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阳谋春秋 >

第44部分

阳谋春秋-第44部分

小说: 阳谋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彩——”整个会场可劲儿一声喝彩,赵国士子群犹为响亮。
  环渊面色顿时张红,思忖片刻昂昂拱手道:“今日之论,算我等败君一合!”说罢一摆大袖落座,稷下士子群也纷纷落座,会场顿时整肃下来。
  “我有一说,求教诸位。”会场中心的赵国士子群中走出一人大步上台,拱手高声道:“在下毛遂。我等赵国士子以为:弭兵之论,当看时势,时也势也,可也不可也!今日时势,七强伤痕累累,列国萎顿不堪,天下生民苦若倒悬。再起兵争,便是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我等士人,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乱世开太平!弭兵之会,此其时也!赵国士子呼吁:今秋抡材论战,天下士人当大倡休战,力促七国行弭兵会盟,解民倒悬,天下生息!诸位以为如何?”
  “彩——”赵国士子群排山倒海般呼啸一声。
  合纵败秦之后,毛遂大名早已随着“脱颖而出”的成语与剑逼楚王盟约出兵的故事传遍了列国,山东士子们都知道他做了平原君的门客总管,为平原君斡旋一应大事,与当年孟尝君的门客总管冯驩一般模样。今日毛遂出面以赵国士林的名义倡言,显然便是代平原君说话,也就是代赵国说话。目下赵国是山东屏障,赵国倡行息兵,他国如何能有争议?战国士子们都与本国权力层盘根错节,对本邦利益心中有谱,一看赵国士林拿出定见,便不再犹豫,齐齐地喝了一声彩,到邯郸游历的散士们也纷纷呼应,场中便是此起彼伏的喝彩叫好声。
  此时惟有稷下学宫的士子群沉默着。稷下学宫虽已衰落,但仍然是各种纯学问派别的渊薮之地,保持着疏离仕途而专心治学的百年传统。今岁稷下士子们大举入赵,原本也是提出了一个大大的文明论题——人性善恶,要为天下廓清一个最根本的界限。然则几番论战,他们的学问心法已经被搅得松动了根基。尤其是祭酒环渊被那个子楚问得无言可对,尽管内心不服,毕竟承认了失败。如今赵国士林出面呼吁,天下士子尽皆响应,稷下士子群能佯装不睬么?再说,弭兵之论若能形成声浪,总是人心所向,素来有天下胸怀的稷下学宫士子群如何能漠然置之?声浪掀起之时,士子们的目光便齐刷刷聚向了环渊。环渊目光一扫,见士子们纷纷点头,便跳上座墩向主台遥遥拱手高声道:“弭兵之议,稷下士子赞同!”
  “我等赞同——”稷下士子群一片呼应。
  高台上的荀子看看信陵君与平原君,三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二、秋夜高楼 秦筝忽起
  白露时节,吕不韦回到了邯郸。
