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71部分

后汉书-第71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鹩谩H辉蛏钔荚豆g,固将有以焉尔。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三'犹能授受惟庸,勋贤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赵之同列文朝,可谓兼通矣。'四'降自秦、汉,世资战力,至于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五'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六'或崇以连城之赏,或任以阿衡之地,'七'
  故埶疑则隙生,力侔则乱起。'八'萧、樊且犹缧绁,信、越终见龋荆黄淙缓酰。Ь牛ё宰纫越担谛⑽洌赘ㄎ迨溃枪睢#б唬埃焓圭粕鸬廊湍鼙污眨б灰唬С惺兰爸剑露啾Ч刂埂#б欢浠车牢尬牛聿菝д撸嗪慰墒ぱ浴9使馕浼笆轮ィ娼猛髦荆б蝗淇堋⒌酥哐ⅰ⒓种枇遥滞敛还笙厥模犹亟⒊攵选#б凰模Ч燮渲纹搅僬沃霸鹁蹋健暗贾哉胫孕獭闭吆酰。б晃澹舾裰Τ迹渖艘焉酢#б涣Ш握撸恐鄙蚩魃ザ骶桑闱樵蛭シ辖洌〉略蚬Σ槐睾瘢倮驮蛉嘶蛭聪停稳卧蝮k心难塞,并列则其敝未远。'一七'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一八'故高秩厚礼,允荅元功,峻文深宪,责成吏职。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数公者,则与参国议,分均休咎,'一九'其余并优以宽科,完其封禄,莫不终以功名延庆于后。昔留侯以为高祖悉用萧、曹故人,'二0'
  而郭伋亦讥南阳多显,'二一'郑兴又戒功臣专任。'二二'夫崇恩偏授,易启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广招贤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注'一'风云,已具圣公传。
  注'二'易通卦验曰:“黄佐命。”郑玄注云:“黄者,火之子。佐命,张良是也。”
  已上皆华峤之辞。
  注'三'王谓周也,霸谓齐桓、晋文公。
  注'四'史记曰,管仲、隰朋修齐国之政,齐人皆悦事之。管子曰:“管仲寑疾,桓公问之:‘若不可讳,政将安移之?’对曰:‘隰朋可。’”国语云,文公使赵衰为卿,辞曰:“先轸有谋,臣不若也。”乃使先轸佐下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恚б病!
  注'五'屈起犹勃起也。音其勿反。
  注'六'灌婴,睢阳贩缯者,樊哙,沛人,以屠狗为事,皆从高祖。
  注'七'樊哙封为舞阳侯;灌婴为丞相,封为颍阴侯。阿,倚也。衡,平也。言天下依倚而取平也。
  注'八'埶位过,则君臣相疑。侔,等也。
  注'九'萧何为丞相,为人请上林中空地,上大怒,乃下廷尉械系之。燕王卢绾反,樊哙以相国击燕,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帝大怒,使陈平即军中斩哙;平畏吕氏,执哙诣长安。韩信封为淮阴侯,人上书告信反,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
  彭越为梁王,吕后令其舍人告越谋反,遂夷宗族。刑法志曰:“夷三族者枭其首,龋涔侨狻!迸碓健⒑沤允艽酥铩
  注'一0'自高祖至于孝武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注'一一'缙,赤色也。绅,带也。或作“摚保瑩|,插也,谓插笏于带也。
  注'一二'世及谓父子相继也。礼记曰:“大人世及以为礼。”抱关谓守门者。前书曰,萧望之署小苑东门候,王仲翁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
  注'一三'矫,正也。违,失也。枉,曲也。孟子曰:“矫枉者过其正。”
  注'一四'邓禹为大司徒,封高密侯,食邑四县。耿弇好畤侯,食邑二县,奉朝请。贾复封胶东侯,凡食六县,以列侯加特进。
  注'一五'论语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人免而无耻。”
  注'一六'格,正也。若以上法绳正功臣,则于其*'人'*有害也。
  注'一七'参任,谓兼勋贤而任之。则髃臣之心各有觊望,故难塞也。若遵高祖并用功臣,则其敝未远。
  注'一八'胜否犹可否。即,就也。权谓平其轻重。
  注'一九'贾复传曰“帝方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遂不用。是时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也。
  注'二0'前书曰,上望见诸将往往偶语,张良曰:“此谋反耳。陛下起布衣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耳,*'故相'*聚谋反也。”见高纪。
