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调教太平洋 >

第290部分

调教太平洋-第290部分

小说: 调教太平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来到这里后,都说这里的风水好。
  难不成真有风水这事?
  虎子才刚开口,昆叔却狠狠地啐了一口:“屁,这老天爷啥时候开过眼?风水之说,那都是糊弄外人的,是怕了别人不敢来这地方搞种植园。”
  “叔,那是啥道理?”
  昆叔眯着烟卷,老眼忽然红了起来,徐徐道:“虎子啊,我告诉你,你要记住了这里的土地之所以好,那是因为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是用咱们华人的血浇过的。”
  “用血浇?”虎子知道叔叔从不说假话,顿时汗毛都竖起来了,整个镇子的地都用血浇透,那需要多少……华人。
  昆叔坐在田埂上,抽着烟,任由泪水从蜡黄的脸颊上滑落,却紧咬牙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那一年的情形,他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天,他挨了一箭昏死过去,等醒来后却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尸山血海之中。
  这还不算,那些手舞着大刀,拿着长矛和弓箭的土人,在荷枪实弹的荷兰人指挥下将一队队捆绑着得华人同胞带到这里,然后就像是杀猪宰狗般砍下他们的脑袋。
  血水顺着断开的脖子沁入大地,整个镇子都被染红了。
  这还不算。
  他们砍下了头颅后,还将他们一个个悬挂在每一颗大树上,警告华人离开这片土地那一年,婆罗洲的大树上,结满了枯干的人头。
  这还不算。
  最惨的是女人,她们被抓住后,每个人都受到了非人的蹂躏,从呱呱幼女,到年长之辈,她们的身体被无数龌龊眼绿的土人糟蹋后,再被砍去四肢,受尽折磨在猖獗的笑声中流血而亡。
  这还不算。
  那些年幼的孩子,被直接用长矛穿透了身子,被土人们当成了美食分食而光,只留下了一具具比野狗还不如的骨架。
  那段日子里,昆叔就这么趴着,躲在死人堆里,闻着无法忍受的尸臭,喝着沁满了鲜血的河水,才最终熬到了土人退去,活到了今天。
  当他走出镇子时才知道,被大家视为海外乐土的兰芳国在举着大刀长矛,身后站着荷兰士兵提供支援的当地土人围攻下,最终沦陷,数十万华人全被当成了猪狗屠宰一空。
  这个华人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度,遭遇了最血腥而疯狂的屠杀,他们创造起来的财富被掠夺一空。
  他们跑,她们逃,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华人都希望祖国能伸出援手,但得到的却是冰冷和沉默。等他身体好了暂时回到国内后才知道,在大清国内,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就仿佛那是一段写在黄纸上的老故事,只是一段说书嘴里的一段陈年往事。
  这种冷漠比起土人的大刀更让他心寒,每当他说起那段往事时,身边的人总是摇摇头,都说他在说胡话。
  所以他真的呆不下去了,再次离开了国内前往了南洋最大的华人聚集地吕宋求生,苦苦挣扎,四处打拼,才最于又挣下一份不错的家业。
  但即便是不用为下半辈子愁吃愁喝,他也不敢有半点放松,每日都是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就仿佛是一只只能躲在地道里,欣赏着自己攒下的财富的地老鼠。
  直到有一天,一支华人的舰队来了。
  用大炮,用子弹赶走了西班牙人,并且主宰了吕宋,他才猛地见到了阳光。
  那天他笑了,喝醉了,和很多在南洋求生的华人们一起烂醉如泥,因为他知道从此以后华人终于有了依靠,他即便是睡得再死,也不敢有人再打华人的主意了。
  后来他听说了建军港的事,便咧着嘴,笑着,捐了十万两白银。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钱没了可以在挣,但若是没了那支舰队,华人们哪怕是在有钱,也都是人家屠刀下的老鼠。
  后来,他办起了烟叶种植园,在吕宋有了家不大的烟草种植园,手底下有了几十号人,最后当他听说如今南洋各地对华人再也不敢乱来后,便和几位当年幸存的朋友一起,又悄悄地回到了坤甸,回到了镇子,办起了更大的种植园。
  随着越来越多新一批华人从国内各地走了出来,坤甸的华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和那些国内刚出来的人相比,他始终无法忘记那段惨痛的经历。
  虎子陪坐在旁边,眼睛红红的,双拳更是捏的指骨发白,他才知道叔叔嘴里那些老故事原来都是真的,为何每一位刚出来的华人来到小镇,都会被告诫要小心土人,为何大伙都宁愿等专门帮着收割的吕宋劳力到来,也不愿意用镇外那些土人。
  这些贪婪的,自己不耕种,只知道无耻的伸手,拿不着便抢,便偷,边杀人劫财的土人,根本就不配活在这块土地上。
  “走吧。”昆叔叙述完后,心情也好了很多,仿佛又变成了那个乐呵呵,见着谁都低头哈腰的老实巴交农民样,拍拍虎子的肩膀刚刚起身,突然,远处一声清脆的枪声陡然让他震了一下。
  “怎么回事?谁又打枪了?”
