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纳妾记 >

第276部分

纳妾记-第276部分

小说: 纳妾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先将贤妃娘娘身体旁边的精美无比价值连城的陪葬物品一一取出,露出了下面垫着的绣花锦被,抓住两侧垫单,用力将尸体提了起来。慢慢退下木梯,将尸体放在了青石板地上。
  展开被单,露出了贤妃的遗体。这一次杨秋池不再客气,三下五出二,扒光了贤妃身上所有的衣裙,开始一点点进行体表检查。
  尸斑位于后背低处,根据莲儿等人证明,虽然贤妃死的时候是侧卧,但尸斑尚未出现或者刚开始出现就被发现了,这之后处于仰卧位置。
  杨秋池仔细检查尸斑情况时,吃了一惊,尸斑呈鲜红色而不是常见的暗红色,这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尸体放在冰库里冷藏。空气中地氧透过皮肤形成氧合血红蛋白,所以尸斑呈鲜红色。另一种可能,就是贤妃体内形成了碳氧血红蛋白,所以尸斑是鲜红色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说明贤妃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这让杨秋池想起了太医说到贤妃死亡的症状时,有一句话:“观之口唇樱红”。这就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之一,只是当时是七月盛夏,一般不可能有炭火,所以自己没往炭火中毒那方面想。现在结合尸斑。这种怀疑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了。
  不过,没有进一步的证据不能妄下结论。在此之前,他决定先核实贤妃究竟是不是死于砒霜中毒。
  杨秋池打开法医物证勘查箱,取了一管注射器,吸了一些生理盐水,扎进贤妃尸体的胃部。将生理盐水注射了进去。
  等了片刻,给注射器换了一只大号针头将刚才注射进胃内的生理盐水慢慢吸了回来。去掉针头。将那一管胃内溶液注进了鸭子的喉咙里。
  等了半天,那鸭子还是活蹦乱跳的嘎嘎叫,一点事都没有。这就证明,贤妃胃内根本就没有毒药!当然也就证明是被死后灌毒。
  现在排除了砒霜中毒,刚才怀疑贤妃死于一氧化碳中毒地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检验一氧化碳中毒,首选检材是心内、大血管内的血液。如果在心血中检验出一氧化碳。即可确认。
  一氧化碳中毒者血液呈樱红色,具有流动性,不易腐败,也因此会使得尸体整个腐败进程减慢。这也是贤妃死亡半年后,尸体仅仅轻度腐败的原因之一。
  由于炭氧血红蛋白在尸体内保持时间很长,就算尸体已经腐败。依然可以检出。所以,杨秋池不担心查不出来。
  他拿了一只注射器,插入死者心脏,抽取了死者心血,然后用氢氧化钠法进行检验。检材血液中加入试剂后几分钟,血液变成了草黄色。这说明,死者心脏血液里,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贤妃是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杨秋池还不放心,又抽取了死者大血管的血液,使用另一种方法——硫化钠法进行检测,结果血液依旧是玫瑰红色,而正常的血液应该变成绿褐色。这就再次证明,贤妃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七月盛夏,哪来地一氧化碳呢?想不通,看来有必要到驿站再重新进行现场勘查。
  杨秋池继续进行尸体检验,没有发现其他异常,然后给尸体穿上衣裙,收拾好检验器材,将宋芸儿叫了进来。
  宋芸儿好奇道:“怎么样?有什么发现吗?”
  杨秋池想了想,这才说道:“贤妃不是被砒霜毒死的,而是中了炭毒,至于究竟是意外,还是有人故意用这种方法谋杀,还需要进一步查。”
  一氧化碳中毒在古代已经有认识,《洗冤集录》里就记载有:“中煤炭毒,土坑漏火气而臭秽者,人受熏蒸,不觉自毙,其尸软而无伤,与夜卧梦魇不能复觉者相似。”那时候已经认识到煤炭燃烧产生地气体可以导致人死亡。只不过,还不知道这种气体叫一氧化碳而已。
  宋芸儿很奇怪,问道:“不对啊,贤妃娘娘死的时候是七月,正是酷暑,哪来的煤炭呢?”
  “所以我们要重新回驿站案发现场去查查看。”
  杨秋池让她帮忙将尸体和陪葬品放回棺椁里,然后叫王知县带民壮盖上棺盖,回填了墓道。
  随后,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和护卫队赶往临城。两天后到达了临城。
  临城驿站因为万岁爷和娘娘住过,而且,娘娘就在这驿站里病故的,这临城的知县觉得这很有纪念意义,便向上打报告申请了专款另外修了一座驿站,而原来的驿站则全部封存保留作为纪念,里面地用品也都保持原样,不许其他人再住。这个主意当然没人敢反对。因此,驿站现场保留十分完整,有再次勘查现场的价值。
  在临城的知县和驿站的驿使官陪同下,重新勘查案发现场。
  临城是个小城镇,这驿站的陈设也很简陋,杨秋池带着宋芸儿在贤妃娘娘死的那房间里四下张望,一件件物品仔细检查,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杨秋池略一沉吟,既然贤妃娘娘是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古代没有汽车尾气或者煤气灶之类地,所以,能产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是煤炭和火炭。
  煤炭在明朝远没有大规模开采,已经开采使用的,也主要用于冶炼生产,生活中几乎没有使用煤炭的。经过询问得知,这驿站也没有使用煤炭,所以,最有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就只有炭火。
  皇帝带着娘娘入住驿站期间,这驿站戒备森严,外人根本没办法靠近,如果要进来,也会像皇宫那样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果来人携带炭火,肯定会被查问而引起怀疑,所以,这炭火几乎不可能是从外面带进来地。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引起贤妃娘娘一氧化碳中毒的炭火,就在驿站里!
