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681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681部分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3年德国军队和意大利军队入侵时从希腊、多德卡尼斯群岛和克里特岛流亡出来的);收容1942年经苏联、土耳其和波斯而逃亡出来的波兰人;也收容1944年经过意大利而到达上述地区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
  中东难民救济署署长威廉·马修斯爵士改任联总巴尔干派遣团(总部设于开罗)团长。开罗协议(1944年4月3日签订)规定,在希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还处于军事占领时期,联总要对医疗工作、救济物资和紧急善后工作进行直接的、全面的控制。
  这是联总开展工作的有力开端。它始于埃及——就象攻克东北非的伟大军事攻势始于埃及一样。巴尔干派遣团的目的在于(1)在军事占领时期,通过制定工作计划以及估算和协调救济物资需要量,对军事当局进行协助;(2)经管中东难民救济署所属的难民营工作;(3)实施培训计划。派往希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三个半独立的派遣团要在巴尔干派遣团的监督之下工作,而后者又要接受华盛顿总署的控制。于是产生了许多混乱。
  到了1944年11月,希腊派遣团的先遣队已在希腊登陆。派往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的小组也正在意大利集中待命。到了1945年3月,派往三个国家的派遣团脱离了开罗总部,直接归属欧洲地区署管辖。巴尔干派遣团就此解散了。在开罗另外成立了中东署,管理难民营工作,遣返难民,并为联总办理采购当地物资(亦即埃及棉花)事宜。
  这就是联总怎样开始其为期三年的紧张活动的情况。我们已经叙述了联总派赴受援国的派遣团的总的情况及其规划。下面是分配给十七个受援国的援助数额:
  单位:千美元
  阿尔巴尼亚           26;250
  奥地利             135;513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60;820
  中国              517;846
  捷克斯洛伐克          261;337
  多德卡尼斯群岛         3;900
  埃塞俄比亚           884
  芬兰              2;441
  希腊              347;162
  匈牙利             4;386
  意大利             418;222
  朝鲜              943
  菲律宾             9;880
  波兰              477;927
  圣马力诺            30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88;199
  南斯拉夫            415;642
  从上表数字可知,最大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受益国,而波兰则居第二位。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与捷克斯洛伐克受惠于联总救济物资也是非常之大的,乌克兰、奥地利与白俄罗斯也是如此,虽然总额要小一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联总救了希腊(包括多德卡尼斯群岛)和波兰。这两个国家最迫切的需要是食物。在联总运往希腊的救济物资中,食物几占百分之六十;在运往波兰的救济物资中,食物几近一半。希腊人民“简直就是由联总救活的”。“若不是联总迅速有效地给希腊运去了必需的物资,该国的情况将会比今天不知坏多少倍。”
  除了使希腊人吃饱之外,联总派遣团还为该国引进了某些永久性的改进措施,这在卫生方面尤为突出;并且还为希腊树立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而且并非完全不起作用的范例,表明了为国家而不为某一政治集团工作的重要性。如果说希腊终于从内战的灾难和共产党人的统治下被拯救了出来,那末拯救的功劳应部分归于联总。在曾经处于意大利统治之下的希腊的多德卡尼斯群岛上,联总派遣团与英国军事代表团密切配合开展工作,不但使居民免于饥饿,而且还教会岛民如何经办公共工程和福利设施,使他们在联总派遣团于1947年1月结束业务之后能够接管并继续经营这些工程和设施。
