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59部分

后汉书-第259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奸妄不经,奏议慷慨,以为宜见藏摈。'五'子长亦云:“观阴阳之书,使人拘而多忌。”盖为此也。'六'
  注'一'前书武帝时*(李)*少翁、栾大等并以方术见。少翁拜文成将军,栾大拜五利将军,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士,莫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矣。抵,侧击也。
  注'二'光武以赤伏符文拜梁为大司空,又以谶文拜孙咸为大司马,见景丹传。
  注'三'各见本传。
  注'四'内学谓图谶之书也。其事秘密,故称内。
  注'五'谓桓谭、贾逵、张衡之流也。各见本传。
  注'六'司马迁字子长,其父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曰:“观阴阳之术,太详而觽忌,使人拘而多畏。”见史记也。
  夫物之所偏,未能无蔽,虽云大道,其侦或同。'一'若乃诗之失愚,书之失诬,然则数术之失,至于诡俗乎?如令温柔敦厚而不愚,斯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斯深于书者也;'二'极数知变而不诡俗,斯深于数术者也。'三'故曰: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四'意者多迷其统,取遣颇偏,甚有虽流宕过诞亦失也。'五'
  注'一'侦音五爱反。
  注'二'礼记曰:“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诗之失愚,书之失诬。”郑玄注“诗敦厚,近愚;书知远,近诬”也。
  注'三'易曰:“极数知来之谓占。”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注'四'易系辞之文也。
  注'五'取遣谓信与不信也。阴阳之术,或信或不信,各有所执,故偏颇也。以为甚有者虽流宕失中,过称虚诞者,亦为失也。
  中世张衡为阴阳之宗,郎顗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一'其徒亦有雅才伟德,未必体极蓺能。今盖纠其推变尤长,可以弘补时事,因合表之云。'二'
  注'一'谓襄楷、蔡邕、杨厚等也。
  注'二'表,显也。
  任文公,巴郡阆中人也。'一'父文孙,明晓天官风角秘要。文公少修父术,州辟从事。哀帝时,有言越帯赜矗淌反缶澹参墓任宕邮录煨锌そ纾彼判槭怠9仓勾幔北┓缱渲粒墓崛ぐ字畲邮麓偃ィ庇心姹淅春θ苏撸蚱鸺菟偾V畲邮挛茨茏苑ⅲす贡敝墓赖妹狻
  注'一'阆中,今隆州县。
  后为治中从事。时天大旱,白刺史曰:“五月一日,当有大水,其变已至,不可防救,宜令吏人豫为其备。”刺史不听,文公独储大船,百姓或闻,颇有为防者。到其日旱烈,文公急命促载,使白刺史,刺史笑之。日将中,天北云起,须臾大雨,至晡时,湔水涌起十余丈,'一'突坏庐舍,所害数千人。文公遂以占术驰名。辟司空掾。平帝即位,称疾归家。
  注'一'郦元水经注云“湔水出绵道玉垒山”,在今益州。湔音子延反。
  王莽篡后,文公推数,'一'知当大乱,乃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日数十,时人莫知其故。后兵寇并起,其逃亡者少能自脱,惟文公大小负粮捷步,'二'
  悉得完免。遂奔子公山,十余年不被兵革。
  注'一'推历运之数也。
  注'二'捷,健也。
  公孙述时,蜀武担石折。'一'文公曰:“噫!西州智士死,我乃当之。”自是常会聚子孙,设酒食。后三月果卒。故益部为之语曰:“任文公,智无双。”
  注'一'武担,山,在今益州成都县北百二十步。杨雄蜀王本纪云:“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绝,盖山精也。蜀王纳以为妃,无几物故,乃发卒之武都担土,葬于成都郭中,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华阳国志曰:“王哀念之,遣五丁之武都担土为妃作頉,盖地数亩,高七丈。其石俗今名为石頾。”
  郭宪字子横,汝南宋人也。'一'少师事东海王仲子。时王莽为大司马,召仲子,仲子欲往。宪谏曰:“礼有来学,无有往教之义。'二'今君贱道畏贵,窃所不取。”
  仲子曰:“王公至重,不敢违之。”宪曰:“今正临讲业,且当讫事。”仲子从之,日晏乃往。莽问:“君来何彁?”仲子具以宪言对,莽阴奇之。及后篡位,拜宪郎中,赐以衣服。宪受衣焚之,逃于东海之滨。莽深忿恚,讨逐不知所在。
  注'一'续汉志汝南郡有宋公国,周名郪丘,汉改为新郪,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于此。
  注'二'礼记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光武即位,求天下有道之人,乃征宪拜博士。再迁,建武七年,代张堪为光禄勋。从驾南郊。宪在位,忽回向东北,含酒三潠。'一'执法奏为不敬。'二'诏问其故。宪对曰:“齐国失火,故以此厌之。”后齐果上火灾,与郊同日。