  一过朝歌河段,各种传闻便纷至沓来,最多最活的便是有关子楚的故事。吕不韦大是振奋,立即吩咐鼓帆快桨,两三个时辰便到了白马津渡口。抛锚停泊,吕不韦上岸登车,便于当夜初更时分进了邯郸的胡寓云庐。未曾沐浴梳洗,吕不韦立即吩咐越剑无驾车去接嬴异人。不想一个时辰过去,越剑无才匆匆回来,禀报说公子出去与一班士人夜饮了,他等候得半个时辰,那名老内侍却来说公子可能不回来了。吕不韦呵呵笑道:“成名士了,应酬多了,好事呵。走,去看看毛公薛公。”
  毛公正在薛公家饮茶闲话,突见吕不韦风尘仆仆而来,不禁便是喜出望外。薛公喊出夫人一番吩咐,片刻之间便是满荡荡三案接风酒菜摆上了厅堂。三碗热腾腾甘醪下肚,毛公便绘声绘色地说起了子楚论战的情景,薛公时而打几个补丁,未过片时,便将年来子楚发奋的诸般情形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吕不韦大是感慨,一拍案举起大碗道:“两公树人于落拓不济之时,发才于平庸萎缩之日,真义士也!不韦敬两公一碗!”大碗一扬,便汩汩饮了。薛公慨然道:“我等避祸他乡,自甘市井风尘,若非吕公宏图大谋,何得重入士林也!”毛公晃着空碗笑道:“嘿嘿,我等何足挂齿。要说还得说嬴异人那小子可造!一教便会,一点便透,锦衣玉食,高车驷马,嗨嗨,还当真有一番气象,成了个人物也!”吕不韦哈哈大笑:“好!只怕此子不是个人物,是个人物便好说。”薛公向毛公一摇手:“先别乱岔,听吕公说说咸阳情形。”吕不韦悠然一笑,便将大半年来在咸阳的诸般周旋大体说了一遍,末了道:“归总说,咸阳时势仍在两可之间。以我揣摩,老秦王对嬴异人已经上心,然不会拿一个身在敌国的人质公子做孤注一掷。也就是说,秦国宫廷必定同时在其他王子中遴选储君。嬴异人能否成事,还需我等全力周旋。”薛公沉吟道:“以老夫忖度,老秦王明知嬴异人安然在赵,而不以邦交途径索回公子,无非便是顾忌赵国开价过高。若是别国,定然早就软硬兼施了。老秦王不动声色,委实老辣也!”毛公拍案笑道:“老辣个鸟!秦赵血海冤仇,老嬴稷敢提索回人质,只怕平原君叔侄便要提割让崤山函谷关!嘿嘿,赵胜这老小子不怕嬴异人成名,分明便是要喂一口肥猪好要高价!老哥哥说得也是,老嬴稷是老辣,宁可不要这个王子,也不尿赵国这一壶。鸟!这便是君王,生生的铁石心肠也!”“粗也粗也。”薛公皱着眉头摇摇手,“老夫以为,此事要害在两处:一则是公子成名成事以增身价,二则便是如何返秦?目下看来,成名成事不难,只怕后来最大的难处便在回秦。”
  “两公所言极是。”吕不韦思忖道,“回秦事我来谋划。两公只管让公子借弭兵之议,有所作为便了。”
  “嘿嘿,老夫还得说一句。”毛公耸动着一双白眉,“这小子近日来可是有些神不守舍,老夫给他拟的新说辞,三日还不顺溜。”
  “你是说嬴异人?”薛公惊讶了。
  “不是这鸟人还能是我!”毛公一瞪眼便红了脸。
  “毛公可人也!”吕不韦哈哈大笑,“十年落难,一朝成名,招摇分心也是再所难免也。不韦明日便找他说话。”
  “如何?异人公子不知道吕公回来?”薛公又惊讶了。
  “我是昼夜兼程,他如何知道。”吕不韦一拱手笑道,“业已四更,告辞。”起身便去了。
