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335部分

神箭传说-第335部分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密的烟雾之下清晰可风。借着风势长着双翼的火箭越过兖州军前锋的战阵,直坠阵后百步之远的地上。众人还没来得及庆幸,却骇然发现火箭着地之处,火势竟然迅速漫延开来,借着风势竟然将他们与已在溃退的大军之间百余步的空地变成了一片火海。很多士兵脸上的惊愕立时变成了绝望,谁也没想到刚才那段感觉有些松软的地面,竟然成了他们此时的催命索。
  “咚咚咚……”激昂的战鼓声在城楼上响起,一阵沉闷的开门声后,震天的喊杀声传遍原野!
  —
  正在不断大声喝叱,想要制止大军混乱的三人见此状况,顿生无力之感。这四千人恐怕是有去无回了,不仅如此,从景山方向卷来的浓烟已追上右翼的军阵,正逐渐将他们吞平。
  英奇夷形势下。不仅撤退的速度比不上平时,更让他们无力组织有效的反击,以应对随时可能从景山上杀来地那支可怕的部队。
  “张志明!”夏侯超大声喝道,语气中已夹有丝丝无奈。想起当日
  风发的从顾良洪手中接过这个任务时,哪曾想到会有不管之后是胜是败,恐怕他这一生都再无法忘记这次惨痛的教训了。
  张志明焦急的回过头来。沉声应道:“末将在,将军有何吩咐?”夏侯超下令的时候他本想阻止地,可是为了顾及顾祝新的颜面,才暂时忍住了。没想到心中那点担心,立即变成了事实。他和顾祝新相识已久,对他可以说是极为了解。他和他的部下都是那种看到战功便拼命要抢,一遇失败却逃得比谁都快的主,这样大张旗鼓的鸣金收兵,再加上火神弩的震慑。几乎是九成九的要引起溃散。顾祝新的部队一乱,其他部队在不明就里之下,难免便会受其影响。只是他也没想到,变化竟然来得这么快。他却不知道从早晨开始进攻景山到现在,无数战败的消息早已将初时那股求战地士气打压得丝毫不胜,特别是看到从三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也无可幸免的遭受惨败,更让众人再无斗志。
  “我和顾祝新随大军同撤,你立即赶回大营,带五千人护卫右翼,以防敌人尾追突袭。”夏侯超咬牙切齿的说道。想必也知道自己再无力回天,只有撤回大营之后再从长计议了。
  张志明点了点头,说了句将军保重,便带着两名亲随冲入人流,不久便消失在人海之中。听到夏侯超叫自己一起留下来断后。顾祝新不由脸色发白。不满的望向夏侯超之际,后者正狠狠的瞪着他。显然刚才的溃退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瞒过他的眼睛。
  ;_州大军甫现退势,隐匿在山林中的亲卫军们已然随着烟雾而出。这些人本就是原交州大军中地精锐劲卒,再得到族四卫及杨诚的悉心指导。就算蒙住双眼也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更遑论这点他们早已有备的烟雾。只见众人以湿巾蒙住口鼻,如此狸猫轻盈敏捷,当烟雾追上溃退中的左翼大军时,一场特别地捕猎行动顿时展开。
  一支支羽箭划破烟雾,向这群“大方”地露出后背的兖州军士兵射去。虽然在烟雾中视线大受阻碍,但那些沉重而慌乱地脚步声、推攘的吵闹声,却成了亲卫队最佳的向导。虽比不上视线清晰时地箭无虚发,却给州军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不断中箭倒下,周围的人更加慌乱起来,不要说回身抵抗,连遭自己践踏的战友也再无心顾及,除了迅速逃离这个死亡之地,再没有任何的想法。
  相比之下,那些被火海隔离的士兵们的处境便更加艰难了。前有火海,后面的战鼓声愈渐急促。己方已然鸣金,当然也再不能指望着他们来救自己了。不断落下的巨大火箭在人群中炸开,几处生出必死之心的战士结成的战阵也随之混乱。
  “轰……”铁蹄之声不断逼近,吴振翼精心策划的这场大战已然成为定局。“叮!噗!”一名大胆迎上的低级将领在吴振翼的手下仅过了一回,便被斩毙刀下。铁骑撞翻两个士兵之后,疾驰而过。周围的士兵闻声举刀乱舞,阵阵惨叫之声顿时四起。刀锋没有伤到敌人,却砍在了挤在一团的战友身上。
  混乱之中,却没有人顾及到砍到的到底是自己人还是敌人,想到的全是保住自己。吴振翼的数十骑在敌阵中穿梭往来,顿时引起了极大的混乱。这数十骑均是荆襄豪杰,虽然正面迎战或有不足,但对付这种浑水摸鱼的局面却是绰绰有余。不多久,整个战阵之中几乎再无一处安宁之地,死伤在自己人刀下的兖州军士兵,已远远超出骑兵的战绩。
