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阳谋春秋 >

第22部分

阳谋春秋-第22部分

小说: 阳谋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骤然之间,雄浑激越的歌声从白帆船头飞起,划破晨舞,直上云中:
  苇草茫茫  大河长长
  壮士孤旅  古道如霜
  何得伊人  集我苞桑
  悠悠大梦  书剑共稻粱
  歌声方起,便闻巍巍船头乐声骤然激昂飞扬,跌宕相随竟是丝丝入扣。歌声已落,高高船头便是悠长空阔的一声叮咚,依稀不胜惜别。便在河面骤然幽静之时,绿衣少女从巍巍船头站了起来,向着白帆小船遥遥招手。白帆下的白衣散发人对着巍巍大船也是遥遥一拱,白帆小船便箭一般顺流直下了。淡淡晨雾中,犹见绿衣少女凝神远望,良久伫立船头。
  一个时辰之后,满载货物的巍巍大船缓慢地靠上了鸿沟码头。
  战国之世,鸿沟是大河直通魏国大梁的人工河流。所有从水路进出魏国大梁的货物人口,都要在鸿沟渡口验关,而后方能交易出入,或出鸿沟而入大河,或入鸿沟而进大梁。大梁是素负盛名的天下大都会,财货游客吞吐量极大,鸿沟渡口自然也就成了中原极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与水路商埠。
  目下,鸿沟码头上停泊着各式货船与官船。那艘巍巍大船缓缓靠稳码头,隆隆抛下石锚,船舷中便伸出三副宽厚沉重的大木板,分别搭在了岸边的大条石上。一个身穿红色短袍的商家执事在船舷摇着一面小绿旗长长一喝:“货主卸货也——”
  早已在码头守侯的一名魏国商家一挥手,身后抬着大绳大杠草垫篷布的一百多名精壮雇工便围拢了过来。正在此时,一名红衣吏带着一队甲士匆匆赶来,远远便是一声大喝:“法度有变!且慢卸货!”魏国商人立即笑着迎了上来,欲待询问,却被红一吏一把推开:“官府验关,谁敢阻挡!登船!”身后甲士“嗨!”的一声,便径直涌上了卸货大板。
  “敢问关市,有何公干?”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从船舱迎出,紧身胡服,白发白须,分外的矍铄硬朗,当头便向红衣吏一拱。
  红衣吏冷冷一笑:“卓氏巨商也是天下闻名,竟敢骗关违禁,触犯大魏法度!”
  胡服老人淡淡一笑:“卓原乃赵国商人,如何触犯魏国法度?官差张冠李戴了。”
  “私运魏铁出境,该当何罪?!”红衣吏一声厉喝。
  “入魏商船,何来出境之罪?”
  “在此之前!”
  “商船出入,每次验关,本次追前次,魏国官府可有凭据?”
  “休得聒噪!登船便有凭据!”红衣吏转身一声大喝,“拿下老匹夫!其余登船搜验!”轰然一声,几支长矛逼上,一条铁链便哗啷锁住了老人手脚。红衣吏带着其余甲士便轰隆隆登上了货船。
  “大父——”船头一声女子哭喊,绿衣少女飞也似冲了下来抱住老人,转身便是一声怒斥,“尔等无礼,放开我爷爷!”
  甲士头目盯着美丽的少女,淫邪地嘿嘿笑了:“放开?只怕官市大人想你。来,一起锁了!”老人脸色骤变,锁手铁链猛然举起,声如雷吼:“大胆!谁敢碰我孙儿!”甲士们猛然一惊退开。少女便是冷冷一笑:“不锁我也跟着爷爷,谁怕你们也!”
  正在此时,红衣吏黑着脸大踏步下船,将怀里一方木匣嘭的打开:“老卓原,这便是你出境魏铁之凭据!敢不认罪么?”
  “足下当真好笑也。”老人冷冷地耸着眉头,嘴角流露出轻蔑地笑意,“此铁为励志之物,乃你国名士孔斌赠送信陵君之礼。信陵君客居邯郸,老夫受人之托带货而已。既非商家货物,况只区区一锭,也算得魏铁出境?”
