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67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67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交还外国管辖的这些地区为诱饵,向蒋介石再作一次和平试探。
  那份被东乡称为建议A的最后和解建议,授权野村代表日本政府保证在整个太平洋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在贸易上实行一视同仁的原则,条件是,这个原则同时也应当适用于全世界。关于三国公约,野村将向美国政府清楚地说明,日本不打算扩充它的自卫势力圈,并且向美国重申,日本的意图是要防止欧洲战争扩大到太平洋地区。一旦中日和约缔结以后,原来驻在中国的日本军队,一部分在一段“适当时期”内继续驻在华北、内蒙古和海南岛。如果对方问起“适当时期”的含义时,野村奉命只“含糊地”答复说,大约二十五年。驻在中国其他地区的日本军队将在和约签订后两年之内撤走。野村还奉命声明,日本政府尊重法属印度支那的领土完整,当中日两国恢复和平时,或者当中国事件圆满结束时(指重庆政府崩溃),日本军队将从印度支那撤出。然而,东京方面告诉野村,日本政府有一个原则,切望不要把这种保证写进同美国签订的任何正式协定中。
  东乡在对这些建议的条件作解释性的说明时声称,虽然其中提出要在世界范围内在贸易上实行一视同仁原则的问题,但是,实际上日本政府所需要的只是一项区域性的协定。东乡认为,要在这一点上达成谅解并不难。在看了野村的汇报之后,他还相信,有关如何解释三国公约的问题,将很快能达成协议。他认为,在争论的三个主要问题中,建议A已经完全同意了美国对其中两个问题的要求。但是,他也说清楚,第三个要求,即从中国全部撤出日本军队的问题,是无法接受的。他说,对这个问题,日本这时正在提出它可能作出的最后让步。
  万一日本不能按照建议A立即同美国达成协议,东乡还准备好所谓建议B的第二套条件,作为代替,以“防止发生什么事情”。根据第二套条件,两国政府将同意:任何一方不得侵入东南亚或南洋的任何地方,但法属印度支那除外;两国在从荷属东印度获取它们所需要的原料中,互相合作;两国关系应恢复到彼此采取冻结措施之前的状况。建议B还要求美国同意供应日本所需要的石油,并且保证不从事任何妨碍日本谋求同中国媾和的活动。如果需要的话,建议B可以包含建议A的头两点,以及日本同意在实现和平之后从中国撤军这一笼统的诺言。
  11月5日,东乡通知野村把建议A递交美国政府,并告诉他,未经与东京磋商,不得拿出建议B。东京再次提醒野村,时间非常短促,形势极其危急,但是向他指出,不得造成这种印象,使美国认为日本是在发出最后通牒。另外又指示他不要以条约的形式来起草协定,因为如果是条约的话,那就需要美国参议院批准。东乡相信,美国政府也希望避免这样做,而是赞成缔结一个“行政协定”。日本外相在另一份电报中告诉野村说,“由于种种情况,签订这项协定的所有准备工作无论如何必须在本月26日之前完成”。与此同时,华盛顿一直在讨论美国政府将采取何种方针。罗斯福政府内部也有“稳健派”和“行动派”两种人。有些人认为,与其让日本在远东继续牵制住美国、英国和俄国的大量军队,还不如干脆同日本开战。这些人相信,如果向日本提出一份最后通牒,警告它不得再有任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日本很可能会让步,它要是还不让步的话,就将轻而易举地被击败。其他人,包括美国国务卿和罗斯福本人,则比较谨慎小心。
  11月初,蒋介石担心日军会进攻昆明以切断经过滇缅公路通往中国的补给线,向伦敦和华盛顿发出了万分激动的呼吁,这件事促使局势发展到严重关头。蒋介石预言,如果听任日本人这样干,中国的抗战势必崩溃。暹罗政府看到越来越多的日本军队集结在印度支那而感到惊慌,也发出了呼吁。苏联政府也担忧东条可能会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因此请求伦敦和华盛顿针对这一点向日本提出警告。在伦敦,丘吉尔渴望英美两国能以最严厉的措词,向日本提出一份联合警告。他已通过克莱琪单独向日本提出警告,说明如果日本向印度支那范围之外进军,英国将采取有力的措施,但是,他估计,美国若不参加,这个办法是制止不了日本的。而美国陆海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和斯塔克海军上将却反对发出任何这种最后通牒。11月5日,陆海军联合委员会向总统提出一份备忘录,其中写道,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只限于在发生下述一种'或两种'意外事故的情况下:(1)日本武装部队对美国的领土或托管地,对英联邦或对荷属东印度采取直接战争行为;(2)日本军队开入东经100度以西或北纬10度以南的泰国领土'即马来半岛中属于暹罗的部分';或者开入葡属帝汶、新喀里多尼亚或者洛亚尔提群岛。
