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朱元璋 >

第16部分

朱元璋-第16部分

小说: 朱元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满心欢喜地问好在哪里?
  李善长说,一言以蔽之,这是旺夫的相,夫以妻贵,夫以妻荣。
  听起来是司空见惯的客套,其实是李善长发自内心的话。他对马秀英早有耳闻,今天初见,见她的谈吐果然不俗,他不由得在内心感叹,朱元璋有这样的妻子,真是福分啊。
  朱元璋说:“依先生说来,我今后所有的好事都因她才有?”
  李善长说:“差不多如此。”
  朱元璋开了句玩笑:“看起来,自己的运气好,不如靠着夫人的命运佳呀。”
  几个人都笑了。
  第十二章
  没生养过的少妇一次领养三个儿子,且要承诺,五年后推出三员大将。天外飞来一个不肯为妾的人,元配夫人愿与她易位,是宽容还是陷阱?
  至正十四年七月,朱元璋统兵向滁阳进发,三万人马浩浩荡荡,几乎兵不血刃地占了滁阳,一时军威大振。
  朱元璋在李善长、冯国用陪同下统兵入城,旗帜鲜明,马步军雄壮。朱元璋极为兴奋,没想到这样顺利地占了滁阳,守军几乎是不战而弃城。
  李善长也说是好兆头。
  忽然前面吵嚷起来,不一会儿,花云带着两个十几岁左右的小男孩过来,他们一见了朱元璋,一齐大哭,一个叫叔叔,一个叫舅舅。
  朱元璋认了半天,才认出来:“你是文忠外甥?你是文正侄儿?”二人点头。
  朱文正说,叔叔走了以后,他跟着娘逃难,第二年母亲就饿死了,他只好去盱眙投姑姑家,没想到姑姑也去世了,文忠弟弟正没人抚养,他们就来找叔叔了。
  “好,好,”朱元璋见他们身后还有一个更小的孩子,就问:“那是谁?”
  李文忠说那是他们半路上认识的,他叫沐英,父母双亡,他希望舅舅把他也收留了。
  “儿子不怕多!”朱元璋大声叫:“马秀英!”
  马秀英的小轿过来了,她下了轿,朱元璋对她说:“我一次给你认了三个儿子。”他挨个介绍,指着朱文正,说是大哥的孩子;这个叫李文忠,是他妹妹的孩子;这个叫沐英,捡来的。从今往后,都改姓朱,都由你管。三个孩子交马秀英了,并说五年后,管她要三员大将!
  三个孩子立即懂事地跪在马秀英面前磕头,齐声叫娘,弄得马秀英大为不好意思。
  李善长说:“尊夫人自己尚未生育,你却一次为她认了三个大儿子,她够有福气的了。”
  朱元璋笑道:“李先生也多费点心,你是大儒,给他们上上《四书》《五经》课。”
  李善长说:“责无旁贷。”
  但马秀英替李善长挡了驾。她说,几个孩子是蒙童,用不着起用大儒,过两年再请李先生传道授业,眼下,识字启蒙阶段,她就可以应付了。
  李善长说,三娘教子,极好的事。
  马秀英是个办事麻利的人,进城安顿下来后,就在居住的镇抚衙门后进院子办起了学堂。
  院子竹林前放了四张书桌,朱文正,朱文忠和朱沐英三人已换了新衣服,马秀英正给三人上课,旁听的还有郭惠。
  马秀英正在上《论语》,今天讲的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马秀英领读,四个孩子复诵:“……子路率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接着又念了一句:“夫子哂之。”
  马秀英说:“我先倒过来问,孔子对子路的回答,为什么哂之?什么叫哂之?”
  沐英抢先答:“哂之是生气了。”
  “不对,”朱文正说,“是怪罪之义。”
  马秀英说:“哂是嘲笑的意思。为什么嘲笑子路?因为子路说,他用三年的时间,就能够把一个受到大国威胁又加上灾害严重的中等国家治理好,你们说能吗?”
  “不能!”几个孩子一齐喊。
  丫环金菊悄然来到马秀英身后,说了几句悄悄话。马秀英皱起了眉头,想了想对孩子们说:“你们先自己学,文正,你大,你领着念,把课文念熟了,再默写,不准淘气,晚饭给你们做好吃的。”孩子们答应了。
  说罢,马秀英和金菊向房子里走去。
  一路走着,马秀英很感纳闷,是什么人这样大的口气,口口声声叫朱元璋的名讳呢?听金菊说,这个老头相貌不凡,还领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姑娘是武将打扮,背两把宝刀,难道这就是朱元璋的“未婚妻”?他什么时候定的亲?朱元璋可从没说起过呀?她觉得蹊跷,必须赶在朱元璋回来前去看个究竟,她不相信朱元璋会去拈花折柳,更不相信他出家当和尚时有人会与他定亲。
  她和金菊来到前院会客厅门外,马秀英有点犹豫。
  马秀英没有马上进去,却从门缝向里张望,见一长髯老者坐在春凳上看书,不时品茶,很有点仙风道骨气概,这正是给朱元璋看过风水坟地的郭山甫。他对面坐着一个长相俏丽且有几分凌厉的少女,她正是郭山甫的女儿郭宁莲。
  马秀英把金菊拉到一旁问:“老人家到底怎么说的?”