  杨秋池问那驿使官道:“你们驿站冬天是用炭火取暖吗?”
  “是地。”驿使官躬身答道。
  “你们的木炭放在哪里?”
  驿使官指了指驿站院子角落的两间小房间:“就在那里。”
  杨秋池走到那小房间前,门没锁,轻轻推开,这房间是个套间,外面一间整整齐齐放着几排烧炭的火盆,还有一些烧水用的火炉。
  里间屋子堆着一小堆炭。驿使官解释道:“这些都是去年冬天没用完的。皇上走了之后,根据知县大人的指示,这驿站就封存了,依然保留着原样。”
  杨秋池走到外间那些火盆和火炉前,蹲下身,仔细逐个观察。想了想,站起身来,快步来到皇上住的那间房里,让其他人等在外面,将房门和窗户全部打开,然后自己进屋,趴在屋里的最后一间窗户下,脸几乎贴到了地面,先斜着观察,然后一点点查看过去。
  窗户和门都打开了,这房里很亮堂,杨秋池的一双眼睛紧张地一寸寸搜索着地面,忽然,他眼睛一亮,吩咐南宫雄将自己的法医物证勘查箱提进来,打开了,取出镊子,小心地在地上用镊子夹起了七八点小颗粒,放进了玻璃管里,然后放回法医物证勘查箱。
  宋芸儿一直紧张地在门口望着,在杨秋池勘查现场的过程中,她是从不会说话的,她知道,这时候杨秋池最需要的是安静的思考。
  杨秋池站起身,将当时宫女、太监们住过的房间一间间趴在地上仔细对地面进行了检查。终于,检查到其中一间时,他的眼睛又亮了。拿来法医物证勘查箱,取出镊子,又趴在地上,将几点小颗粒夹了起来,放进了另一个玻璃管中。
  接着,杨秋池在房间里转悠了一会,目光落在了门边桌子上的一个烧水的铁壶上,走过去,提起来,看了看,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出了房门,他回刚才放木炭的那个小套间,用镊子从地上拣了一些炭渣和炭末,放进一个新的玻璃管中。
  杨秋池返回了刚才那间房,告诉宋芸儿他们在外面等着,然后关上门窗,取出微型显微镜,对三处提取到的小颗粒进行了观察,当他的目光离开显微镜的时候,已经充满了兴奋和一丝得意。
  杨秋池检查完毕出来,宋芸儿看见他满脸兴奋,禁不住问道:“哥,怎么样?有发现吗?”
  第436章 找出真凶
  对宋芸儿,杨秋池不需要隐瞒自己侦查进展情况,相反,他需要告诉她,让她学会一些实用的侦查技术,尤其是一些不需要现代设备的常用法医常识(当然,除了一些太过现代化的东西,让她看见了就会天下大乱的东西,比如电脑、显微镜,数码相机等等,是不能让她知道的),让她学会了,希望她今后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杨秋池让章知县、驿使官和南宫雄等人全都到驿站外面去等候。然后才将宋芸儿带到了皇上和贤妃娘娘当时居住的房间,指着刚才自己趴着观察的地方,说道:“芸儿,你仔细看看这里,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宋芸儿也学着杨秋池的样子,翘着屁股趴在地上,鼻子都块贴在地面了,瞧了半天,沮丧地说道:“除了灰尘和小土疙瘩颗粒,没有什么啊。”
  “很好,就是那些小土疙瘩颗粒,注意看看,是什么?”杨秋池刚才只夹取了几粒,地上还有一些。
  宋芸儿用手指捏了一小粒针鼻大小的颗粒,在亮光下瞧了片刻,迟疑地说道:“好像是……好像是炭渣。”
  “没错,你的眼神很好!”杨秋池赞道,心里想我自己都还要靠显微镜才能看出来,真丢人。接着说,“你想过没有,贤妃娘娘他们住在这里时,是酷夏,如果要用炭火取暖。那只有冬天才用,如果要用炭火煨药煮饭什么地,也不会拿到皇上和娘娘的寝室里来,搞得乌烟瘴气的。所以,你不觉得这地上的炭来的很奇怪吗?”
  听杨秋池这么一分析,宋芸儿点点头:“是啊,酷夏里房里的地上怎么会有炭渣呢?贤妃娘娘就是被炭毒给毒死的,难道,是有人将炭炉放进来谋害贤妃娘娘吗?”
