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千宋 >

第138部分

千宋-第138部分

小说: 千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扯淡,既然没来往,怎么会因为一个陌生犯罪嫌疑人拔刀。欧阳问:“能不能借笔墨一用?”
  “当然可以!”
  欧阳拿出一封书信,在南北邮局的专用信封上写上周安的名字,随便用桌上米饭封了下口道:“还请姑娘再帮我一个忙。”
  ……
  第二天不是早朝,而是每月一次的朝会和大宋第一届投票会议。欧阳特准上朝,在驿馆用早饭,驿卒进来道:“欧大人,门外有一个叫小翠的女子说你昨天在春风阁落了东西。”
  欧阳呵呵一笑:“没想到这春风阁的姑娘起的还挺早的。李四,去把东西拿来。”
  “是!”
  李四拿到信,欧阳放下晚筷道:“回房换衣服,准备上朝。”
  ……
  李四看欧阳非常小心的抽出书信,而后轻轻摊开。李四精通此道,见信中一点细发仍在道:“大人,未开启过,是不是冤枉了她?”
  “这信开过。”欧阳指着一个木字问:“看见了什么?”
  李四仔细打量了好一会道:“字体边似乎有点白色。”
  欧阳点头:“我用毛笔蘸了牛奶在空白书信上先写了个木字,而后再写了墨水木字覆盖在上。但不可能完全覆盖,总会有边角没盖上。貂蝉姑娘称身子不舒服,把信给小翠让她拿来还我时候,是二更时分。所以要看信必然近火烛。牛奶书写后,干了无痕迹,但遇热就会显形出来。现在木字边有白色,所以信被拆过还被看过。”
  第207章 选相
  李四点头,但一想又问:“大人,有可能是书信都靠进烛火。”
  “不会。”欧阳指信封道:“这边也有一个牛奶字,如果是整信靠近火烛,必然会出现一些白色粉末。而且还有一个工序。”
  “什么工序?”
  门外敲门,李四开门。一个斗笠大叔站在门口。李四一惊:“你怎么进驿馆的?”这地方是专门接待各地上京办事的地方官员,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
  “自己人。”欧阳说了一句。
  李四让开,斗笠大叔对李四咧嘴一笑,李四一愣,而后就听见展铭的声音:“大人料事如神。一个时辰前,小翠在家门口放了一块不小的青石。半个时辰前小翠离开,两刻钟前,金三进了小翠没上锁的房子,我堂弟在那盯着。”
  欧阳笑道:“我信上让周安帮我把克扣的民钱换成白银运到硫求,再从硫求运进来,交完税后,这笔钱就洗干净了。既然是对我欧阳有敌意的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会想方设法拿到这笔钱的账本,最好是抓个现行。”官商勾结就算了,但是明目张胆的贪污,朝廷是不会不管的。以前欧阳贪污都是补为国出钱的缺。但这笔却是洗成自己的钱。再加数额巨大,又有账本,赵玉想不办欧阳都不成。如果赵玉是主谋,必然会让张玄明出马截取这批白银,而后报上朝廷,让赵玉大方的将欧阳定罪。
  展铭道:“大人,下一步怎么办?”
  “金三武功高强跟踪不易。展铭你监视张玄明,让李逸风留意皇宫,如果张玄明和皇宫没有异动的话,到时候我们就计划怎么秘密抓捕这两人。”
  展铭点头:“好大人放心上朝去吧。”
  “恩!”
  ……
  大宋第一次投票终于开始。赵玉先说明了投票的事情和投票的原因。而后询问大臣们对此事进行投票有什么看法,妥当不妥当。
  看法多是正面的,以前也有类似的事,只不过不是靠投票,而是看派别势力,臣子们发表对事情的看法。最后皇帝可有可无的事就看哪个方案拥护人多,或者是拥护大臣的影响力,而后再下决断。比如前年的淮河大水,安置难民就争吵不休,有支持朝廷支援本地赈灾,有支持难民分流到未受灾各县,开启官仓赈灾的,还有提议建设难民村,由附近州县调集粮食赈灾的。别看提议都是为百姓好,其中涉及到各地方利益冲突,赵玉对赈灾是比较大方,所以赈灾负责相当一块大肥肉。最后蔡京胜利,由淮南西路安抚司总管赈灾事宜。其实谁都知道,淮南西路安抚司老大是蔡京老婆娘家的亲戚,不过这些事不会拿到明面上说。而朝廷里的矛盾很多来源这样的利益分配不均匀。
  现在人手一票投法,等于是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先前怕事,或者是事不关己,或者是怕得罪人的都有机会通过投票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投票办法很容易让大家接受。
  两个太监手各自拿一块白纸板,一个上面贴赞同,一个上面贴反对。蔡京身为百官之首,先拿笔在反对上画了一道道:“科举举仕乃是我太祖皇帝留下的祖制。太祖为科举公正,科举之时悬鼓宫外,可见重视之甚。虽西北初定,但君子行事,必然是有规有矩,不能如同商人一般,有利益就罔故祖宗规矩。”
  一名大臣则上前在赞同板上画了一道道:“目前西北初定,民生疾苦,如果贸然更换熟悉当地的官吏,必然会引起诸多误会。没有一个熟悉的官吏辅佐,当地无法安定。为我大宋西北早日安定,百姓安生。所以即使虽然下官敬蔡相,但仍旧要赞同保留军士们官籍。”
  “好了,既然是投票就不用斗嘴了。”赵玉道:“从后侧下去。”
  两太监从大臣们身后走过,点到的人转身在白板上画下自己的看法。历时三刻钟,大宋第一次朝臣表决终于结束。
