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朱元璋 >

第11部分

朱元璋-第11部分

小说: 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基说:“学生岂能比得了老师?”因为佛性入佛门前教过他,所以他对佛性恭恭敬敬地执弟子之礼。
  “那都是过去了。”佛性道,“从前我只是个设塾开馆的教书先生而已,你不过跟我读过几天经书,如今则是分道扬镳了,一个僧,一个道,冰炭不同炉了。”
  刘基道:“佛家也好,道家也罢,殊途而同归。先生是从普陀山归来吗?”
  “没有去成。”佛性道,“方国珍起兵,封锁了海岛,我就想到你府上混几顿斋饭吃了。”
  “学生正愁着无法排遣时光呢,老师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聆听教诲。”刘基告诉他宋濂点了翰林,却发誓不去,章溢、叶琛虽当着差,也懒怠与贪官为伍,都赋闲在家,回头要把他们接来,陪老师多住些时日。
  佛性称他住的这地方山明水秀,真是世外桃源。
  刘基却是叹息连声,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哪有真正的桃花源?想过野鹤闲云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佛性说:“说说而已,你不同于我。我垂垂老矣,心早已是槁木死灰,不问世事了。你正值壮年,为天下黎民计,你也该出山,你迟早是闲不住的。”
  刘基一面给佛性添茶续水,一面笑道:“这话可不像佛根深植的槛外人所说的。”是啊,佛门讲出世,佛性却劝人入世,岂非反复其道?
  佛性自有他离经叛道的见解:说什么六根清净,其实很难做到,无忧禅定,有时只是追求罢了。入世难,出世更难。
  刘基说:“说得好。老师何不入世,干一番经天纬地大业?”
  “这使命只有你刘伯温来担当了。”佛性说,“你不是占卜极灵的吗?你没摆过未来之卦吗?”
  “我从不为自己占卜。”刘基说,既然老师说起,他现在就摆一卦试试。
  刘基在供奉着张天师的神案前上了香,口中念念有词:上启天地,太上老君、张天师,并启四时、五行、阴阳、日月并十二天罡、十二地煞,值日功曹,天地定位,人极肇立,爰有卜筮,维此灵验,吉凶孔昭,启迪隐机。
  佛性在一旁摇着扇子笑眯眯静观。
  祝毕,只见刘基捧起卦罐轻轻摇了几下,记下制钱阴阳,连摇三次,将制钱散于案上,摆开一看,对佛性解释,这卦象倒是应了老师的话,进取在即,出仕为上,不过也有点滞怠,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恐不能善终。
  佛性也有他佛家的说法:善始与善终是善善相因,善故善,善启恶,这是乐极而悲,否极而泰的意思。世间本没有纯正的好与坏。
  刘基说:“日后再看吧。”
  佛性说:“你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你看天下雄起的各路豪杰里,哪个能成气候?”这也许是他来浙西访刘基的本意。
  “皆流寇耳。”刘基一脸不屑神色,除了私盐贩子,就是打鱼的、装神弄鬼的妖教。这一年来,方国珍、张士诚和北边的韩山童、刘福通都派人来找过刘基,请他出山,他都躲开了。不屑为伍,因为刘伯温认为他们成不了气候。
  佛性说:“良禽择木而栖呀,你自来清高、孤傲,岂能与等而下之的人为伍。但你终究会遇到明主的,你的卦象里却没有,我疑心你的卦术还未炉火纯青。”
  刘基服气,称佛性的话一针见血。
  佛性说他已知道未来的明主是谁了。
  “是哪一个?”刘基眼睛一亮。
  “看你这眼神!”佛性说,“还敢夸口长隐山林吗?”
  刘基笑了,他只有在老师面前现出本色,一扫清高、孤傲之气。
  佛性说:“此公现在还没于草莽之中,我不是靠未卜先知而行事,这个人我很熟,日后必是他崛起群雄之上,最终登大统。我已把你和宋濂荐给了他。”
  刘基说:“老师自己把仕途看成烂泥塘,却把学生往泥塘里推,何如此不公啊?”
