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74部分

后汉书-第174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八三四页五行合兄侍中儵按:殿本“儵”作“鯈”。
  一八三五页二行球*(兄)**'弟'*子珪据殿本改,与正文合。
  一八三五页五行陈元龙淮海之士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魏志“淮海”作“湖海”,御览七百六引同。按:影宋本御览作“河海”。
  一八三五页一三行王*(龚)**'畅'*堙井据汲本、殿本改。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五十七 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第四十七
  杜根字伯坚,颍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及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竟不离其患,时人贵之。'一'位至巴郡太守,政甚有声。
  注'一'离,被也。
  根性方实,好绞直。'一'永初元年,举孝廉,为郎中。时和熹邓后临朝,权在外戚。根以安帝年长,宜亲政事,乃与同时郎上书直谏。太后大怒,收执根等,令盛以缣囊,于殿上扑杀之。执法者以根知名,私语行事人使不加力,既而载出城外,根得苏。太后使人检视,根遂诈死,三日,目中生蛆,因得逃窜,为宜城山中酒家保。'二'积十五年,酒家知其贤,厚敬待之。
  注'一'绞,急也。
  注'二'宜城县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南,其地出美酒。广雅云:“保,使也。”言为人佣力保任而使也。
  及邓氏诛,左右皆言根等之忠。帝谓根已死,乃下诏布告天下,录其子孙。根方归乡里,征诣公车,拜侍御史。初,平原郡吏成翊世亦谏太后归政,坐抵罪,与根俱征,擢为尚书郎,并见纳用。或问根曰:“往者遇祸,天下同义,知故不少,何至自苦如此?”根曰:“周旋民闲,非绝迹之处,邂逅发露,祸及知亲,故不为也。”顺帝时,稍迁济阴太守。去官还家,年七十八卒。
  翊世字季明,少好学,深明道术。延光,中常侍樊丰、帝乳母王圣共谮皇太子,废为济阴王。翊世连上书讼之,又言樊丰、王圣诬罔之状。帝既不从,而丰等陷以重罪,下狱当死,有诏免官归本郡。及济阴王立,是为顺帝,司空张魭辟之。魭以翊世前讼太子之废,荐为议郎。翊世自以其功不显,耻于受位,自劾归。三公比辟,不应。'一'尚书仆射虞诩雅重之,欲引与共参朝政,乃上书荐之,征拜议郎。后尚书令左雄、仆射郭虔复举为尚书。在朝正色,百僚敬之。
  注'一'比犹频也。
  栾巴字叔元,魏郡内黄人也。'一'*'好道'*。顺帝世,以宦者给事掖庭,补黄门令,非其好也。性质直,学览经典,虽在中官,不与诸常侍交接。后阳气通畅,白上乞退,擢拜郎中,四迁桂杨太守。以郡处南垂,不闲典训,为吏人定婚姻丧纪之礼,兴立*(校)*学*'校'*,以銟进之。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试殿最,随能升授。'二'政事明察。视事七年,以病乞骸骨。
  注'一'神仙传云:“巴,蜀郡人也。少而学道,不修俗事。”
  注'二'干,府吏之类也。晋令诸郡国不满五千以下,置干吏二人。郡县皆有干。
  干犹主也。
  荆州刺史李固荐巴治夡,征拜议郎,守光禄大夫,与杜乔、周举等八人徇行州郡。
  巴使徐州还,再迁豫章太守。郡土多山川鬼怪,小人常破赀产以祈祷。巴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乃悉毁坏房祀,翦理奸巫,'一'于是妖异自消。百姓始颇为惧,终皆安之。'二'迁沛相。所在有绩,征拜尚书。'三'会帝崩,营起宪陵。
  陵左右或有小人坟頉,主者欲有所侵毁,巴连上书苦谏。时梁太后临朝,诏诘巴曰:“大行皇帝晏驾有日,卜择陵园,务从省约,茔域所极,裁二十顷,而巴虚言主者坏人頉墓。事既非实,寝不报下,巴犹固遂其愚,复上诽谤。苟肆狂瞽,益不可长。”巴坐下狱,抵罪,禁锢还家。
  注'一'房谓为房堂而祀者。
  注'二'神仙传曰“时庐山庙有神,于帐中与人言语,饮酒投杯,能令宫亭湖中分风,船行者举帆相逢。巴未到十数日,庙中神不复作声。郡中常患黄父鬼为百姓害,巴到,皆不知所在,郡内无复疾疫”也。
  注'三'神仙传曰:“巴为尚书,正朝大会,巴独后到,又饮酒西南噀之。有司奏巴不敬。有诏问巴,巴顿首谢曰:‘臣本县成都巿失火,臣故因酒为雨以灭火。
  臣不敢不敬。’诏即以驿书问成都,成都荅言:‘正旦大失火,食时有雨从东北来,火乃息,雨皆酒臭。’后忽一旦大风,天雾晦暝,对坐皆不相见,失巴所在。寻问之,云其日还成都,与亲故别也。”
  二十余年,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辅政,征拜议郎。蕃、武被诛,巴以其党,复鼟为永昌太守。以功自劾,辞病不行,上书极谏,理陈、窦之冤。
  帝怒,下诏切责,收付廷尉。巴自杀。子贺,官至云中太守。
  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川颍阴人,济北贞王勃之后。陶为人居□,不修小节。
