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31部分

后汉书-第231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菁疲形纯芍病!惫俣戎埽笈涠游懿偎荨C厢酚肱溆邢叮蚪嫜杂谏茉唬骸芭湓谖蛔ㄕ宕蟊浚叶釉谀希鼗撤磁稀!惫肌⑿疗酪辔弧I芩煲葬肺嗑涫刳;ぞ昙陀肱洳荒溃б唬芤晕手投栽唬骸芭涮煨粤抑保克孕校焦湃酥冢灰远釉谀衔灰逡玻鹨芍!鄙茉唬骸熬欢裰埃俊奔驮唬骸跋人咚角椋袼抡吖隆!鄙茉弧吧啤薄D瞬环吓洌洹*'纪'*由是更协。
  注'一'英雄记曰:“审配任用,与纪不睦,辛评、郭图皆比于谭。”评,辛毗兄也。见魏志。
  冀州城邑多畔,绍复击定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夏,薨。'一'未及定嗣,逢纪、审配宿以骄侈为谭所病,辛评、郭图皆比于谭而与配、纪有隙。觽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害,遂矫绍遗命,奉尚为嗣。
  注'一'魏志曰:“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死。”献帝春秋曰:“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典论曰:“袁绍妻刘氏性酷妒,绍死,僵尸未殡,宠妾五人尽杀之,为死者有知,当复见绍于地下,乃髡头墨面,以毁其形。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
  校勘记
  二三七三页三行父成五官中郎将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华峤汉书作“左中郎将”,见三国志注。袁安传云“左中郎”,似失之。
  二三七三页三行*(绍)*壮健好交结殿本考证引何焯说,谓此指其父成,衍“绍”字。今据删。
  二三七三页七行除濮阳长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许劭传称绍为濮阳令。
  二三七四页三行以绍为佐军校尉集解引洪颐鹚担胶谓鳌爸芯N尽保茄⑽逍兄揪阕鳌白艟N尽薄0矗撼良冶疚阶⒁窖艄丶亲鳌爸芯保准妥⒁嗤褐疽嘧鳌爸芯保甘庇猩暇⑾戮蜃鳌爸芯笔且病
  二三七四页六行淳于琼为右校尉按:何进传作“左军校尉”。
  二三七四页一一行未有不善宣于天下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宣”作“害”。
  二三七五页一行信太山*(阳)*平*'阳'*人也洪亮吉谓“阳平”应如魏志鲍勋传作“平阳”。今据改。
  二三七五页一行乃引军还乡里按:刊误谓“军”当作“归”,或云“军”字衍。
  二三七五页一一行*(以)**'与'*从弟后将军术据刊误改。
  二三七六页三行少府阴循至将作大匠吴循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献帝纪“循”皆作“修”,魏志亦作“吴修”,当以“修”为正。
  二三七六页六行卓使司隶宣*(尺)**'尽'*口收之据汲本、殿本改。
  二三七六页八行胡母班字季友三国魏志注“季友”作“季皮”。风俗通卷三作“胡母季皮”。今按:作“皮”是。沉家本谓汉书□传,楚人谓虎班。名班字季皮,犹春秋时郑罕虎字子皮也。
  二三七六页一二行亡人二女按:沈家本谓魏志注作“亡人子二人”,案下文云“匡抱班二子哭”,则作“二女”者非也。
  二三七六页一五行忌*(方)**'其'*得觽刊误谓“方”字无义,当是“其”字。
  按:通志正作“其”,今据改。
  二三七七页四行何凶逆刊误谓“何”当作“阿”。按:严可均全后汉文注“何,负也”。依严说,则“何”字不斗。
  二三七七页六行绍客逢纪按:何进传作“庞纪”。
  二三七七页九行外托*'讨'*董卓刊误谓案文少一“讨”字。按:通志正作“托讨董卓”,今据补。
  二三七八页二行骑都尉沮授按:集解引王补说,谓魏志言谏者耿、闵外,有治中李历,而无沮授,通鉴从之。
  二三七八页五行程涣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涣”作“奂”。
  二三七九页一五行秦伯曰按:“秦”原斗“泰”,径据汲本、殿本改。
  二三八一页八行此诚将军之*(羞)**'眷'*集解引惠栋说,谓“羞”字误,当依英雄记作“眷”。今据改。按: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作“眷”。
  二三八一页一0行大会宾徒于薄落津校补谓“徒”当作“从”。按:魏志注引英雄记,作“方与宾客诸将共会”。
  二三八一页一0行黑山贼干毒殿本“干”作“于”,下同。按:朱鉨传亦作“于”。
  二三八一页一四行绍遂寻山北行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寻”字无义,疑当作“循”。
  二三八一页一五行左髭丈八按:殿本“丈”作“文”。
