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极品明君 >

第79部分

极品明君-第79部分

小说: 极品明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还我华夏之朗朗乾坤,以绝权阉误国祸民之害,可惜,力有未逮啊。”
  “各朝各代,皆有权阉误国之祸,太祖时,曾勒石为碑,欲绝宦官乱国之事,谁料……”于谦眉头的阴云不由得又浓了数分。“我朝今日宦官之权重,犹胜前代。奈何天家喜之,我等徒呼奈何。”
  “是啊,至太祖以降,宦宦出外领军督将之事络绎不绝,至今更是有愈演愈烈之事,各地督抚,心中皆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受其执肘。”老王直也颔首道,他永乐年间就在朝的,自然世事看得比那于谦更分明。
  “不说其他,老夫依受其害,若不是老夫倚老卖老,怕是宣府,也如他地一般。”方才一直没有开口的杨洪也不禁轻叹了一口气,这里的人中,只有他曾经执掌一地军事,关于镇守太监和守备太监的龌鹾,他是最清楚不过,可是即使是他这样令瓦剌胆寒,以敬称杨王呼之的大明朝名将,却也要受那不懂军事,只知道为非作歹的镇守太监节制。
  心中的郁闷之情溢于颜表,对于听闻到宣府边镇那边传来的这个消息,杨洪第一时间是震惊,第二个反应却是畅怀大笑。心里边是愈加地对朱祁镇这位太上皇佩服不已,而同样,让他在内心里,更是把这位太上皇当成了同一阵线的人。
  毕竟,他领军镇守宣府十数年,宣府几可称为其第二故乡,自然不希望自己千难万险才操持好的宣府边镇,任由那些奸宦给当成了一块肥肉,生生啃烂,啃臭。
  “只是不知道,宫中会把上皇为民除害之喜讯,传成什么样子。”老王直眯起了精光四溢的眼睛,抚着那花白的长须低声言道。“更何况,上皇诏令阮浪、王瑶等随侍宦官为宣府镇守太监及守备太监,这样的大事,也不知道万岁会做出何等反应。”
  第一百五十八章 真不知道是托了天子洪福,还是托了上皇洪福
  听到了老王直之言,于谦不由得陷入了沉吟之中,杨洪抚着雪须沉声言道:“斩严顺等人,以抚宣府边镇之军民士绅,以雷霆之手段,以收诸文武之胆,使官员凛然,方可行事通畅,使政令无碍。”
  “在最短的时间内,便能便宣府上下一心,以复往昔宣府之盛,上皇乃是实为不得已而为之,不然,阳奉阴违之事多矣。”
  杨洪这话让老王直和于谦齐齐颔首不已,是啊,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成绩,做好成绩,不杀鸡儆猴,那些个猴精哪里会老老实实地给你做事?
  “总而言之一句话,杀得好,杀出了赫赫声威,宣府边镇,怕是再无人敢违逆上皇之意了。”于谦脸上的表情显得有些复杂地道。“如此一来,宣府之地,政令必定顺畅,百官谁敢不尽心力?”
  杨洪呵呵一笑言道:“这样倒也好些,毕竟宣府边镇乃我大明边塞之要地,为京师之屏障,宣府稳,则京师安。况且,宣府比邻瓦剌王庭,宣府强,则瓦剌更需置重兵以防,更可削减我大明诸边的压力。”
  “这倒也是,听说,那郭顺的继子在宣府城里边闹事,让太上皇遇见了,不但狠狠地收拾了一顿那小子,郭顺听闻此消息之后,也吓得连夜就带着财物北上宣府,向上皇请罪。”老王直的手指在那椅子扶手上轻快地叩击着,脸上的笑容,怎么都让人觉得他是在幸灾乐祸。“可惜老夫不能亲眼得见那些阉货被斩之盛况,想来,宣府军民士绅,必定人心大快。”
  于谦亦不由得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他当官的时间虽然没有老王直和杨洪的时间长,但是,却也经历了不少的波折,这其中,就与那些宦官有着不小的联系。
  时任巡抚的于谦因为进京汇报工作时没有给王振送礼,要知道那时的王振已然深得帝宠,权势熏天,收受贿赂自然当成了理所当然,而于谦别说是金银,连根耗子尾巴上的毛都木有送一根给王振。
  这位王大太监顿时勃然大怒,天下人皆畏我,就你个小小巡抚,进京汇报工作居然连向自己这位太监头子贿赂的常例都不明白,你是咋当官的?
  一怒之下,便寻了个由头,将于谦送入了诏狱里边去享几天的清福,吃上几顿免费餐饮。可结果,人刚刚送进去没两天,却把那朝中文武全给惊动了,因为,于谦可是三杨相中的人物,而三杨在朝数十载,威望之高,人缘之广,绝对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而且于谦也素有清名,在文官之中颇有声望,于是,文官们开始发动清流,玩串连。
  把那王振也给搞的焦头烂额,最终不得不将于谦给送出了狱,于谦虽然没吃啥大苦头,可是心里边能舒服到哪?对于宦官,自然是恨之入骨。可惜天子们却偏偏与宦官亲厚,于谦等文臣就算是有千般手段,遇上这种情形,也只能干瞪眼。
  王直眼角的余光扫到了于谦脸上的表情变幻,嘴角微弯,温声言道:“廷益贤弟,太上皇任命宣府镇守内臣之事,你怎么看?”