  金菊说:“他只说了一句,叫我去通报朱元璋,说当年许配给他的媳妇送来了。”
  马秀英又好气又好笑,却又没奈何。
  金菊说:“这太不像样子了,他这么大事居然瞒着小姐。”
  马秀英说:“如果是他当游方和尚时的允诺,倒不能太怪罪他,那时他还不认识我呀。”可天下有这样的傻瓜吗?愿将女儿嫁和尚?
  金菊怪她的小姐就是心慈面软。主张不管真假,绝不可开这个先例,猫吃惯了腥,那还收得住吗?
  马秀英忍不住笑了出来:“你这小妮子,小小的人儿懂这么多,谁教你的?”
  金菊说:“小姐真没良心!人家向着你说话,你倒派我的不是,我不管了,明儿个朱元璋娶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我看你怎么办!”
  马秀英说:“那不成皇帝了吗?金菊,你看这事怎么办?”
  金菊说,老天长眼,正巧赶上他不在。咱们一口回绝了那老头,说他已经有了夫人,给他点钱,打发他们上路,人不知鬼不觉的,等到朱元璋回来,知道了也晚了,他若压根不知道,就永远别告诉他这回事。
  马秀英说:“看不出,金菊你这丫头还真有点鬼点子。你这办法不失为良策。可我觉得对不住这个老头,人家风尘仆仆地把女儿送来,就这么打发了,传出去不是对朱元璋的名声不好吗?”
  金菊说:“你这人可少见!那好,你去认吧,替朱元璋多认几个小老婆回来。”
  马秀英说:“我去见见再说吧。”
  马秀英刚一走进客厅,正在看书的郭山甫肃然起敬地站了起来,打量她几眼,说:“这才是母仪天下的人。”
  马秀英听明白了,只有皇后才能称母仪天下呀!这个仙风道骨的人怎么信口开河!她却装着不懂,连说:“快请坐。”并且亲自续茶,她发现郭宁莲正冷眼看着自己,就笑吟吟地说:“这位俊俏的小姐是令爱了?”
  “是。”郭山甫说,“正是小女。”
  郭宁莲不很客气地对马秀英说:“你就是朱元璋的夫人了?想不到这小和尚袈裟一脱,还真有艳福呢。”
  马秀英被说得面红耳赤,颇不自在。
  郭山甫说这事不能怪朱元璋,更不能怪夫人。
  郭宁莲言语犀利地说:“这么说应该怪我了?我娘早说过,路上捡来个小和尚靠不住,怎么样,不幸言中了吧?”
  这话让马秀英暗吃一惊。还真是他当和尚时的越轨之举。更叫她吃惊的是郭宁莲,不但打扮,就连言谈举止都有一股侠气,三从四德的礼仪在她身上踪影全无。
  郭山甫想换个轻松一点的话题:“你认识郭兴、郭英吗?”
  “认识呀。”马秀英说那是两个很好的人,如今都跟着朱元璋领兵操练呢。
  郭山甫说:“他们都是犬子。”
  这又是个意外。马秀英已来不及细想这其中的人物关系了,只本能地意识到,这更不能慢待了。
  “失敬,失敬,”马秀英连忙说,“等一会儿我叫人去请他们兄弟来,你们父子兄妹团聚一下,这是大喜事呀。”
  郭宁莲却说:“我可要回家了,谁爱团聚谁团聚。”显得很任性。
  马秀英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郭山甫脸上挂不住,喝斥道:“休得胡言,婚姻大事,岂是这样草率的吗?”
  女儿顶撞说:“父亲倒不草率,把女儿许配人家,连人家有没有老婆都不知道,贸然送来,这多有面子呀!”
  郭山甫气得脸都白了。
  马秀英说:“姑娘且莫着急,总会有个办法的。”她也只能这样说。
  郭宁莲却掉过身去看窗外了。
  一时气氛相当尴尬,马秀英连忙吩咐站在门外的金菊,快快到兵营里去请二位郭将军。
  父亲、妹妹迟早会来,郭兴、郭英二人心里有数。但郭兴一直心里揣着个小兔子,他并不赞成再把妹妹送来嫁给朱元璋,他既已被郭子兴招了女婿,妹妹再来,算怎么回事?可他也知道他爹的执拗,担心将来有难堪的日子,这一天不是来了吗?为朱元璋成亲的事,他已给父亲写信了,他怎么还来呢?让妹妹给人家做小?
  一阵喧嚷后,郭兴、郭英回来了,都问候了父亲,然后问:“妹妹不是来了吗?怎么不见?”
  郭山甫说:“方才还在。大概出去方便了。”随后又埋怨两个儿子说:“你妹妹跟我耍脾气了,都怪你们,朱元璋既已成了亲,该写封信告诉我呀!”