  在所有欧洲国家的救济规划中,联总向波兰供应的救济物资以美元价值计算为数最大——占联总全部救济物资的百分之十六,占整个欧洲规划的五分之一以上。波兰在战时遭到了彻底的摧残和破坏。当和平来临时,这一片废墟本身势必要迫使任何波兰政府采取某种形式的国家管理经济制度,并且要“把重点放在促进农业耕作方法现代化和机械化上,以及提高工业化程度上”。波兰在1946年和1947年相继遭到歉收,而这两次都由于联总救济物资的及时到达,才避免了饿殍载道的威胁。除食物外,联总对波兰最重要的馈赠是农业机械(例如拖拉机)以及种子、牲畜、化肥、拖网渔船、渔网、钓鱼用具和罐头工厂——实际上是提供了能协助波兰恢复自己食物供应的一切物资;联总不仅供应了拖拉机,而且还教会波兰农民如何使用拖拉机,因为这是首次大规模向波兰引进农业机械。在卫生设施方面,同样地,联总不仅供应了药物和医院设备,而且为了满足“波兰医学界全体成员所表示的要改进其服务质量的迫切心情”,又提供了医疗新技术的指导,这种新技术现在“已融合在该国的医疗实践之中”。
  到了1945年底,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年并未为欧洲带来和平,而是带来了新的冲突,这就是共产党国家和非共产党国家之间的对峙。波兰政府则是站在分界线的共产党国家一边,这也是非常清楚的。然而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这些国家是提供人力与物力的主要国家——却继续对一个可怕的潜在敌人过分慷慨地提供物资和援助,并且重建其经济,这种经济将成为共产党势力在东欧的堡垒之一,而且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调动起来反对它们。联总对波兰的援助是国际性慷慨施舍的最惊人的努力之一,是史无前例的。
  对于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援助,虽说为数略少,但也是前述同样努力的一部分。这两个苏维埃共和国的疆界除原属于苏联的领土之外,还包括1939年从波兰兼并的地区。它们由于遭到德国的征服和占领,受到红军撤退时所执行的“焦土”政策的破坏;其受害之深不亚于波兰,苏联所遭受的全部战争破坏,有一半是在乌克兰的工业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共和国代表了苏联的主要力量,克里姆林宫的政治家们也许会感到惊奇,他们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手们此时既然已使苏联在经济上听任他们摆布,却没有推翻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没有把他们自己的条件强加于苏联。事实上,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非但没有利用它们的机会,而且还继续以联总的援助去医治俄国的创伤。1945年8月,苏联申请要七亿美元的善后救济物资。这一申请未被接受,而代之以给予这两个共和国二亿五千万美元的救济物资,其中为数一半是食物,由俄国的“联总救济物资署”主要在城市地区进行分配。俄国的这个机构“工作非常勤奋,并且总的来说是抱合作态度的”。
  再者,联总不仅派巴尔干派遣团前往希腊,而且也派它到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国家都是共产党政府当权。南斯拉夫的善后工作是联总的主要努力之一。那里的派遣团团长是一个苏联公民。向南斯拉夫提供的物资四分之一以上是食物,约四分之一是“工业善后”物资。起初有人怀疑,一些救济物资是为了共产党的利益而出售和分配的,是把非共产党人排斥在外的,是由南斯拉夫军队加以利用的。联总总署派了一个专门委员会于1946年10月访问了南斯拉夫,查明这种怀疑是没有什么根据的。
  派往阿尔巴尼亚的派遣团是小型的。阿尔巴尼亚的需要不大,它的经济比较单纯。该派遣团“始终未能消除该国政府对它的怀疑,认为它只不过是推行英美罪恶意图的一个幌子而已”。
  捷克斯洛伐克——该国在战争中遭受的物质破坏是比较轻微的,它不光是一个“受援”国,而且还是一个“物资供应”国。它以馈赠方式供应了糖、蔬菜和水果,它还向联总出售了价值达八百五十万美元的褐煤、焦炭、苜蓿以及蔬菜种子、土豆,裸麦种、小麦种和土豆种。联总也送给它价值二亿六千一百万美元的货物作为回报。象在南斯拉夫一样,联总派往捷克斯洛伐克的派遣团也由一位苏联公民彼得·I·阿列克谢耶夫领导。实际工作是由捷克人自己进行的,也就是通过弗兰蒂塞克·奈麦茨领导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善后救济署来进行的。派遣团的职能主要是咨询性的。“当联总于1947年年中结束工作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状况比任何其他接受联总援助的国家更好。”
