为艰难,倭国的北朝和那室町幕府的态度极为强硬,对于大明从中斡旋亦有许多的怨言。”
  “至于南朝方面,虽然对我大明不愿助其恢复大觉寺皇统对于整个倭岛的统治权有些怨言,可是,我大明承诺最少,能够让大觉寺皇统获得一半倭岛的统治地位而很感兴趣,重要的是,那位南朝国主尊义身边的重臣畠山义就颇有能力,也有野心,若是恰逢时机,再得我大明之助,必能取那室町幕府代之……”
  大明帝都京师,一身常服正乘马缓步而行的朱祁镇打量着那身周的京师景致,一面倾听着内阁成员李贤的禀报。而身后边,有数辆马车缓缓随行,而那位如今已然有了六七岁,却身高体壮,倒像是寻常人家十二三岁孩子的朱见深也同样乘着坐骑,就在那朱祁镇的身边缓缓而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的身边专门有两名侍卫看护着,毕竟他骑着的可不是那种矮小温顺的马匹,而与那朱祁镇一般,骑乘的也是高大神骏的军马。
  这当然是那朱见深自己要求的,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只要不是无理取闹,朱祁镇一般都会满足,更何况,朱见深能够提出这样的意见,说明其胆量的增长,这让朱祁镇在心里边颇为沾沾自喜,自己的孩儿,终究不再是一株养育在温室中的花朵了。
  而作为母亲的周妃,虽然心疼孩子,可是,在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跟前,经常被说服的反而是她自己,而且,看到儿子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这让那周妃心里边的抱怨也渐渐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言的欣喜和期盼。
  毕竟朱祁镇这位父亲很注重子女的教育,这是在宫禁之内这么些年,从来没有听闻过的,这还是从那些经历了数朝的老宦官的口中得知的。
  而得到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朱见深的成熟和成长,就像是一只被赋予了一双有力翅膀的雏鸟,如今的朱见深虽然还不敢说有什么大的成就,可是,他做事有担当,而且长于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对于自己的同学,也很懂得团结。
  这些行为,在朱祁镇看起来,的确是比自己这个当爹的强多了,至少自己这么大的时候,差不多就是挨欺负的主,哪像朱见深,简直有着成为校霸的潜质。当然,属于文明优秀的校霸。
  如今他就在朱祁镇的身边随行,虽然听不明白那父亲与其臣下的交谈,但并不妨碍他喜欢看父皇处理问题时那种淡定从容,谈笑之间一切都尽在掌握的自信态度,让那些臣下既惊又敬的样子。
  听到了李贤之言,朱祁镇笑着点了点头:“袁彬与北朝和室町幕府的谈判艰难这点在一开始朕就预料得到,毕竟若是无外力干扰的话,北朝和室町幕府早就已经完全地占据了优势,只不过,室町幕府不希望北朝势大,所以,这才让那南朝的王室得以生存至今。”
  “而我大明现如今却插了一脚进去,原本只是他们的随时可以收拾掉的南朝,却变成了在大明的扶助之下,可以与他们平等对话的一个朝廷,而且,还有分割掉他们在倭岛南部的势力,他们要是能轻易答应那才有鬼。”
  李贤点了点头,转过了脸来望向那朱祁镇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那陛下既然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那咱们又何必去趟这一滩浑水呢?”
  “因为,朕不想让那小小的倭岛平静下来。而且,倭岛上的不少资源于我大明,可是有大用处的。”朱祁镇一面轻抖着缰绳让那身上的坐骑轻快地碎步前进,一面笑着答道。
  “倭岛虽为一国,然其国之上,所用之钱币,与那朝鲜一般,尽为我中华所铸,前宋之时,便是如此,至我大明,亦还是如此。而其岛上,却盛产我大明所缺乏的金银之物。”
  “在我大明,金、银之间的比价,乃是十比一,可是在那倭岛之上,却不到一半。”朱祁镇的这话让李贤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虽然李贤没有做过生意,可并不代表他不懂得最粗浅金银兑换。
  大明的金银数量相对而言,可以说是很稀少的,正因为如此,铜钱才会大行于世,比价也向来是居高不下,朱祁镇所言的十比一,那已经算是很低的了,高者甚至是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二到十四两白银。
  朱祁镇不等那李贤脸上的错愕之色消失,又继续言道:“你或许不知晓,至永乐年间以来,我大明与那倭国之间虽然只保持了朝贡贸易,可实际之上。在那民间,仍旧有不少铤而走险之人,与那倭国私自贸易,所获之利,富可敌国。”
