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汉兵 >

第99部分

汉兵-第99部分

小说: 汉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方的枪兵用的并不是对付骑兵的长枪,长度不够,以那些杂种的冲击力,应该能冲破一个口子,只要有一个口子,我就能彻底撕破他们!冯塞卡那边不必担心,他是万夫长,老子也是万夫长!快去执行命令!”索林格狠狠道。
  索林格的算盘打的不错,这些鲜卑后裔本来就是投诚的,一直不被他们这些西方联军的正式军人喜欢,如今正好利用他们的冲击力,为大军打破僵局。
  很快,命令被传达到了两翼。
  负责今天配合进攻的,却是原帝国驻扎在青甘行省首府敦煌的鲜卑后裔组成的二级军团青甘骑军。和驻扎在帝国蒙北行省的二级军团蒙北军一样,这也是帝国为数不多全部由骑兵组成的二级军团。
  青甘骑军总共下辖四个师团,共两万人,算上在蒙北、蒙南二省投降敌军的两个军团,这些鲜卑后裔整整有七万人不战而降,难怪汉兵一直有人称其为养不熟的草原白眼狼。
  虽然这其中有间隙作祟,主将无能的原因,但毕竟这是帝国军队极大的耻辱。
  这次攻打潼关,何塞交给了冯塞卡一个五千人的骑兵师团,以保护联军侧翼。
  几天攻城下来,因为他们的存在,对面的奋武军的确么有派出过骑兵进行骚扰,今日却被索林格扔上了正面战场。
  一时间,这些鲜卑后裔组成的骑兵怨声载道,不过不管他们如何不情愿,但人在屋檐下,既然主将投诚,他们就算再有抵触,也只能执行命令。
  五千草原骑兵,身下全是精良的伊利骏马,身穿轻铠,手舞着微弯的钢刀,向白杆枪兵团冲来。
  客观的讲,这五千草原骑兵的冲锋,的确带着几分血煞之气,无论从速度和冲击力上都不是步兵所能比拟的。
  如果一旦被他们冲破阵脚,那等待汉兵的必然是一场屠杀。
  从索林格等人结阵的位置到蒙战等人结阵的连城脚下不过是一里多的距离。
  而从青甘骑军集结到冲锋,也只用了不足五分钟。
  五千个骑术精湛的骑兵,两万双马蹄踏碎晨雾,呼喝着蜂拥而来。
  “撤盾,第一列半蹲,第二列出枪,第三列准备!”蒙战大嘴一咧,森然冷笑,他们手中的白杆论长度和强度,的确不适合做抵御骑兵之用的长枪,但若因为这样,以为派区区五千骑兵,就可以冲破他们的枪阵,那就实在太小瞧白杆枪兵团,也太小瞧雷东风对这个白杆枪矛的改造了。
  慕容苍是慕容家族这一代旁系的一支。和在蒙北行省被暗杀的蒙北军军团长慕容连还算是叔侄关系。
  不过,慕容苍现在显然并没有为自己叔父报仇的心思,而是安心的在这支被何塞命名为复兴军的大军团里做起了团长。
  至于那个取代自己远房叔父,成为了蒙北军军团长,如今又成为整个复兴军军团长的段海德也似乎并没有找这些慕容家远方亲戚麻烦的意思。
  不过,慕容苍对这次冲锋却没有那么乐观的态度。
  刚才那些汉兵的强硬,他是全看在眼里,一支能以如此微小的损失解决掉几千条顿重装步兵和瑞德战斧团步兵的汉兵方阵,怎么可能是自己这边一支五千人的轻装骑兵师团可以随便突破的?
