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270部分

后汉书-第270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八一四页一行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部)**'郡'*按:张森楷校勘记谓“部”字当依前书作“郡”。今据改。
  二八一四页四行句骊一名貊*(耳)*有别种集解引沉钦韩说,谓案文当云“句骊有别种,一名貊耳”。按:校补谓通志但云“名貊”,无“耳”字,此“耳”字衍。今据删。
  二八一四页七行诱句骊侯驺入塞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驺”作“騊”,前书王莽传作“驺”。
  二八一四页一一行国人怀之殿本考证谓魏志“怀”作“恶”。按:校补谓“怀”当为“□”之斗,古“怀”字多混为“怌”,故转写易斗。
  二八一四页一三行辽东太守蔡讽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北史“讽”作“风”。
  今按:安帝纪作“讽”,通鉴同。
  二八一五页四行尉仇台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台”一作“治”。
  二八一六页五行刻木如*(主)**'生'*校补谓魏志作“刻木如生形”,则“主”乃“生”之斗,作主不须言刻也。今据改。
  二八一六页一一行句骊复置其中大人*(遂)*为使者集解引何焯说,谓以魏志参校,衍“遂”字。今据删。
  二八一六页一一行*(贵)**'责'*其租税据汲本﹑殿本改。
  二八一七页九行分置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部)**'郡'*据殿本改。
  二八一八页四行山川各有部界按:校补谓魏志“界”作“分”。
  二八一八页一0行三曰弁辰殿本考证王会汾谓晋﹑梁二书皆作“弁韩”,当从改。
  今按:魏志亦作“弁韩”。
  二八一八页一三行都目支国魏志作“治月支国”。校补谓魏志及通志“目”均作“月”,附载五十余国亦作“月支国”,则此作“目支”误也。今按:月支乃西域国名,魏志及通志之作“月支”,或后人习见“月支”之名而臆改与?当考。
  二八一九页一0行相呼为徒按:王先谦谓魏志“为”上有“皆”字。
  二八一九页一一行次有樊秖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秖”作“秽”。
  二八一九页一二行凡诸*(货)**'贸'*易皆以铁为货据殿本改。按:汲本“贸易”作“质易”。
  二八二0页八行其人短小按:集解引沉钦韩说,谓魏志“人”下有“差”字。
  二八二0页一0行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刊误谓“驿”当作“译”,说已见上。
  按:魏志作“译”。
  二八二0页一一行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按:集解引惠栋说,谓魏志“台”作“堆”。
  二八二0页一三行邪摩*(惟)**'堆'*按:汲本﹑殿本作“邪摩推”,此作“惟”,形近而斗。又集解引惠栋说,谓案北史“推”当作“堆”。今据改。
  二八二一页一行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汲本“竹”作“其”。校补谓传本以“其兵”“其矢”相次成文,作“其矢”于义为长。今按:御览七百八十二引作“竹矢”。魏志亦云“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长上,竹箭或铁镞或骨镞”,似以作“竹矢”为是。
  二八二一页七行名曰持衰校补谓魏志“衰”作“哀”。今按:百衲本三国志亦作“衰”。
  二八二一页八行便共杀之按:校补谓魏志“共”作“欲”。
  二八二二页二行使驿所传极于此矣按:此“驿”字亦当作“译”。
  二八二二页三行分为二十余国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二”作“三”。
  二八二二页一一行摩砺青石以作*(弓)*矢*'镞'*据御览七百八十引改。 后一页
  后汉书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 第七十六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一'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盘瓠。'二'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髃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三'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四'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着独力之衣。'五'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
