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229部分

极品明君-第229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到了南宋之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南宋朝廷放宽了对于宗室的限制,允许了宗室入科举,做官,以为大宋效命,更有赵汝愚这样的名臣为相,使得南宋国祚能得传一百五十余载。”
  听完了那徐有贞的讲述,朱祁镇不由得认同地点头道:“是啊,汉朝之时,西汉被篡夺之时,地方上尚有真定王刘扬,更始帝刘玄,刘伯升刘秀等宗室打着光复旗号,东汉名存实亡时,也有刘备刘表刘璋等宗室有兵马,为一州之牧。”
  “而唯有唐朝之宗室,毫无建树,怕是真与那唐朝的宗室政策有关系。”
  室宗啊宗室,好像每一个朝代的兴亡之间,都少不了这个重要的角色,想到了这,朱祁镇不禁哑然一笑。
  第四百零六章 同一个世界,同一样梦想
  徐有贞朝着朱祁镇深施了一礼:“陛下圣明,唐朝开国宗室也有李孝恭这样的旁支名将,而关陇李家,变是一个大家世族,可是最终唐王朝更替,未见宗室的踪影,这里边很有内容的。”
  “这倒也是。”朱祁镇点了点头:“前日曾听你说过,唐初时,宗室被武则天屠杀了一批,而安史之乱时,亦被安禄山杀了一批,而之后的黄巢入长安、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劫持唐昭宗、以及朱温代唐……呵呵,还真是。”
  “唐初之时,曾经要求皇子年纪一长,必须分封出去,然至唐朝中期之后,唐玄宗鉴于出现西汉景帝诸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情况,所以,虽然分封了宗室诸王,但皆为遥领,并不出阁,皆居于京师。谓之十王宅,百孙院。”
  “唐时的武将权柄过大,再加上室宗无力,方致此祸。”
  “故有宋一朝,武将完全为文官所压制。至我大明初年之时,武勋方算是抬头。”说到了这,徐有贞偷瞄了朱祁镇一眼之后,又继续言道:“不过臣以为,武将容易专权跋扈,拥兵自重,这一点,乃是历朝的重患。”
  “朕明白你的意思,放心吧,军人,只会是大明帝国的长城,绝对不会成为捅向自己人的刀子。这一点,朕还是有信心的。”朱祁镇剑眉一扬,淡淡笑道,但是那种自信,让徐有贞暗出了一口长气。
  “那徐卿你说,如果我大同如南宋一般,许宗室子弟入朝为官或者参军,你以为如何?”朱祁镇想了想之后,再次抬起了头询问道。
  “这……陛下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只不过,诸多皇家宗室,他们会愿意吗?”徐有贞想了想之后,不禁在心里边暗暗摇头。
  毕竟,祖宗之法,若是想要变革,难度不小,更何况,这是牵涉到了老朱家的家事问题,他不得不谨慎。
  “愿意不愿意,并不是朕一个人说了就算的。”朱祁镇抚了抚眉头,轻叹了一声言道。“想我大明立国百余年,守土将士、治民之臣,皆无朱氏。而我朱氏一门,如今,成日受着天下万民的供养,却向来无有贡献。”
  “别的不说,单说朕,身为大明的天子,每日为了天下万民之事,劳碌不停,险些连吃饭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如此,方觉无愧……”
  听着朱祁镇的嘴里边说出来的那些惊世骇俗之语,徐有贞只能一个劲地在那猛翻白眼,嗯,实在是太震撼了。
  天子在抱怨自己干得比牛还累,吃的比鸡还少,成天还遭臣下的抱怨,百姓的不理解,士兵们的白眼,总而言之,朱祁镇的模样,就差点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莫说是那徐有贞傻了眼,就算是那跟随朱祁镇时间久了,已然成为了朱祁镇的贴身秘书地万贞儿差点就忍不住笑出声来,好不容易这才憋住,水汪汪的大眼横了朱祁镇一眼。
  总算是注意到了自己有些失了天子颜面的朱祁镇干咳了两声,恢复了天子威仪。“……朕身为大明天子,尚要以身作则,他们这些宗室子弟,难道就那么的问心无愧吗?”