  于谦眉头一扬,正色言道:“依于某之见,虽然于礼不合,但是,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哦,那你的意思是,你也赞成上皇此举喽?”老王直心中暗喜,但是脸上不露分毫,仍旧犹如寻常聊天一般继续问道。
  于谦点了占头:“自然,上皇陛下英明果敢,做事风雷厉行,当今天子不及多矣……”这话虽然说的很低,毕竟这种臣下私自议论万岁之举,终究是有些不妥。
  听到了这话,杨洪与王直都不由得有些黯然,是的,经过了这大半年来的相处,再与那太上皇如今的行径两厢一对比,那简直就是拿破三轮跟奔驰宝马比似的。
  当今天子一上台之后就是大肆地培植党羽亲信,将许多素有清名,但是向来为太上皇说话的官员或贬谪或寻由着由头罢免其职。似乎想要一心要扫除上皇在朝堂的影响力。而对于政事不甚上心,常常流连于宫闱之内,使得宦官之权虽然不如王振当权时,但是也好不到哪儿。
  于谦顿了顿之后又续言道:“阮浪此人,于某已从宫中得到消息,此人永乐元年便入的宫,做事兢兢业业,向无差错,而且颇有才干,宣德时,宣宗颇喜,以其为内官监掌印太监。”
  “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而其在内官监一干便是十三年,而这期间,内官监之所用度,足足比往年节约了三成之多。”
  “既不贪腐,又颇有才干,奈何不喜阿谀谄媚,至上皇登基之后,为那王振及其爪牙所忌,后才设法拿捏了理由,将其调至了神宫监,去做个少监。”
  “不过,虽为少监,其人却仍旧做事勤恳,实为郑和之后,诸宦之楷模。”于谦说到了这,亦是一脸的钦佩之色,作为一位宦官,能有这样的节操,怕是比起朝廷大多数的文武官员来,都要强得多。可惜,他终究是一名宦官,不然,这样的干才,就算是不入内阁,做个一部尚书,怕是也有这能力的。
  “嗯,是啊,老夫听闻此事之后,也打听了一番,天子遣往那太上皇身边诸宦官,其中还真有不少干才,而那些喜好逢迎拍马的奸宦,反倒没有一个。说来,真不知道是托了天子洪福,还是托了上皇洪福。”老王直的表情显得有些哭笑不得。会拍马屁的,拍的那些能作主的太监爽了,自然会留下这些马屁精;或者是不想担这份苦差事,而冲他们使了钱帛的。
  而那些兢兢业业一心直干的宦官在这方面不行,自然不为大内诸巨头所喜,自然是把这些碍眼的给踢走了,也好安排各自的亲信上位。由此,倒还真是便宜了那太上皇。
  杨洪听得老王直之言,刚刚咽到了喉咙的茶水险些就呛了出来,不由得白眼乱翻,这老货,说这话也忒损了。
  于谦也不禁咧了咧嘴,苦笑着摇了摇脑袋,老家伙这种恶趣味实在是独特,把太上皇跟天子一块损了。不得不干咳了两声,正色言道:“毕竟,那阮浪以少监之职外镇地方,职务相当,很是恰当。当今天子虽然惭政,但至少还能善纳人言,若是我等臣下,皆一力支持上皇之意,万岁应该不会再有更替之意。”
  “廷益之言,正是老夫所想,既如此,等后日朝会之时,还望廷益能说于天子,还宣府一方宁静才是。”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天子愤,谁能解?
  紫禁城中古木参天,每一株古木那粗大的枝干都能遮蔽十数丈方圆之地,使得荫下一片清凉,不过,那厌人的蝉鸣声,却一直在高低呼应,使得清凉中透着一股子燥意。
  树下可是站着好几名的宦官,正拿着长长的竹竿,努力地伸长脖子瞪大眼睛,想要分辨出到底那些发出这等噪意的蝉儿隐于枝干何处,好将其粘下来,省得干扰到那些大人物们的清静。
  时不时乘着活动发酸的脖子和手臂,小声地聊着闲话,聊着宫中的诸位大人物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比如那位杭贵妃昨日因为一名宫女在给天子端茶水时,冲天子多笑了笑,当夜杭贵妃的一枚珍珠耳环丢了,结果从那名宫女的房间里被查了出来,那名宫女险些被直接杖死,最后还是杭贵妃仁慈,将其发往浣衣局。
  想比下来,倒是那位皇后娘娘心地仁仁慈许多,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位皇后无所出的原因,万岁爷很少会到皇后娘娘那边去,一句话,一个月里,能够去上一两回已算是幸运的,更多的时候,则是在杭贵妃或者是其他嫔妃处,而其中又以杭贵妃这里逗留的最多最久。
  毕竟当今万岁如今就只有美艳的杭贵妃给他诞下了一个儿子,自然要偏爱一些。
  正说着话儿,其中一人远远地看到道路的尽头出现了那天子銮驾,赶紧低喝了一声,所有人都已经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和嘴中的闲语,一律拜伏于地,其中一位年轻的小宦官偷偷地侧起了脸,隐隐看到了那在大内侍卫和宦官的簇拥之下,居于銮驾之上,脸色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的万岁爷。
  无视了这些无品无级的小宦官,銮驾飞快向前奔行,不过数十息的功夫,天子的銮驾便消失在了道路的另外一头,诸人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万岁爷今儿又怎么了?一脸的阴沉。”那名小宦官忍不住拿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同伴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算算时辰,现在万岁爷应该刚刚下朝,想必是又让那些大臣们给气着了。”另外一位年近中旬的宦官板起了脸言道。“你们这些家伙都给咱家打起精神来,万岁爷心情不好,挨起罚来,可不光是棍子那么简单,都明白吗?”