  郭英道:“父亲不是会占卜吗?这么大的事难道没算出来吗?”郭兴扑哧一笑,又见父亲生了气,忙捂住嘴。郭兴说:“我们真写了信了,一报平安,二说了妹妹的事,十多天了,还没接到吗?”
  郭山甫说,兵荒马乱的,可能耽搁了。
  郭英说:“那现在怎么办?妹妹那脾气,也不能给人家做小啊!”
  郭山甫感到两难,说:“现在是双手捧个刺猬了。我是看不错的,你妹妹是国母相,现在即使做小,也不能悔婚。”
  郭英说:“这可便宜朱元璋了。”
  郭山甫问起朱元璋口碑怎么样?
  郭兴说,他这人,大事看得准,小事能忍让,知道怎样得人心。只是,冷眼看郭子兴还是不会放心,别看做了他女婿。
  郭英也说,郭子兴的心眼比针鼻儿都小。前天来滁州视察,汤和因为说了句“朱镇抚领我们打下滁州”,郭子兴就闷闷不乐了,别人在他面前夸不得朱元璋,再加上他小舅子和白吃饱的儿子在背后下蛆,郭英预感到日后也是难办。
  郭山甫却不以为然,说这不要紧,郭子兴这种妒贤的人不会持久的,要他们尽心尽力辅佐朱元璋,有事提个醒,不能看他的笑话,说自己如果正当年,都会前来效力的。
  郭英说:“别说那么远了,妹妹这事怎么办吧?”
  郭山甫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当妾吧。你们两个人劝劝你妹妹,千万不能火上浇油。我冷眼看去,马秀英这个人敦厚、宽容,绝不会为难宁莲的。”
  外面有人报:“朱镇抚回来了。”
  三个人都起身向外迎,朱元璋军服未换,显得威武干练,一进来就说:“郭先生远来,有失迎迓,得罪了!你该说一声,我派人去接就是了,怎好让你这样奔波受苦!”
  郭山甫说:“没有多少路,何必麻烦你。”
  朱元璋请他们坐,又喊人上茶。马秀英进来,朱元璋问:“准备酒宴了吗?”
  马秀英说:“这样的小事我都办不了,要我何用?酒宴已备停当,马上可以入席了。”
  朱元璋开始脱军装。
  这时金菊拿了一封信和马秀英咬耳朵。朱元璋看见了,问:“什么事,鬼鬼祟祟的?”
  马秀英说郭小姐在门房留了一封信给郭老伯,她回庐州老家去了!
  人们大惊,这无异于在众人头顶上响了个炸雷。
  郭兴要去追他妹妹。
  郭山甫说:“你去没有用,那倔丫头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追不回来的,除非我去。”
  人们都很为难,没想到马秀英笑吟吟地说:“我去吧。”
  朱元璋摇头道:“最不合适的是你,你去了,等于火上泼油。”大家都认为朱元璋的话有理。
  马秀英胸有成竹地说:“不会的。”她对金菊说,“备两匹马,你跟我去。”
  郭兴也说:“不行。若不,谁也不用去追了,随她去吧,过一段消了气再说。”
  朱元璋说:“不用追也罢。这件事最好的办法是悔婚。郭先生在我家迁坟时说此事,也只是说说,虽有个红帖子,我并没过聘礼,也就可以不算退婚,就当没这么回事。”
  朱元璋本心并不想这样,一来郭宁莲显然已动怒,强扭的瓜不甜,况且他又必须顾及马秀英的感受,也只好放弃了。
  郭英表示,这也说得过去。
  不想郭山甫却不答应:“不行。婚姻大事,岂是儿戏!父母做主,天经地义,由不得她的性子,就是给元璋做妾,也认了,这也是命中注定的。”
  这一来又僵了。马秀英拉了金菊一把,二人悄悄溜了出去。
  马秀英、金菊两人骑马出了城门,一路拍马疾行,马秀英有信心追上,郭宁莲是步行,她走不多远。
  金菊说:“我真不明白小姐是不是犯糊涂,你自告奋勇追她干什么?没有你这样的,你得意你丈夫小老婆越多越好哇?”
  马秀英说,元璋接过人家的庚贴,现在怎么好悔婚?郭老伯又那么执拗,他两个儿子又在元璋这里帮扶,从哪儿看,都得玉成。
  金菊说:“我看小姐是专往有刺的地方抓!我冷眼看去,郭家小姐是沾火就着的性子,处处拔尖、任性,弄到一起,日后怎么处?她要不骑到你脖梗上才怪呢。”
  马秀英说:“只要我处事公平,待人真诚,石头心也会感化的,你就别跟着瞎唠叨了。”
  金菊气得不再搭言,她认为马秀英心地善良到这地步就是窝囊了。
  又走了一程,在接近一座村庄时,金菊发现村口小河边有个人特别像郭宁莲,此时正坐在石桥栏上歇息。
  金菊说:“你看,前面小桥上有个女的,是她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