  “陛下此言大善。”徐有贞不由得眼前一亮,朝着那朱祁镇纳头就拜,对,朱祁镇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果然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想一想吧,身为皇帝,都要为大明的子民辛辛苦苦地做事,呕心沥血以期望能够让天下百姓的生活安宁富足。
  而那些宗室呢?完全就成了一批蛀虫了,对国家和人民都没有丝毫的贡献,反而还有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供养他们。凭啥?至少跟朱祁镇这位大明至高无上的陛下两相一对比下来,朱祁镇自然就站在了道义的至高点上。
  如此一来,天下间,还真没有能够因为这个理由敢跳出来向朱祁镇表示反驳的宗室藩王。
  而当群臣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毕竟,能够从那宗室的口中捞出大量的粮食以及税赋,对于他们而言,这又是一个刷声望的大好机会,虽然这一次不是组团刷皇帝,而是组团刷宗室,嗯,效果虽然差了点,但也不至少差得太多。日后的史书上,肯定会记上这么一笔。
  宗室这边,绝大多少人强烈反对,或者说,极不甘心自己的食禄被朱祁镇这个无耻的忘本的败家天子给削减,哪怕是少一个子也不行。
  可问题是,大明的宗室,直永乐年间起,就再也没了有朝野的话语权,或者说大明宗室由于他们自身的原因,或者说是昔日永乐帝的手段之下,他们已经丧失了应有的话语权。
  可是看到了那位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的过去和现如今的职务,转念一想,或许,也不是什么坏事,更何况于,朱祁镇甚至还砸出了一个重磅的肉包子,让那些非嫡长子的宗室子弟垂涎不已,想一想吧,这些宗室子弟虽然混吃等死的占不少数。
  可问题是,他们想不混吃等死也不行啊,毕竟当初有祖训在,宗室子弟不能与四民相同,也就是说,不能当官,不能种田,不能经商,不能干活。
  那人还能干啥?每天吃喝拉撒睡?那天长日久,就算是原本有满腹才华的也要变成满脑肥肠了。
  可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热血的,特别是年轻人一辈,特别是这些知道在未来,自己最多也就只能领一点刚刚够糊口的俸禄,那还不如博上一博,毕竟,若是真的成了一代名臣,那也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事情。
  老朱家的子孙们虽然真的没有做官也没做田经商干活计,可书终究是读的,可以说,他们与普通的读书人都拥有着同一具梦想同一个世界。
  只不过,那些有人实现的可能,而他们,只能在醉生梦死中想象罢了。而今天,朱祁镇给了他们机会。
  所以,年轻一辈的宗室和年长的,就形成了两派,一派反对,一派赞同,只不过,他们的声音,朱祁镇直接无视掉,因为他很清楚,这些事情,必须由自己来做,一句话,自己这个明白事理的穿越者皇帝如果不把那些日后影响大明未来的根子给掐掉,难道后人还能比自己更明白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吗?
  等到他们真的发现的时候,那事情,怕就是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了。
  第四百零七章 特殊的新部门
  时间缓慢地在历史的时空里流淌着,对于那些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而言,时间是如此的缓慢,而对于那些寄生于星球之上的生物,时间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便会转瞬而逝。
  短短不过数年时间,大明,已然发生了一种近乎天翻地覆的变化,宗室不再是大明身体上的巨大吸血蛀虫,或者说,宗室对于大明所产生的危害性,正在逐渐地下降,但凡是做官者,皆不可再享受宗室俸禄,除非辞去官职。
  而现如今的宗室俸禄,也不过是最早规定的三分之一不到,但是,至少够你活着。想要养家糊口,也堪堪够而已,若是想要过上奢靡的生活,对不起,没门。
  而做了官,自然也有做官的好处,当然,出于群臣的强硬反对,最终,军队还是禁止宗室子弟进入,但是,室宗子弟却可以做兵部的官员,当然,只要不涉及直接控制军队的工作就行。
  而作为派驻到那朝鲜半岛成为了总督的朱祁钰的干劲很足,他所要做的不光是抚慰监督朝鲜半岛北部的百姓和官员,同样也把那朝鲜半岛南部的一切事情监控于眼中,随时向朱祁镇这位大明皇帝陛下汇报关于渗透朝鲜半岛的诸多情况和进展。
  不得不说的是,因为朝鲜的相当一部分读书人向来倾慕中原文化和历史传承,甚至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华夏民族的后裔血脉,而大明对于朝鲜民间的文化入侵又作为其渗透朝鲜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手段。
  可以说,大明的手段正好迎合了一部分的朝鲜士人的心理,再加上,朝鲜的百姓并不关心谁在统治这片土地,他们所关注的是能不能吃饱饭而已。