  杨秋池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这种可能性非常大!我也是这么判断的,所以。我检查了当时住人的每一间房间。”
  宋芸儿疑惑地问道:“检查房间干什……?”刚说一半,立即想到了原因,兴奋地说道:“我知道了,凶手要将炭火放进贤妃娘娘地房间,神不知鬼不觉地用炭毒毒死娘娘,就必须先在自己的房间里将炭炉升起来。然后提到娘娘的房间,悄悄放进去。不过。那么多窗子,你怎么知道凶手是打开这一扇窗户放进来的呢?”
  “很简单,侍女莲儿说,她一直在门口候着贤妃娘娘,所以,凶手只能尽可能远离侍女莲儿。这是最后一扇窗户。当然选择这里。而且,这个位置正好是床头对着的位置,睡在床上的贤妃娘娘,一般看不见头顶正对着地前方的动静。可以最大限度保证隐蔽性。”
  宋芸儿点点头,随即又疑惑地说道:“我记得莲儿说过,太医说贤妃娘娘阴虚。要避风寒,所以酷夏里也不能开窗户睡觉,窗户既然是关上地,凶手从外面怎么打得开呢?”
  “这说明,凶手这之前曾经进过娘娘的房间!”杨秋池肯定地说道。“趁人不备,悄悄将最后一扇窗户的窗闩拔起来了。”
  宋芸儿又想了想。摇头道:“还是不对,就算炭炉放在娘娘床头方向,她发现不了凶手打开窗户将炭炉放进来,但炭火的光也会引起娘娘的警觉的,我记得侍女莲儿说过,娘娘睡觉地时候怕光!所以对光应该很敏感。”
  杨秋池道:“没错,不过,凶手能进到娘娘房里来,说明应该是娘娘身边的人,因此,凶手完全知道这一点,一定会想办法把光挡住,这样娘娘就不会发现了。”杨秋池微笑着说。
  “挡住?用什么挡?”
  “先让你瞧一件东西,你就应该知道答案了。”杨秋池拉着宋芸儿的手,来到刚才检查的那间房,指了指桌子上的那个烧水的铁壶:“你看看,有什么发现?”
  宋芸儿拿起那铁壶,摇了摇,是空地,仔细看了看,没发现什么,正疑惑间,忽然咦了一声,盯着桌上一个圆形的微微发黄的印迹道:“这是什么?”
  她将手中那铁壶慢慢放在那印迹上,完全吻合!宋芸儿高兴地叫道:“我知道了,这是这个铁壶在桌子上烫出来的印迹!说明,当时凶手就是用这个铁壶放在火炉上挡住了炉火光,避免娘娘发现的,由于铁壶被炉火烧烫,这才在桌子上烫出了一个印痕!”
  “很对!”杨秋池赞许地点点头,走到房中刚才自己提取颗粒地那个地方,说道:“这里也有一些炭渣颗粒,经过我的检验,与娘娘房里最后一扇窗户下发现地炭渣特征非常相识,说明是同一种炭渣。”
  宋芸儿拍手道:“这下清楚了,凶手在娘娘房里的时候,就悄悄拔掉了最后一扇窗户的窗门,然后潜入放炭的小房间,拿了炭炉和炭,回到自己的房间,生了炭火,放上铁壶,估计娘娘睡着了,提着来到娘娘房间的后窗,放进去后,关上窗户,利用炭毒毒死了娘娘。由于这炭炉是从那放炭的房间里拿的,地上有许多炭渣,所以,炉底也粘上了炭渣,在凶手房里生火和在娘娘房里放炭炉的地方,都留下了这种炭渣。”
  “分析的很好!”杨秋池赞道,“由于这驿站十分简陋,皇上和娘娘住的房间也很窄小,炭毒很快迷漫整间房间,这种毒无色无味,中毒者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但这个时候,中毒者已经由于肌体严重缺氧导致肌无力,无法呼救也无法逃离,最终死亡。”
  “那既然房间里有炭毒,后面进来的人怎么没被毒倒呢?”
  “要是被毒倒,那不就漏了馅了吗?”杨秋池微笑,“凶手用炭毒杀人,就是要让别人查不出来,说实话,在酷夏里用这种方法杀人,那些太医恐怕还真不会注意到。他们看病行,查死因就不在行了,只会习惯性地往疾病上想。所以,凶手在从娘娘房里悄悄取走炭火时,肯定将后面那扇窗户打开了,将里面的炭毒散光,估计散得差不多了,然后再将窗户掩上。一个晚上的时间足够凶手利用了。”
  宋芸儿想了想,笑着找碴道:“哥,你就凭地上的几粒炭渣,就得出这种结论,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呢?”
  杨秋池笑了,拉着她来到那放炭的小房间,指着外间那写火炉道:“这些炉子皇上他们走后,就被封存了,还保留着当初的原貌,你仔细瞧瞧,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宋芸儿蹲下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