  注'二一'郭伋传曰:“光武以伋为并州牧,帝引见,伋因言:‘选补觽职,当简天下贤俊,不宜专用南阳人也。’帝深纳其言。”
  注'二二'郑兴传曰:“兴征为太中大夫,上疏曰:‘道路咸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谬矣。’”永平中,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
  太傅高密侯邓禹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大司马广平侯吴汉河南尹阜成侯王梁左将军胶东侯贾复琅邪太守祝阿侯陈俊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执金吾雍奴侯寇恂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左曹合肥侯坚镡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上谷太守淮*(阳)**'陵'*侯王霸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右将军槐里侯万修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太常灵寿侯邳彤卫尉安成侯铫期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大司空固始侯李通捕虏将军杨虚侯马武大司空安丰侯窦融骠骑将军慎侯刘隆太傅宣德侯卓茂赞曰:帝绩思乂,庸功是存。'一'有来髃后,捷我戎轩。'二'婉娈龙姿,俪景同躀。'三'
  注'一'庸,勋也。言将兴帝绩,则念勋功之臣也。
  注'二'捷,胜也,谓寇、邓之徒翼佐王烈,戎车所至,皆克捷也。
  注'三'婉娈犹亲爱也。龙姿谓光武也。俪,齐也,偶也。言诸将齐景躀飞而举大功也。
  校勘记
  七六九页三行朱佑按:刊误谓案注引东观汉记安帝讳,则此人当名祜。集解引通鉴考异,谓当作“□”旁“古”之“祜”,不当作“□”旁“右”之“佑”。
  校补谓范书凡“佑”字皆实“祜”字,当由范氏别有所避耳,否则以宋人述汉事,不应并安帝名亦改之也。
  七六九页九行东观记*(曰)*佑作福按:“曰”字衍,今删。
  七七一页一一行坐从兄伯为外孙阴皇后巫蛊事免为庶人按:李慈铭谓和帝阴皇后纪言后外祖母邓朱及二子奉、毅,俱坐巫蛊事下狱考治,奉、毅皆死狱中,朱徙日南。邓禹传亦言禹之孙高密侯干以阴皇后巫蛊事发,干从兄奉以后舅被诛,干从坐国除。是邓朱者,朱氏女而嫁邓氏者也。此“伯”字误。
  七七二页一二行闻外有大兵*(自)*来*'上自'*登城据王先谦说改。
  七七三页五行东观记*(曰)*载谶文曰孙咸征狄也“曰”字据刊误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孙咸”作“孙臧”。
  七七四页八行渔阳*(安)**'要'*阳人也按:安阳属五原,不属渔阳,洪颐稹⒊燎蘸晕绞恰耙簟敝罚窬莞摹
  七七五页二行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按:李慈铭谓“节”下当脱一字。
  七七五页五行文阳按:郡国志“文”作“汶”。
  七七五页一二行为人兴利按:王先谦谓“人”当作“民”,此避唐讳未回改者。
  七七五页一三行定封*(封)*阜成侯据汲本、殿本删。
  七七六页七行道路流通按:通鉴“道”作“边”,胡注云自洛阳至渔阳、上谷,路出三郡,三郡既平,则边路流通矣。
  七七六页一三行鴈门太守郭凉按:校补谓“凉”应作“蟆保峦
  七七七页一三行更封修侯王先谦谓“修”一作“条”,见皇后纪。按:校补谓修条古通作。
  七七八页二行坐与东平王等谋反按:刊误谓王平、颜忠是楚王同时谋反者,多连士大夫,故杜元坐之,传写之误,遂作“东平王”,东平何尝反也!又按:沉家本谓刘说是。事在永平十三年,“四”字亦误。
  七七八页五行追及于*(满)**'蒲'*阳惠栋云“满”当作“蒲”。今据改。按:光武纪作“蒲阳”,陈俊传、邓禹传并斗“满阳”。
  七七九页三行以成行大司空事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光武纪马成平武都,在建武十一年,其行大司空事,在十二年,与传异。
  七七九页一三行井陉*(今)*属常山郡*(常山)*今恒州县也据校补改。
  七八一页一0行交址郡麊泠县有金溪穴按:“金溪穴”当依水经叶榆水注作“金溪究”,详后马援传校勘记。
  七八一页一0行其地今岑州新昌县也按:通鉴胡注谓按唐志,新昌县属丰州,“岑”字误。
  七八四页四行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按:张□谓光武纪作“尚书仆射”。
  七八四页八行在今*(潞)**'洺'*卅邯郸城中据殿本考证改。
  七八四页一一行败于慎水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光武纪作“顺水”,注云本或作“慎水”者误。