  而大明用军事实力控制了朝鲜的朝廷,而又以金钱和利益诱惑了官员阶层,再以文化侵入来渗透和影响士人阶层,使得大明对于朝鲜的控制力,正向着朱祁镇乐于看到的方向在发展。
  而除了朱祁钰之外,另外也有两位王爷自告奋勇地跳了出来,一位是与其同辈的堂兄弟赵王朱祁镃,而另外一位则是他的叔伯辈的荆王朱瞻堈。上书朱祁镇,也希望能够为大明朝廷效力,为国家作出贡献,而朱祁镇很是善解人意地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一位被封至九州岛成为了第一任的九州总督,而另外一位则被赐封为了虾夷总督。
  朱祁镇当然也作出了一定的让步,让这些家伙们能够尝到甜头,至少,他们到这些地方当官,自然,也就能够从这些新占之地的产出之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而因为需要成年累月地在那边生活,自然,家眷也得带过去,而他们的家丁役仆、甚至还有他们的侍卫,皆尽都给迁往这些地方生根发芽。
  而等到了朱见深登基之初时,大明宗室的册封制度已然发生了变化,变形成了定律,皇子但凡封王者,必须到新地盘去镇抚一方留在当地生根繁衍,而不再像过去一般,只会寄生于大明的富庶之地吸血吃肉。
  而为国家极大的减少了供养宗室的开支,这件大事,自然被载入了史策,成为了朱祁镇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明帝王的又一项英明决策。
  “这艘战舰可真够大的,如此巨舰,犹如一巨殿行走于大海之上,怕是天下间,何处都能去得了。”须发花白,双目却仍旧神光湛然的石亨拍了拍那结实的船舷,深深地吸了一口那带着咸腥味的空气,不禁感慨道。
  “这是自然,不过,这靖海号只不过是宋级的战舰,最大的远洋战舰唐级比这靖海号还大上将近三分之一,满载几近五百人,火炮二十门,不需要任何补给也能航行一个半月。”站立在那石亨身旁的是一位年轻的水师将领赵普,年纪最多也就是三十出头,不过,已然成为了这艘东洋舰队的主力战舰的舰长。
  而站在另外一侧的东洋舰队都督方国强一脸欣然又有些妒忌地言道:“是啊,曹公公所率领的远洋舰队之规模,可是有我们东洋舰队两倍有余,其中的许多船舶都是最新的型号。可惜陛下却要求所有新型号的船舶都要优先交给远洋舰队使用。不然,咱们东洋舰队的实力,也不至于是四只舰队里边最差的。”
  石亨抚着长须笑道:“话虽如此,不过尔东洋舰队目前所需要关注的,也不过是倭岛、琉球群岛诸岛而已。而其他的舰队,如那北洋舰队,不但要巡视海事,监视朝鲜,还有诸多的辽东部落,还要担负起在北部沿海设立据点的重任,老夫听陛下之言,日后说不得,真要往那新大陆派驻总督的话,那北洋舰队还要担负起迁徙移民和护卫的工作。”
  “陛下真要往那新州迁徙百姓了?”听到了石亨此言,方国强与那年轻的舰长赵普都不由得两眼放光,毕竟他们也同属海军,如果那北洋舰队要担负那么沉重的工作,说不定,他们这只东洋舰队也将会获得大用。
  “这是自然,如今,那南洋的迁徙工作干得不错,台湾、吕宋、棉兰老岛等诸多大岛之上,已经迁徙了不少的人口,虽然那些当地的土人给咱们的移民带来了一些小麻烦,可终究无损大计。”
  “而且如今吕宋岛上的铜矿和铁矿这数年来,已经成为了我大明新的重要铜产地,使我大明再无前朝时的铜荒了。”提到了这件事,石亨禁不住脸上也露出了几份笑容。
  是啊,这几年来,离开了朝鲜战场,回到了京师主掌京师大营,而在五年之后,他脱离了军队,但是并没有远离军事,作为大明有数的名将,成为了朱祁镇这位皇帝陛下所设立的枢密院这事军事参谋机构的首脑:枢密院枢密使。
  当然,此枢密院非过去的枢密院,而是朱祁镇印象当中,接近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那样一种机构,更主要的是作为皇帝和朝廷服务的军事参谋机构。
  他们没有军事决策权,但是有军事参谋和建议权,另外他们还有另外一项极为重要的责任,那就是监军。
  朱祁镇鄙弃了过去的文官监军和太监监军,但是,他很清楚,军队没有朝廷的眼睛和耳目,这绝对说不过去,所以,朱祁镇就弄出了这么一个职务和工作类型很是特殊化的部门。
  第四百零八章 我的大时代!(终章 )
  而现如今的大明军队里边,就有着一只特殊的分支,那就是参谋制度,而参谋已然配备至了班。作为穿越的军事爱好事,朱祁镇理所当然地将这已经渐渐地蜕变成为了成熟的热兵器军队的大明军队作出了新的变革和编制。
  自然,这一切都由朱祁镇先在被后世称之为禁卫军的天子亲军进行着尝试。虽然没有完全地照搬后世的军队编制,但是大量地进行了模仿和改良。
  而营是大明最主要的作战基本战术单位,如今派遣军队作战,皆是以营为派出单位,向前段时间的辽东地区镇压异族叛乱,一共就出动了五个营的兵力,最终击溃了六千名异族士兵并俘获了近两千人。
  而这大概也是最近这两年以来,在大明帝国的疆域之内所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事了。五个营不过两千五百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个辎重营与一个炮兵营。
  不过现如今已然完成了换装和改编的大明军队,这样的配备和兵力,虽然比之过去动不动就拉出数万大军甚至是数十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