  九公公亲自数了三遍后念道:“赞同票四十一票,反对票四十票,有十一位大臣未选。”
  这结果大出包括欧阳在内所有人意料之外。欧阳观察过去,似乎对结果有心里准备的只有蔡京和赵玉两人,其他人都忍不住交头接耳小声议论。
  “既然结果这样,那就这么定了。”赵玉道:“吏部跟随办理。”
  九公公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连续喊了三编,见大家只私语而不公开说,于是喝道:“退朝。”不可否认,九公公这破锣般的嗓门还是很大的。
  赵玉先行离开,而后百官退朝,欧阳本想离开,但眼角看见还低头发呆的蔡京,于是收了脚步。等大家都出门后,欧阳走到蔡京身边拱手道:“蔡相,下朝了!”
  “人心不古。”蔡京摇头:“变了变了。”
  欧阳安慰:“是世道变了一些。”
  蔡京苦笑:“你久任地方官,却是不知里面玄机。他们不是投票是否赞成反对军士们非仕而官与否,而是在投票看是不是让我下台。”
  “……”欧阳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还有这层原因。原来那四十一票并不全是同意朝政,而是有人趁无记名投票来表达对蔡京的不满。难怪票数比预计高出一倍。那赵玉显然也是知道的,难怪她毫不犹豫的同意投票表决,就是想看看朝臣们对文官之首蔡京的看法。别人看不见投票,但她可是看得清楚,每人投什么票,她心里都有数。凭借这次投票赵玉进一步把握大臣们的心态,对赵玉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胜利。
  欧阳还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坚持非仕不官,对科举看重的蔡京几天前根本不发表意见。直到刑部尚书上门,才有点雄心想看看自己影响力。现实是残酷的,蔡京因为自己的领头,反倒丢失了大量的反对票。而四十张反对票中有多少人是看自己面子给的呢?
  一场投票表明目前朝廷的政治格局。对外战事连胜,使得抑武重文之策被抑制,而文官之首蔡京当了替罪羔羊。赵玉这么多年来实行多次大型军事计划,蔡京都表示赞同和配合,所以流失了大量文官的对其支持。蔡京早就感觉到这点,否则也不会想告老还乡。赵玉显然也明白,但却坚持让蔡京继续担任相位,自然有另外一番打算。
  赵玉自从上台后,比以前更注重地方官。几个有能力的朝臣都被派到地方为官。最典型就是李纲、曾布。曾布现在是河北东路节度使,虽然其是老好人,但细心谨慎。在那位置相当合适。而李纲就不用说了,声望之高已经是地方官之首。臣子对皇帝政策不满意,身为宰相不反应臣子意见,反而是说服臣子自愿帮皇帝背黑锅,所以有这样的投票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欧大人,陛下宣大人觐见。”九公公从侧门过来。
  “恩,蔡相保重。恩……”
  九公公明白道:“咱家会派人送蔡相回去。”九公公看多了沉浮,哪有不明白蔡京虽然还在相位,但已经脱离了权利场,最后一点希望也伴随这次投票消失。
  ……
  赵玉在花园中散步,四名宫女跟随,内卫在其活动区域内布置人手。在中心亭赵玉接见了欧阳,第一句话就是:“你认为谁可接左相之职?”宋唐虽然都有内阁或者殿阁之称,但真正意义是到了明永乐时候才建立起内阁机制。宋朝内阁有点象皇帝的秘书性质。
  话说宰相全名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百官首脑。在左右相中以左相为尊,比如吏部这个组织部的人事调动是要经过左相审阅的,还有兵部采购等等,相当于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首脑。此职权利甚大,赵玉上任后对左相的权利有所削弱,但也仍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及人臣的职位。
  欧阳不懂政治,但不是傻蛋,看了这么一出戏下来,还有赵玉那么直接的开场白,就知道赵玉已经有合适理想的人选。现在连宫女都不遣开,摆明是有意放消息出去。欧阳道:“微臣都是在外任官,不是很清楚。不过微臣觉这蔡相生活虽然有些奢华,但是忠君爱国之心却是一点不少。并且其能力……微臣认为这朝堂之中似乎还无人能出其左右者。”
  “说得不错。蔡相确实能力不凡,又有资历,忠心可嘉。可惜,身为百官之首,亲自出身卖面子游说祖制,朕就想不到投票如此结果?原本指望再撑三两年,却没想已经不得人心到如此。”
  “陛下,蔡相也是遭人误会。”宋徽宗在位就是这样,拉蔡京上台推行新法,反对压力大了,就贬了他当替罪羊。有需要时候又再启用,反复用了三次。
  赵玉听了这话没有生气,她不会对欧阳这样的实话生气:“你可怜蔡京?他也并非什么清官。这时候告老还乡,总比被人合伙弹劾推倒要来得好。”
  “微臣还是觉着,蔡相精神尚好……”
  “朕问你何人接任,你却和朕闲扯。”赵玉有点不满道:“左相一职,对大宋重如泰山。你欧阳别矫情和推脱,直接说。”
  “陛下,微臣真不知道。微臣和朝臣们根本就不熟,连名字都叫不上几个。”
  “你刚也说了,朝臣中无人能出蔡相左右者。那地方官呢?”
