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上品寒士 >

第121部分

上品寒士-第121部分

小说: 上品寒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纨轻轻抚摸陆葳蕤娇嫩的脸蛋,柔声道:“操之是个好郎君,的确是我葳蕤良配,蕤儿放心,我一定尽力助你,先前在佛祖像前我也为你与陈郎君的姻缘祈祷。”
  “娘亲——”
  陆葳蕤含着眼泪,扑在张文纨怀里,感动极了,她六岁时亲生母亲病逝,八岁那年张文纨嫁入陆府,起先有好几年她是很排斥这个继母的,但慢慢的察觉继母性情温婉,完全不像有些仆妇对她讲的那些凶恶的继母,便逐渐与继母亲密起来,现在真的情同母女了。
  牛车辘辘,向西而行,天色渐渐黑下来,陆府部曲已有赶夜路的准备,在东安寺便备好的松香火把,这时燃起来照明,赶到建康城东门已是戌时末,却见城中驰出三骑快马,听得为首骑士与守城门的军士说是去东安寺,皇帝陛下要召见钱唐陈操之。
  第二十二章 夤夜传召
  陈操之在东安寺随喜,当晚沐浴、斋饭之后,入正堂衣钵寮与支道林夜谈,陈操之对儒玄经典无不精通,对时下流行的《般若》、《慧行》、《道印》诸释典也曾通览,又有前世习诵过的《坛经》和《金刚经》,说是学贯儒、玄、释,实不为过,支道林接谈之下,对陈操之的才学与颖悟大为惊叹,认为是宿慧,并不完全是学而知之的,恭恭敬敬请陈操之将所梦的高僧问答笔录下来,弘法传世,成大功德。
  陈操之略一思索,说道:“支公,小子所梦见的那两位僧人是在传习一部佛典,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约五千言,小子尚能记忆,就将此经录出如何?”
  支道林喜道:“甚好。”亲自为陈操之磨墨,以示求经之虔诚。
  东晋末年,西域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应后秦国主姚兴之邀,来至长安翻译佛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这一时期翻译的,陈操之现在是让这部大乘佛教经典提前几十年在中土流传,至于六祖慧能的传法习录《坛经》就不打算录出了,毕竟《坛经》里涉及《大品般若》、《维摩经》、《大智度论》、《十二门论》这些佛典理论,而现在《大品般若》、《维摩经》这些佛经都尚未传译过来,佛学理论太超前是不妥的,会被僧众认为是异端邪说,所以陈操之只录《金刚经》,而《坛经》则留作自己辩难时偶露的机锋——
  青灯古佛、山寺萧瑟,陈操之左手以王羲之清丽的行楷笔录《金刚经》,支道林于支法寒师徒分坐陈操之两侧,看着其笔端流淌出的串串经文: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支道林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禁点头,有会于心,后看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句,剔然自省——
  陈操之准备今夜就将五千余字的《金刚经》笔录出来,写到三千余字时觉得肩背手腕有些酸痛,便起身到庭中漫步,在半轮皎月下练了一遍五禽戏,支道林、支法寒师徒不出一声、默默相陪。
  练罢五禽戏,陈操之回到衣钵寮,继续笔录《金刚经》,他从戌时初开始落笔,已经书写了两个多时辰,听得寺里执役用响木“铎铎”报时,已经是三更天了,大约还剩八百字经文,尚须半个时辰才能写完。
  这时,听得山下马蹄声响,有人夤夜来到东安寺。
  支道林命支法寒去看看发生了何事?支法寒出去半晌,领着一人来到正堂外,说道:“师父,皇帝召见陈檀越。”
  精舍外便有一人躬身道:“宿卫中郎将毛安之拜见林法师,奉皇帝口谕,召钱唐陈操之觐见。”
  支道林眉毛一挑,看着陈操之,陈操之执笔停顿了一下,墨眉微蹙,显然很意外,支道林便道:“陈檀越请继续传写经文,贫道先去问清楚究竟何事。”
  支道林起身来到衣钵寮外,请毛安之到正堂坐定,乃从容问讯。
  毛安之年在三十开外,短须环眼,威武劲健,其父乃东晋名将州陵侯毛宝,流民首领,北伐时兵败殉国,毛安之果毅有父风,勇武过人,雄风烈烈,深受会稽王司马昱倚重,先为抚军参军,迁为魏郡太守,又因其兄建安侯、冠军将军毛穆之与桓温关系密切,是以毛安之在朝廷与西府之间左右逢源,司马昱辅政,召毛安之入建康为宿卫中郎将,是仅次于中领军桓秘和五兵尚书陆始的掌握建康兵权第三号人物。
  毛安之不喜玄学,但其兄冠军将军毛穆之与支道林有旧,而且建康城中自会稽王以下无人不敬支公,所以毛安之对支道林也是极为尊敬,恭恭敬敬道:“安之亦不知皇上召见陈公子何事,不敢妄猜。”
  支道林心知毛安之就是知道也不会说的,便问:“皇帝要陈檀越连夜进宫吗?”