  二人不禁抚掌大笑起来。
  小小的亲兵居然能啃动《资治通鉴》和《孙子兵法》,不能不令郭子兴另眼相看,他试着与朱元璋对了几回策,自愧不如。朱元璋看书绝不是装潢门面,郭子兴便不时地让他出出主意,尽管内弟张天佑和他的两个儿子十分反感。
  这几天郭子兴又很心烦,苦于没人商量,见朱元璋在廊下侍立,就召他上堂,让他坐下,说出了自己的隐忧,问朱元璋怎么办。
  原来,自从桃花山寨的草寇赵均用和彭大下山投来濠州后,每人都仗着兵多,全都当了元帅,小小濠州竟有五个元帅了,事事掣肘,政见不一,仗着兵多,不把郭子兴放在眼里,处处与他为难。
  朱元璋分析,那个彭大还算讲义气,人也比较正派,孙德崖却很坏,他和赵均用勾搭在一起,早晚是祸害。
  “那你说怎么办?”郭子兴问。
  朱元璋进言,及早扩充队伍,离开濠州,另辟蹊径。说得干脆。
  郭子兴点点头,话是这么说,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呀。
  朱元璋认为,赵均用当年占山为王,打家劫舍,抢男霸女,如果不除掉他,有损义军清名。况且,这号人,本来就不该收留,一条鱼会腥了一锅汤。
  郭子兴也承认,现在是鱼龙混杂,难分良莠,赵均用手上有兵,要除掉谈何容易,内讧反而不好。所以委决不下。
  朱元璋主张不先发制人,必受制于人。
  郭子兴只是唉声叹气,他下不了这个决心,没这个勇气,也自认为没这个实力,谈了也是白谈。
  从帅府大堂下来,朱元璋没有马上走,他有意在后花园里走动着,希望碰上马秀英,或者吸引她注意。今天没有琴声,朱元璋好不失望,他不时向绣楼上张望。楼上很静,阒无人声。
  朱元璋拾起一个小石子,向楼上抛去。当啷一声,小石子在朱漆窗上响亮地打中了。
  果然奏效,拿着一卷书的马秀英走到窗前来张望,一见朱元璋在下面,冲他笑笑,又想回去。朱元璋不敢大声说话,就打手势让她下来。
  马秀英很是犹豫,但还是下楼来了,她没有往朱元璋跟前靠,远远地站下,问:“先生有什么事吗?”
  朱元璋说:“没有大事,怎敢来打搅。”他往前凑了几步,告诉她,桃花山抢她的那个匪首赵均用投到濠州来了,而她父亲并不知他的根底,反倒称兄道弟,现在赵均用又想把她父亲架空,由他说了算。朱元璋觉得这个话题选得非常好。
  马秀英果然很在意地说:“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有他这种人在,濠州就不是什么义军,倒成了山寨了,你的意思是让我去劝父帅?”
  “对,必须除掉他。”朱元璋说。
  “你为什么不说?”马秀英问,她有耳闻,朱元璋虽没品级,大事小情,郭子兴倒常问问他的看法。
  朱元璋说一则他人微言轻,二则她父亲并不知道他上桃花山救马秀英的事。
  “好吧。”马秀英答应马上去找父帅,绝不让父亲与这样的打家劫舍大盗为伍。
  说完正事,朱元璋见她急匆匆要走,就说:“小姐这么烦我吗?”
  马秀英望着他笑笑:“我何尝烦你了?”
  朱元璋当然有说的,干吗不敢多说几句呀?与他交谈时,马秀英也是左顾右盼,像做贼似的。
  马秀英嫣然一笑。她岂不知朱元璋的心思?无论出于对朱元璋的感激,还是出于对他有见地、有才干的景仰,她也愿意与他多在一起呆一会儿,但她不得不防着别人的悠悠之口,毕竟是男女有别呀。
  不过,她临走时投给他的一瞥温柔的目光,就足够了,朱元璋会不解其中味吗?
  第九章
  一个要坐第一把交椅,一个要霸占人家女儿,利益均沾,借刀杀人。一张热饼藏怀中,烫烂了皮肤的是热饼,还是那颗滚烫的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郭子兴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濠州城里,与他一道起兵的孙德崖本来与他明和暗不和,分歧主要是要反元还是搜刮民财。郭子兴虽然眼高手低,毕竟想干一番事业,而孙德崖他们,眼睛盯着的是金银财宝。如果说赵均用、彭大来投效之前矛盾尚未表面化,赵均用一来,就越来越尿不到一壶里了。
  这天,孙德崖请赵均用喝酒,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郭子兴身上。
  孙德崖说郭子兴要文没文,要武没武,却要统帅我们,还背地里称赵均用匪性不改。
  这当然是明显的挑拨,胆小怕事的郭子兴避还避不及,岂敢主动树敌?赵均用不傻,明白孙德崖的野心是在濠州坐第一把交椅。赵均用先让他当出头的椽子,而自己现在最想得到的是郭子兴的女儿马秀英。他弃了山寨投到濠州来,有一大半原因是冲美女而来。但这心思不能说破,他甚至不能说他抢掠马秀英时就知道她是郭子兴之女。于是赵均用先恭维了孙德崖几句,说他是大将之材,理应坐第一把交椅,附和他说郭子兴是个无能儿,最多能当个书办、刀笔吏什么的。三说两说,他扯到了马秀英身上,这是他与孙德崖的交换条件。
  赵均用说昨天到郭子兴府上,无意中看到一个美人儿,原来是郭子兴的千金,真是闭月羞花呀!
  “你看上了?”孙德崖说,“你说的是马大脚吧?那朵花人人想摘,郭子兴视如掌上明珠,他会给你?”
  赵均用说:“不瞒你说,前些天马大脚去皇觉寺上香还愿,我都把她掠到桃花山上去了,差一点把她睡了,可惜,我稍一马虎,叫她逃掉了。你知道帮她逃走的人是哪个?”