  红衣吏满面涨红,收起木匣大喝一声:“休得狡辩!带大梁官署论罪!”
  绿衣少女正待发作,卓原老人冷冷道:“昭儿少安毋躁,看好货船,大父不会有事。走!”绿衣少女哭喊一声便抱住了老人:“不!我要跟着爷爷!”红衣吏烦躁地一把拉开少女:“若再纠缠,一起带走!”绿衣少女脸色骤变,嗖地拔出一口雪亮的短剑:“竖子无礼!”一剑当胸刺来,竟是快如闪电!红衣吏尖叫一声就地滚出连忙便喊:“快锁上!带走!”一队甲士长矛齐伸,轰然一声便围住了绿衣少女。
  “住手!”随着一声断喝,一个白衣散发者快步走了过来。甲士们愣怔之间,白衣人悠然走近红衣吏,顿时便是满面春风:“敢问关市,这位前辈何事犯官?”
  红衣吏冷笑道:“足下何人?走开!否则一起带走!”
  白衣人不卑不亢道:“在下也是赵商。敢请关市告我,前辈究竟何罪?”
  绿衣少女目光飞快地一瞥:“他诬我大父出境魏铁!”
  便在白衣人问话时,一个黄衫老者悄悄走近红衣小吏,极其捻熟地向红衣吏衣袋中一伸手,又轻轻拍了一下他的手背。红衣吏觉得腰间皮袋猛然一沉,面色顿时温和,顾不得斥责绿衣少女,便向白衣人拱手笑道:“小吏奉丞相府差遣,拘押卓氏,因由么……”便凑近白衣人耳边一阵低语。白衣人向一拱手道:“敢请关市稍候,我半个时辰便来。”转身便上了黄衫老者牵着的一匹白马如飞驰去。
  黄衫老者向红衣吏拱手笑道:“敢请大人开了这位老人家锁链,我家主人必有重谢。”红衣吏迟疑片刻便一挥手:“开了。你等上船,本官在此守侯。”黄衫老者便向开了锁链的老人一躬:“老人家但请回船,一个时辰内定会完事。”老人慨然摇头:“那位先生仗义执言,老夫岂能先回?”绿衣少女顽皮地一笑:“爷爷歇息去吧,我在船下等候便了。”老人略一思忖便道:“如此也好。这位老哥哥请随我饮茶去。”便拉着黄衫老者登上了大船。
  堪堪大半个时辰,白衣人飞马驰回,尚未下马便扬手抛出一支金灿灿令箭。红衣吏抄手接稳一看,阴沉沉的冷脸立即雪消冰开,对着白衣人当头便是一躬:“大人能讨得丞相金令箭,在下却是唐突了。”白衣人却是温文尔雅地拱手一笑:“关市奉命行事,原是多有辛劳。几个郢金,便给弟兄们饮酒了。”便从马背皮褡裢中摸出一只极为考究的棕色小皮袋,哗啷一摇,便塞到了红衣吏手中。红衣吏大是惶恐,满脸笑着欲待推脱,却被白衣人笑呵呵一拍,竟是浑身酥软得一句推辞话也说不出来,转身便是一喝:“走!在这定桩么!”带着一队甲士便轰隆隆去了。
  “耶!挥金如土嘛。”绿衣少女一撇嘴揶揄地笑了。
  凝神盯着甲士远去的白衣人恍然转身,拱手笑道:“姑娘见笑了。大梁官风如此,在下也是不得已耳耳。”
  “谁却说你得已了?”绿衣少女一脸灿烂的笑容。
  白衣人挥袖一沾额头的津津汗水,略一喘息便平静笑道:“你门货船已经无事,尽可卸货了。在下告辞。”说罢转身便走。
  “哎哎哎!”绿衣少女飞步跑过来便拦在了白衣人面前,红着脸急匆匆道,“你的家老和爷爷还在船上,你如何走得?也不留个姓名,爷爷要人,知道你是谁也?”