  尤其是他们好像还“刀枪不入”,这更让慕容苍心里产生了莫名的危机。
  用他那还在家中的父亲的话说;在战场上活得最久的不是最勇敢的人,而是最善于观察敌人优点的人,只有发现了敌人的优点,才能小心防御。
  虽然因为这样的态度,自己的父亲被家族中人冠以草原仓鼠的耻笑,但慕容苍却不以为然,至少和他父亲同一时期的长辈死的死,残的残,能在家颐养天年的不过就那么几个。
  那么,对于以安乐此生为目的的慕容苍来说,有什么理由去耻笑自己父亲的胆怯呢?
  英雄不是谁都能当的,就算当上了英雄也会比普通人有更大光荣的几率。
  所以,尽管知道段海德可能就是杀害慕容连的凶手,尽管知道西人可能只是将这些鲜卑的后裔儿郎当炮灰,但慕容苍都不曾有一丝不满流露出来。
  他总是默默的安排一切。
  就如今日的冲锋,他对手下的几个营长交待,一定要放松缰绳,不要让马儿跑得太急,草原上的野兔还有很多,再矫健的苍鹰也要有命飞翔才成。
  慕容苍,一个有些卑微,有些胆小,却有着自己智慧的鲜卑后裔,注视着几百米外那枪矛林立的白杆枪兵方阵,心底满是无奈。
  第四卷 天行健 第十八章 战川陕(11)
  来自鲜卑后裔、前帝国青甘军所属的草原骑兵,呼喝咆哮着,冲向蒙战带领的白杆枪兵团。
  从西方联军阵前到汉兵阵前的这几百米,并不是平坦之路,而是角度逐渐向上的坡路,而蒙战指挥的白杆枪兵团并没有紧靠城墙结阵,而是下了岸边的高地,背靠禁沟结阵。
  蒙战此举却并不是无的放矢,背靠禁沟,一则有城墙之上的汉兵弓箭掩护,二则激发汉兵背水一战的气势。
  鲜卑骑兵们却不知道这些,离城墙还有二百多米的距离,这些骑兵就四散开去,从左右两侧迂回而上。
  这些汉兵却不为所动,冷眼看着这些鲜卑骑兵呼喝而来。
  几百米的距离,鲜卑骑兵只用了十几息就杀至汉兵阵前。
  就在他们冲锋的最前的一列,距离汉兵本阵不过十几米的时候,第一列半跪于地的汉兵手中的白杆长枪已经贴地而出。
  下一刻,又前进了几米的鲜卑骑兵,就好像自动将马蹄送上前一般,汉兵手中的白杆长枪一伸一缩间,就有一阵阵沉闷的马蹄折断声响了起来,接着这些趾高气扬的骑兵被巨大的反作用力掀下马来,飞射至汉兵阵前……
  第二排的汉兵早有准备,手中长枪齐出,摔得七晕八素的鲜卑骑兵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杀死在阵前。
  至于那些侥幸没被勾断马腿的士兵,则被第三排长枪斜刺的汉兵捅下马来。
  “可惜……”眼看阵前一匹匹雄壮的草原好马,就这样断腿倒地,蒙战暗叹。
  虽然当时帝国鼓励养马,而且大陆公路东方几大马匹产地都尽收囊中,并不缺少战马,但雷东风现在却是极其缺马,尤其是刚从川中杀出,部下骑兵很多人的坐骑都是地产的川马。
  此马长途耐力负重及山地行走都还不错,但并不适合奔袭冲锋,所以蒙战才为这些白白折损在阵前的马匹叹息。
  很快,冲锋在前边的三列鲜卑骑兵,都命丧在汉兵枪下。
  侥幸不死的,也已经在地面上哀号呻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
  “撤,撤!”这些鲜卑骑兵本就不愿拼命,此刻见不过弹指之间,五千冲锋的鲜卑骑兵,就损失了三成,而城墙上的汉兵却一箭未发,早就失去了斗志,在鲜卑师团长的指挥下,开始后撤。
  “混蛋,是谁让你们撤回来的,给我冲,不冲出道缺口,不许回来!”索林格输红了眼,抢过一个撤退下来的鲜卑骑兵的马鞭,狠狠的抽在了对方的身上。
  “草原上的狼崽子都没有你这么狠毒,你想送死自己去便是,凭什么驱使我们?”前青甘军师团长浩云见索林格当着自己的面抽打自己的军卒,忍不住怒道。
  “你们算什么东西?背叛你们的帝国,一群小丑而已,现在你们既然投降了我们,就要有当狗的自觉,好狗是不会对着主人喊叫的!”索林格当然不会怕独孤浩云,冷笑道。
  “你!”独孤浩云气得脸色通红,偏却找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虽然青甘军降敌,并不是他这个师团长的主意,但毕竟他没有反抗,而且还参与了反击帝国的行动。
  “怎么,不服气么,想现在死,你们就撤退,想活下来,就继续冲锋!”索林格将那抢来马鞭一折两断!