  二三八二页五行谓之*'薄'*落津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通鉴注引此作“谓之薄落津”,此脱“薄”字。今据补,与今本水经注合。
  二三八二页一三行拜绍右将军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作“后将军”。
  二三八三页九行熙字显雍集解引惠栋说,谓“显雍”当从魏志注作“显奕”。按:
  潘眉三国志考证谓雍熙字相应,作“奕”误。
  二三八三页一二行愿上惟先代成*(则)**'败'*之诫集解引惠栋说,谓“则”依九州春秋当作“败”。今据改。
  二三八六页九行凡我同盟之后按:刊误谓案文当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此盟书常文也,误脱四字。
  二三八六页九行神明是殛按:“殛”原斗“亟”,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二三八六页一一行今是*(夫)**'大'*鸟兽则失丧其髃匹据殿本改,与今礼记文合。
  二三八六页一六行张杨黑山同时乞降按:“杨”原作“扬”,前后互岐,径改正。
  二三八七页五行太仆赵岐按“岐”原斗“歧”,径改正。
  二三八九页四行三槐三公*(匹)**'位'*焉据汲本、殿本改。
  二三八九页一五行以为骠骑大将军按:张森楷校勘记谓案明帝纪及东平王传并云为骠骑将军,“大”字盖衍。
  二三九一页一行*(兵)**'其'*埶譬若覆手据汲本改。
  二三九一页五行且公师徒精勇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闽本“公”作“今”。
  二三九一页七行在于*(将军)**'持牢'*据殿本改。按:殿本考证李良裘谓按三国志注中载献帝传作“在于持牢”,“将军”二字传写之误。又集解引王补说,谓通鉴亦作“持牢”,胡注犹今南人言“把稳”也。
  二三九一页八行夫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集解引惠栋说,谓献帝传云“臣与主同者昌,主与臣同者亡”,传漏“昌主与臣同者”六字。今据补。
  二三九三页一二行因臧买位集解引惠栋说,谓“买”陈琳集作“假”。今按:文选亦作“假”。
  二三九三页一二行操*(奸)**'赘'*阉遗丑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奸”当作“赘”,三国志注及文选并是“赘”字。今据改。
  二三九四页一行銟就威柄集解引惠栋说,谓文选及魏志注皆作“銟□”,□,成也,就亦训成,与□同义。按:殿本“就”斗“蹴”。
  二三九四页三行身被枭悬之戮文选“身”下有“首”字,“戮”作“诛”。按:
  下云“妻孥受灰灭之咎”,“身首”“妻孥”相对成文,疑此脱“首”字。
  二三九五页一一行布复与陈宫将万余人*(乘)**'来'*战据汲本、殿本改。
  二三九八页八行*'中'*黄伯曰据刊误补。
  二四00页三行*'营中'*皆蒙楯而行李慈铭谓“皆”字上当叠“营中”二字,三国志袁绍传作“营中皆蒙楯,觽大惧”。今据补。
  二四00页一0行曹操诚禽按:刊误谓“诚”案文当作“成”。
  二四00页一四行许拔则操*(为)*成禽据刊误删。
  二四0一页六行还兵以益备按:校补谓魏志注引曹瞒传,“还兵”作“遣兵”。
  二四0一页七行斩督将*(睢)**'眭'*元进等集解引惠栋说,谓“睢”当作“眭”,即眭固也。今据改。
  二四0三页四行配*'纪'*由是更协据集解引苏舆说补。
  二四0三页六行七年夏薨按:魏志袁绍传“夏薨”作“忧死”。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 第六十四下
  *绍子谭*
  谭自称车骑将军,出军黎阳。尚少与其兵,而使逢纪随之。谭求益兵,审配等又议不与。谭怒,杀逢纪。
  曹操度河攻谭,谭告急于尚,尚乃留审配守邺,自将助谭,与操相拒于黎阳。
  自九月至明年二月,大战城下,'一'谭、尚败退。操将围之,乃夜遁还邺。操进军,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谭谓尚曰:“我铠甲不精,故前为曹操所败。今操军退,人怀归志,及其未济,出兵掩之,可令大溃,此策不可失也。”尚疑而不许,既不益兵,又不易甲。谭大怒,郭图、辛评因此谓谭曰:“使先公出将军为兄后者,皆是审配之所构也。”谭然之。遂引兵攻尚,战于外门。'二'谭败,乃引兵还南皮。'三'
  注'一'郭缘生述征记曰:“黎阳城西袁谭城,城南又有一城,是曹公攻谭之所筑。”
  注'二'郛郭之门。
  注'三'南皮,今沧州县也。章武有北皮亭,故此曰南皮。
  别驾王修率吏人自青州往救谭,谭还欲更攻尚,问修曰:“计将安出?”修曰:
  “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而断其右手,曰‘我必胜若’,如是者可乎?夫□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交□其闲,以求一朝之利,愿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横行于天下。”谭不从。尚复自将攻谭,谭战大败,婴城固守。'一'尚围之急,谭奔平原,而遣颍川辛毗诣曹操请救。'二'