  回到云庐,吕不韦头晕腿沉很是疲惫,倒身卧榻便是呼呼大睡,直到次日正午方才醒来。走进连接寝帐的浴房一看,硕大的红木盆中已经备满了腾腾热水,伸手一试,竟是凉热得当,立即丢开宽大睡袍躺了进去,浸泡得小半个时辰,精神顿时振作,长发拭干,穿上细布内衣,外罩一件轻软的苎麻长夹袍便出了寝帐。方到前厅,便见一案酒后美食已经摆置就绪:一摞焦黄的胡饼,一盆脂玉般的牛骨茶,一盘肥白的蒸蔓菁,一盅碎绿的胡荽。鲜香实惠,却是这胡寓的名吃,时人呼之为“蔓菁牛茶饼”。牛骨茶者,乃胡人以牛骨汤与牛油为基,配以舂麦面与北地粗茶炒制而成干粉,俗谓“炒油面”,食前加水煮开,便是香浓异常强身健胃之汤食。胡人但出远门,三只皮囊必备,这便是马奶子、牛骨茶、胡饼干肉。马奶子随时解渴,牛骨茶与胡饼干肉,则是扎营野炊的正食。胡服骑射之后,赵人一应接纳了胡人的简便衣食习俗,牛骨茶便经赵国而传入中原,后世广为流传。蔓菁则是中原胡地都有的根菜,与萝卜并称。《诗》云:“采葑采菲。”这葑便是蔓菁,菲便是萝卜。后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说:“菜之美者,具区之菁。 ”后世杜甫亦云:“冬菁饭之半。”说得便是蔓菁可以顶粮食。这是后话。胡荽却是西方胡人一种有奇异香味的菜,茎叶翠绿细嫩,些许碎叶入汤,牛羊之腥膻大减,美味益增,胡人便直呼为“香菜”,中原人却称之为“胡荽” 。
  吕不韦熟悉胡人风习,便将一撮翠绿的胡荽撒在热腾腾的牛骨茶上,大喝一口牛骨茶,大嚼一口脆黄胡饼,一大盆呼噜噜下肚额头便是津津热汗,再捧起一支肥白劲韧清淡爽口的蒸蔓菁吞下,通身便是舒坦无比。
  “先生,我已去过秦寓,公子尚在酣睡。”
  吕不韦蓦然回身,见越剑无一副难堪神色不禁笑道:“夜来聚酒,贪睡也是常情。”越剑无却道:“我已问过侍女,公子五更天方回,根本没饮酒。”吕不韦笑道:“ 走,我去看他。” 稍事收拾了衣冠,便由越剑无驾着缁车直奔邯郸吏士坊而来。
  邯郸城原本格局粗放,除了王城独居正北,其余士农工商与胡人流民自由杂居,大街小巷交错无序,腥膻弥漫,是天下有名的“乱邦”。武灵王变法之后赵国富庶强盛,城郭几经修葺整治,格局也渐渐整肃起来,全城大体形成了北王城、东吏士、南工商、西农牧的格局。这吏士坊便是大小官吏与士子们的居住区,北望王城南临商市,既清幽又方便,实在是邯郸城内最好的坊区。去冬吕不韦回乡之前,便在吏士坊给嬴异人买下了一座不大不小的三进庭院,嬴异人禁锢解除之后已经搬了进来。越剑无车技精熟,轻盈地拐过两个街口便到了这条幽静的石板巷。巷中共有四座府邸,最深处的一家便是嬴异人庭院。方到门前,正有三五辆轺车驶出车马场,远远便听见了驾车者的说话声。
  “这个子楚也忒迷糊,日头偏西了还睡,比信陵君都难见!”
  “怪也!这子楚原本很勤谨的,如何突兀便轻慢起来了?”
  “人一成名,势派便大,懒得见我等,还能有甚!”
  “狗屁公子!一论成名,未必便是真本事!”
  一阵笑骂声随着辚辚车轮飞出了石板巷。吕不韦从车窗探出头来着意望了一眼,见都是几个年轻士子,不禁便微微皱起了眉头。越剑无刚刚将车停稳,吕不韦便一步跨了下了径直到了两开间的门廊。府邸仆人是荆云精心遴选,都识得吕不韦,见越剑无驾车来到,门房仆人早已经迎到了阶下。
  “公子昨夜几时回来?”吕不韦当头便是一问。
  “寅时首刻,鸡叫两遍。”
  “几日了?”