  无边的混乱持续了近半个时辰,整个战场突然静了下来。浓烟散去,吴振翼领着骑兵在距敌百步之外一字排开。在他们两侧,一千名弓箭手已张弓搭弦,全神而立。
  “本将向来不杀手无寸铁之人。”吴振翼收刀入鞘,悠然说道。
  “哐铛……”隔绝他们火海虽然已然熄灭,但他们的身后除了一片狼籍的战场外,再无一个站着的兖州军士兵。是打是逃结果都再无例外,再无一人存有半点斗志。
  吴振翼伸了个懒腰,笑着说道:“哈,这样多好。来,扶起你们没死的同伴,好好疗伤吧!”说罢望了望前方,喃喃说道:“可惜啊,要是我手里有五千精兵,今天就真有好戏看了。”
  是役兖州军前锋战死五百人,其余伤者尽皆被俘,四千人连一个也没逃掉。后面的大军也并不好过,溃退中被杨诚的亲卫队衔尾追杀三里多地,直到张志明率军赶来断后才逃脱恶梦。饶是如此,仍然有一千余人倒在逃命的途中,加上之前景山上死伤的士兵,仅仅一天之内,兖州军便在他们手中折损了近三千人。
  从此之后,杨诚的这支亲卫队几乎让兖州军谈之色变。而最终确立他们成为能与黑甲雄兵、乌金铁骑并驾齐驱的黄渠之战,已悄然拉开了序幕……
  第七卷 第二十二章 荆襄之战·二十二
  阳西坠,淡淡的血腥之气越过汉水,弥漫在樊城周围之上。
  顾良洪傲立在一块突出的巨石之上,借着最后一抹夕阳俯瞰着数里之外的黄渠城。这里是黄渠县方圆十里的至高之处,正好让他用作此次擒王之战的指挥中枢。从得到消息那一刻起,他便全力在此谋划着这一场被他视为决定性的一战。除了将樊城周围近五万大军调来此处悉心布置之外,还亲率其中一万精锐坐镇于此。他手中可以调动的兵力几乎已经全在此地了,现在万事俱备,便只等着杨诚来自投罗网了。
  一过子时,便是杨诚约定来取黄渠之日了。等待本来就是让人难耐的,但更让他烦扰的是刚刚接到的战报。虽然由于汉水的相隔,他与夏侯超的三万大军之间的音讯已经完全中断,但之前刚刚结束的战斗却让隔江相望的樊城守军看了个真切。即使是无法得窥战事的全貌,但谁胜谁败却是一目了然的。本来他还指望着有夏侯超的加入,能够让他在生擒杨诚前获得一个好消息,哪知道等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杨诚分明已经过了汉水,再加上荆州军近来的频繁活动,对于荆州军主力就在此地几乎已经毋庸置疑。他实在有些想不通,本应防守空虚的襄阳城,为何竟能挡住他三万大军的步伐,更有迎头痛击的实力。难道荆州军并非传闻中所说的只有五万士兵?但想想又根本不可能,三家早已在暗中搜集天下各地的情报,兵力分布更是重中之中。荆州军的兵营向来都是与百姓相邻,极少有建在僻远之地的;更何况交州以商而兴,天下之人皆可以在其境内自由行动。根本难以藏住秘密。不论是三家还是其他势力所得到地情况几乎都是一致的,杨诚根本不可能另外藏有大批士兵而不为外人所知的。
  夏侯超的惨败顿成他的一个心结,虽然他知道心浮气燥在战前是一个极大的忌讳,但他却无法制止自己地思绪。这一战关系实在太重大了,之前从未想到过失败的他,此际心中却多了几分忧虑:战前他自以为已经搜集了足够多的着于荆州军的情报。但现在看来却存有太多的意外。比如水之战时靖海营那种种特异而有效的战法、威力惊人的火神弩、射程比传闻中还要远的弓箭、逃过他严密情报网的数万大军……总总地一切都让他有着挥之不去的困惑。所以眼前他迫切希望解决的不是至关重要的襄阳城,也不是突破武关决战关中,而是尽快结束这一切困惑的源头:荆州军的最高统帅杨诚。只有这样,他才能恢复自信,迎接不久之后的天下逐鹿。
  “父帅,敌人已经开始行动了!”一身戎装的顾祝升领着略显疲态的夏云匆匆而来,面色焦急的说道,“我们布置在黄渠周围地七处大军附近都出现了数量不等的敌人袭扰,不过敌人根本不与我军接战。总是一击便走。”
  顾良洪转过身来,沉声问道:“没有人擅自追击吧?”
  顾祝升摇头答道:“那倒没有,各军都严守父帅的军令,固守营地,敌人数量极少,倒也构不成多大威胁。只不过……”略显迟疑之后,顾祝升继续说道:“到现在我们仍没有敌人主力的任何消息,或许真如那封信上所说,他们正在图谋进攻南乡。”今天早上他们终于收到了顾凯锋的密信,只不过那名信使已被人截杀。尸首被弃在樊城之外。而那封明显不是顾凯锋笔迹地“密信”,便光明正大地放在尸首之上。从那之后,樊城与南乡之间的消息便被隔绝,接连派出地四队斥均是下落不明,显然已落入敌人手中。
  顾良洪点了点头。颇有些自得地说道:“我早就告诉过你。不用再提此事。那封密信绝对是杨诚所安排的,说不定他早已在途中设伏。就等着我们乖乖的率兵北上呢。况且他这人向来极重信义,他既然说过要来取樊城,又岂会自食其言?”