  毛安之道:“那倒不必,但明日巳时太极殿散朝后,陈操之必须在宫中西省候见。”
  支道林微笑道:“那明日一早启程尽来得及,毛檀越何必深夜奔波?”
  毛安之苦笑道:“安之怕陈公子万一不在东安寺,又要去别处寻找,皇上服药性燥,若到时未见到陈公子,恐招皇上之怒。”
  支道林道:“陈檀越为贫道抄写经文,大约还要两刻时才能写完,请毛檀越及随从到香客居暂歇如何?”
  毛安之道:“待见过陈公子之后再见歇息,明早与陈公子一道归城。”
  支道林命侍者烹茶献客,毛安之见佛殿廊上立着一人,雄伟非常,便问:“林法师,此人是贵寺僧众?”
  支道林道:“非也,此乃陈檀越仆从,名冉盛者也。”
  毛安之叹道:“此子雄壮,万难得一,若任殿中宿卫,岂不威武!”
  闲坐一会,就见支法寒陪着陈操之过来了,那日会稽王嫁女,毛安之与陈操之见过一面,此时略事寒暄,约定明日寅末卯初起程,便各自去寺院客户歇息。
  次日天色微明,陈操之主仆三人便食用了斋饭,与宿卫中郎将毛安之及两卫兵出了东安寺回建康,支道林亲自送出山门外,合什道:“陈檀越所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真让贫僧如辟鸿蒙,识见大开,陈檀越可谓功德无量。”
  陈操之在司徒府大中正考核上惊才绝艳、倾倒四座,会稽王司马昱极为赏识陈操之,要擢陈操之为上品,此事早已风传开来,毛安之自然知晓,只是没想到连林法师这样的方外之人对陈操之也是如此器重,不免有些好奇,心道:“这个陈操之容止俊美,但年纪轻轻,真有如此惊世才华?不过此子倒是镇定,也不问皇上召他何事?当然,他就是问了我也不能说,这是宫中的规矩。”
  毛安之与两名卫兵骑马,冉盛也骑马,陈操之则坐在牛车上闭目养神,昨日与陆葳蕤游花山,又写了半夜的《金刚经》,一早又起来赶路,实在有些困倦。
  毛安之见冉盛骑术甚劣,全靠两条有力的腿夹得大白马服服帖帖,便笑着指点了一些骑马的诀窍,冉盛读书习字时不甚灵光,但对骑射,简直是一点就透,还能举一反三,骑着大白马轻快了许多。
  毛安之亦甚喜,便一路与冉盛说话,得知冉盛能背诵《孙子》、《魏缭子》,颇惊奇,试让冉盛背诵几段,果然一字不差,又知冉盛能仰射飞鸟、箭术出众,便道:“冉盛,做我的卫兵如何,我保你有好前程。”不等冉盛回答,朝行进的牛车大声道:“陈公子可肯放冉盛出家籍?”
  陈操之从车窗里说道:“毛中郎,小盛并非我陈氏仆人,他是自由身。”
  冉盛断然拒绝道:“不,我要跟着我家小郎君。”
  毛安之虽然爱冉盛猛将之材,但也不能强求,哈哈一笑作罢,说道:“冉盛跟随陈公子去西府也不错,好好历练,莫荒废。”
  冉盛对毛安之肯教他骑术,也颇感激,大声道:“多谢毛中郎赏识,冉盛会努力的。”
  一行人由东门入建康,径向城北台城而去,台城即是禁城,有一道内城墙相隔,冉盛、来震俱不能进,只陈操之随毛安之入台城,沿遍植细柳的乾河北岸行了半里,来到西省大门外,西省即中书省,魏曹丕始立,是秉承君主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此时巳时已近,朝会已散,毛安之领着陈操之去见尚书仆射王彪之,王彪之见到陈操之,笑道:“陈操之到了,随老夫去见皇上吧。”
  陈操之就又跟着王彪之往皇宫而去,王彪之问:“操之可知皇上何事召见你?”