  “唰——”忽然间,所有看见索林格折断马鞭的鲜卑骑兵都抽出了腰畔的马刀,目露不平之色。
  就连一向隐忍,明哲保身的慕容苍都跟着大家拔出了马刀。
  这些鲜卑后裔历经千年,虽然竭力抗拒着周边汉人的同化,其实内心早已经失去了方向。
  至少,他们中的大多都并不理解那个名为段海德,所谓鲜卑大统领后裔的复兴军军团长所要建立的鲜卑帝国是怎样的伟大。
  他们虽然从小听过长辈讲述千年前,鲜卑健儿纵马草原,呼啸而来,扬鞭而去的历史,但现在他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强大的汉帝国,而且这个帝国给他们房屋,给他们吃喝,甚至在政策上对他们很是倾斜,而且现在的鲜卑后裔基本都已经成为混血,多与汉民通婚。
  所以,他们并不是热衷于反叛的疯子,对西方联军也并无好感。
  但小兵终究是棋子,是被上位者安排操纵的;但即使是小兵,也有小兵的尊严和底线,比如那支被索林格折断的马鞭,上边还沾有那个年轻鲜卑骑兵身上抽打出来的血迹。
  在鲜卑的字典里,每个人,成年的那一天,他的长辈都会送给他一支马鞭,告诉他拿着这支马鞭,就可以驯服最烈的骏马,自由的驰骋天下。
  马鞭,那是鲜卑男儿的图腾!
  人在鞭在,鞭在人亡!如非必须,鲜卑人一生不会更换自己的马鞭。
  如今索林格肆意打骂他们也就罢了,竟然折断了如此重要的马鞭,也难怪这些鲜卑骑兵怒目相向。
  “你们想干什么?造反么?”索林格虽然粗鲁勇猛,但眼见这些鲜卑骑兵面色不善,而且距离如此之近,步兵被骑兵近身意味着什么,索林格当然清楚,心下也忐忑起来,口气虽然强硬,眼神却已经有了一些慌乱。
  “都给我住手!”冯塞卡带着亲兵急急的跑了过来。
  今日,他只所以让索林格指挥,一是他自己已经连续指挥攻打了几日,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二来是想和手下的参谋好好筹谋下,等今夜何塞承诺的第二批生力军渡河而来,明日好一举而下。
  哪曾想索林格这个莽夫,一下子就捅出这么大的乱子,差点造成哗变。
  “野蛮人就是野蛮人,两边都是野蛮人!”冯塞卡心里叫骂着,面色寒冷如冰。
  “大人,请给一个说法,否则青甘军上下誓死抗争。”独孤浩云冷声道,马刀并不回鞘。
  “嗯,这个……”冯塞卡虽然是西陆人,但却比索林格这个莽夫了解大陆公路各族的基本历史,闲谈时也曾听人说起过这些鲜卑人的一些忌讳,这也是何塞强令各西军系列人马必须学习的,以免造成内部矛盾。
  当然,如索林格这样自大的民族主义者,自然不会在乎这些。
  “我会给你们一个交待,今日你们不必上阵了,回营休息一下。”冯塞卡好言安慰,对一副凶恶表情,犹不自觉的索林格厌恶更增几分。
  第四卷 天行健 第十九章 热血昭昭(1)
  帝国纪元999年4月4日夜,帝国川陕行省潼关三十里外某处荒芜丘陵。
  一顶顶灰绿色的营帐隐藏在茂密的林木间,而在这周围十几里被,布满了汉兵的暗哨。
