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71部分

后汉书-第171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ァJ蔽ㄊ僮钭鹎祝仃缜颍既蚱ァ
  子节王登嗣。永宁元年,封登弟五人为乡侯,皆别食太山邑。
  登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
  多立三年薨,无子。永和四年,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是为厘王。'一'
  注'一'厘音僖也。
  安国立*(十)**'七'*年薨,子孝王次嗣。本初元年,封次弟猛为亭侯。次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诏曰:“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焦毁过礼,草庐土席,衰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肿。谅闇已来二十八月,自诸国有忧,未之闻也,朝廷甚嘉焉。书不云乎:‘用德章厥善。’'一'
  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二'今增次封五千户,广其土宇,以慰孝子恻隐之劳。”
  注'一'尚书盘庚之辞也。言以道德明之,使竞为善也。
  注'二'诗大雅也。匮,竭也。类,善也。永,长也。言孝子之行,无有匮竭,长赐与汝之族类,教道天下。
  次立*'十'*七年薨,子鸾嗣。鸾薨,子政嗣。政薨,无子,建安十一年,国除。
  河闲孝王开,以永元二年封,分乐成、勃海、涿郡为国。延平元年就国。开奉遵法度,吏人敬之。永宁元年,邓太后封开子翼为平原王,奉怀王胜祀;'一'
  子德为安平王,奉乐成王党祀。'二'
  注'一'胜,和帝子。
  注'二'党,明帝子也。
  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毝佷,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闲相。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一'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
  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王臱而更服,景然后拜。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因奏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二'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百余人。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阳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为亭侯。
  注'一'峙,立也。
  注'二'上,奏上也,音市丈反。
  政立十年薨,子贞王建嗣。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邓太后征济北、河闲王诸子诣京师,奇翼美仪容,故以为平原怀王后焉。'一'留在京师。岁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圣与中常侍江京等谮邓骘兄弟及翼,云与中大夫赵王谋图不轨,窥觎神器,怀大逆心。'二'贬为都乡侯,遣归河闲。翼于是谢宾客,闭门自处。永建五年,父开上书,愿分蠡吾县以封翼,顺帝从之。
  注'一'平原王得无子,故立之也。
  注'二'神器喻帝位也。老子曰:“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翼卒,子志嗣,为大将军梁冀所立,是为桓帝。梁太后诏追尊河闲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建和二年,更封帝*(兄)**'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闲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硕嗜酒,多过失,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建安十一年,国除。
  解渎亭侯淑,以河闲孝王子封。淑卒,子*(长)**'苌'*嗣。*(长)**'苌'*卒,子宏嗣,为大将军窦武所立,是为灵帝。建宁元年,窦太后诏追尊皇祖淑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庙曰靖庙;皇考长为孝仁皇,夫人董氏为慎园贵人,陵曰慎陵,庙曰奂庙。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之河闲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常以岁时遣中常侍持节之河闲奉祠。
  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闲安王利子康为济南王,奉孝仁皇祀。
  康薨,子赟嗣,建安十二年,为黄巾贼所害。子开嗣,立十三年,魏受禅,以为崇德侯。
  城阳怀王淑,以永元二年分济阴为国。立五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并济阴。
  广宗殇王万岁,以永元五年封,分钜鹿为国。其年薨,葬于京师。无子,国除,还并钜鹿。
  平原怀王胜,和帝长子也。不载母氏。少有痼疾,延平元年封。立八年薨,葬于京师。无子,邓太后立乐安夷王宠子得为平原王,奉胜后,是为哀王。
  得立六年薨,无子,永宁元年,太后又立河闲王开子都乡侯翼为平原王嗣。安帝废之,国除。
  论曰:传称吴子夷昧,甚德而度,有吴国者,必其子孙。'一'章帝长者,事从敦厚,继祀汉室,咸其苗裔,古人之言信哉!
  注'一'夷昧,吴君之名。左传屈狐庸谓赵文子曰:“若天所启,其在今嗣君乎?
