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隋书 >

第93部分

隋书-第93部分

小说: 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药要性》二卷
  《种植药法》一卷
  《种神芝》一卷
  《药方》二卷徐文伯撰。
  《解散经论并增损寒食节度》一卷
  《张仲景疗妇人方》二卷
  《徐氏杂方》一卷
  《少小方》一卷
  《疗小兒丹法》一卷
  《徐太山试验方》二卷
  《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
  《徐太山巾箱中方》三卷
  《药方》五卷徐嗣伯撰。
  《堕年方》二卷徐太山撰。
  《效验方》三卷徐氏撰。
  《杂要方》一卷
  《玉函煎方》五卷葛洪撰。
  《小品方》十二卷陈延之撰。
  《千金方》三卷范世英撰。
  《徐王方》五卷
  《徐王八世家传效验方》十卷
  《徐氏家传秘方》二卷
  《药方》五十七卷后魏李思祖撰。本百一十卷。
  《禀丘公论》一卷
  《太一护命石寒食散》二卷宋尚撰。
  《皇甫士安依诸方撰》一卷
  《序服石方》一卷
  《服玉方法》一卷
  《刘涓子鬼遗方》十卷龚庆宣撰。
  《疗痈经》一卷
  《疗三十六瘘方》一卷
  《王世荣单方》一卷
  《集验方》十卷姚僧垣撰。
  《集验方》十二卷
  《备急单要方》三卷许澄撰。
  《药方》二十一卷徐辨卿撰。
  《名医集验方》六卷
  《名医别录》三卷陶氏撰。
  《删繁方》十三卷谢士秦撰。
  《吴山居方》三卷
  《新撰药方》五卷
  《疗痈疽诸疮方》二卷秦政应撰。
  《单复要验方》二卷释莫满撰。
  《释道洪方》一卷
  《小兒经》一卷
  《散方》二卷
  《杂散方》八卷
  《疗百病杂丸方》三卷释昙鸾撰。
  《疗百病散》三卷
  《杂汤方》十卷成毅撰。
  《杂疗方》十三卷
  《杂药酒方》十五卷
  《赵婆疗漯方》一卷
  《议论备豫方》一卷于法开撰。
  《扁鹊陷水丸方》一卷
  《扁鹊肘后方》三卷
  《疗消渴众方》一卷谢南郡撰。
  《论气治疗方》一卷释昙鸾撰。
  《梁武帝所服杂药方》一卷
  《大略丸》五卷
  《灵寿杂方》二卷
  《经心录方》八卷宋侠撰。
  《黄帝养胎经》一卷
  《疗妇人产后杂方》三卷
  《黄帝明堂偃人图》十二卷
  《黄帝针灸虾蟆忌》一卷
  《明堂虾蟆图》一卷
  《针灸图要决》一卷
  《针灸图经》十一卷本十八卷。
  《十二人图》一卷
  《针灸经》一卷
  《扁鹊偃侧针灸图》三卷
  《流注针灸》一卷
  《曹氏灸经》一卷
  《偃侧人经》二卷秦承祖撰。
  《华佗枕中炙刺经》一卷
  《谢氏针经》一卷
  《殷元针经》一卷
  《要用孔穴》一卷
  《九部针经》一卷
  《释僧匡针灸经》一卷
  《三奇六仪针要经》一卷
  《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藏人图》一卷
  《老子石室兰台中治癞符》一卷
  《龙树菩萨药方》四卷
  《西域诸仙所说药方》二十三卷目一卷。本二十五卷。
  《香山仙人药方》十卷
  《西域波罗仙人方》三卷
  《西域名医所集要方》四卷本十二卷。
  《婆罗门诸仙药方》二十卷
  《婆罗门药方》五卷
  《耆婆所述仙人命论方》二卷目一卷。本三卷。
  《乾陀利治鬼方》十卷
  《新录乾陀利治鬼方》四卷本五卷,阙。
  《伯乐治马杂病经》一卷
  《治马经》三卷俞极撰,亡。
  《治马经》四卷
  《治马经目》一卷
  《治马经图》二卷
  《马经孔穴图》一卷
  《杂撰马经》一卷
  《治马牛驼骡等经》三卷目一卷。
  《香方》一卷宋明帝撰。
  《杂香方》五卷
  《龙树菩萨和香法》二卷
  《食经》三卷马琬撰。
  《会稽郡造海味法》一卷
  《论服饵》一卷
  《淮南王食经》并目百六十五卷大业中撰。
  《膳羞养疗》二十卷
  《金匮录》二十三卷目一卷。京里先生撰。
  《练化杂术》一卷陶隐居撰。
  《玉衡隐书》七十卷目一卷。周弘让撰。
  《太清诸丹集要》四卷陶隐居撰。
  《杂神丹方》九卷
  《合丹大师口诀》一卷
  《合丹节度》四卷陶隐居撰。
  《合丹要略序》一卷孙文韬撰。
  《仙人金银经并长生方》一卷
  《狐刚子万金决》二卷葛仙公撰。
  《杂仙方》一卷
  《神仙服食经》十卷
  《神仙服食神秘方》二卷
  《神仙服食药方》十卷抱朴子撰。
  《神仙饵金丹沙秘方》一卷
  《卫叔卿服食杂方》一卷
  《金丹药方》四卷
  《杂神仙丹经》十卷
  《杂神仙黄白法》十二卷
  《神仙杂方》十五卷
  《神仙服食杂方》十卷