  “十三日,早则夜半,晚则五更。”
  吕不韦大袖一拂径自跨进了门槛。绕过影壁便是一片庭院,几棵黄叶飘零的老树下,却见那个白发苍苍的老内侍正在北屋廊下遥遥向西侧招手。吕不韦回头打量,那个已经变得白皙丰满的中年侍女正在一棵老树下的石案上摆弄收拾一件物事,竟是没有看见。老内侍苍老尖锐的嗓音便喊出了声:“少使,备沐浴了!”中年侍女蓦然回身应得一声,便急匆匆到正屋去了。
  “敢请家老通禀:吕不韦拜会公子。”
  “呵,恩公到了。”老内侍颤巍巍一躬满脸堆着笑意,“请厅中入座,老朽煮茶。”
  “不用煮茶。”吕不韦一摆手进了正厅,“家老请坐,我有几句话问。”
  “不用,站着方便,恩公但问便了。”
  “公子连日晚归,白日高卧,是何因由?”吕不韦淡淡地笑着。
  “恩公……”老内侍一阵木讷,两道白眉猛然耸动起来面色张红粗重急促地喘息着,“恩公呵,你便劝劝公子了!老朽跟随公子二十余年,没见过他如此失魂落魄也!如此下去,公子便要毁在邯郸了,还回甚个秦国?老朽心痛啊……”
  “家老莫急。”吕不韦扶住只要跪拜下去的老内侍,“你只说甚个因由便了。”
  “只可惜老朽不知呵。”老内侍唏嘘拭泪,“公子出门,素来都是武仆一人驾车跟随。旬日以来,老朽只闻公子每夜必出,饮酒一通,便下令武仆驾车原地等候,而后便独自一人出酒肆去了。如此三五日,老朽心急,便暗中跟随公子要看个究竟。不想老朽迟笨,被公子在酒肆外觉察。公子发怒,一顿皮鞭打得老朽差点走不回来……恩公呵,老朽急,可老朽不知道因由也!”
  良久默然,几乎永远都是一团春风的吕不韦渐渐没有了笑意。老内侍悄悄捧来煮好的茶汁斟好,见吕不韦依旧石人般伫立沉思,张嘴想说几句,终是没有开口便悄悄去了。正在此时,木屏后一阵拖沓的脚步声,一人宽袍大袖披散着湿漉漉的长发走了出来,当头便是一躬:“先生久候,恕异人不周了。”
  吕不韦不禁惊讶了,这是嬴异人么?双眼红肿脚步虚浮神色恍惚,连说话都没了力气。吕不韦记得清楚,便是当初困窘之时,嬴异人眼中也时时闪烁着困兽犹斗的贼亮光芒,言谈举止在绝望中透着一种苦苦支撑的凄然的力。便在立秋论战之时,此子还是生气勃勃。如何短短半月之间便萎靡如此?思忖之间,吕不韦又浮现出了平和的微笑:“公子交游日多,疲累也是寻常,琐碎礼仪不必上心。”说罢径自入座西侧客位笑道,“如何?这里还住得惯么?”
  “甚好。”嬴异人淡淡一句,心不在焉地笑了笑,便在吕不韦身旁案前落座,“先生商旅劳顿,异人本当为先生洗尘,奈何晚间又有酬答,先生见谅了。”
  “晚间酬答,却是何人?”
  “噢,平原君门下毛遂,大约还有那个环渊。”
  “三日前,毛遂代平原君出使燕国,回到邯郸了?”
  “如何如何?毛遂不,不在邯郸么?”嬴异人大是困窘,满脸顿时红布一般。
  吕不韦笑意倏忽褪去,轻轻叩着大案道:“我等大事正在要害之际,不韦从咸阳归来,正待与公子计议诸多事端,公子却不闻不问,当真匪夷所思也!不韦生为商贾,素来不喜临大事而心猿意马。公子如此神不守舍,究竟所为何事?若能明告,不韦自信世间无不解之难题。若是公子心志颓丧,或自感功成名就而甘于安居赵国,不韦便从此退身,只做从来没有识得公子便了。”
  “先生……”嬴异人唏嘘伏案,“先生救我于将死,异人安能忘怀?”哽咽间一拳砸案,“先生啊,我中邪也!”便是放声大哭。
  待嬴异人哭声稍缓,吕不韦便是一声叹息:“王子王孙,心多凄苦也!公子少年入敌国为质,无天伦之亲,无亲友之谊,无可做之事,无常人之乐,形同幽禁,孤独困顿。唯一能做的,便是抵押生命,凄凉忧愤处,实非寻常人所能体味矣!目下形似伸展,实则漂泊难定,公子便生空荡荡无处着落之伤感。不韦粗疏,竟未曾体谅,实在有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