  七八四页一一行进至安*(定)*次小广阳据集解引陈景云、钱大昕说删。
  七八五页六行杀数千人按:刊误谓“千”当作“十”。
  七八六页一二行在今廓州化*(阴)**'隆'*县东据集解引沉钦韩说改。
  七八八页七行赵衰*'三让'*沉钦韩谓按晋语,“赵衰”下合有“三让”二字。今据补。
  七八九页一行缙赤色也按:蔡邕传注作“赤白色也”。
  七八九页八行则于其*'人'*有害也据刊误补。
  七八九页一三行而所封皆萧曹故人耳*'故'*相聚谋反也据殿本补。按:殿本脱“耳”字,各本脱“故”字。七九0页~七九一页按:云台二十八将排列次序,原作一行,故首邓禹,次即马成,次吴汉,次王梁。汲本则作两行排列,王先谦谓二十八将当以汲本次第为正,今从之。又按:通鉴胡注:“云台功臣之次,以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朱祜、祭遵、景丹、盖延、铫期、耿纯、臧宫、马武、刘隆为一列,马成、王梁、陈俊、杜茂、傅俊、坚镡、王霸、任光、李忠、万修、邳彤、刘植、王常、李通、窦融、卓茂为一列。”
  后人误认横列为纵次,将上下两列,先奇后偶,硬相排比,列为一行,遂失范书之旧,惟汲本不误。
  七九0页八行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按:“阳夏”原斗“夏阳”,径据汲本、殿本乙正。
  七九0页八行上谷太守淮*(阳)**'陵'*侯王霸王先谦谓“淮阳”误,本传作“淮陵”。今据改。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二十三 窦融列传 第十三
  *弟子固曾孙宪玄孙章*
  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也。七世祖广国,孝文皇后之弟,封章武侯。'一'融高祖父,宣帝时以吏二千石自常山徙焉。融早孤。王莽居摄中,为强弩将军司马,'二'东击翟义,还攻槐里,'三'以军功封建武男。'四'女弟为大司空王邑小妻。家长安中,出入贵戚,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然事母兄,养弱弟,内修行义。王莽末,青、徐贼起,太师王匡'五'请融为助军,与共东征。
  注'一'章武,县,属勃海郡,故城在今沧州鲁*'城'*县也。
  注'二'强弩将军即莽明义侯王俊。
  注'三'槐里赵明、霍鸿等起兵以应翟义,王邑等破义还,合军击明、鸿等灭之,融时随其军也。见前书。
  注'四'东观记、续汉书并云“宁武男”。
  注'五'匡,王舜之子。
  及汉兵起,融复从王邑败于昆阳下,归'长安。汉兵'长驱入关,王邑荐融,拜为波水将军,'一'赐黄金千斤,引兵至新丰。莽败,融以军降更始大司马赵萌,萌以为校尉,甚重之,荐融为钜鹿太守。
  注'一'前书音义曰:“波水在长安南。”
  融见更始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太守,从祖父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种处也。”'二'兄弟皆然之。融于是日往守萌,'三'辞让钜鹿,图出河西。'四'萌为言更始,乃得为张掖属国都尉。融大喜,即将家属而西。
  既到,抚结雄杰,怀辑羌虏,'五'甚得其欢心,河西翕然归之。
  注'一'汉边郡皆置属国。
  注'二'遗,留也,可以保全不畏绝灭。
  注'三'守犹求也。
  注'四'图,谋也。
  注'五'辑,和也。
  是时酒泉太守梁统、金城太守厍钧、'一'张掖都尉史苞、'二'酒泉都尉竺曾、敦煌都尉辛肜,并州郡英俊,融皆与为厚善。及更始败,融与梁统等计议曰:“今天下扰乱,未知所归。河西斗绝在羌胡中,'三'不同心暞力'四'则不能自守;权钧力齐,复无以相率。当推一人为大将军,共全五郡,观时变动。”议既定,而各谦让,咸以融世任河西为吏,人所敬向,乃推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是时武威太守马期、张掖太守任仲并孤立无党,乃共移书告示之,二人即解印绶去。于是以梁统为武威太守,史苞为张掖太守,竺曾为酒泉太守,辛肜为敦煌太守,厍钧为金城太守。融居属国,领都尉职如故,置从事监察五郡。河西民俗质朴,而融等政亦宽和,上下相亲,晏然富殖。修兵马,习战射,明烽燧之警,羌胡犯塞,融辄自将与诸郡相救,皆如符要,'五'每辄破之。其后匈奴惩乂,'六'稀复侵寇,而保塞羌胡皆震服亲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凶饥者,归之不绝。
  注'一'前书音义曰,厍姓,即仓库吏后也。今羌中有姓厍,音舍,云承钧之后也。
  注'二'三辅决录注:“苞字叔文,茂陵人也。”
  注'三'斗,峻绝也,前书曰:“成山斗入海。”
  注'四'暞,并也。
  注'五'赴敌不失期契也。
  注'六'惩,创也。说文云乂亦惩也。
  融等遥闻光武即位,而心欲东向,以河西隔远,未能自通。时隗嚣先称建武年号,融等从受正朔,嚣皆假其将军印绶。嚣外顺人望,内怀异心,使辩士张玄游说河西曰:“更始事业已成,寻复亡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