  “话虽如此。不过兵法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那名信使确实是顾将军地亲信,杨诚此信实在让人心疑,我们此次的首要目标是要攻克武关,一旦南乡被陷,就算我们再夺回来,那这么久的准备便完全白费,又需从头来过,只怕会贻误战机,成一生之憾。”顾祝升恳切的说道,这已是他第五次向父亲劝谏了,见对方仍不为所动,又继续说道:“况且兵法还有云:兵不厌诈。杨诚虽然为人重信义,但却是个带兵多年之人,现在两军交战,哪里还有那么多信义可讲。”
  顾良洪淡淡一笑,顾祝升的这番劝谏显然并没有起到作用。“兵法兵法,我看你书读多了反而更迂腐了。”顾良洪语重心长的说道:“不管他诈也好,虚也好,只要我们不乱,他又奈何得了我们?你想要亲率五千人打通南乡与樊城的联系,那才是自投罗网!顾凯锋手中兵力达十万之众,就算荆州军倾巢而出,只要他们稳守营盘,又能奈何得了他们?就算他杨诚真的是要进攻南乡,我看没有十天半月也不可能分出胜负,只要过了明天,他还能封锁得了多久?”
  “可是荆州军的实力不容小窥啊,父帅也是亲眼见过的,现在我军一分三,只怕会被他逐个击破。”顾祝升犹自争辩道:“
  在看来,襄阳城显然已有防备,夏侯将军他们恐怕无攻下襄阳。倒不如命他们沿汉水而上,急速行军三日便可抵房陵,那里河道狭窄、水流湍急,靖海营根本不可能再封锁河道;同时我樊城之军也随之北上,到时大军汇合一处,荆州军才真的无法奈何我们。”
  顾良洪面色异样的看了一眼爱子身后的夏云一眼,后者却是眼帘低垂,望着脚尖一动不动。这段时间夏云和他的儿子打得火热,让他喜忧参半。喜地是夏云虽然出师不利。但到底还算是个人才,若今后能被网罗在顾祝升的旗下,也是他顾家的一件好事;忧的却是夏云与自己为敌多年,此番又不是真心为自己效力,天知道他故意靠近自己的独子心里打得是什么算盘。想到这里,他不动声色的说道:“这些可是你自己地想法?”
  —
  顾祝升闻言一怔。旋即明白了顾良洪的心思,当下斩钉截铁的说道:“虽非我一人之意,却是我现在真心所想。”他和夏云可是真刀真枪的斗过的,这次出征荆州他父亲又在暗中对夏云处处设防。此次分派给夏云的那队骑兵,名义上归他节制,实则每日都要向顾良洪数次汇报夏云的动向。而他自己每次想要和夏云单独相处,都会受到卫队的强硬阻止。顾良洪心里的担忧,他当然是一目了然。
  顾良洪深深地看了顾祝升一眼,吐出一口气自信的说道:“你说的为父岂有不知?只是此番不管杨诚来不来。为父都不可以放弃此地。若是杨诚真的敢来,当然最好,擒得他荆交只日可取;若是他不来,也是无妨,届时我们找一颗头颅,大肆渲染,有这城中的数千百姓为我们做证,短时间内我就说这颗头颅是杨诚的,又有谁会不信呢?若是这个消息传到襄阳,你认为夏侯超他们会没有机会吗?”
  顾祝升和夏云均是一震。这还是顾良洪第一次说起全盘的计谋。若是当真如此,就算杨诚要取黄渠只是一个幌子,那也可以让他们获得一场不小的胜利。谣言的力量有时甚至远胜百万大军,更何况散布这些谣言的又是荆州地百姓。只要谣言一散布开来,杨诚在荆州又抽身乏术。荆南和交州势必会不战而乱。除非杨诚出现在各地亲自辟谣。否则都无法阻止这股乱潮,说不定凭着夏侯超手中的三万人。便可以克下襄阳之后横扫整个荆南,截断杨诚等人的退路,那战局便再无悬念可说。
  “孩儿受教。”顾祝升心悦诚服的拜道:“父亲深谋远虑。孩儿佩服之至,之前无状冲撞父帅,还望父帅见谅。”夏云抬头看了二人一眼,想要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对顾祝升总算彻底失望了,此子实在是从善如流,只要谁说得有理,便立即毫无保留的倾向于谁。就如同他之前两度说服过他,得到他全力地支持。不过现在他却第二次得到了顾祝升地背叛,也是最后一次,夏云心里暗自说道。
  顾良洪点了点头,欣慰的说道:“你已经很不错了,我像你这么大地时候,根本不敢在你爷爷面前说半个不字。对了,襄阳城守将的底细你们查到没有?”其实他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