  枪声惊动了整座小镇,无数的华人从田地里,从种植园里冲了出来,他们扛着锄头,拿着扁担,拽着镰刀,他们知道,在这里除了他们自己,没人能保卫他们的安全。
  “昆叔,快走,他奶奶的,那些土人又来抢东西了。”一个声音从旁边叫喊起来。
  “狗日的。”虽说土人抢东西时有发生,在坤甸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刚刚才听完那段辛酸史的虎子,却不知为何仿佛心口上被人剜了一刀,红着眼睛抓起砍刀就要往外跑。
  “等等。”昆叔一把拉住了他,望着他年轻的脸庞,却没有阻止,只是从腰里掏出一支左轮手枪递给了他:“记住,这是咱们华人开创的地盘。”
  “现在和以前,那是不一样了。”
  “叔,你放心吧。”
  “砰砰砰……”随着虎子的离开,镇外的枪声越来越密集了,这让昆叔很是担心,想了想后立刻向镇上由吕宋专门派来的护卫队大营跑去。
  几分钟后,一道无线电波从镇子内发出,迅速联系上了一艘正在坤甸外海巡逻的新华海军驱逐舰上。
  “报告,坤甸东南五公里外发生了土人哄抢,目前当地护卫队正在赶去,询问是否可以提供支援。”通讯官的话,打断了正在查看这次巡逻路线的蓝建枢,他猛地抬起头后想了想,由卷起了海图,展开了坤甸地区的内河航道图。
  “在哪里?”
  “在这个位置,这里的河道水深平均超过……五米,我舰完全可以通过。”
  “那还等什么?”蓝建枢扔掉了手中的笔,迅速冲到舰桥指挥台前大喊道:“立刻联系司令部,告诉他们旗鱼号截获先遣护卫队信号,正在前往支援。”
  “拉战斗警报,全员准备。”
  “叮铃铃……”
  一阵阵刺耳的警铃声,打破了驱逐舰的平静,虽然旗鱼号已经被拆除了鱼雷等设备,改为了专职的巡逻舰,退出了主力编队,但舰上的预备役水兵们却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况,眨眼间旗鱼号便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猎豹般,龇起了全身的毛发。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望着舰艏旋转地半封闭炮塔,蓝建枢狠狠地捏紧了拳头。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34章 南与北(二)
  安西,位于甘肃境内。
  因当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大败葛尔丹部而得名,安西之名也来自安定西北的意思,只不过他老人家显然没想到,两百多年后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联系甘、青、新、藏四省的要地,却成为了八旗清军最后的残存之地。
  这些八旗骑兵,都是当年从全国抽调而出,在回叛快结束时来到西北的,足有一万余人,这也是满族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了。
  而且康熙也肯定不会想到,西北不仅没有永远的安定下去,反而在这几十年里连续动荡,内有少数民族叛乱,外有英俄侵占,新疆更是被阿古柏这位安集延人入侵,建立洪福汗国长达十余年,早已经是糜烂成片。
  恐怕也只有左宗棠这种铁腕强人,才能依靠六万湘军做主力,硬生生荡平西北,收复新疆了。
  “只不过,自己终究不是左宗棠。”大营内,陕甘总督长庚长叹一声,愁眉紧锁,他没想到新华军竟然在自己眼皮底下耍了个花招,以三万多步军拖住自己,骑兵却调头抄了蒙古人的老巢,不仅大败蒙古,还把蒙古三万骑兵都给拉到了西北,一想到这多出来的三万蒙古精骑,便坐立不安。
  蒙古骑兵虽然不比当年,甚至还不如自己手上的西北各族精锐骠骑,但比起手中最后的一万满人八旗却是厉害了很多,毕竟这是之曾经闻名天下的精锐之师,就连当年左宗棠奉命平定西北之乱时,也多次从蒙古调集他们,对抗回军中的骑兵。
  而更让他担忧的是,据探子回报,新华军得到了蒙古骑兵后,不仅没有立刻投入西北作战,反而猬集在银川一带日夜操练,还不断从山西运来大量的洋枪武装那些蒙古骑兵,若是等蒙古骑兵都把弯刀换成了洋枪,恐怕仅凭西北这几万兵马啊,还不够人家啃的。
  所以能否找到外援成了重中之重,只不过这个外援实在是……
  三千英俄联军已经抵达了伊犁,正在向喀什进发,据那位英国来使说,只要自己答应他们的条件,后面两国还将再派一万大军来支援自己,虽然听起来挺诱人的,但长庚也不是傻蛋,自然知道要想得到这种支援,会有多少难堪的条件在等自己。
  他迂腐,他守成,他死忠,但他不傻。
  英俄哪有那么好心思来帮自己,他们是看上了新疆,看上了西北,他们不想让李默那么快坐稳天下罢了。
  只是如今陕西被断,新华军已经入了甘肃直抵银川,把刀伸到自己脖子底下了,除了增加了三万骑兵外,对方阵中那位大将军显然还是位老辣之人,他知道西北地域辽阔,所以不急不躁,稳扎稳打,还下令部队不得分散,使得原本准备的袭扰战术根本施展不开,这个时候如果不接受英俄的“援助”,自己怕是迟早会落得弹尽粮绝,身首异处。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接受帮助,就肯定会有大量难堪的条件,按照那个李默的话说,就是大中华的叛徒,可如果不接受英俄,那自己肯定熬不住两年,而且时间越长,军中也是不稳,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呢?
