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神箭传说 >

第475部分

神箭传说-第475部分

小说: 神箭传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博长长地叹了口气,并没有立即说话。孤家寡人,亲政之后,他总算体会到这份苦楚了。朝中文武百官,宫中上千内侍,但真能让他毫无顾忌畅所一言的,却只有面前这个姐姐。“大臣们地不满暂时无法避免的,我若不如此待杨诚,那接下来地事他如何办得好。更何况他们也不争气,这么多人里面,就找不出几个现在能真正为朕分忧的!朕给他们留下朝中这块地,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今天若不是你安排,你说忠勇公府会不会一个客人也没有呢?你让这些大臣这么嫉妒他,肯定是了。不过这样一来,你地事情岂不会要办砸?”紫玉公主不无忧虑地说道。经历了这场动乱,紫玉公主似乎也成长许多,倒也真正关心起陈家的基业来了。
  陈博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若不如此,我又如何能安睡呢?”
  “你现在这副样子就叫安睡?”紫玉公主不屑一顾,略带些责备的语气,倒正符合她姐姐的身份。“我的皇弟,这些日子你每天睡不到两个时辰,比父皇在时还累,真担心你长不大。”
  “我倒还真想快点长大。”陈博极是感慨。年龄现在对他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毕竟同龄的人,现在恐怕还在双亲膝边环绕,而他却表现却与同龄人完全不符地心智。太大的不同,有些时候反而会引得人们地排斥,特别是他这种特殊的身份。大臣们既不屑于他地年青,又畏惧于他表现出来地果断与明智,君臣的关系极是紧张。大臣们或许只能接受坐在龙椅上听他们说教地小皇帝吧。
  “嘻嘻,看来是得给你找个皇后了。”紫玉公主一脸坏笑。
  陈博微微一滞,没好气地说道:“我看你才是春心动了吧。三天两头问刘虎的消息,章明忠那儿怎么办?真的让朕下旨休掉驸马吗?”经历过这场风波,章氏一门再没有当年那般威风了,才德均远逊于章盛的父子二人,几乎已经到了被人遗忘的地步。
  紫玉公主脸上一红,啐道:“你这小不点懂什么,我这不是关心咱们大陈社稷吗?我早就和章明忠没关系了,还用得着你掺和?”
  陈博意味深长地看着紫玉公主,淡淡地说道:“你是我亲姐,你想做什么做弟弟的自然要帮你。也是该给你准备一份嫁妆了,朕就将四十万京畿交给他吧。”
  “你说皇上会让我统领京畿军?”同样没睡着的,还有远在冀州的刘虎和林智。“不会吧,我和诚哥这么好,这次回去一定会给我个散职,多半是那种又能给皇上解闷,又没有实权的官儿。”刘虎一脸哀叹,眼看回师长安在即,他却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灰暗。他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杨诚现在的势力实在太招人忌讳了。他若
  要反,成功的可能远比之前联合的三家还要高得多。他在林智地建议下做了不少小动作,不过想想长安的局面,却也不由让人头痛。
  林智对于刘虎这惯于夸张的表情却没有什么反应,握笔低头在几张纸上圈划着,头也不抬。“你若和杨诚没有这种关系,这就还轮不上你呢!
  ”
  “嗯?”刘虎满脸不解。似乎有些不明白林智这逻辑。杨诚现在拥有的势力若是再加上京畿大军,差不多可以说和皇帝的权力没什么区别了。京畿军作为朝廷震慑地方的力量。又如何会给与杨诚关系密切之人呢?说实话,若是杨诚真有反意。刘虎自问自己十有八九都会全力相助,可惜的是这样地事情却永远不会出现。
  林智停下笔来,将几张纸一起递给刘虎,摇头解释道:“小家伙既要让杨诚替他把他自己不愿得罪的人全都得罪完,除了表现出绝对地信任外,总得让他有迅速办完事的本钱吧。朝中地官员不用说了。为了已后的架空大计,此时定然与杨诚水火不容。若没有你这个与杨诚关系亲密的人坐镇长安。你以为杨诚真的办得了这么大一桩事?由你来压制武将,震慑文官。朝中才能勉强保持安宁。”
  “那……那要是等诚哥的事儿办完了。我岂不是……”刘虎皱了皱眉,露出认真思考的神情。其实自从意识到杨诚必然因功高震主而受猜忌后。刘虎便一直为自己地处境愁闷。他和杨诚的交情差不多天下皆知,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荣辱与共。杨诚若是失势了,他当然逃不脱受到牵连。
  林智白了刘虎一眼,有些不耐烦地说道:“省省吧。三五年内,你不用担心小家伙会对你做什么。假设小家伙真地要动杨诚,以其现在的威望,他也得做得干净利落,看起来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就算要动你,也得等前面地风波过去吧。”