  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六'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裳班兰,语言侏离,'七'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八'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九'今长沙武陵蛮是也。
  注'一'高辛,帝喾。
  注'二'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居*(正)**'王'*室,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覆之以盘,俄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盘瓠。”
  注'三'诊,候视也。
  注'四'今辰州卢溪县西有武山。黄闵武陵记曰:“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黙,盘瓠行迹。”今案:山窟前有石羊、石兽,古迹奇异尤多。望石窟大如三闲屋,遥见一石仍似狗形,蛮俗相传,云是盘瓠像也。
  注'五'仆鉴,独力,皆未详。流俗本或有改“鉴”字为“鞧”者,妄穿凿也。
  结音髻。
  注'六'干宝晋纪曰:“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盘瓠凭山阻险,每每常为害。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俗称‘赤髀横裙’,即其子孙。”
  注'七'侏离,蛮夷语声也。
  注'八'优宠之,故蠲其赋役也。荆州记曰:“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是盘瓠子孙,狗种也。二乡在武溪之北。”
  注'九'说文曰:“姎,女人自称,我也。”音乌朗反。此已上并见风俗通也。
  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逮于周世,党觽弥盛。
  宣王中兴,乃命方叔南伐蛮方,诗人所谓“蛮荆来威”者也。又曰:“蠢尔蛮荆,大邦为雠。”'一'明其党觽繁多,是以抗敌诸夏也。
  注'一'毛诗小雅序曰“采蘎,宣王南征也”。“薄言采蘎,于彼新田。显允方叔,振旅阗阗。蠢尔蛮荆,大邦为雠”注云:“方叔卿士,命而为将也。”
  平王东迁,蛮遂侵暴上国。晋文侯辅政,乃率蔡共侯击破之。'一'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二'庄王初立,'三'民饥兵弱,复为所寇。
  楚师既振,然后乃服,自是遂属于楚。鄢陵之役,蛮与恭王合兵击晋。'四'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五'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六'
  虽时为寇盗,而不足为郡国患。
  注'一'晋文侯仇也。
  注'二'左传“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其水遂无次,且不设备,罗与卢戎两军之,大败之。莫敖缢于荒谷,髃帅囚于冶父”也。
  注'三'庄王名旅,穆王之子。
  注'四'左传晋楚战于鄢陵。晋郄至曰“楚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也。
  注'五'黔中故城在今辰州沅陵县西。
  注'六'说文曰:“南蛮赋也。”*'賨'*,牂冬反。
  光武中兴,武陵蛮夷特盛。建武二十三年,精夫相单程等据其险隘,大寇郡县。
  遣武威将军刘尚发南郡、长沙、武陵兵万余人,乘船泝沅水入武溪击之。'一'尚轻敌入险,山深水疾,舟船不得上。蛮氏知尚粮少入远,又不晓道径,遂屯聚守险。尚食尽引还,蛮缘路徼战,尚军大败,悉为所没。二十四年,相单程等下攻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击之,不能克。明年春,遣伏波将军马援、中郎将刘匡、马武、孙永等,将兵至临沅,击破之。单程等饥困乞降,会援病卒,谒者宗均听悉受降。为置吏司,髃蛮遂平。
  注'一'沅水出牂柯故且兰东北,经辰州、潭州、岳州,经洞庭湖入江也。
  肃宗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陈从等反叛,入零阳蛮界。'一'其冬,零阳蛮五里精夫为郡击破从,从等皆降。三年冬,溇中蛮覃儿健等复反,'二'攻烧零阳、作唐、孱陵界中。'三'明年春,发荆州七郡及汝南、颍川*(施)**'弛'*刑徒吏士五千余人,拒守零阳,募充中五里蛮精夫不叛者四千人,击澧中贼。'四'五年春,覃儿健等请降,不许。郡因进兵与战于宏下,大破之,斩儿健首,余皆□营走还溇中,复遣乞降,乃受之。于是罢武陵屯兵,赏赐各有差。
  注'一'零阳,县,属武陵郡。
  注'二'溇,水名,源出今澧州崇义县也。
  注'三'作唐,县,属武陵郡。孱陵,县,故城在今荆州公安县西南。孱音仕颜反。
  注'四'充,县,属武陵郡。充音冲。
  和帝永元四年冬,溇中、澧中蛮潭戎等反,燔烧邮亭,杀略吏民,郡兵击破降之。安帝元初二年,澧中蛮以郡县徭税失平,怀怨恨,遂结充中诸种二千余人,攻城杀长吏。州郡募五里蛮六亭兵追击破之,皆散降。赐五里、六亭渠帅金帛各有差。明年秋,溇中、澧中蛮四千人并为盗贼。又零陵蛮羊孙、陈汤等千余人,'一'着赤帻,称将军,烧官寺,抄掠百姓。州郡募善蛮讨平之。