  《神仙服食方》五卷
  《服食诸杂方》二卷
  《服饵方》三卷陶隐居撰。
  《真人九丹经》一卷
  《太极真人九转还丹经》一卷
  《练宝法》二十五卷目三卷。本四十卷,阙。
  《太清璇玑文》七卷冲和子撰。
  《陵阳子说黄金秘法》一卷
  《神方》二卷
  《狐子杂决》三卷
  《太山八景神丹经》一卷
  《太清神丹中经》一卷
  《养生注》十一卷目一卷。
  《养生术》一卷翟平撰。
  《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
  《引气图》一卷
  《道引图》三卷立一,坐一,卧一。
  《养身经》一卷
  《养生要术》一卷
  《养生服食禁忌》一卷
  《养生传》二卷
  《帝王养生要方》二卷萧吉撰。
  《素女秘道经》一卷并《玄女经》。
  《素女方》一卷
  《彭祖养性》一卷
  《郯子说阴阳经》一卷
  《序房内秘术》一卷葛氏撰。
  《玉房秘决》八卷
  《徐太山房内秘要》一卷
  《新撰玉房秘决》九卷
  《四海类聚方》二千六百卷
  《四海类聚单要方》三百卷
  右二百五十六部,合四千五百一十卷。
  医方者,所以除疾病,保性命之术者也。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人有喜怒哀乐好恶之情。节而行之,则和平调理,专壹其情,则溺而生火。是以圣人原血脉之本,因针石之用,假药物之滋,调中养气,通滞解结,而反之于素。其善者,则原脉以知政,推疾以及国。《周官》:医师之职“掌聚诸药物,凡有疾者治之”,是其事也。鄙者为之,则反本伤性。故曰:“有疾不治,恆得中医。
  凡诸子,合八百五十二部,六千四百三十七部。
  《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儒、道、小说,圣人之教也,而有所偏。兵及医方,圣人之政也,所施各异。世之治也,列在众职,下至衰乱,官失其守。或以其业游说诸侯,各崇所习,分镳并骛。若使总而不遗,折之中道,亦可以兴化致治者矣。《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
  志第三十 经籍四 集 道经 佛经
  《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
  《楚辞》三卷郭璞注。梁有《楚辞》十一卷,宋何偃删王逸注,亡。
  《楚辞九悼》一卷杨穆撰。
  《参解楚辞》七卷皇甫遵训撰。
  《楚辞音》一卷徐邈撰。
  《楚辞音》一卷宋处士诸葛氏撰。
  《楚辞音》一卷孟奥撰。
  《楚辞音》一卷
  《楚辞音》一卷释道骞撰。
  《离骚草木疏》二卷刘杳撰。
  右十部,二十九卷。通计亡书,十一部,四十卷。
  《楚辞》者,屈原之所作也。自周室衰乱,诗人寝息,诌佞之道兴,讽刺之辞废。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弟子宋玉,痛惜其师,伤而和之。其后,贾谊、东方朔、刘向、扬雄,嘉其文彩,拟之而作。盖以原楚人也,谓之“楚辞”。然其气质高丽,雅致清远,后之文人,咸不能逮。始汉武帝命淮南王为之章句,旦受诏,食时而奏之,其书今亡。后汉校书郎王逸,集屈原已下,迄于刘向,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今行于世。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
  楚兰陵令《荀况集》一卷残缺。梁二卷。
  楚大夫《宋玉集》三卷
  《汉武帝集》一卷梁二卷。
  《汉淮南王集》一卷梁二卷。又有《贾谊集》四卷,《晁错集》三卷,汉弘农都尉《枚乘集》二卷,录各一卷,亡。
  汉中书令《司马迁集》一卷
  汉太中大夫《东方朔集》二卷梁有汉光禄大夫《吾丘寿王集》二卷,亡。
  汉孝文园令《司马相如集》一卷
  汉胶西相《董仲舒集》一卷梁二卷。又有汉太常《孔臧集》二卷,亡。
  汉骑都尉《李陵集》二卷梁有汉丞相《魏相集》二卷,录一卷;左冯翊《张敞集》一卷,录一卷。亡。
  汉谏议大夫《王褒集》五卷
  汉谏议大夫《刘向集》六卷梁有汉射声校尉《陈汤集》二卷,丞相《韦玄成集》二卷,亡。
  汉谏议大夫《谷永集》二卷梁有凉州刺史《杜鄴集》二卷,骑都尉《李寻集》二卷,亡。
  汉司空《师丹集》一卷梁三卷,录一卷。
  汉光禄大夫《息夫躬集》一卷
  汉太中大夫《扬雄集》五卷
  汉太中大夫《刘歆集》五卷
  汉成帝《班婕妤集》一卷梁有《班昭集》三卷,王莽建新大尹《崔篆集》一卷,保成师友《唐林集》一卷,中谒者《史岑集》二卷,后汉《东平王苍集》五卷,《桓谭集》五卷,亡。
