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64部分

后汉书-第264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一'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注'一'在今莱州即墨县东南,有大劳、小劳山。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荅。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
  后诏书征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征我者,以其有益于政,尚不知方面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征不起,以寿终。
  初,萌与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晓阴阳,怀德秽行。房与子云养徒各千人,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一'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二'
  注'一'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
  注'二'嵇康高士传曰“君公明易,为郎。数言事不用,乃自污与官婢通,免归。
  诈狂侩牛,口无二价”也。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乡县讼,主乃归之。既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
  初,乡佐尝觽中辱党,党久怀之。'一'后读春秋,闻复雠之义,'二'便辍讲而还,与乡佐相闻,期克□日。既交刃,而党为乡佐所伤,困顿。乡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既悟而去。自此□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注'一'续汉志乡佐主收赋税者。
  注'二'春秋经书“纪侯大去其国”。公羊传曰:“大去者何?灭也。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襄公讳也。齐襄公九世祖哀公亨于周,纪侯谮之也,故襄公雠于纪。九世犹可复雠乎?虽百世可也。”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
  建武中,征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征,不得已,乃着短布单衣,榖皮绡头,待见尚书。'一'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注'一'以榖树皮为绡头也。绡头,解见向栩传。党服此*'诣'*尚书,以待见也。
  博士范升奏毁党曰:“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伏见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蒙受厚恩,使者三聘,乃肯就车。及陛见帝廷,党不以礼屈,伏而不谒,偃蹇骄悍,同时俱逝。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臣愿与坐云台之下,考试图国之道。不如臣言,伏虚妄之罪。而敢私窃虚名,夸上求高,皆大不敬。”
  书奏,天子以示公卿。诏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党遂隐居黾池,著书上下篇而终。邑人贤而祠之。
  初,党与同郡谭贤伯升、鴈门殷谟君长,俱守节不仕王莽世。建武中,征并不到。
  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征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一'司徒侯霸让位于霸。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
  遂止。'二'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征不至,以寿终。
  注'一'礼记曰:“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注'二'皇甫谧高士传曰“故梁令阎阳”也。前书曰:“太原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汉兴,号为难化,常择严猛将,或任杀伐为威。
  父兄被诛,子弟怨愤,至告讦刺史、二千石。”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一'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黙褥,太官朝夕进膳。
  注'一'以其形貌求之。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一'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荅,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着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注'一'皇甫谧高士传曰:“霸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黙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痴,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一'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二'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注'一'今杭州富阳县也。本汉富春县,避晋简文帝郑太后讳,改曰富阳。
  注'二'顾野王舆地志曰“七里濑在东阳江下,与严陵濑相接,有严山。桐庐县南有严子陵渔钓处,今山边有石,上平,可坐十人,临水,名为严陵钓□”也。
  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少受业太学,通五经,善谈论,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纷纶井大春。”'一'性清高,未尝修刺候人。
  注'一'纷纶犹浩博也。
  建武末,沛王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鳂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及就起,左右进辇。丹笑曰:
  “吾闻桀驾人车,岂此邪?”'一'坐中皆失色。就不得已而令去辇。自是隐闭不关人事,以寿终。