  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同宗刘恺,以雅德知名,独深器陶。
  时大将军梁冀专朝,而桓帝无子,连岁荒饥,灾异数见。陶时游太学,乃上疏陈事曰:
  臣闻人非天地无以为生,天地非人无以为灵,'一'是故帝非人不立,人非帝不宁。夫天之与帝,帝之与人,犹头之与足,相须而行也。伏惟陛下年隆德茂,中天称号,'二'袭常存之庆,循不易之制,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车之声,'三'天灾不有痛于肌肤,震食不即损于圣体,故蔑三光之谬,轻上天之怒。伏念高祖之起,始自布衣,'四'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五'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功既显矣,勤亦至矣。流福遗祚,至于陛下。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高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髃丑刑隶,芟刈小民,雕敝诸夏,虐流远近,'六'故天降觽异,以戒陛下。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于麑场,豺狼乳于春囿。'七'斯岂唐咨禹、稷,益典朕虞,议物赋土蒸民之意哉?又*(令)**'今'*牧守长吏,上下交竞;封豕长蛇,蚕食天下;货殖者为穷冤之魂,贫馁者作饥寒之鬼;高门获东观之辜,丰室罗妖叛之罪;'八'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九'是愚臣所为咨嗟长怀叹息者也。且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一0'嘉言结于忠舌,国命出于谗口,□阎乐于咸阳,授赵高以车府。'一一'权去己而不知,威离身而不顾。古今一揆,成败同埶。愿陛下远览强秦之倾,近察哀、平之变,得失昭然,祸福可见。
  注'一'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也。
  注'二'中谓当天之中也。
  注'三'鸣条,地名,在安邑之西。尚书曰:“伊尹相汤伐桀,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车,兵车也。诗曰:“□车啴啴,四牡痯痯,征夫不远。”啴音昌善反。
  痯音管。
  注'四'高祖曰:“吾以布衣提三尺以取天下。”
  注'五'前书蒯通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音义云:“以鹿喻帝位也。”
  注'六'利器谓威权也。周礼“太宰以八柄诏王驭髃臣”,谓爵、禄、与﹑置、生、夺、废、诛也。刑隶谓阉人也。
  注'七'鹿子曰麑。乳,产也。
  注'八'说苑曰“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也。
  注'九'杜元凯注左传曰:“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犹长夜也。”
  注'一0'前书贾山上书曰“秦始皇进谀谄之人,杀直谏之士”也。
  注'一一'赵高为车府令,与貋咸阳令阎乐谋杀胡亥。事见史记也。
  臣又闻危非仁不扶,乱非智不救,故武丁得傅说,以消鼎雉之灾,'一'周宣用申、甫,以济夷、厉之荒。'二'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穆前在冀州,奉宪操平,摧破奸党,扫清万里。
  膺历典牧守,正身率下,及掌戎马,威扬朔北。斯实中兴之良佐,国家之柱臣也。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耀,下镇万国。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三'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臣始悲天下之可悲,今天下亦悲臣之愚惑也。
  注'一'武丁,殷王高宗也。尚书曰,高宗得傅说为相,殷复兴焉。高宗时,有雉登鼎耳而雊,武丁惧而修德,位以永宁。
  注'二'申伯,仲山甫,周宣王之臣也。诗曰:“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史记曰,周孝王之子燮,是为夷王。夷王崩,子厉王胡立,行暴虐,死于彘也。
  注'三'不时谓不合于时也。讳言谓拒谏也。
  书奏不省。
  时有上书言人以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事下四府髃僚及太学能言之士。陶上议曰:
  圣王承天制物,与人行止,建功则觽悦其事,兴戎而师乐其旅。是故灵台有子来之人,武旅有凫藻之士,'一'皆举合时宜,动顺人道也。臣伏读铸钱之诏,平轻重之议,访覃幽微,不遗穷贱,是以藿食之人,谬延逮及。'二'
  注'一'诗大雅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人子来。”