  “所以,陛下您这才决意要插手那倭岛之事务。”李贤总算是明白了朱祁镇的真实用心,当然,表面上,朱祁镇在朝堂之上,自然是满嘴的仁义理智信,把那些个朝臣们全给忽悠得晕乎乎的。
  对于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愿意为藩属之国当家作主,宣传大明湟湟天威的举动,朝臣们自然是很乐意,毕竟,在文官们的眼里,教化天下,这就是儒家的宗旨。
  而只有几位心腹重臣才知道一些,但也并不多,就像李贤今天听到了朱祁镇是赤裸裸的为了利益而涉足那倭岛之事,倒真让他内心大吃一惊,不过,转念一想也并不奇怪,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对于土地和利益的欲望,可以说是强大到令人发指。
  每一战,必会让心腹重臣们估算大明能够从此战之中所能够收获到的利益能够有多少,而正是因为这样。当听了诸位重臣述说认为此时尽占朝鲜,对于大明而言,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后期所要消耗的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如此,把朝鲜王室扶为傀儡政权,那么,等过上三五十年的功夫,等时机成熟,才和平演变过来,到了那时候,甚至可以说大明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可以将整个朝鲜半岛吞入口中。
  正是因为大臣们的建议,朱祁镇这才修改了自己最初的想法,作出了留那朝鲜王室一条生路,但是又把朝鲜王室的王权给死死限制住的决定。
  第四百章 大家一起来找茬
  正是因为如此,朝鲜这才会在战争之后,并没有引发什么大的风波,或者说,朝鲜如今相当的平稳,朱祁镇大量一派遣读书人前往朝鲜半岛,在那朝鲜之地大肆建造学馆,推广汉学,将那原本刚刚只冒了一丝苗头的朝鲜文字直接抹除掉。
  并且大力地推行汉语,对于向来倾慕中原文化礼仪的朝鲜王国的士子而言,除了少数的顽固派认为大明是要断掉朝鲜的根之外,绝大多数的士子读书人都对此分外的热烈欢迎。
  而至于朝鲜的平民老百姓,对这个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够糊口填饱肚子,这才是他们毕生最大的追求。
  至于朝鲜的官员,他们已然在大明的银弹攻势和强权之下,很快就明白了各自的处境,他们明白,大明这一次是玩真格的,对这朝鲜半岛起了窥视之心。
  而半岛以北之地,皆为大明所据,朝廷为了苟且残存,签下了这等条约,虽然是不得已,可也让不少的大臣们对朝廷和王室失望,而大明示之以善意,并且在朝鲜半岛北部,还大量的起用了原来朝鲜王国所任命的官员。
  从一个小小的藩属之国的官员,转变成为了大明的官员,这让那些不少原本还以为自己失去了官职,更失去了朝廷的信任的朝鲜官员们怎么能不感激涕零?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再加上石亨的铁腕手段,很快,原本硝烟弥漫的朝鲜半岛北部,在短短的大半年的时间之内,奇迹般地恢复了平静。而大明朝所迁徙来的那些军户在朝鲜半岛也很快就扎下了根来。
  而今年春天,那朝鲜北部的耕地已然有近三分之一恢复了生产,至于南方,现在,大明正在全力地渗透,而一批批退伍的军人,还有那些在战场上获得了功勋的将士,他们都在那朝鲜半岛获得了许多的土地。
  过去,将士立功,拿的也就是一些银子,还经常会被上官克扣,而现如今,但凡是立功者,皆可在那新的占领地获得一定的勋田,勋田在二十年之内不需要缴纳任何的税赋,二十年之后,也只需要缴纳如今大明农田税赋的一半。这让那些将士们哪里不拚命死战。
  只要杀一敌,可获勋田十亩,斩一敌人七品武官,可获勋田五十亩,升军衔两级,为大明将士者,若是持勋而归乡者,见官不需跪拜,若见官员不法者,可直接向朝廷奏事……
  这等于是给那些大明的官员的脑袋上套上了又一个紧箍咒,毕竟,官员不法,欺凌乡里的事情,虽然不敢说处处都是,但是绝对少不了,而今,这些退伍军人却拥有了这一项特别特权,这可是极大地提升了大明武人的志气,当然,也让那些官员心里边很不舒服。
  诸多官员多次上书痛陈武人干政的厉害,可是,这些奏本一上,没有过多久,也就是三个多月的功夫,叫嚣得最为厉害的封疆大吏,山东巡抚刘进德,应天巡抚郑有智此二人的不法之事皆尽被揭出。
  山东巡抚刘进德上任不过两年,在济南置宅三套,有妾十一,家中藏银十万计。
  而那应天巡抚郑有智则更牛,在位不过三年,在扬州、苏州置宅五套,妾室二十七名,而家中藏银达八十七万两之巨。
