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69部分

后汉书-第169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曰:“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嚱陶不与焉,盖吝之也。”'六'
  遂固辞,以特进就第。
  注'一'孙子曰:“未战而庙胜,得筭多也。未战而庙不胜,得筭少也。”
  注'二'谓所论事留在禁中,未施用之。
  注'三'所注之籍录。
  注'四'临晋,县,属冯翊,故城在今同州朝邑县西南。
  注'五'济字符江,细阳人也,张*(辅)*'酺'曾孙。
  注'六'吝,耻也。殷,盛也。尚书曰:“伯夷降典,折人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人。”言嚱陶不预其数者,盖耻之。
  二年九月,复代张温为司空。其月薨。天子素服,三日不临朝,赠东园梓器摇颓偻颍嘉灏倨ァ2咴唬骸肮仕究樟俳畲停浪Γ诺麓勘福б唬对紫啵ü灾摇k尬舫踉兀诘泪♂ⅲФ旖壮裳在齑箝唷
  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乂宁。虽受茅土,未荅厥勋,哲人其萎,将谁谘度!朕甚惧焉。'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
  及葬,又使侍御史持节送丧,兰台令史十人发羽林骑轻车介士,'五'前后部鼓吹,又□骠骑将军官属司空法驾,送至旧茔。'六'公卿已下会葬。谥文烈侯。
  及小祥,又会焉。子彪嗣。'七'
  注'一'挺,生也。九德即嚱陶谟九德。
  注'二'诗大雅曰:“文王初载。”毛苌注云:“载,识也。”
  注'三'礼记曰;“孔子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太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注'四'前书,张禹为丞相,以老罢就第,以列侯朝朔望,位特进,见礼如丞相。
  汉杂事曰:“诸侯功德优盛,朝廷所敬异,赐位特进,在三公下。”
  注'五'续汉志:“轻车,古之战车也,洞朱轮舆,不巾不盖,菑矛戟幢麾。”菑音侧事反。菑谓插也。
  注'六'续汉志“三公﹑列侯车,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游降龙。骑吏四人,皆带□持棨戟为前列,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功曹皆带□车道,主簿﹑主记两车为从”也。
  注'七'礼“儙而小祥”,“又儙而大祥”。郑玄注曰:“祥,吉也,言其渐即吉也。”
  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辟公府,皆不应。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征拜议郎,'一'迁侍中﹑京兆尹。光和中,黄门令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余万,'二'彪发其奸,言之司隶。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征还为侍中﹑五官中郎将,迁颍川﹑南阳太守,复拜侍中,三迁永乐少府﹑太仆﹑恚尽
  注'一'华峤书曰:“与马日磾﹑卢植﹑蔡邕等著作东观。”
  注'二'华峤书曰:“甫使门生王翘辜榷。”解见灵帝纪。
  中平六年,代董卓为司空,其冬,代黄琬为司徒。明年,关东兵起,董卓惧,欲迁都以违其难。'一'乃大会公卿议曰:“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洛阳,于今亦十世矣。案石包谶,宜徙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百官无敢言者。彪曰:“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五迁,殷民胥怨。'二'*'昔'*关中遭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光武受命,更都洛邑。今天下无虞,'三'百姓乐安,明公建立圣主,光隆汉祚,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四'石包室谶,妖邪之书,岂可信用?”