  甚德而度,德不失人,度不失事,有吴国者,必此君之子孙也。”杜预注云:“嗣君谓夷昧也。”
  赞曰:章祚不已,本枝流祉。质惟伉孙,安亦庆子。河闲多福,桓、灵承祀。
  济北无骄,皇恩宠饶。平原抱痼,三王薨朝。'一'振振子孙,或秀或苗。'二'
  注'一'平春王全、广宗王万岁、城阳王淑并薨于京师也。
  注'二'振振,仁厚貌也,音之人反。诗国风曰:“宜尔子孙振振兮。”论语曰: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苗谓早夭,秀谓成长也。
  校勘记
  一七九七页二行章帝八王传第四十五按:集解引黄山说,谓八王中平原王胜既为和帝子,应称“章和八王”,如前书“宣元六王”之例,“帝”盖误字。
  一七九七页九行改*'封'*鸿*(封)*勃海王校补谓案文“鸿封”当作“封鸿”。今据改。
  一七九八页一行奉鸿*(嗣)**'祀'*据汲本、殿本改。
  一七九九页五行太贵人生庆按:集解引惠栋说,谓续汉书云“小贵人”。
  一八0一页六行中傅宦者也按:汲本“宦者”作“官名”。
  一八0二页一二行庆到国下令按:刊误谓“令”下少一“曰”字。
  一八0二页一三行既以薄佑按:“佑”当作“祜”,汲本正作“祜”。然范书“祜”字皆作“佑”,或别有所讳,参阅安帝纪校记。
  一八0三页一行续汉*(书)**'志'*曰按:“书”当作“志”,各本皆失正,今改。
  一八0三页六行留庆长子佑集解引惠栋说,谓按说文当作“祜”。今按:范书“祜”皆作“佑”,参阅安帝纪校记。
  一八0四页一0行*(太)**'大'*宗之义按: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太”改“大”,是。今据改。注同。
  一八0四页一一行使司徒持节与大鸿胪奉策书玺绶*'之'*清河校补谓案文“清河”上少一“之”字。今据补。
  一八0五页四行事已见耿舒传“已”原作“以”,径据汲本、殿本改。按:已以通。
  一八0五页九行*'延平'*立三十五年薨据刊误补。
  一八0五页一四行甘陵人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交通按:集解引洪颐鹚担嚼罟檀案柿炅跷模嚎ち貊郏髂绷⑺馕熳印薄8柿辍⑽嚎そ杂肭搴咏俗鳌澳峡ぁ保蟆S帧傲貊邸敝炷麓鳌把霄邸薄
  一八0六页一行坐贬爵为尉氏侯徙桂阳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天文志“徙为犍为都乡侯,薨,国绝”。
  一八0七页四行立战乡侯安国为济北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战乡”疑作“阐乡”。又引钱大昕说,谓和帝纪封故济北王寿子安为济北王,无“国”字。
  一八0七页六行安国立*(十)**'七'*年薨张□谓案文“十”当为“七”。质帝纪永嘉元年四月,济北王安薨,距永和四年止七年耳。今据改。
  一八0七页一三行次立*'十'*七年薨张森楷校勘记谓次以本初元年嗣,若立七年,当薨于元嘉二年,而本纪于延熹五年乃有次薨之文,则相距十七年矣,“七”上明夺“十”字。今据补。
  一八0八页二行永宁元年至奉乐成王党祀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安帝纪是年与平原王同封者,乃济北王寿之子乐成王苌也。其明年为建光元年,邓太后崩,乐成王苌亦以罪废。又明年为延光元年,始改乐成国为安平,封河闲王开子得为王,得与德本一人也。此传盖有脱文,不可考矣。
  一八0八页八行王不服按:刊误谓“服”上少一“王”字。
  一九0九页四行中大夫赵王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蒋果云“中大夫”疑当作“中大人”。又殿本考证谓“王”字疑当作“玉”,邓太后纪有宫人赵玉。
  一八0九页一0行更封帝*(兄)**'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按:“兄”当依桓帝纪作“弟”。桓帝纪校补引侯康说,谓东观记称桓帝为蠡吾侯长子,则帝不得有兄也。今据改。
  一八0九页一三行子*(长)**'苌'*嗣刊误谓案纪“长”作“苌”,他书亦然,明此误。今据改。
  一八一0页二行康为济南王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光武子有济南安王康,此济南王亦名康,先后同国同名,亦可疑也。御览引续汉书,此济南王名庾。
  一八一0页三行子开嗣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开为孝王六世孙,不应与始封之祖同讳,有误。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五十六 张王种陈列传 第四十六
  张魭字叔明,犍为武阳人也。六世祖良,高帝时为太子少傅,封留侯。魭少游学京师,*(初)*永元中,归仕州郡,辟大将军邓骘府,五迁尚书仆射,职事八年,出为彭城相。'一'
  注'一'明帝子彭城王恭之相也。