  孙德崖说:“是谁?”
  赵均用道:“就是这个朱元璋,他那时还是个和尚。”
  孙德崖笑道:“你是吃他醋吧?”
  赵均用说:“这个人诡计多端,听说郭子兴对他言听计从,他在郭子兴面前献计,要除掉你我呢。”
  孙德崖火了:“这贼和尚胆敢如此,我可不是好惹的,我一定饶不了他。”
  赵均用说也不必费事,用借刀杀人计,就叫那秃和尚死无葬身之地了。
  孙德崖被他点起火来,恨不能立时来个清君侧,除掉朱元璋,让郭子兴失去左膀右臂好听命于自己。
  赵均用早已打探明白了,朱元璋得宠,郭子兴的小舅子和两个儿子都很生气,妒火中烧,如果用个小小的离间计,让朱元璋失宠,郭子兴没了羽翼,再收拾他不迟。
  孙德崖称赞这是个好主意。
  赵均用说:“灭了郭子兴,我无二话,拥戴你为王。”
  “那你就是丞相。”孙德崖表示得极慷慨。
  赵均用色迷迷地说:“宰相不宰相的我倒不在乎,嘿嘿……”孙德崖立刻明白了:“放心,郭子兴那个女儿归你,我绝不会争。”
  于是达成默契,二人击了一下掌,赵均用让孙德崖等待好消息,他拍胸脯说马到成功。
  赵均用看得是很准的,郭天叙和舅舅张天佑早看着朱元璋不顺眼了,凭什么他来了没几天就成了郭子兴的座上宾?
  这一天,郭天叙正在签押房里和小丫环调笑。
  一个护兵来报告:有一个人要找朱元璋,问他什么事,鬼头鬼脑的又不肯说。
  郭天叙立刻起了疑心,跑了出来。
  在门口,郭天叙吼了一声:“谁找朱元璋?”
  一个小兵扭头就跑,郭天叙追上两步扭住他,问:“跑什么?有事跟我说。”
  小兵显得很恐惧,说:“赵元帅叫我必须把信送到他本人手中。”
  郭天叙说:“交给我吧。”
  小兵不肯交,说怕回去挨军棍,说着又要跑。
  郭天叙下令:“把信给我搜出来。”
  几个护兵不费吹灰之力,便按牢了那送信小兵,从他怀中截获了一封信。
  郭天叙拿过来一看,写着“朱元璋钧鉴”,左上角有“十万火急”四个字。
  郭天叙急不可耐地扯开火漆封口,只看了几行,便吼了一声:“好啊,你个朱元璋!吃里爬外!”
  那小兵又要溜,郭天叙命令逮住他,先关起来,别走漏了风声。
  这可让他抓到了朱元璋的罪证,郭天叙立刻告诉了张天佑,二人联手去找郭子兴发难。
  郭天叙和张天佑气冲冲进入大堂时,见朱元璋忠于职守地站在堂前。
  郭天叙冲朱元璋哼了一声,大步上堂,把截获的信拍到了郭子兴案上,郭子兴看了看他们俩,拾起信看过,一脸的困惑:“不能吧?”
  郭天叙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郭子兴看了廊下的朱元璋一眼,怕他听见议论他,就叫他先下去。
  朱元璋应声退出。
  郭子兴心想,朱元璋一直在劝我及早除掉这个姓赵的,怎么会和他联起手来加害于我?
  张天佑一口咬定,也许这是他的障眼法。
  郭子兴疑惑地说:“我待他不薄,这于理不合呀!再说了,朱元璋算个什么人物,值得赵均用重金拉拢?”
  郭天叙说:“父亲到这时候还这么心慈面软!这很简单呀。朱元璋是你的亲兵,随时有机会对父亲下毒、行刺。”
  郭子兴说:“再访察访察,别冤枉了好人。”他听儿子说得有理,却又下不了决心。
  张天佑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给了他喘息之机,他先下手怎么办?”
  郭子兴问:“你们俩的意思是……”
  “抓起来,一刀宰了,”郭天叙说,“永绝后患。”
  郭子兴摇头,说:“我还是不相信朱元璋背我,既背我,又何必投我?这样吧,先把他押到地牢里去,看一看再说。”
  郭天叙二人便不再说什么,只要抓起来,朱元璋也就完了,不再是拦路石了。
  方才还好好的,转眼之间就成了囚徒,朱元璋百思不解,不知犯了哪路神仙。
  朱元璋被反绑在柱子上,屋中空空,只有些烂草凌乱于地上。他的表情是沮丧的,大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难堪之慨。
  他也猜到有可能是张天佑、郭天叙在郭子兴跟前下了蛆,以朱元璋的精明,会看不出他们眼里冒出来的妒火吗?想想自己又问神灵又派人实地访察,最终才投了郭子兴,到头来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这不是咎由自取吗?
  他盼着马秀英来救他。她一定被蒙在鼓里,以她的善良和正直,她只要知道我朱元璋在受难、受委屈,一定会不顾一切地来搭救的。因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