  注'一'零陵,县,属*(武)**'零'*陵郡也。
  顺帝永和元年,武陵太守上书,以蛮夷率服,可比汉人,增其租赋。议者皆以为可。尚书令虞诩独奏曰:“自古圣王不臣异俗,非德不能及,威不能加,知其兽心贪婪,难率以礼。是故羇縻而绥抚之,附则受而不逆,叛则□而不追。先帝旧典,贡税多少,所由来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计其所得,不偿所费,必有后悔。”帝不从。其冬澧中、溇中蛮果争贡布非旧约,遂杀乡吏,举种反叛。明年春,蛮二万人围充城,八千人寇夷道。遣武陵太守李进讨破之,斩首数百级,余皆降服。进乃简选良吏,得其情和。在郡九年,梁太后临朝,下诏增进秩二千石,赐钱二十万。桓帝元嘉元年秋,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拘执县令,屯结深山。至永兴元年,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皆悉降散。
  永寿三年十一月,长沙蛮反叛,屯益阳。至延熹三年秋,遂抄掠郡界,觽至万余人,杀伤长吏。又零陵蛮入长沙。冬,武陵蛮六千余人寇江陵,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皆奔走。肃主簿胡爽扣马首谏曰:“蛮夷见郡无儆备,故敢乘闲而进。明府为国大臣,连城千里,举旄鸣鼓,应声十万,柰何委符守之重,而为逋逃之人乎!”肃拔刃向爽曰:“掾促去!太守今急,何暇此计。”爽抱马固谏,肃遂杀爽而走。帝闻之,征肃□巿,度、睦减死一等,复爽门闾,拜家一人为郎。于是以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讨长沙贼,平之。又遣车骑将军冯绲讨武陵蛮,并皆降散。军还,贼复寇桂阳,太守廖析奔走。'一'武陵蛮亦更攻其郡,太守陈奉率吏人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降者二千余人。至灵帝中平三年,武陵蛮复叛,寇郡界,州郡击破之。
  注'一'廖音力吊反。
  礼记称“南方曰蛮,雕题交址”。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址。'一'其西有噉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乌浒人是也。'二'
  注'一'题,额也。雕之,谓刻其肌以丹青□也。
  注'二'万震南州异物志曰:“乌浒,地名也。在广州之南,交州之北。恒出道闲伺候行旅,辄出击之。利得人食之,不贪其财货,并以其肉为肴龋秩∑澉趋闷浦砸啤R匀苏浦何獛D异,以食长老。”
  交址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岨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成王以归周公。
  公曰:“德不加焉,则君子不飨其质;'一'政不施焉,则君子不臣其人。吾何以获此赐也!”其使请曰:“吾受命吾国之黄耇'二'曰:‘久矣,天之无烈风雷雨,'三'意者中国有圣人乎?有则盍往朝之。’”周公乃归之于王,'四'称先王之神致,以荐于宗庙。周德既衰,于是稍绝。
  注'一'质亦贽也。
  注'二'尔雅曰:“黄发,鲐背,耇老,寿也。”
  注'三'尚书大传作“别风注雨”。
  注'四'事见尚书大传。
  及楚子称霸,朝贡百越。秦并天下,威服蛮夷,始开领外,置南海、桂林、象郡。汉兴,尉佗自立为南越王,传国五世。'一'至武帝元鼎五年,遂灭之,分置九郡,交址刺史领焉。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东西千里,南北五百里。
  其渠帅贵长耳,皆穿而缒之,垂肩三寸。武帝末,珠崖太守会稽孙幸调广幅布献之,蛮不堪役,遂攻郡杀幸。幸子豹合率善人还复破之,自领郡事,讨击余党,连年乃平。豹遣使封还印绶,上书言状,制诏即以豹为珠崖太守。'二'威政大行,献命岁至。中国贪其珍赂,渐相侵侮,故率数岁一反。元帝初元三年,遂罢之。凡立郡六十五岁。
  注'一'前书南粤王赵佗,真定人也。秦时为南海尉。佗孙胡,胡子婴齐,婴齐子兴也。
  注'二'即,就也。
  逮王莽辅政,元始二年,日南之南黄支国来献犀牛。凡交址所统,虽置郡县,而言语各异,重译乃通。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徒跣,'一'以布贯头而着之。后颇徙中国罪人,使杂居其闲,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
  注'一'为髻于项上也。
  光武中兴,锡光为交址,任延守九真,于是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
  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一'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明年,南越徼外蛮夷献白雉、白菟。至十六年,交址女子征侧及其妹征贰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