  或许应该在发份电报给李鸿章了,要不然干脆放弃西北,走四川回江南去,只是这样一来,西北各族骑兵必然不会愿意前往,那样的话就算自己带着一万汉军和一万八旗骑兵回到东南,恐怕都会被架空。
  左也不是,右也不妥,长庚的脑袋都快要涨开了,只得起身准备去大营外透透气,不料此时帐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连忙大喊道:“来人,外面何事喧哗?”
  “报,总督大人,马家军大统领马安良,甘军提督董福祥说要见您,卑职已经和他们说了大人今日不见客,可他们依然在帐外喧闹,说有急事要禀报。”
  马安良?董福祥?
  长庚脸色豁然一变,这两个人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马安良是昔日回叛四大首领马占鳌的长子,马占鳌投降后,他便被调用北京,李默进攻北京时恰好回陕西省亲,这才避过一劫。
  此人有勇有谋,和他父亲马占鳌一样,都是野心勃勃胆大妄为之人,回到陕西后立刻接过了马家军首领一职,这段时间更是口口声声勤王保驾,暗中却不断鼓惑信教群众,大肆招揽人马,才短短一年他的马家军便从区区三营,发展到了如今一万多人,已经成了陕甘军中最大的势力。
  最重要的是,此人是回民,一直深受其父的影响,妄图在西北建立一个回民国家,即便是到了北京仍然借传教之名来往于各回民聚集区之间。
  而另外一位甘军提督董福祥同样不是好人,他自幼习武,年少时与西北绿林多有来往,身为汉人,回叛时不仅不共抗回军,反而和他们一起造反叛清,手上沾的汉人血不比那些回军少多少,在见到打不过后,又立刻跳转头来降了刘松山部,是个典型的两面三刀之辈。
  马安良回到陕西掌管了马家军后,两人私底下来往密集,若非天下大变,长庚是绝不对让这两个人走到一起的,但那时他手中不过三万余骑兵,又急于回京保驾,不得不眼看着两人越走越近,此刻已经有了尾大不掉之势。
  这样两个人,忽然联手来见自己,到底想作何?
  长庚立刻挥手让侍卫小心戒备,才招呼人请两人进来,见到两人后立即笑问道:“两位今日联袂前来,不知找本官有何事?”
  “总督大人,我两人今日来是想问您一句话,这英俄到底是连不连呢?”
  说话的是马安良,他正当盛年,头戴小帽,此时又是一身盔甲,看起来倒也有威风赫赫,而旁边已经六十多岁的董福祥虽然没说话,但也是倒竖浓眉,面色不善。
  被人当面质问,又打搅了自己的思路,长庚早已心感不悦,若非两人是此刻军中最大的助力,恐怕早已命人把他们赶走了,此时也只能冷声反问:“翰如(马安良字),你的意思呢?”
  似乎猜到了有此一问,马安良扭头看了眼董福祥,拱手道:“总督大人的心思属下不知,不过如今新华军已经平定了蒙古,又招来了三万蒙古精骑,正在银川日夜训练,再加四万步卒,如今对面的西北军已经有了八万之众。
  而且大人想必很清楚,与我等相比,新华军中皆是洋枪样炮,不是我长他人志气,若是正面强攻,我等根本毫无胜算,现在陕西失陷,西宁(今日宁夏)也已经快要被他们接收完了,所以我和董提督商量了,与其在此地等死,不如带人马入新疆,与英俄一起联手对付新华军。“
  “入新疆?”
  “不错。”董福祥两眼一眯,锐芒闪闪:“总督大人,不瞒您说,我二人已经答应了驻在喀什的英俄两国大使,答应了他们一起入新疆联手共抗大敌。”
  “所以我两人今日前来,是想邀请大人一起入疆,大人是满族正黄旗出生,皇家后裔,就算您想降了对面,李默也必不会轻易绕了您,何不随我等一起去新疆创番大事呢?”马安良鼓动道:“如今英俄两国都愿意支持,以大人的手段能力,再有一万八旗骑兵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