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大唐一品 >

第294部分

大唐一品-第294部分

小说: 大唐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们,靠什么来获得土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军功,有了府兵,只是自备武器粮草就能随军出发,想象家中的少年郎在下人奴仆的保护下,冲锋陷阵,这种军功基本上是没有多少危险的,就能捞到手的。但是如今要将府兵转为常备军,那不但是代表着辛苦,代表着死亡,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地主阶级所能立下的军功就少了,名正言顺获取土地的机会也少了。那些世家大族们想要获取军功、土地的难度也增加了不少。这才是崔仁师着急反对的原因。
  “常备军的出现就容易出现将军专兵,长此以往,兵为将所用,而不为朝廷所有,这是相当危险地。一旦将领有了反心,朝廷辛苦训练的精兵就会为他人所用。陛下此举太是有失去考虑了。”房玄龄在一边皱了皱眉头,一边想着什么办法来劝说卢照辞取消这道圣旨。
  “陛下啊,陛下,这下该如何是好?”岑文本脸上现出一丝忧愁来,他作为首辅多年,跟随卢照辞也是最久的人物,自然明白卢照辞的心思,卢照辞是天子,而他是首辅,是执行卢照辞心中所想的。但是有的时候,天子所想也都不一定能实现的。作为首辅不但要为自己的地位负责任,更要为整个帝国江山负责任。
  “列为大人。陛下已经在西风亭等候多时了。”众人刚进皇宫,就见秦九道笑呵呵的站在宫门前,显然是等候众人。
  “有劳秦公公了。”岑文本脸上又露出谦和之色来,朝秦九道拱了拱手说道。这个时候,他又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大臣。一言一行都是代表着宣德殿甚至帝国的决策,他不敢不认真起来。于是领着众人朝西风亭走来。
  “你们都来了。”西风亭内,卢照辞一身常服,手执鱼竿,正在悠闲的钓着鱼,在他一边,卢照英满脸更是懊恼之色,双眼死死的盯着湖面,往日能执千斤的双臂此刻却是颤抖着不已,但是却又不敢发作,显然,让他这个暴躁脾气的家伙前来钓鱼也是卢照辞的安排。
  “呵呵,皇兄,您看,你们有大事商量,臣弟就先行告辞了。”卢照英一见众宣德殿大臣前来,脸上顿时露出一丝喜色来。一下子将手中的鱼竿丢在一边,涎着脸对卢照辞说道。
  “你想回去干嘛?又回去延续血脉不是?”卢照辞冷哼道:“好事不晓得学,偏偏学王叔那一套,看看,年纪轻轻的居然有十五房妻妾了。你还是一个练武之人吗?”
  “这个,这个皇兄。”卢照英被教训的黑脸发紫,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神情尴尬无比,在一边的岑文本等人却是不敢说话,只能是低着脑袋,装作没有听到的模样。
  “你年纪轻轻的,总不能死于妇人的肚皮之上吧!也该出来干点事情了。”卢照辞叹息道:“就在旁边听着。”
  “是!臣弟领命。”卢照英嘴皮一阵哆嗦,虎目中露出一丝激动来,静静的站在一边。他本就是一个坐不住的人,喜好就是征战疆场,但是他的父亲卢昌定却教他为臣之道,让他沉迷于歌舞声色之中,以免引起卢照辞的猜忌。数年以来,他除掉每天做个样子巡视一下长安城外,从来就不关心朝政大事,甚至数次征战突厥都没有他的份,原以为,卢照辞真的如同自己父亲所说的那样,对自己已经有了猜忌之心,所以也干脆躲在凉王府里,没想到的是,卢照辞这次派人前来喊自己来钓鱼,让他惊讶不已。但是,卢照辞接下来的话,就更让他吃惊了。
  “你们来的意思,朕都知道了。”只见卢照辞笑呵呵的指着自己说道:“看看吧!凉王可是在家荒废了好几年了,若是再不让动动筋骨,恐怕我大唐的宗室第一将真的要老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了。”