  陈操之道:“不知,正想请教王尚书。”
  王彪之道:“我亦不知,想来是你的名声已传入掖庭,所以皇上要召见你,你也不必心怀忐忑,小心应对便是,对了,会稽王也在宫中。”
  第二十三章 东堂见鬼
  东晋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晋元帝在王导辅佐下立宗庙社稷于建康,以东府为台城,殊为俭陋,元、明二帝,亦未改制,至成帝咸康年间方始扩建,有宫墙内外三重,外重宫墙之内布置宫中一般机构和驻军;第二重宫墙内是中央官署,东侧为朝堂和尚书省,西侧有中书省、秘阁(皇家图书馆)和皇子所住的永福省等;第三重宫墙内才是真正的皇宫内苑,前为朝区,建主殿太极殿和与它并列的东堂、西堂;后为寝区,前为帝寝式乾殿,又称中斋,后为后寝显阳殿,各为一组宫院,都在两侧建翼殿,形成和太极殿相似的三殿并列布局。太极、式乾、显阳三殿和太极殿南的殿门,宫正门共同形成全宫的中轴线,寝区之北是内苑华林园——
  中书西省与尚书秘阁分居朝堂左右,陈操之跟随尚书仆射王彪之由西省经过一条长长的甬道来到第三重宫门,侍中张凭张长宗在宫门前相迎,张凭乃张墨之兄,陈操之曾与顾恺之一道到张府拜访,张凭很是赏识陈操之,向王彪之、陈操之二人拱手道:“王尚书、陈公子,请到太极殿东堂稍候,皇上即将驾临。”
  侍中原是丞相的属官,加此官者可出入宫廷,为皇帝侍从,自汉代以来,地位日趋贵重,常伴君侧而不任杂务,与散骑常侍同备顾问应对、拾遗补缺,位居三品,遂成清贵要职。
  陈操之第一次入台城,又不知皇帝司马丕究竟何事见召,纵然淡定,心里还是有些惴惴惴不安的,只是东晋皇宫实在寒酸,还不如世家大族的府第豪华,不能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眼前这太极殿是台城皇宫最宏伟的建筑,始建于晋元帝永昌元年,由时任尚书郎的郭璞主持建造,郭璞精于堪舆术,选址建造的太极殿据说暗合洛书九星之象,不料十年不到,苏峻作乱,带兵入建康、焚台城,太极殿与东西楼阁化为灰烬,叛乱平定后,重建新宫,在原址建太极殿与东堂、西省,沿用至今,已历三十载,土木结构的宫殿已颇颓旧,东晋皇室衰微由此可见一斑。
  值殿内侍引着张凭、王彪之、陈操之三人入太极殿东堂,堂上两人长身而起,与王彪之、张凭见礼,其中一人对陈操之道:“操之,来,坐于本王下首。”
  说话之人疏眉朗目、清隽岐雅,正是会稽王司马昱,另一人乃是侍中高崧。
  司马昱看着陈操之微笑着道:“本王昨日与皇上说起你,皇上即便要召见,皇上如此爱才倒是少见。”
  王彪之道:“皇上求贤若渴,社稷之福也。”
  司马昱一笑,问:“操之,听闻昨日支公请你去谈论佛法,颇受益否?”
  陈操之欠身道:“支公神理绵绵,操之得其教诲,大为受益,操之在东安寺又幸遇王右军,得其指点书法,幸甚!”
  司马昱疏眉一挑:“逸少回京了吗,操之果然幸运,一日之间得支公、逸少教导——”
  值殿太监传言:“琅琊王到。”
  尚书仆射王彪之、侍中张凭、高崧都赶紧起身,陈操之也立在座前,只有司马昱安坐不动。
  琅琊王司马奕是当今皇帝司马丕的同母弟,初封东海王,司马丕由琅琊王即帝位之后,改封司马奕为琅琊王。
  东晋一朝,琅琊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王爵,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前就是琅琊王,所以一旦哪位皇子受封琅琊王,那就隐然是储君之备,当今皇帝司马丕无子,太后褚蒜子便下诏改封东海王司马奕为琅琊王,并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皇室中地位仅次于会稽王司马昱。
  琅琊王司马奕今年二十一岁,白皙瘦弱,敷粉薰香,人在殿前,香气已先袭至,向司马昱施礼道:“皇叔祖安好。”
  司马昱点头道:“延龄,坐。”
  司马昱辈份甚高,是晋明帝少子,司马丕与司马奕之父晋成帝还要称呼司马昱为皇叔。
  王彪之、张凭、高崧、陈操之齐向琅琊王司马奕见礼,司马奕一一还礼,并无一丝骄气,对陈操之微笑道:“听闻陈子重在我皇叔祖府中清谈雅集上一鸣惊人,小王未曾参加,实在遗憾。”
  陈操之谦逊几句,瞥眼看到跟在司马奕身后的那个中年男子,葛衫道冠、丰颊多髭,赫然是天师道大祭酒卢竦!
  司马奕向众人引见卢竦,语气十分崇敬,这让陈操之暗暗警惕,这个卢竦与他有隙,现攀附上琅琊王,是个祸害啊。
  卢竦含笑向众人一一稽首行礼,对陈操之也好似初次相见,笑容可掬,连道久仰,似乎浑忘了当日道上相逢的龃龉。
  这时,内侍传声,皇上驾到。
  年纪轻轻、精力充沛的皇帝司马丕端坐在御床上,待众人行礼毕,开口便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