  白衣人道:“天下商旅,原本一家,谁是谁无甚打紧。家老自会回来。在下尚有急务,容当告辞,后会有期。”
  “哎哎哎,”绿衣少女大急,回身便喊,“爷爷快来,他要走!”
  “先生留步,卓原这厢有礼了。”老人在船舷遥遥一拱,快步下船走到白衣人面前道,“虽是萍水相逢,先生义举却令老夫感佩!若无急务,敢请先生到我舱中小酌片刻。”
  白衣人拱手笑道:“商旅之道,逢危互救,前辈无须介怀。在下有急务欲去邯郸,不能与前辈共饮,尚请见谅。”
  老人上下打量一番笑道:“若老夫没有猜错,先生便是濮阳吕氏之少东?”
  白衣人略一思忖便是深深一躬:“素闻前辈大名,吕不韦见过前辈。”
  “果然不错也!”老卓原一伸手扶住吕不韦,便是一阵哈哈大笑,“老夫家居邯郸三世,敢请先生急务之后,来府盘桓几日如何?”
  “谢过前辈相邀。”吕不韦拱手做礼,“急务之后,在下定然前来求教。”
  绿衣少女笑吟吟递过来一方竹板:“车道图。莫错了地方。”
  “谢过姑娘。”吕不韦收起竹板,向卓原爷孙一拱手,“在下告辞。”便与黄衫老者翻身上马去了。绿衣少女怔怔地望着吕不韦背影,小声嘟哝着:“哼,一个不问,一个不说,一对老少糊涂。”老卓原不禁哈哈大笑:“大父不说,他亦不问,奥妙便在此间也。”“爷爷!”绿衣少女娇嗔一句,却红着脸咯咯笑了。
  二、邯郸遇奇 缜言慎行
  一支庞大的车队在邯郸南门外的谷地扎下了营帐。
  当吕不韦几骑快马进入山谷时,这片营帐已经扎了三日。与押车总管荆云一聚首,吕不韦便带着老总事与三名年轻执事立即清点货物。暮色降临时,三百六十四辆马车全部清点完毕,车货竟是无一摧折损伤。吕不韦大是满意,当晚便在总事大帐设宴犒劳荆云骑队,全部车伕也在月光下的草地上聚酒痛饮。吕不韦吩咐老总事发放工钱,每个车伕在约定工钱之外再加十枚最实惠的“临淄刀”。山谷中顿时欢呼雀跃,车伕们举着酒碗可着劲儿喊“少东万岁!”吕不韦却是不敢酣畅,饮得几爵,留下荆云与老总事照应各方,便到自己的帐篷里去歇息了 。
  次日清晨,一辆华贵的青铜缁车辚辚驶出山谷,不疾不徐地进了邯郸南门。
  此时的邯郸,与长平大战前却是另一番气象。战后赵国虽然元气大伤,但于山东列国的邦交却达到了最好状态。鉴于赵国以几乎亡国的惨痛代价,扛住了强秦席卷山东的风暴,列国在合纵败秦之后纷纷对赵国示好,除了紧缺物资的援助,便是鼓励商旅进入赵国。对于一战打光了六十万大军,又连续三年遭受秦国猛攻而满目疮痍的赵国,些许援助实在是杯水车薪。只是在山东商旅大举入赵之后,赵国才真正地起死回生渐渐地复苏过来。而今,邯郸城内外虽然还是到处可见大战废墟,但街市交易却是一片生机,店铺连绵车马川流市声鼎沸,竟是分外热闹。
  青铜缁车一进南门长街便避开闹市,拐进了一条僻静的街巷,曲曲折折地向王宫大街而来。赵国王宫也同所有的宫城一样,坐北面南,城楼之外便是一条林荫笼罩宽阔幽静的石板大街,显赫王族大臣的府邸几乎都在这条街上。奇特的是,这条大街东西两侧的大树之后却都是断断续续的红墙,竟没有一座东西府门临街而开。原来这条大街只是一条车马大道,所有的府邸都在大道两侧的十多条街巷中。青铜缁车在林荫大道行驶一阵,便弯进了东手第三条石板巷。这条街巷只有一座府邸,气势很是宏大,巍峨的横开六间门厅几乎便与小诸侯宫室一般,门厅前立着一柱丈余高的白玉大碑,碑上镶嵌着四个大铜字——平原君府。