  听到了这声低喝,所有人都熄了闲扯的心思,老老实实地继续捉着那些古木枝干上的蝉,继续诅咒着这些该死的小东西到底都躲在哪儿。
  “臣妾恭迎陛下。”在那杭贵妃所居住的殿外,早已得知了消息的杭贵妃领着殿内的宫女宦官朝着那已停于殿前的銮驾盈盈拜下。
  朱祁钰这一刻脸上总算是稍稍露出了几丝笑意:“爱妃快快请起,不必这么多礼。”
  “多谢陛下。”杭贵刀那张美艳的脸蛋上露出了一个娇媚的笑容。“陛下不是说今日有要务,怕是过不来了吗?”
  “还不都是让那些混账给闹的,朕心烦了,也只能来找爱妃散散心思。”看到这张狐媚的脸蛋,如水的眼波,朱祁钰不禁心头一荡,声音里透着一股子火燥燥地热意。
  “陛下您可别这么说,那些大臣们可都是朝廷的柱石,咱们大明朝的江山社稷,若是没了他们,又如何维持?”杭贵妃伸手搀住了朱祁钰的胳膊,丰盈高耸的双丸摩擦着那朱祁钰的胳膊,一面恍若不觉,似乎为君解忧的模样。
  感觉着那胳膊处美人双丸的摩挲,听着佳人在耳边的温热细语,朱祁钰总算是将那憋了一肚子的火气稍稍平息。不过他仍旧有些不甘地闷哼了一声:“若不是如此,朕真恨不得将他们全都丢进诏狱里,让耳根子能清静一些。”
  缓入步了殿中,朱祁钰打量了两眼,也没有在殿中看到朱见济,不由得侧头向那杭贵妃相询道:“对了,皇儿呢?”
  “原本听说您不来,所以妾身就让奶娘带他到花园里玩耍一下,现如今,怕是也该回来了吧。”杭贵妃轻笑着解释着,一面招呼宫人呈上茶点。
  朱祁钰点了点头,抿了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向那杭贵妃言道:“爱妃你不知道,今日,朕让那些朝中大臣气得实在是厉害。”
  杭贵妃不禁好奇地道:“陛下,到底群臣今日又做了什么事让您如此不开心?”
  “还不是因为我那位好兄长,当今太上皇。”提到了好兄长三个字的时候,朱祁钰的腮帮子肉都鼓了起来,眼中的戾气,亦让杭贵妃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朱祁钰此刻仿佛又回到了朝堂之上,脑海里边尽是与朝臣们争执的画面,这一切的由来,又是那位该死的,不知道收敛的太上皇陛下,自己的好兄长朱祁镇。
  在那宣府呆了不到两个月,先杀了自己派遣去迎驾的心腹近侍,接着呢,又下令抓捕了宣府边镇的镇守和守备太监。举动了个什么公审公判大会,尽述其恶之后,连同爪牙计一百三十余人尽数处斩。
  一百三十余人哪,这可不是打仗,要知道,大明朝处斩罪犯,一般都是要经由刑部甚至是天子御批的,而太上皇却连问也不问一下自己的意思,这虽然不像上次一般赤裸裸地抽自己的脸,可照样也仍旧是在挑战自己这位堂堂大明天子的权威啊。
  虽然他们的确证据确凿,虽然他们都罪有应得,那些爪牙死了就死了,朱祁镇倒也不觉得可惜,可问题是那些宦官可都是内臣,天家的奴才,老百姓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可你丫的居然不仅仅将他们的罪名公置于众,甚至消息都已经快要传遍了北方。
  各地百姓士绅,甚至是官员皆尽拍手称快,这还不算,闹得各地的督抚们纷纷进言内官外镇带来的害处。而内庭呢,内庭里也同样是一片惶然,那些心腹宦官们纷纷哭诉不已,认为自己等人都是天家的奴才,一举一动,还不都是为了万岁爷分忧,为万岁爷守好这份大明的江山基业,自己等人哪怕是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