  卓曰:“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材木自出,致之甚易。又杜陵南山下有武帝故瓦陶醦数千所,并功营之,可使一朝而辨。百姓何足与议!若有前漤,我以大兵驱之,可令诣沧海。”'五'彪曰:“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曰:“公欲沮国计邪?”'六'太尉黄琬曰:“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得无可思?”卓不荅。司空荀爽见卓意壮,恐害彪等,因从容言曰:“相国岂乐此邪?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埶也。”卓意小解。爽私谓彪曰:“诸君坚争不止,祸必有归,故吾不为也。”议罢,卓使司隶校尉宣播以醔异奏免琬﹑彪等,诣阙谢,即拜光禄大夫。十余日,迁大鸿胪。从入关,转少府﹑太常,以病免。复为京兆尹﹑光禄勋,再迁光禄大夫。
  三年秋,代淳于嘉为司空,以地震免。复拜太常。兴平元年,代朱鉨为太尉,录尚书事。及李傕﹑郭汜之乱,彪尽节恚е鳎獒D阎校覆幻庥诤ΑS镌诙看<俺导莼孤逖簦词厣惺榱睢
  注'一'违,避也。
  注'二'盘庚,殷王之名也。胥,相也。迁都于亳,殷人相与怨恨。汤迁亳,仲丁迁嚣,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并般庚五也。
  注'三'虞,度也。言无可度之事也。书曰:“四方无虞。”
  注'四'如麋粥之沸也。诗曰:“如沸如羹。”
  注'五'言不敢避险难也。
  注'六'沮,止也。
  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兖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燕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将作大匠孔融闻之,不及朝服,往见操曰:'一'“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二'况以袁氏归罪杨公。易称‘积善余庆’,徒欺人耳。”'三'操曰:“此国家之意。”融曰:“假使成王杀邵公,周公可得言不知邪?今天下缨緌摚穑模
  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聪明仁智,辅相汉朝,举直厝枉,致之雍熙也。今横杀无辜,则海内观听,谁不解体!'五'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六'操不得已,遂理出彪。
  注'一'献帝春秋曰:“'融见'操'曰':‘刑之不滥,君之明也。杨彪获罪,惧者甚觽。’”注'二'左传曰:“康诰曰:‘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恭,不相及也。’”注'三'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注'四'说文曰:“缨,冠索也。”郑玄注礼记曰:“緌,冠饰也。绅,带也。摚逡玻弩擞谏鹨病!被蜃鳌扮啤闭撸吵啵源
  注'五'左传曰,季文子谓晋韩穿曰:“四方诸侯,谁不解体!”杜预注曰:“言不复肃敬也。”
  注'六'若以非罪杀彪,融则还为鲁国一男子,不复更来朝也。
  四年,复拜太常,十年免。十一年,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一'彪见汉祚将终,遂称龏挛不复行,积十年。后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
  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二'操为之改容。
  注'一'彪父赐,以师傅封临晋侯。
  注'二'前书曰,金日磾子二人,武帝所爱,以为弄儿。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修字德祖,好学,有俊才,为丞相曹操主簿,'一'用事曹氏。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荅记,□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二'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三'
  注'一'典略曰:“修,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
  注'二'廉,察也。
  注'三'续汉书曰:“人有白修与临淄侯曹植饮醉共载,从司马门出,谤讪鄢陵侯章。太祖闻之大怒,故遂收杀之,时年四十五矣。”
  修所着赋、颂、碑、赞、诗、哀辞、表、记、书凡十五篇。
  及魏文帝受禅,欲以彪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辞曰:“彪备汉三公,遭世倾乱,不能有所补益。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遂固辞。乃授光禄大夫,赐几杖衣袍,'一'因朝会引见,令彪着布单衣、鹿皮冠,杖而入,待以宾客之礼。
  年八十四,黄初六年卒于家。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二'
  注'一'续汉书曰“魏文帝诏曰:‘先王制几杖之赐,所以宾礼黄耇。太尉杨彪,乃祖以来世著名绩,其赐公延年杖。延请之日便使杖入’”也。
  注'二'华峤书曰:“东京杨氏、袁氏,累世宰相,为汉名族。然袁氏车马衣服极为奢僭;能守家风,为世所贵,不及杨氏也。”