  武旅,周武王之旅。凫得水藻,言喜悦也。
  注'二'说苑曰:“有东郭祖朝者,上书于晋献公曰:‘愿请闻国家之计。’献公使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预焉?’祖朝曰:‘肉食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其祸亦及臣之身,安得无预国家之计乎!’”盖以为当今之忧,不在于货,在乎民饥。夫生养之道,先食后*(民)**'货'*。
  是以先王观象育物,敬授民时,'一'使男不逋亩,女不下机。故君臣之道行,王路之教通。由是言之,食者乃有国之所宝,生民之至贵也。窃见比年已来,良苗尽于蝗螟之口,杼柚空于公私之求,'二'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岂谓钱货之厚薄,铢两之轻重哉?就使当今沙砾化为南金,瓦石变为和玉,'三'使百姓渴无所饮,饥无所食,虽皇羲之纯德,唐虞之文明,犹不能以保萧墙之内也。盖民可百年无货,不可一朝有饥,故食为至急也。议者不达农殖之本,多言铸冶之便,或欲因缘行诈,以贾国利。国利将尽,取者争竞,造铸之端于是乎生。盖万人铸之,一人夺之,犹不能给;况今一人铸之,则万人夺之乎?虽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四'役不食之民,使不饥之士,犹不能足无猒之求也。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则百姓不劳而足。陛下圣德,愍海内之忧戚,伤天下之艰难,欲铸钱齐货以救其敝,此犹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水木本鱼鸟之所生也,用之不时,必至燋烂。愿陛下宽锲薄之禁,后冶铸之议,'五'听民庶之谣吟,问路叟之所忧,'六'瞰三光之文耀,视山河之分流。'七'天下之心,国家大事,粲然皆见,无有遗惑者矣。
  注'一'象,天象也。尚书曰:“钦若昊天,敬授人时。”
  注'二'诗曰:“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注'三'诗曰:“大路南金。”和玉,卞和之玉也。
  注'四'贾谊之言。
  注'五'锲,刻也,音口结反。
  注'六'列子曰:“昔尧理天下五十年,不知天下理乱。尧乃微服游于康衢。儿童谣曰:‘立我蒸人,莫*(不)**'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说苑曰:“孔子行游中路,闻哭者声,其音甚悲。孔子避车而问之曰:‘夫子非有丧也,何哭之悲?’虞丘子对曰:‘吾有三失:吾少好学,周篃天下,还后吾亲亡,一失也;
  事君奢骄不遂,是二失也;厚交友而后绝,是三失也。’”注'七'三光,日、月、星也。分谓山,流谓河。言日月有鼟食之灾,星辰有错行之变,故视其文耀也。山崩川竭,皆亡之征也。
  臣尝诵诗,至于鸿鴈于野之劳,哀勤百堵之事,每喟尔长怀,中篇而叹。'一'
  近听征夫饥劳之声,甚于斯歌。是以追悟匹妇吟鲁之忧,始于此乎?'二'见白驹之意,屏营傍偟,不能监寐。'三'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觽而无所食。
  髃小竞进,秉国之位,鹰扬天下,*(鸟)**'乌'*钞求饱,吞肌及骨,并噬无猒。
  诚恐卒有役夫穷匠,起于板筑之闲,'四'投斤攘臂,登高远呼,使愁怨之民,向应云合,八方分崩,中夏鱼溃。'五'虽方尺之钱,何能有救!其危犹举函牛之鼎,较丝葜Я怂跃烊还酥沙鎏檎咭病#撸
  注'一'诗小雅鸿鴈之篇曰:“鸿鴈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鸿鴈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郑玄注云:“坏灭之国,征人起屋舍,筑墙壁,百堵同时而起,言趋事也。”
  注'二'列女传曰:“鲁漆室邑之女,过时未适人。当穆公之时,君老,太子幼,女倚柱而啼。傍人闻之,心莫不惨惨者。邻妇从之游,谓曰:‘何哭之悲?子欲嫁乎?吾为子求偶。’漆室女曰:‘嗟乎,始吾以子为知,今反无识也。岂为嫁之故不乐而悲哉,吾忧鲁君老而太子少也。’”注'三'诗曰:“皎皎白驹,食我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白驹谕贤人也。
  监寐犹寤寐也。
  注'四'役夫谓陈涉起蕲也。穷匠谓骊山之徒也。并见史记也。
  注'五'公羊传曰:“其言梁亡何?鱼烂而亡也。”何休曰:“鱼烂,从中发溃烂也。”
  注'六'函牛之鼎谓大鼎也。淮南子曰:“函牛之鼎沸,则蛾不得置一足焉。”剑乙玻艉舴础
  注'七'诗小雅大东之文也。潸,涕下貌。郑玄注云:“伤今不如古也。”
  臣东野狂闇,不达大义,缘广及之时,对过所问,知必以身脂鼎镬,为天下笑。
  帝竟不铸钱。
  后陶举孝廉,除顺阳长。县多奸猾,陶到官,宣募吏民有气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奸臧,于是剽轻□客之徒过晏等十余人,'一'皆来应募。陶责其先过,要以后效,使各结所厚少年,得数百人,皆严兵待命。于是覆案奸轨,所发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