  欧阳疑惑问:“甘信?”
  “……”
  欧阳见赵玉要暴走忙道:“其实朝廷也有俊杰,右相吴敏,中书门下侍郎白时中,资政殿大学士宇文虚中。”
  第208章 激将
  这几个人扔出来,终于是让赵玉点下头。但是赵玉显然还是不满意道:“这几人确实有才学。特别是宇文虚中刚正有智,积虑为国。但……你们退下。”
  “是!”四名宫女退下。
  赵玉道:“如果是太平之年,宇文虚中定然可以富国强民。但而今对辽战备、又要谋划对金……蔡京为什么失人心,其实是朕失人心,他替朕受过,有苦不能言。连年战争,商人们是发财了,但是侵占了大量土地的地主,因为劳力缺失,非常不满。你可知道,八年前,十万东京禁军有三万人是帮忙种田的?你又知道,各地厢军有多少是朝廷出钱养着,却被他们拉去驱使务农的?这一打仗,厢军兵力紧张起来。而按照宋律,荒废两年耕田,官府要收回重发。所以他们是不喜欢打仗的。”
  欧阳小心道:“陛下是想找个接替蔡相的,被百官攻击的替死鬼?”
  “西夏,朕灭了。辽、金朕就灭不得?当年太祖皇帝对赵普说:朕睡不着,因为卧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地盘。朕不想寝食难安。你看李纲如何?其忠心耿耿,又常年在西北军路主持军务,韩将军褒奖有加称:有李伯记在我身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欧阳忙道:“不妥啊!李大人是真真有才学的人。”
  “……”赵玉看欧阳。
  欧阳忙闭嘴。他早知道李纲是最合适人选。官品本来就大,又有声望,又懂打仗,后勤精通,有安抚地方的经验,也熟悉军中账目,乃是战争年代首选辅佐之臣。
  赵玉叹口气:“连你也觉朕是薄恩之人。太祖皇帝陈桥兵变时,陈桥守门官闭门防御。太祖只得转道封邱。封邱守门官立刻放行。你知道太祖建国后怎么对待他们?”
  “这个真不知道。”欧阳说实话。
  “陈桥忠于职守,升官。封邱惧死失职,斩首。”赵玉道:“朕从来就不薄待忠守之人。即使蔡相告老还乡,朕也让他风风光光。难道你就觉朕会舍弃李纲?要不,你来当左相。”
  李纲这人生也是大起大落,有需要时候当宰相,没需要甚至发配到现在福建三明沙县当个税官。一直到了当上西北军路的后勤官后,才发挥了其优秀统筹才能。被惊为人杰。欧阳和李纲关系一直都很不错,李纲是比较难得的务实官员,但眼里容不料沙子,欧阳不忍让他跳虎口。再说西北初定,李纲离开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欧阳没回答赵玉的话。
  赵玉叹口气:“真不该找你来商量。对了,朕想你出使金国。”
  “……”欧阳大汗,今天赵玉的问题和要求怎么条条要人命。欧阳忙道:“陛下,微臣一去金国,回头甘信就得派人去收尸。”
  “君要臣死……”
  “臣不能不死,但微臣也不想送死。”
  赵玉笑了一下道:“那你就上表给朕,保举李纲为左相。”
  “……”难怪前面和这四个宫女放消息,东京都知道自己和赵玉议论接任左相的人选。而后自己上表推荐李纲,对欧阳友好的一看,哦,原来是陛下是要用李纲,推荐。和欧阳不友好一看,死奸臣又去蛊惑皇帝,但既然已经蛊惑了,那也只能同意了,附个表一起支持好了。坏人别人做,赵玉四两拨千金扶李纲上位,轻轻松松。小娘么用人用手段用得越来越顺手了。但比起去金国和完颜阿骨打单挑……欧阳道:“是!”
  赵玉点头似乎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