  “江军团,孙得胜回来了。”一个亲兵走进江筑英的营帐道。
  “叫他进来。”江筑英正和李若曦、李邦昊等人商议着明日的作战计划。
  “江军团!”孙得胜走进营帐,对挤满帐篷的狂澜军中高级军官敬礼道,全无平日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
  “坐。”江筑英回了一个军礼,一指旁边的椅子。
  “不用,江军团,我已经见过中南行省督守李长林和奋武军军团长李长林;也将我军的计划告知给了司马南。”孙得胜道。
  “而且李长林亦在长安府又组织了三万有过军训经验的青壮,不日将开赴潼关,协助司马南守城。”
  “三万经过训练的青壮?只怕连三千正规军都不如。热血昭昭,却也不能代替经验……”李若曦淡淡道。
  众人无语,在营帐内的都是常年带兵的人,自然知道帝国每年组织四民青壮固定军事训练,虽然看似基数庞大,但正如李若曦所言,训练再久,也没有一次战斗所取得的经验有效。
  而且,情报显示前期中都龙阳和长安府真正训练精良的预备役五万预备役军民已经上了战场,现在这一批估计是仓促募招,用热血青年来称谓更为恰当。
  “江军团,李大人,各位大人,孙得胜眼见潼关军民上下一心,但已近强弩之末,若三日内再无援兵,定难坚守,那些袍泽、那些兄弟真的已经尽力了,各位大人一定要去救救他们啊……”孙得胜语带悲声。
  “凯宾,你莫激动,你的心思我们都明白,我们来次也是为这些袍泽为潼关而来……”江筑英看着孙得胜,叫了声他的字,语气温和。
  “得胜懂得。”孙得胜忙道。
  “还有,荆明扬我已经派出另有他用,前锋侦骑营就暂时由你统领,一切小心安排,谨慎行事。”江筑英看着这个浑身透着机灵的青年,眼中满是欣赏。
  “喏!”孙得胜敬礼,走出营帐。
  “慕彤,你怎么看?”江筑英看向李若曦。
  “那三万青壮虽不堪大用,但协助奋武军加上蒙天裂统帅的我狂澜军白杆枪兵,足可抵挡西军两日。”李若曦沉吟道。
  “李参谋,白杆枪兵足可以一当十,只能抵挡两日怕是小瞧了吧?”李邦昊插言道。
  “非我小瞧,若说那白杆枪兵团无论对阵普通步兵、轻骑皆不逊色,而且在雷军团给他们配备上藤甲之后更是如此。”李若曦淡淡道。
  “可是成也藤甲、败也藤甲,我帝国不缺聪慧之辈,西人也同样不少机智之人,而且我闻那西方联军统帅何塞精研帝国军务,未尝不知这藤甲,就算他不知道,那些投降的帝国叛徒也定有所知,所以不出两日,定有解决的办法——火箭,如此,李大人的白杆枪兵又如之奈何?”李若曦对李邦昊这个本家可毫不留情,指出症结所在。
  “如此,那些兄弟岂不是白白送死?”李邦昊一心全在军务,听得李若曦的分析,不但不恼怒,反而替那些兄弟焦急起来。
  “呵呵,无妨,我最近夜观星辰,两日内必有大雨,而且现在已近雨季,短期内雨是不会停了……西人想火烧藤甲,却是妄想,但我军藤甲却仍需择机撤下,毕竟西人已经攻占龙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