  青铜缁车辚辚驶入门厅对面的车马场,在入口一个带剑吏的导引下停在了进出便利的最合适位置上。车方停稳,不待武士驭手回身,白衣玉冠的吕不韦便推开铜包木档悠然下车。正在此时,一辆破旧的单马黑篷车咣当咣当地进了车马场,向着青铜缁车的旁边便要停车。带剑吏回身便是一声低喝:“停役车那边,不能停官车场!”驾车的老人面色涨红,正要争辩,却听车中人低声一句,便将老马圈转,咣当咣当地驶到旁边的工役车场去了。
  吕不韦好奇心大起,便向工役车场打量了一番,只见杂乱排列的牛马车中走出了一个清瘦苍白的年轻人,头上的竹冠暗淡脏污,一领黑袍缀满了各色补丁,脚步匆匆,却又显得虚浮犹疑,分明要进府邸,目光却不断瞟向大门两侧的长矛甲士,瞟向矗在门厅台阶中央的光鲜门吏。
  突然,吕不韦心中一动,便远远跟在黑衣人身后从容走了过去。
  门吏傲慢地挥了挥手,分明要黑衣人赶快走开。虽然犹疑畏缩,黑衣人却还是走到了六级台阶之下,一拱手尚未开口,门吏便嫌恶地吆喝起来:“没看见后面有贵客么?走开走开,横在中间也不觉寒碜!”黑衣人默然迟疑片刻,终是走到大门边空旷处孤零零地站下了。吕不韦转身对跟来的黄衫老者低声吩咐了几句,老者便匆匆向车马场去了。
  吕不韦走到门前刚一报名,门吏的胖脸立即堆满了笑容:“府君有命:先生若来可直入正厅,无须通禀。先生请。”吕不韦悠然进府,方入第二进庭院,遥遥便闻正厅一片慷慨议论之声。正在此时,一名精干的书吏迎了上来:“政事厅多有不便,先生请随我来。”便将吕不韦引领到政事厅东面的一座大屋。吕不韦知道,政事厅是平原君会聚大臣处置国务的殿堂,官员书吏接踵不断,几乎便没有空闲。这片胡杨林中的书房兼客厅,才是平原君会见重要客人的所在。
  方到长廊尽头,一阵苍老的笑声便从屋中飞来:“不韦先生,别来无恙乎!”
  “平原君别来无恙。”吕不韦笑应一句,绕过迎门大木屏便是深深一躬,“不韦沿途跌宕,比约定之期迟到三日,尚请平原君见谅。”
  “不韦请入座。上茶。”须发雪白的平原君靠在坐榻上虚手一礼,待吕不韦在左手长案前坐定,便悠然笑了,“谚云:千里商旅,旬日不约。商家非兵家,三日之期若算延误,先生便是自责过甚也。”
  “平原君如此胸襟,不韦感佩之至。”吕不韦谦和恭敬地笑着,“我已将赵国去岁预订之器物运到邯郸,敢问在何处交接?”
  “一次运到?”平原君惊讶地坐直了身子,“各有几多?”
  “大型云梯三百幅、云车六十辆、塞门刀车六百辆、机发连弩一千张、六寸精铁箭簇十万枚、精铁胡刀六千口,六色共计十万七千九百六十件。”吕不韦一口报完,毫无拖泥带水。
  “好!”平原君拍案方罢却呵呵笑了,“总金几何,如何未报?”
  吕不韦利落答道:“去岁订货价格略高,今岁物价落平。赵国大宗兵器生意,当按今岁物价斟酌计之,是以未报。”
  “岂有此理!”平原君哈哈大笑,“订货之价便是价,斟酌计之,岂非坑商?老夫只一句话:兵器乃邦国性命,只要货色上乘,老夫只有加价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