  永宁元年,征拜廷尉。魭虽非法家,而留心刑断,数与尚书辩正疑狱,多以详当见从。'一'时安帝废皇太子为济阴王,魭与太常桓焉、太仆来历廷争之,不能得。事已具来历传。退而上疏曰:“昔贼臣江充,造构谗逆,至令戾园兴兵,终及祸难。'二'后壶关三老一言,上乃觉悟,虽追前失,悔之何逮!'三'今皇太子春秋方始十岁,未见保傅九德之义,'四'宜简贤辅,就成圣质。”书奏不省。
  注'一'详审而平当也。
  注'二'赵人江充,字次倩。武帝时,为直指绣衣,劾太子家吏行驰道中,恐为太子所诛,见上年老,意多所恶,因言左右皆为巫蛊。上乃使充捕案巫蛊。既知上意太子,乃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太子宫,得桐木人。时上疾在甘泉宫,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斩之,发兵与丞相刘屈牦战,败,亡走湖,自杀。后太子孙宣帝即位,追谥太子曰戾,于湖置园邑奉祠,故曰戾园。
  注'三'逮,及也。太子死后,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讼太子冤,武帝感寤,怜太子无辜,乃族灭江充,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天下闻而悲之。事见前书。
  注'四'尚书嚱繇陈九德,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谊”也。
  及顺帝即位,拜魭司空,在事多所荐达,天下称其推士。时清河赵腾上言灾变,讥刺朝政,章下有司,收腾系考,所引党辈八十余人,皆以诽谤当伏重法。魭上疏谏曰:“臣闻尧舜立敢谏之鼓,三王树诽谤之木,春秋采善书恶,圣主不罪刍荛。'一'腾等虽干上犯法,所言本欲尽忠正谏。如当诛戮,天下杜口,塞谏争之源,非所以昭德示后也。”帝乃悟,减腾死罪一等,余皆司寇。'二'四年,以阴阳不和策免。
  注'一'左氏传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注'二'前书音义曰:“司寇,二岁刑也。”输作司寇,因以名焉。
  阳嘉元年,复为廷尉。其年卒官,时年八十三。遣使者吊祭,赐葬地于河南县。
  子纲。
  纲字文纪。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高第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感激,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埽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退而上书曰:“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一'寻大汉初隆,及中兴之世,文、明二帝,德化尤盛。观其理为,易循易见,但恭俭守节,约身尚德而已。中官常侍不过两人,近幸赏赐裁满数金,惜费重人,故家给人足。夷狄闻中国优富,任信道德,所以奸谋自消而和气感应。而顷者以来,不遵旧典,无功小人皆有官爵,富之骄之而复害之,非爱人重器,承天顺道者也。'二'伏愿陛下少留圣思,割损左右,以奉天心。”书奏不省。
  注'一'诗大雅也。愆,过也。率,循也。言成王令德,不过循用旧典之文。
  注'二'器谓车服也。言无功小人不可妄授也。左传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一'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二'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资,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贪叨,'三'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不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四'书御,京师震竦。'五'时冀妹为皇后,内宠方盛,诸梁姻族满朝,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注'一'周举传曰:“诏遣八使巡行风俗,同时俱拜,天下号曰‘八俊’。刺史、二千石有臧罪者,驿马上之,墨绶已下便收;其有清勤忠惠宜表异者,状闻。”八使名见顺帝纪。
  注'二'前书京兆督邮侯文之辞。
  注'三'左传申包胥曰“吴为封豕长蛇,荐食上国”也。
  注'四'左传曰“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也。前书邹阳谓盖侯王长君曰:“太后怫郁泣血,切齿侧目于贵臣矣。”
  注'五'御,进也。
  时广陵贼张婴等觽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闲,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冀乃讽尚书,以纲为广陵太守,因欲以事中之。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