  注'一'前书蒯通曰:“必将婴城固守。”音义曰:“婴谓以城自绕也。”
  注'二'魏志曰:“辛毗,颍川阳翟人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毗见太祖致谭意。
  太祖悦,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言)*当论其埶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闲其闲,乃谓天下可定于己也。一旦求救于明公,此可知也。’”刘表以书谏谭曰:
  天降灾害,祸难殷流,初交殊族,卒成同盟,使王室震荡,彝伦攸斁。'一'是以智达之士,莫不痛心入骨,伤时人不能相忍也。然孤与太公,志同愿等,'二'
  虽楚魏绝邈,山河迥远,'三'戮力乃心,共銟王室,'四'使非族不干吾盟,异类不绝吾好,此孤与太公无贰之所致也。功绩未卒,太公殂陨,贤胤承统,以继洪业。宣奕世之德,履丕显之祚,'五'摧严敌于邺都,扬休烈于朔土,顾定疆宇,虎视河外,凡我同盟,莫不景附。何悟青蝇飞于竿旌,无忌游于二垒,'六'使股肱分成二体,匈膂绝为异身。初闻此问,尚谓不然,定闻信来,乃知阏伯、实沈之忿已成,□亲即雠之计已决,'七'旃□交于中原,暴尸累于城下。闻之哽咽,若存若亡。昔三王、五伯,下及战国,君臣相弒,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亲戚相灭,盖时有之。然或欲以成王业,'八'或欲以定霸功,'九'皆所谓逆取顺守,而徼富强于一世也。
  未有□亲即异,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
  注'一'左传曰:“震荡播越。”书曰:“彝伦攸斁。”彝,常也。伦,理也。攸,所也。斁,败也。
  注'二'言太公者尊之,谓绍也。
  注'三'楚,荆州也。魏,冀州也。
  注'四'左传曰:“同好恶,銟王室。”杜预曰:“銟,助也。”
  注'五'奕,重也,国语曰“奕代载德”。
  注'六'诗小雅曰:“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史记,费无忌得宠于楚平王,为太子建少傅,无宠于太子,日夜谗太子于王,欲诛太子。太子亡奔宋。左传作“无极”。竿旌、二垒者,谓谭、尚也。
  注'七'左传子产曰:“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
  注'八'若周公诛管、蔡之类。
  注'九'若齐桓公杀子纠也。
  昔齐襄公报九世之雠,'一'士□卒荀偃之事,是故春秋美其义,君子称其信。
  夫伯游之恨于齐,未若太公之忿于曹也;宣子之臣承业,未若仁君之继统也。'二'
  且君子违难不适雠国,交绝不出恶声,'三'况忘先人之雠,□亲戚之好,而为万世之戒,遗同盟之耻哉!蛮夷戎狄将有诮让之言,况我族类,而不痛心邪!
  注'一'公羊传曰:“纪侯大去其国。大去者何?灭之也。孰灭之也?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春秋为贤者讳。何贤于襄公?复雠也。何雠尔?
  远祖也。哀公烹于周,纪侯谮之。远祖者几代?九代矣。”史记曰,纪侯谮齐哀公于周,周夷王烹哀公。其弟静立,是为胡公。弟献公立,子武公立,子厉公立,子文公立,子成公立,子庄公立,子厘公立,子襄公八年,纪迁去其邑,是为九代也。
  注'二'荀偃,晋大夫也。左传曰,荀偃将中军,士□佐之,伐齐。济河,病目出,及卒,而视不可唅。栾盈曰:“其为未卒事于齐故也?”士□抚之曰:“主苟终,所不嗣事于齐有如河!”乃瞑受含。伯游,荀偃字也。宣子即士□也,士燮之子,士会之孙。
  注'三'左传曰,公山不狃曰:“君子违难不适雠国。”杜预曰:“违,奔亡也。”
  史记乐毅遗燕惠王书曰:“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夫欲立竹帛于当时,全宗祀于一世,岂宜同生分谤,争校得失乎?若冀州有不弟之毝,'一'无臱顺之节,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为高义邪?今仁君见憎于夫人,未若郑庄之于姜氏;昆弟之嫌,未若重华之于象敖。
  然庄公卒崇大隧之乐,象敖终受有鼻之封。愿捐□百痾,追摄旧义,复为母子昆弟如初。'二'今整勒士马,瞻望鹄立。
  注'一'左传曰:“段不弟,故不言弟。”
  注'二'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爱叔段,欲立之,武公弗许。及庄公立,姜氏为请京,使居之。段缮甲兵,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庄公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