  陆海军联合委员会明确声称,当务之急是击败德国,日军向昆明进击或开入暹罗(除上述特定地区之外),甚至对苏联发动袭击,都不能成为美国参战的正当理由。如果对日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话,美国应继续采取战略防御方针,直到德国打败为止。这种政策不能使支持中国的美国人满意;可是,美国总统表示赞同,11月7日,他通知丘吉尔说,他认为所提议的那种警告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尽管如此,丘吉尔于11月10日在伦敦市政厅发表演说时却宣称,如果日美之间发生战争,“英国将在一小时内接着宣战”。
  日本报刊这时充满着好战的言论。东乡给野村的指示,全被美国海军的密码专家截获和破译。根据最新截获的这些情报的要旨,赫尔在11月7日华盛顿内阁会议上发出了警告说,日本有可能“随时随地”发动军事进攻。当天晚上,野村拜访赫尔,交给他日本建议A的那些条款。野村要求迅速答复,同时还要求美国总统接见。三天后,野村拜会总统,向他宣读了日本建议的一个说明,接着,又要求迅速答复。罗斯福回答时,言语中对任何过于仓促的草率行动都表示不以为然,同时也不作出明确的答复。11月11日,东乡抱怨说,美国政府显然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当前局势已发展到何等危急的地步;他再次提醒野村,11月25日是最后限期,并催促他要再作努力使美国马上答复。在东京方面,东乡于11月10日会见格鲁。他向格鲁提出警告说,时间越来越紧迫了,并敦促他尽力去加快会谈的速度。总的说来,东乡谈话的语气是生硬的。他清楚地表明,日本决不会自愿地放弃它从1937年7月以来就为之而战的一切目标。次日,他对克莱琪说,日美谈判这时决不能说还处在预备阶段,而是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他批评丘吉尔只知道用战争来威胁,而不知道日美会谈中正在发生的情况。
  从11月12日到15日,日美双方在华盛顿接着进行的会谈,只是表明,美日两国政府仍然象以前那样各执己见,而东乡则已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赫尔认为,就解决问题来说,日本11月7日向他提出的那些建议,比其以前提出的条件并没有真正的进展。他又一次声明,东条政府对自己的和平意图一定要作出明确的保证,应当无条件赞成贸易机会平等的原则,并且应该使三国公约成为一纸具文。他坚持说,当时的谈判仅仅是初步的对话,然而,对日本人来说,这些会谈已经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的最后阶段了。
  11月14日,野村向东乡汇报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在谈判中克服困难,最后取得成功”;可是,他又告诫东乡说,美国将以武力来对付日本向任何方向的进一步军事行动。野村说,虽然美国人对是否向德国开战的问题意见不一致,但是他们对“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战争的问题,没有丝毫异议”。与他最初预料的相反,美国并没有想同日本妥协的倾向。他说,日本有可能同美国、英国和苏联交战,哪一方能坚持得最长久,就能获得最后胜利。他极力主张,日本政府应当“耐心地等待一二个月,以认清世界形势”。这是一次直率的警告,要日本政府切不可指望在建议A的基础上与美国和解。但是,尽管如此,日本政府明智的做法是不要轻举妄动,姑且等待,以观望欧洲战争的演变。可是,东乡在11月16日给野村的复电中却说,野村建议采取观望的做法是完全不可能的,结束日美谈判的原定限期不得改变。他催促野村要美国从速解决,不要“让美国转移我们的议题,把谈判再拖延下去”。东乡这时已准备好把建议B提出去,但是,为了尊重那个刚到达华盛顿的来栖的愿望,他把有关此事的指示暂时压下不发,好让来栖有机会施展他的口才说服对方。