  “这还差不多。”刘虎抚了抚胸,却突然跳了起来。“你说什么?皇上莫非有杀心?不会吧,顶多和章盛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做这么绝吧。再说诚哥做完这件事后很有可能会向皇上请辞,让他功成身退对皇上也没损失呀。”干净利落这四个字可是他熟得不能再熟了,他也没少干过这样地事,否则哪会如此大惊。
  “世上除了死人,谁又能真正让人放心呢?”林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接着一叹。“其他地可能也不是没有,但若是我的话,除非不得已,否则自然会用最让人省心的办法。若是要怪,你就怪杨诚太年青了吧!”十四岁从军,到现在杨诚还未及而立之年,却已是位极人臣了。比起当年的章盛,还要年青的得多,而在民间的声望,却已经盖过其数十年之所积了。
  “不行!”刘虎似乎下了一个难做的决定,咬着牙说道:“得想个法子,我可不能坐视不管。”虽然之前已经决定站在皇帝一边,不过若真是涉及到杨诚的性命,刘虎却不免为之动摇。
  林智晃了晃手中的纸,没好气地说道:“这不是已经在做了吗?你唯一的缺点就是杨诚,我若是你的敌人,定把你玩儿死!杨诚若是那么容易死的话,早就死了。除非他自己求死,即使是皇帝,要想动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还是把你该作的事情做好,再过几天可就要回长安了,前面的几步有没有用,不久便可知晓了。”
  刘虎挠了挠脑袋,傻笑了一下。“这些都得杀?”翻着几乎满是黑叉的几张纸,刘虎的脸色了不禁有些凝重。这几张纸上所记的,可都是冀州各地门阀世族,给林智这么划几下,可就是上千颗脑袋落地。
  “别看你现在官至护国大将军,还封了侯。不过以你的出身,你以为这些门阀世族会正眼看你吗?”林智不以为然地说道,似乎只是干了一件细微的小事。“不听话的就杀!冀州对我们极是重要,没时间和他们磨蹭。”
  “也罢。”刘虎到底还是屈服了,毕竟他对门阀世族的印象也并不好。他在长安这么久,因为这出身,可是受尽了那些世族的白眼。还是林智说的那句话让他心动:原来的世族看不起你,你就造一批看得起你的世族。
  进入冀州后,他的遭遇也和谭渊差不多,地方上的豪强势力不会明着与他做对,却是暗地里下手。他可没谭渊那么好的脾气,过了三个郡,便几乎将那里近九成的门阀豪强,不论老少,统统给抓了起来。抄家的抄家,杀头的杀头,顺便还办了些杨诚交待的事情。别的不说,至少有数郡的饥荒因他而大为改善,他也终于尝了尝百姓一片称道的滋味。
  “此举必然会激怒谭渊,我想最迟明天下午,幽州铁骑就会兵临城下了。”林智拿过一张白纸又在写着什么,自顾地说道:“这一仗你可以打漂亮一点,不用顾忌,在小家伙眼里,他的地位与你差得太远了。”
  “一定得打?”刘虎皱了皱眉,眼神中颇有些犹豫。他倒不是怯战,事实上幽州铁骑也算得上大陈有数的精锐之师,能遇上一个势均力敌的对手,刘虎倒是心生期待。只不过他手里可捏着杨诚给谭渊的军令,着他立即返回幽州,夺回被乌桓占去的城池,并坚守边防,杜绝外族的觊觎。可是林智却坚决不让他出示这道军令,而且连用意也没有向刘虎合盘托出。
  “看你本事了,把幽州军打残最好!”林智冷冷地说道,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打完之后,再派人传达军令。燕赵之地自古多出勇士,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
  东方吐白,原野上传来一阵隆隆的铁蹄声,凌厉的杀伐之气铺天盖地而来,幽州铁骑果如林智所料那般出现了!
  第七卷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决战洛阳·五十二
  杨诚起了个大早,没料到刚一推门出来,便立即拥七八个仆人。洗脸的、举铜镜的、拿衣服的……各司其职,一点不乱。看到这副阵式,杨诚却无心享受,好言劝下他们后,径直来到前厅。前厅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桌椅的、打扫庭院的、给花草浇水的,明明已经很干净的桌椅门窗,又仍有数人擦了又擦,看得杨诚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老爷。”正在居中调度的杨贵一看到杨诚,便急急地迎了上来。“小的不知道您早上喜欢吃什么,不过昨晚您说咱们府里以后要节俭,所以也准备得简单一点。您是用过后再换服上朝呢,还是带着在朝房里用?”