  朱祁镇没有二话,此二人直接诛之,抄没家产,并且将此二人的罪状公之于天下。而除了这两位权位最重的同工典型之外,上书的官员之中,共有十七名官员落马。
  除了几名官员因为数额巨大而被处决之外,剩下的官员一律被发配至那朝鲜半岛。朱祁镇如此心狠手辣的手段,顿时让那天下官员都不由得胆寒,对于此事,再不敢大放厥词。
  而朱祁镇又抛出了一件诱惑,或者说是勾引那些读书人转移注意力的东西,那就是,但凡是读书人,或者说是有功名者,可以通过县学、州学,直接向那朝廷奏事,当然,也是官员不作为或者是官员肆意妄为,官员或者是吏员差役胆敢鱼肉乡里的事情,都可以上奏。
  如此一来,不少还在报怨那朱祁镇重武轻文的天下读书人们顿时扭转了方向,对于朱祁镇大加褒扬,歌功颂德不已,至于前面所发的牢骚,就自然当是放屁,让风吹吹就过去。
  而唯一受苦受难的,只有那些官吏,昔日骑于百姓头上作威作福者,如今,都开始心惊胆颤了起来,讨好文人是必须的,讨好那些退役军人也是必须的,可如此一来,十里八乡谁不是亲戚。
  有那些读书人,也有那些退役军人,反正一句话,大家来找官员的茬。
  嗯,当然如此一来,官员、吏员差役的外水可就真的少多了,可是朱祁镇却又在当年,提升了官员们的俸禄,至少,也平息了不少官员的抱怨。
  可以说,如今的大明朝,完全就被朱祁镇拿捏在了手心,不论是武臣文官,都只能乖溜溜的听话,已经被朱祁镇给收拾得没了半点的脾气。
  而以上如此种种的奖励和授田机制,倒真让那大明的军队的战斗力,或者说他们的士气,陡然一转,贪婪如虎,凶狠如狼。在朱祁镇这位野心勃勃的大明皇帝的刻意蛊惑和激发之下,大明的军队,终于又展露出了他们狰狞的獠牙。
  至于那些诸多的女真野人部落,当然不能够再任由他们继续的肆意厮杀下去,当大明与朝鲜签订了最终的条约之后,大明的严旨就传到了每一个辽东部落的手中,那些已经领教过了大明的厉害的部落虽然意犹未意,但还是老老实实地退回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领地之内。
  而一些抢得昏了头的部落却仍旧执意妄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杨俊率众在朝鲜半岛踏平了十七个部落驻地,斩首近万,这下,再也没有谁敢再违抗大明的意志,全心安心乐意地当起了顺民。
  而经历了数次大战而被收纳来的十数万众的朝鲜战俘,在那大明的军队的监视之下,开始在朝鲜半岛北部大肆地修桥建路,以此来赎回自己。只要能够干满五年,就可以回家,而且还会赐予这些战俘每人二十亩田地……
  第四百零一章 兄弟终相会
  如此一来,这些战俘们的干劲十足,恨不得一天能够干过去三天的活计。而那些经历了战火流离失所的百姓们在那些再次上任的官员们的安抚之下,回到了各自的家乡,开始重建家园。
  朝鲜半岛北部由于大明的各处的商贩的蜂拥而至,大量的生活必需品以及粮食的及时到位,并没有让经历了战火的半岛北部出现任何的饥荒迹象,这至少,让北部半岛的老百姓们对于大明的恩泽和仁慈有了深刻的感受。
  再加上大明统治这些地区时,更是任用了不少原来的官员,由这些官员出面安抚百姓,自然使得百姓们并没有太多的不适应。
  这让朱祁镇很是欣慰,也同样让那些原本对于朱祁镇以大欺小,收拾藩属之国有怨言的官员们也闭上了嘴巴子,毕竟,有了新的土地,让那些退役的将士们获得了足够的好处,也同样让国家在获得了新的税赋来源。
  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绝大多数的朝臣们已经在为朱祁镇的英明神武的决定歌功颂德,谁还敢在这个时候跟大潮流对着干唱反调?就算是朱祁镇不收拾,那些昔日的同僚也会把你当成二百五,鄙视你都是轻的,重则跟你疏离开来,甚至是成天挑你的错处,那时候下场可就不好说了。
  朱祁镇当然了解李贤听到了自己的那番话后会怎么想,不过,他虽然不介意自己的大臣们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但终究还是要把自己更深一层的想法给说出来:“……当然,还不光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朕身为大明的皇帝,自然要为我大明的未来作出考虑,而今,我大明四夷皆服,可是,谁也不知道未来的事情,那些原本已经慑服于我大明的湟湟天威之下的诸藩,会不会乘我大明内部出现动荡之时,暗藏祸心。”
  “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朕深以为然,不论是强盛如汉唐,又或者是奢靡如宋……”
  “朕想要让大明长久,就得让大明充满了与过去的朝代所不同的进取心和侵略性,时时刻刻都能够保持强大的斗志和野心,如此一来,以大明之国力,天下何人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