  可是,来栖的官运并不比野村好。赫尔既不喜欢他,也不信任他,并且认为,他也没有什么新的建议可以向美国提出。再说,他到达华盛顿的时候,恰巧是东条向日本国会发表一篇好战演说的时候。东条在演说中宣称,日本打算向印度支那增派军队,这一姿态看来与日本使节在华盛顿所作的和平声明不相一致。11月17日,来栖拜会了罗斯福,并告诉他,日本不能公开废除三国公约,但是它无意成为德国的工具,也不准备等到美国深深地卷入大西洋战役之后,冷不防地在美国的背后捅上一刀。如果日美两国能够就太平洋地区问题达成一项协议,就会使三国公约“相形失色”。但是,来栖能够做的仅此而已。11月18日,他同赫尔又举行了一次会谈,他对赫尔说,照当时的情况,日本想要废除三国公约,或者使它不起作用,是不可能的。赫尔回答说,只要日本仍然同希特勒结盟,美国公众舆论就继续反对同日本达成任何协议。就这样,谈判陷入僵局。
  与此同时,来栖仍向东乡表示,他相信美国总统有诚意想同日本达成协议,他说,在他看来,最主要的是日本应该尽一切可能来满足美国对三国公约的愿望,从而促使它更深地卷入大西洋战争。他认为,这样做不仅会使日本在解决中国事件方面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而且还会使日本在欧战结束之后处于较强的地位来应付国际局势。他说,他已经告诉罗斯福,日本担心的是,在欧战结束之后,英美两国会联合起来对付日本,罗斯福回答说,正在考虑的这个协定将包括所有这些问题。
  11月18日的会谈清楚地表明,没有可能立即达成协议。于是,来栖和野村就开始向赫尔试探,有无可能在经济方面商定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来渡过危机,并提出作为签订此项暂定办法的交换条件,即日本从印度支那南部撤退军队。但是,赫尔说,单纯恢复到冻结令实施前的状况,他不愿加以考虑,因为日本可能会把撤离印度支那的那一部分军队,用来“在其他地区再进行同样令人讨厌的活动”。虽然赫尔还是同意向英国和荷兰两国政府探听对于在经济方面商定一种暂行解决办法的意见,不过,他认为,日本政府必须提出一些具体的事实来证明它的所谓和平意图。野村和来栖两人都劝告东京不要把建议B全部提出去,并且建议,日本倒是应该集中精力设法使冻结令撤销。野村汇报说,一位(没有说出姓名的)美国内阁官员曾经告诉他们说,美国总统愿意同日本达成协议,除了两位阁员之外,全体内阁在原则上也对此表示赞同。如果日本能够作出一些实质性的让步,例如从印度支那撤出军队,那就会为恢复石油供应开辟道路,也许还会导致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
  11月19日,东乡在答复野村时,指责他不应当未同东京商量就提出了暂行解决办法的建议。他说,日本国内情况不容许日本政府只是为了换取美国撤销冻结令,就同意从印度支那南部撤军。这样的撤军只能在美国政府接受了建议B的情况下,才能答应;东京这时指示野村把建议B提出去。东乡告诉野村,如果这项建议遭到拒绝,日美会谈将就此破裂。东乡在同一天的另一份急电中,指示野村和来栖向美国政府讲清楚,要是美国参加欧洲战争,美国的这种行动是否构成三国公约第三条规定的日本宣战的理由,对这一问题,日本将独立地作出决定。他还授权他们声明,三国公约不包含任何秘密条款。但是,东乡又告诉他们,除非他们看到有希望在建议B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否则就不要作这些解释。在同一天的另一份急电中,东京事先通知其驻美使节,要他们天天收听日本的短波新闻广播,以注意预示有紧急情况的密码警报,一听到这种信号,他们必须把大使馆内的密码本和机密文件统统销毁。
  就在东京向他们发出这些指示的同时,野村也向本国发出一份电报,恳求政府不要在中国事件业已持续了四年之后,又发动一场新战争,他再次建议,“以互让精神”来谋求暂时和解。他要求把这些意见转达给东条。可是,他得到的答复是,不接受他的建议,重申了命令他提出建议B的指示,并通知他说,东条完全同意这些指示。于是,在11月20日——美国感恩节那天——野村和来栖向赫尔递交了建议B。野村汇报说,赫尔对第六点,即要求美国停止对华援助这一点,感到“极为诧异”。赫尔对两位日本使节说,美国援助中国的目的,同美国援助英国的目的一样,并说,只要日本仍然同希特勒结盟和坚持在东亚推行新秩序,美国就继续援助中国。11月22日,东乡答称,如果美国愿意接受日本提出的建议B,东京不会反对罗斯福为中日和谈从中斡旋。东乡又说,一旦中日实现停战,美国就无需继续援助重庆了。在同一天早些时间的一份急电中,东乡已经把最后限期从原定的11月25日延迟到11月29日,假如到那一天日本能够同美国、英国和荷兰达成协议的话。“在这之后”——就是说,如果还没有达成协议的话——“自然而然会发生一些情况。”
  赫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虽然把日本人提出的建议称为“荒谬绝伦”,但是他在当时是否觉得如此,倒是值得怀疑的。诚然,这些建议作为一种暂时的协议,无疑尚须作一定的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