  “上朝?哦,我差点忘了,现在什么时候了?”杨诚拍了拍脑袋,说起来这上朝对于已经有些陌生了。想起当初和刘虎第一次上朝时的情景,却不由让他生出一丝怀念。可是当脑子里一想起朝臣们那眼神,他心里却暗自叹气。
  “快到卯时了,老爷坐马车倒还不用着急。”杨贵在前引着路,嘴巴却仍然没有空闲。“刚才顺公公派人送了贴来,早朝过后五位公公做东,请您去凤仙楼赴宴。”
  “顺公公?五位公公?”杨诚微微疑惑,不过下面的话还没说出口,却看到了他这那“简单”的早餐。两碗雪白晶莹,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煮的粥;一大碗的冰镇酸梅汤,滋滋的冒着冷气;七八样杨诚根本叫不出名字来的精致点心,将一张八人坐地大圆桌占去了大半。真不知道若是昨天自己没有说那番话,今天这份早餐又会是什么样子。
  杨贵却是毫不以为然,毕竟是在郑府里当过十来年的管家。与他之前见过的奢豪场面相比,这也确实是简单之极了。“老爷昨晚没睡好吧,这五位公公可是当前炙手可热的人物。任何一个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只有老爷您这样的身份,才当得起他们五个一起相请。”
  “哪五位啊?”杨诚之前倒也知道陈博大肆任用宦官,不过这些资料全都交由咨事营去处理,他虽然也听过一两次,不过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此时当然就有些茫然无知了。对于陈博这颇惹人非议的举措,杨诚倒是没什么意见,或许是大陈之前对宦官压制得太厉害,还未发生过一起宦官为祸的事情,一般地人对于他们同情远多于憎恶。
  “老爷今后少不得要和五位公公打交道,那可得多留点心。”杨贵为杨诚拉开凳子,正要叫旁边举扇的丫环过来,却被杨诚挥手制止。便只得作罢。“顺、忠、保、安、治五位公公现在都是宫的红人,听说皇上也吩咐他们多多协助老爷您。”
  杨诚笑了笑,虽说是听说,不过从杨贵口中说出来,九成九都是皇帝的意思。看来皇帝也知道他现在的尴尬局面,这五位宫中最红的宦官一起上阵,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只是对于宦官他虽然没有什么恶感,却更不认为其能担得起什么大任,皇帝竟然以他们来协助自己,未免对于六部及其他官员太过轻曼了吧。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俱缺。这种情况下六部才是当前朝廷的最高机构,自己又如何能绕得开他们呢?
  杨贵正解释着五人身份的时候,欧氏兄弟也来到前厅。穿戴一新地他们,反而显得有些不自在。平常都是一起吃饭,杨诚此时倒也不客气,招来二人大快朵颐。反正做都做好了,再说什么也没用,不吃也是浪费。只不过常在军中生活。三人的吃相相对于这精致的早餐却有些大煞风景了。看着他们风卷残云般将满桌的东西吃得一干二净。旁边的几个丫环张开的嘴就没有合上过。倒是杨贵一副见惯不惊的样子,仍然尽职的详细讲解着。
  直到杨贵说完。杨诚总算对当前宫中的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对五人拥有地权力暗暗惊诧,怪不得群臣会对此极尽反对。五大宦官,顺便是指的陈顺,他长期跟在陈博身边,极受宠幸,再加上管着宫中的钱粮支出,在五人中隐隐居于首席。而且据杨贵地“小道消息”,皇帝似乎有意让内务府插手户部,日后户部的每一笔开销,只怕没陈顺的点头,连户部尚书古纯孝也是没法了。
  忠是中常侍倪忠,宦官不得参与的旧制取消后,本来算不上什么的中常侍便一下子位高权重了。所有官员上的奏本,都得经过倪忠之手,再来呈给皇帝。即使是六部尚书,也不得逾越。如此一来,谁要是得罪了他,恐怕上地奏本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抵达圣听。朝中百官、州郡官吏,每天地奏章都是一大堆,随便找个理由
  将奏本压下了。又据杨贵地“小道消息”,倪忠的可能要扩大到吏部,参与朝廷官员地任免与赏罚。若不是陈顺时常伴在皇帝身边,他恐怕就是地位最显赫的宦官了。
  保则是指小黄门甘保。小黄门本来只是一个极微小的职位,不过在陈博的授意下,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甘保除了执掌宫中宦官的惩罚大权,更坐镇刑部,诉讼量刑都得由他和刑部尚书合议过后,才能由皇帝批阅。而且他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职权,那便是替皇帝监查官员,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可以直接抓回审讯。据说其刑法极是残酷,朝中官员简直闻之变色。
  安是指御马太监白安,本只是管理皇帝车马的宦官,不过经过陈博的变换,现在不仅是派驻禁军中的监察太监之首,更有调动羽林、缇骑两军的权力。可以说长安城内,一众武将都要受其管辖。而杨贵的“小道消息”则显示,今后派宦官监军的范围将不再只是禁军,极有可能要扩大至所有朝廷正规军队中。而这些监军宦官,皆由白安来统领,日后军中将领的升迁赏罚,恐怕会烙下其深深的影子。
  最后一个治是新近得到升迁的宦官陈治,据说他之前也算是个饱读诗书的儒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