  论曰:孔子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一'诚以负荷之寄,不可以虚冒,'二'崇高之位,忧重责深也。延、光之闲,震为上相,抗直方以临权枉,'三'
  先公道而后身名,可谓怀王臣之节,'四'识所任之体矣。遂累叶载德,'五'继踵宰相。信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先世韦、平,方之蔑矣。'六'
  注'一'论语载孔子之言也。相扶持者,谕臣当辅君也。
  注'二'负荷之寄,周公、霍光之俦。
  注'三'坤六二曰“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也。
  注'四'易曰:“王臣謇謇,匪躬之故。”
  注'五'易曰:“德积载。”载,重也。
  注'六'韦贤、平当父子并相继为丞相。
  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一'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
  '三'修虽才子,渝我淳则。'三'
  注'一'言世为国柱臣也。
  注'二'忒,差也。
  注'三'渝,变也。
  校勘记
  一七五九页三行八世祖喜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太尉杨震碑作“熹”,喜读为熹也。
  一七六0页四行续汉*(志)**'书'*曰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志”当作“书”,今据改。按:御览九百九十六引作“谢承后汉书”。
  一七六一页二行伦字仲桓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儒林传。伦字仲理,东昏人。
  伦理名字相副,作“桓”者未详。
  一七六三页八行篡辞也按:“辞”原斗“乱”,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七六五页四行去年十*(一)**'二'*月四日京师地动按:延光二年十二月戊辰,京师及郡国三地震。通鉴考异谓下文“其日戊辰”,十一月丙申朔,戊辰乃十二月四日也。今据改。
  一七六六页四行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汲本“还自敬德”作“皇自敬德”,髃书治要作“洗目改听”。按:李慈铭谓案无逸“皇自敬德”今文尚书作“况自敬德”,隶释载汉熹平石经尚书残碑“况”作“兄”,兄即古况字,王肃尚书注训为滋益。
  石经用今文,杨震受欧阳尚书,故此疏用今文作“况自敬德”,因误作“洗目改听”,皆因形近致斗。章怀注仅引古文尚书“皇自敬德”,后人不解“况”字,遂改作“还”字,幸治要四字皆误,转可推求而得。
  一七六六页一四行震行至城西几阳亭汲本、殿本“几”作“夕”。集解引惠栋说,谓东观记作“洛阳都亭”,袁宏纪作“洛阳沉亭”,通鉴作“几阳亭”。今按:清胡克家翻刻元刊胡注本通鉴作“夕阳亭”,章钰校宋刊本通鉴三种及明孔天胤本,并作“几阳亭”。
  一七六八页一0行帝尝从容问奇曰按:“尝”原作“常”,径据汲本、殿本改。
  一七六九页六行桃林县有蓩乡按:“桃林”当作“弘农”。集解引惠栋说,谓郡国志宏农郡宏农县有桃邱聚,故桃林,有蓩乡。桃林非县名,注讹。
  一七六九页八行秉字叔节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御览二百七引张Ш杭亲鳌白质迩洹薄
  一七六九页一二行私过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袁宏纪云幸梁不疑府,梁冀子为河南尹在元嘉初元之后,袁纪是。
  一七七0页四行特蒙哀识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哀识”作“光识”。按:校补谓“哀”字疑当作“表”。
  一七七0页五行太尉黄琼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太尉”袁纪作“太常”,又袁纪载秉上疏在元嘉元年,而琼为太尉在永兴二年,则作“太常”是也。
  一七七0页一六行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据汲本、殿本补。
  一七七一页二行居郎闲汲本、殿本“郎”斗“廊”。按:前书颜注,郎着皁衣,故章玄服以厕也。
  一七七一页七行中常侍单超弟匡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第五种传以匡为超兄子,宦者传以为超弟子。
  一七七二页一行可告在所属按:刊误谓案文多一“在”字。
  一七七四页四行览顾知衅重汲本、殿本“顾”作“固”。按:顾固通。
  一七七四页七行投畀*(有)**'豺'*虎刊误谓“有”当作“豺”,注无它说,知与诗同。今据改。
  一七七五页一0行左传曰晋寺人披言也“言”原斗“吉”,径改正。按:“曰”字疑衍。
  一七七五页一五行赐字伯献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太尉杨公碑及文烈杨公碑皆云字伯猷,袁宏纪字子猷。又引沉钦韩说,谓谢承书作“伯钦”。又校补引柳从辰说,谓今袁纪作“字子献”,又东观记作“字伯献”,与此同。
  一七七七页六行布恩施惠按:“惠”原斗“志”,径改正。
  一七七七页一四行景公时按:陈景云谓“景公”上脱“宋”字。
  一七七八页一行周文日□不暇汲本、殿本“□”作“昃”。按:昃本作□,□为□之或字。
  一七七八页一一行文王自朝至于日中仄汲本、殿本“仄”作“昃”。按:仄昃通。
  一七七九页五行长壮大节集解引沉钦韩说,谓列女传“壮”作“指”。今按:初学记引作“壮”。
  一七七九页六行折□出匈汲本、殿本“出”作“凸”。按:列女传作“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