  注'一'帝王纪曰:“桀以人驾车。”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修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一'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
  注'一'前书莽改允吾为修远。少昊,金天氏之号,次黄帝者。北地,今宁州也。
  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一'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注'一'去,亡也。
  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一'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黙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二'妾亦偃蹇数夫矣。
  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
  注'一'以女妻人曰女,音尼虑反。
  注'二'斥,远也。
  居有顷,妻曰:“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曰:“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仰慕前世高士,而为四皓以来二十四人作颂。
  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非之,求鸿不得。乃易姓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闲。
  有顷,又去适吴。将行,作诗曰:“逝旧邦兮遐征,将遥集兮东南。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一'欲乘策兮纵迈,疾吾俗兮作谗。竞举枉兮措直,咸先佞兮唌唌。'二'*(聊)*固靡臱兮独建,冀异州兮尚贤。'三'聊逍摇兮遨嬉,缵仲尼兮周流。傥云鷪兮我悦,遂舍车兮即浮。'四'过季札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五'惟季春兮华阜,麦含含兮方秀。哀茂时兮逾迈,愍芳香兮日臭。'六'悼吾心兮不获,长委结兮焉究!'七'口嚣嚣兮余讪,嗟恇恇兮谁留?”'八'
  注'一'尔雅注:“惙怛,忧也。菲菲,高下不定也。”惙音丁劣反,降音下江反。
  诗曰:“我心则降。”
  注'二'论语曰:“举直措诸枉则人服,举枉措诸直则人不服。”唌音延,谗言捷急之巍
  注'三'建,立也。言己无臱于独立,所以适吴者,冀异州之人贵尚贤德。
  注'四'舍其车而就舟船。
  注'五'光貌,光仪也。言虽不察见季札及鲁连,然冀幸其神灵与之同美也。
  注'六'茂,盛也。臭,败也。
  注'七'委结,怀恨也。究,穷也。
  注'八'讪,谤也。郑玄注礼记曰:“恇恇,恐也。”
  遂至吴,依大家鮧伯通,居庑下,'一'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曰:“昔延陵季子葬子于嬴博之闲,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頉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二'葬毕,妻子归扶风。
  注'一'说文曰:“庑,堂下周屋也。”释名:“大屋曰庑。”
  注'二'要离,刺吴王僚子庆忌者,頉在今苏州吴县西。伯鸾墓在其北。
  初,鸿友人京兆高恢,少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及鸿东游思恢,作诗曰:“鸟嘤嘤兮友之期,'一'念高子兮仆怀思,想念恢兮爰集兹。”二人遂不复相见。
  恢亦高抗,终身不仕。'二'
  注'一'毛诗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注'二'高士传曰:“恢字伯通。”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一'
  注'一'山在今唐州湖阳县西北。郦元注水经云,即高凤所隐之西唐山也。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仁义逊让,柰何□之!”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着闻。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建初中,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归。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论曰:先大夫宣侯'一'尝以讲道余隙,寓乎逸士之篇。至高文通传,辍而有感,以为隐者也,因着其行事而论之曰:“古者隐逸,其风尚矣。颍阳洗耳,耻闻禅让;'二'孤竹长饥,羞食周粟。'三'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虽轨夡异区,其去就一也。若伊人者,志陵青云之上,身晦泥污之下,心名且犹不显,况怨累之为哉!与夫委体渊沙,鸣弦揆日者,不其远乎!”'四'
  注'一'沈约宋书曰:“范泰字伯伦。祖汪。父宁,宋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多所陈谏。
  泰博览篇籍,好为文章,爱銟后生,孜孜无倦。薨谥宣侯。”即晔之父也。
  注'二'许由隐于颍阳,闻尧欲禅,乃临颍而洗耳。
  注'三'伯夷﹑叔齐,孤竹君之子,不食周粟。
  注'四'委体泉沙谓屈原怀沙砾而自沉也。鸣弦揆日谓嵇康临刑顾日景而弹琴也。
  论者以事夡相明,故引康为喻。
  台佟字孝威,'一'魏郡邺人也。隐于武安山,'二'凿穴为居,采药自业。建初中,州辟不就。刺史行部,乃使从事致谒。佟载病往谢。刺史乃执贽见佟曰:'三'
  “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何?”佟曰:“佟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和。如明使君奉宣诏书,夕惕庶事,反不苦邪?”遂去,隐逸,终不见。
  注'一'佟音大冬反。
  注'二'武安县之山也。
  注'三'嵇康高士传曰:“刺史执枣栗之贽往。”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着姓。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那?
  '一'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
  乃遯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征不至。桓帝乃备玄纁之礼,以安车聘之。使者奉诏造康,康不得已,乃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使者发。至亭,亭长以韩征君当过,方发人牛修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其牛。
  康即释驾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征君也。使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