  后汉司隶从事《冯衍集》五卷
  后汉徐令《班彪集》二卷梁五卷。又有司徒掾《陈元集》一卷,《王隆集》二卷,云阳令《硃勃集》二卷,后汉处士《梁鸿集》二卷,亡。
  后汉车骑从事《杜笃集》一卷
  后汉车骑司马《傅毅集》二卷梁五卷。
  后汉大将军护军司马《班固集》十七卷梁有魏郡太守《黄香集》二卷,亡。
  后汉长岑长《崔骃集》十卷
  后汉侍中《贾逵集》一卷梁二卷。
  后汉校书郎《刘騊駼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又有乐安相《李尤集》五卷,大鸿胪《窦章集》二卷,亡。
  后汉济北相《崔瑗集》六卷梁五卷。
  后汉《刘珍集》二卷录一卷。
  后汉河间相《张衡集》十一卷梁十二卷,又一本十四卷。又有郎中《苏顺集》二卷,录二卷;后汉太傅《胡广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黄门郎《葛龚集》六卷梁五卷,一本七卷。
  后汉司空《李固集》十二卷梁十卷。
  后汉南郡太守《马融集》九卷梁有外黄令《高彪集》二卷,录一卷;《王逸集》二卷,录一卷;司徒掾《桓麟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徵士《崔琦集》一卷梁二卷。又有《郦炎集》二卷,录二卷;陈相《边韶集》一卷,录一卷;益州刺史《硃穆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京兆尹《延笃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又有司农卿《皇甫规集》五卷;太常卿《张奂集》二卷,录一卷;《王延寿集》三卷;五原太守《崔寔集》二卷,录一卷;上计《赵台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谏议大夫《刘陶集》三卷梁二卷,录一卷。又有外黄令《张升集》二卷,录一卷;《侯瑾集》二卷,《卢植集》二卷,议郎《廉品集》二卷。亡。
  后汉司空《荀爽集》一卷梁三卷,录一卷。
  后汉野王令《刘梁集》三卷梁三卷,录一卷。又有《郑玄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左中郎将《蔡邕集》十二卷梁有二十卷,录一卷。又有尚书令《士孙瑞集》二卷,亡。
  后汉太山太守《应劭集》二卷梁四卷。又有别部司马《张超集》五卷,亡。
  后汉少府《孔融集》九卷梁十卷,录一卷。
  后汉侍御史《虞翻集》二卷梁三卷,录一卷。
  后汉讨虏长史《张纮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梁有后汉处士《祢衡集》二卷,录一卷,亡。
  后汉尚书右丞《潘勖集》二卷梁有录一卷,亡。
  后汉丞相仓曹属《阮瑀集》五卷梁有录一卷,亡。
  魏太子文学《徐干集》五卷梁有录一卷,亡。
  魏太子文学《应瑒集》一卷梁有五卷,录一卷,亡。
  后汉丞相军谋掾《陈琳集》三卷梁十卷,录一卷。
  魏太子文学《刘桢集》四卷录一卷。
  后汉丞相主簿《繁钦集》十卷梁录一卷,亡。
  后汉丞相主簿《杨修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
  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梁有魏国郎中令《路粹集》二卷,录一卷,行御史大夫《袁涣集》五卷,录一卷;魏国奉常《王修集》二卷。亡。
  后汉尚书《丁仪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
  后汉黄门郎《丁暠集》一卷梁二卷,录一卷。梁又有妇人后汉黄门郎秦嘉妻《徐淑集》一卷,后汉董祀妻《蔡文姬集》一卷,傅石甫妻《孔氏集》一卷,亡。
  《魏武帝集》二十六卷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
  《魏武帝集新撰》十卷
  《魏文帝集》十卷梁二十三卷。
  《魏明帝集》七卷梁五卷,或九卷,录一卷。梁又有《高贵乡公集》四卷,亡。
  魏《陈思王曹植集》三十卷梁又有司徒《华歆集》二卷,亡。
  魏司徒《王朗集》三十四卷梁三十卷。又司空《陈群集》五卷,亡。
  魏给事中《邯郸淳集》二卷梁有录一卷。又有《刘暠集》二卷,侍中《吴质集》五卷,新城太守《孟达集》三卷,魏徵士《管宁集》三卷,录一卷,亡。
  魏光禄勋《高堂隆集》六卷梁十卷,录一卷。又有光禄勋《刘邵集》二卷,录一卷,亡。
  魏散骑常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