  注'一'埤苍曰:“潠,喷也。”音巽。
  注'二'执法,悫劾之官也。
  八年,车驾西征隗嚣,宪谏曰:“天下初定,车驾未可以动。”宪乃当车拔佩刀以断车靷。'一'帝不从,遂上陇。其后颍川兵起,乃回驾而还。帝叹曰:“恨不用子横之言。”
  注'一'靷在马匤,音胤。
  时匈奴数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议。宪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觽。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复言。'一'帝令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帝曰:“常闻‘关东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二'宪遂以病辞退,卒于家。
  注'一'瞀,乱也。
  注'二'觥觥,刚直之貌,音古横反。
  许杨字伟君,汝南平舆人也。少好术数。王莽辅政,召为郎,稍迁酒泉都尉。
  及莽篡位,杨乃变姓名为巫医,逃匿它界。莽败,方还乡里。
  汝南旧有鸿郄陂,'一'成帝时,丞相翟方进奏毁败之。建武中,太守邓晨欲修复其功,闻杨晓水脉,召与议之。杨曰:“昔成帝用方进之言,'二'寻而自梦上天,天帝怒曰:‘何故败我濯龙渊?’是后民失其利,多致饥困。时有谣歌曰:
  ‘败我陂者翟子威,饴我大豆,亨我芋魁。'三'反乎覆,陂当复。’昔大禹决江疏河以利天下,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童谣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晨大悦,因署杨为都水掾,使典其事。杨因高下形埶,起塘四百余里,数年乃立。'四'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
  注'一'陂在今豫州汝阳县东。
  注'二'前书翟方进奏坏鸿郄陂。
  注'三'方进字子威。芋魁,芋根也。前书“饴”作“饭”,“亨”作“羹”。
  注'四'塘,堤堰水也。
  初,豪右大姓因缘陂役,竞欲辜较在所,杨一无听,遂共谮杨受取赇赂。晨遂收杨下狱,而械辄自解。狱吏恐,遽白晨。晨惊曰:“果滥矣。太守闻忠信可以感灵,今其效乎!”即夜出杨,遣归。时天大阴晦,道中若有火光照之,时人异焉。后以病卒。晨于都*(官)**'宫'*为杨起庙,图画形像,百姓思其功绩,皆祭祀之。
  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为人尼首方面。'一'少游学京师,与光武有旧。
  师事司徒欧阳歙。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鈇锧,诣阙请歙。帝虽不赦,而引见之。谓曰:“敬公,朕欲用子为吏,宜改常性。”获对曰:“臣受性于父母,不可改之于陛下。”出便辞去。
  注'一'尼首,首象尼丘山,中下四方高也。
  三公争辟不应。后太守鲍昱请获,既至门,令主簿就迎,主簿*(曰)*但使骑吏迎之,获闻之,即去。昱遣追请获,获顾曰:“府君但为主簿所欺,不足与谈。”
  遂不留。时郡境大旱。获素善天文,晓遁甲,能役使鬼神。昱自往问何以致雨,获曰:“急罢三部督邮,'一'明府当自北出,到三十里亭,雨可致也。”昱从之,果得大雨。每行县,辄轼其闾。'二'获遂远遁江南,卒于石城。'三'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注'一'续汉书曰:“监属县有三部,每部督邮书掾一人。”
  注'二'轼,所以礼之。礼记曰“轼视马尾”也。
  注'三'石城在今苏州西南。
  王乔者,河东人也。显宗世,为叶令。乔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台朝。
  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只舄焉。乃诏尚方□视,'一'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每当朝时,叶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后天下玉棺于堂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乔曰:“天帝独召我邪?”乃沐浴服饰寝其中,盖便立覆。
  宿昔葬于城东,土自成坟。其夕,县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无知者。百姓乃为立庙,号叶君祠。牧守每班录,皆先谒拜之。'二'吏人祈祷,无不如应。若有违犯,亦立能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焉。或云此即古仙人王子乔也。'三'
  注'一'说文曰,□亦视也。音真吝反。
  注'二'王乔墓在今叶县东。