  意大利是受到联总帮助的第一个而又是主要的前敌国。全会(1944年9月第二届全会)的苏联和南斯拉夫代表,甚至还有美国和英国代表,起初都不认为意大利提出申请是得当的。首次估算的九千四百八十万美元被削减为五千万美元。但是到了1946年1月,意大利在对德作战中的贡献已经得到肯定,因此到1947年意大利政府接管联总工作时,联总已给予意大利价值四亿一千八百二十二万二千美元的物资和劳务,而且“按照吨位计算,联总为意大利确定的救济规划是所有受援国中最大的一个”。意大利政府按照联总提供的物资和劳务的外汇成本,相应地建立了一笔里拉基金,用这笔资金来资助另外一些善后救济规划。救济物资中一半以上是食物,四分之一以上是“工业善后”物资,包括煤和液体燃料。为纺织工业提供的原料也同样重要。
  另一项专门活动是为意大利难民提供住房,即一般称之为援助无家可归者管理委员会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维修而不是新建,地点集中在艾米利亚、托斯卡纳、拉齐奥和阿布鲁齐等遭到严重破坏的大区。到1947年春天,该委员会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为意大利遭到最严重破坏的一些大区的十万零三千七百二十五人重新提供了住房。这项工作的大部分资金来自“里拉基金”。
  联总在意大利的工作对于重建这个国家,对于恢复有条不紊的环境,对于减轻人们的苦难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由于意大利和联总的代表们合作得当,这些成就是在极少发生浪费和侵吞公款的情况下取得的。
  奥地利的情况也如此,食物也是迫切需要的,因此联总在使人民吃饱(特别是在维也纳和其他城市)以及在使人们振作精神方面,作出了难以估价的贡献。
  联总对匈牙利和芬兰的救济规划,其目的不过是进行紧急救济,以救急难。联总派遣团在埃塞俄比亚的活动(1944…1945年和1946…1947年)“集中于开展卫生、福利和农业善后等培训计划方面”;但是由于语言上的困难以及由于人民的落后和多疑,联总的活动并不是卓有成效的。
  在远东,联总向菲律宾群岛供应了食物和医疗物资以及衣着;联总的专家也对该群岛进行了一些有用的技术性测量工作。但是菲律宾所迫切需要的救济,大部分直接来自美国。
  在1945年8月的第三届全会上,朝鲜和台湾作为“已解放的地区”而被列入联总的救济范围。台湾归属在中国的规划内。对朝鲜的救济只有过一个开端,但联总人员未能获准访问接受联总大量物资援助的北朝鲜有关地区,而且,救济物资也不能在两个占领区之间自由移动。联总全会中的苏联代表于1946年12月提交了朝鲜的要求,然而署长由于上述原因予以拒绝。这是在联总范围内因一个重大问题而同苏联代表发生的一次直接冲突。最后,中央委员会于1947年2月作出决定,对朝鲜毋需制订全面的救济规划。
  联总在中国的工作,从其规模来看,可以说是它所从事的事业中规模最大的,而从许多方面来看,也是失败得最惨的。关于全会远东委员会及其工作机构中国署的体制已如前述。中国政府于1944年9月向联总署长申请援助,要求九亿四千五百万美元的救济物资和二千二百名外国专家的服务,总署并未同意这样巨大的救济规划,但它最后还是向中国提供了价值五亿一千七百八十四万六千七百美元的物资,其中“工业善后”物资远远超过四分之一,“食物”略超过四分之一,“衣着、纺织品和鞋类”略低于四分之一。整个援助数额差不多是1901年由于义和团运动而向中国索取的赔款数额(即臭名昭著的“义和团赔款”)的两倍。但是,普通的中国人虽然能够懂得被索取作为罚款的巨额款项的逻辑性,却显然较难领会作为施舍分配给他们的这笔为数更大的款项所体现的精神。这就是联总在中国开展工作的悲剧的一面。联总的工作使中国人受益匪浅,解除了无数人的痛苦,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但是它对于人们的感情以及政治事态的发展却并未产生任何持久的影响。
  中国署是在将近1944年底开办的,起初有一支小规模的骨干力量,后来逐步发展,在上海有一个规模庞大的总部,在南京有一个首都联络处,另外还有十五个地区分署和若干直辖办事处。中国政府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代表政府作为联总的对应机构,共党产方面也成立了共产党解放区救济总署。向共产党区域供应救济物资也许是联总在中国所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第二个最大的困难是财政方面引起的问题,特别是通货膨胀不断加剧所引起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辽阔的国家处理救济物资也是一个困难。联总在中国的十五个地区分署中只有两个分署(上海和福摩萨)所照料的人口在一千二百万以下。五个地区分署所照料的人口是三千万和三千万以上(杭州、镇江、沈阳、青岛和平津)。因此,中国每一个地区分署的任务相当于欧洲一个国家的任务。
  中国的一个严重问题是通货膨胀和物价急剧上升。以1937年1月至6月的批发价格指数为一,则1939年12月上升为二;1940年12月为十一;1941年12月为二十八;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