  注'三'刘向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闲,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二)*'三'十余年后,来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颠,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而去。”
  谢夷吾字尧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吏,学风角占候。太守第五伦擢为督邮。
  时乌程长有臧衅,伦使收案其罪。夷吾到县,无所验,但望合伏哭而还。一县惊怪,不知所为。及还,白伦曰:“窃以占候,知长当死。近三十日,远不过六十日,游魂假息,非刑所加,故不收之。”伦听其言,至月余,果有驿马赍长印绶,上言暴卒。伦以此益礼信之。'一'
  注'一'谢承书曰“伦甚崇其道德,转署主簿,使子从受春秋,夷吾待之如师弟子之礼。时或游戏,不肯读书,便白伦行罚,遂成其业”也。
  举孝廉,为寿张令,'一'稍迁荆州刺史,'二'迁钜鹿太守。所在爱育人物,有善绩。及伦作司徒,令班固为文荐夷吾曰:“臣闻尧登稷﹑契,政隆太平;舜用皋陶,政致雍熙。殷﹑周虽有高宗﹑昌﹑发之君,犹赖傅说﹑吕望之策,故能克崇其业,允协大中。'三'窃见钜鹿太守会稽谢夷吾,出自东州,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才兼四科,行包九德,'四'仁足济时,知周万物。加以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昔为陪隶,与臣从事,奋忠毅之操,躬史鱼之节,董臣严纲,勖臣懦弱,'五'得以免戾,寔赖厥勋。及其应选作宰,惠敷百里,降福弥异,流化若神,爰牧荆州,威行邦国。奉法作政,有周﹑召之风;居俭履约,绍公仪之操。'六'寻功简能,为外台之表;听声察实,为九伯之冠。'七'迁守钜鹿,政合时雍。德量绩谋,有伊﹑吕﹑管﹑晏之任;阐弘道奥,同史苏﹑京房之伦。'八'虽密勿在公,而身出心隐,不殉名以求誉,不驰骛以要宠,念存逊遁,演志箕山。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焉绝俗。诚社稷之元龟,大汉之栋甍。'九'宜当拔擢,使登鼎司,上令三辰顺轨于历象,下使五品咸训于嘉时,'一0'必致休征克昌之庆,非徒循法奉职而已。臣以顽驽,器非其畴,'一一'尸禄负乘,夕惕若厉。
  '一二'愿乞骸骨,更授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厌率土之望,庶令微臣塞咎免悔。”
  注'一'谢承书曰:“县人女子张雨,早丧父母,年五十,不肯嫁,留养孤弟二人,教其学问,各得通经。雨皆为娉娶,皆成善士。夷吾荐于州府,使各选举,表复雨门户。永平十五年,蝗发泰山,流徙郡国,荐食五谷,过寿张界,飞逝不集。”
  注'二'谢承书曰:“夷吾雅性明远,能决断罪疑。行部始到南阳县,遇孝章皇帝巡狩,驾幸鲁阳,有诏□荆州刺史入传录见囚徒,诫长吏‘勿废旧仪,朕将览焉’。上临西厢南面,夷吾处东厢,分帷隔中央。夷吾所决正一县三百余事,事与上合。而朝廷叹息曰:‘诸州刺史尽如此者,朕不忧天下。’常以励髃臣。”
  注'三'尚书洪范曰:“皇建其有极。”孔安国注云:“皇,大;极,中也。”
  注'四'四科,见文苑传。尚书咎繇陈九德,曰“宽而栗,愿而恭,乱而敬,柔而立,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也。
  注'五'董,督也。勖,励也。
  注'六'史记公仪休相鲁,拔园葵,去织妇,不与人争利。
  注'七'左传曰:“五侯九伯。”杜预注云:“九州之伯也。”
  注'八'左传史苏,晋太史,善筮者。京房字君明,善阴阳占候,见前书。
  注'九'尚书曰:“格人元龟,罔敢知吉。”元,大也。甍亦栋也。
  注'一0'五品,五常之教也,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也。训,顺也。
  注'一一'畴,类也。
  注'一二'易曰:“负且乘,致寇至。”又曰:“夕惕若厉。”言君子终日干干,至于夕,犹怵惕戒惧,若危厉。
  后以行春乘柴车,从两吏,'一'冀州刺史上其仪序失中,有损国典,左转下邳令。豫克死日,如期果卒。□其子曰:“汉末当乱,必有发掘露骸之祸。”使悬棺下葬,墓不起坟。'二'
  注'一'柴车,贱车也。
  注'二'墓谓茔域。坟谓筑土。
  时博士勃海郭凤亦好图谶,善说灾异,吉凶占应。先自知死期,豫令弟子市棺敛具,至其日而终。'一'
  注'一'棺音古乱反。
  杨由字哀侯,蜀郡成都人也。少习易,并七政﹑元气﹑风云占候。为郡文学掾。
  时有大雀夜集于库楼上,太守廉范以问由。由对曰:“此占郡内当有小兵,然不为害。”后二十余日,广柔县蛮夷反,杀伤长吏,'一'郡发库兵击之。又有风吹削哺,'二'太守以问由。由对曰:“方当有荐木实者,其色黄赤。”顷之,五官掾献橘数包。
  注'一'广柔县属蜀郡,故城在今茂州汶川县西。
  注'二'“哺”当作“柿”,音孚废反。颜氏家训曰:“削则札也。左传曰‘削而投之’是也。史家假借为‘肝肺’字,今俗或作‘脯’,或作为‘反哺’之‘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