  “陛下,臣听说您昨日封赏了一位伯长,嘿嘿,一个伯长凭空跳到了游击将军,此人果真是不烦啊!”崔仁师小心翼翼的说道:“不愧是大将军的弟子啊!真是让臣等佩服。”
  “崔卿,你不会是认为朕封赏薛仁贵是看在大将军的面子上封赏吧!”卢照辞双眼一眯,冷笑道:“薛仁贵虽然年纪轻轻的,但是是个有才能的人,真可以说,二十年,不,也许十年之后,我朝又能出现像李靖一样的大将军了。若非怕人日后说闲话,朕此刻就让他做中郎将,到边境去与突厥人干上一仗。”
  “呵呵,如此年轻人,居然能说出那番老道的话来,连臣都感到惭愧。当今圣君在世,当有名将出,看看,武学之中,学子无数,但是陛下随便都能发现一个帅才,真是陛下之福,也是我朝之福啊!”崔仁师面不改色,仍然笑呵呵的说道。看着他那云淡风轻的模样来,好像根本就是在顺嘴说出一个事实来。又好像是在表扬薛仁贵一样。众人闻言心中一动,都纷纷望着崔仁师,脸上更是阴晴不定之色来。
  “当年朕纵横关中的时候,也不过是弱冠之龄而已,朕取李氏江山,也不过是二十来岁而已。”卢照辞深深地吸了口气,扫了崔仁师一眼,淡淡的说道:“大将军李靖若是真有谋反之心的话,也不会等到现在,早就在他纵横江南的时候,就能趁着朕手中没有多少兵权,刚刚获得天下,朝内朝外都有不服者的时候,占据江南,两分天下。嘿嘿,凭借大将军的用兵才能,就是朕对上了,也不一定能取得胜利。更何况,这个薛仁贵所说的也是朕早就考虑的问题,薛仁贵只是说出了朕心中所想的而已,诸卿都是天下大才,难道就没有认真想过薛仁贵所说的话,很是有道理吗?大唐虽然已经开了科举,但是有些人是不学有术,你们也曾今向朕举荐过这一类人才,这你们举荐的都是贤德之士,朝廷的栋梁之才,可是到了大将军这里,举荐人才就是有造反的嫌疑呢?试想,这大将军跟随朕十数年,纵横关中的时候,就指挥着朕手下大部分的兵力,这种人要是有造反之心的话,恐怕这个时候,军中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大将军的嫡系了,甚至,就算你们宣德殿内也有大将军举荐的人。长孙无忌,你主掌吏部,房玄龄你掌兵部,你们说说,自从朕登基以来,大将军可曾向你们要过官,可曾举荐过一个人的?这样的人会是有谋逆之心的吗?”岑文本等人被卢照辞说的面色通红,卢照辞说的没错,大将军位高权重,但是数年来,从来未曾向卢照辞或这宣德殿举荐过一个人的,甚至就是他的儿子,也是凭借着真才实学甚至是卢照辞的恩赐,才进入官场的。否则的话,依照李靖的脾气,或者连他两个儿子都不愿让他们混入官场之中吧!相反,倒是宣德殿内的几位重臣历年来也不知道举荐了多少人加入大唐官僚体系之中。
  “你们啊,你们,只允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薛仁贵是何人,朕知道,你们不知道,但是相信不久之后,你们也会知道的。若是论治国,朕也许比不上再坐的诸公,但是若是论识人之明,诸公却是不如朕。靖兄以前是个逃犯,前隋的犯官,是朕发现了他,看看今日,他为大唐立下了盖世功勋;岑卿以前不过是一个小吏,但是却是当世诸葛,如今成了我大唐的首辅,朕的臂膀了;崔仁师原本不过是个参军长史,若是在平时,也顶多是一个州刺史而已;辅机、玄龄、克明、玄成原本是辅佐李氏诸子的,但是如今也是位列台阁,还有韦卿都是李氏的臣子,如今都是朕的臣子,为大唐效力。想必日后这个薛仁贵日后必定也会成长为李靖一样的人物。”
  “既然陛下如此说,臣等对任用薛仁贵也就没有意见了。”岑文本想了想,低着头说道。
  第285章 卢照辞舌战群臣
  “那也就是说,你们对其他的事情有意见啰?”卢照辞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笑容来。他可从来就没有想过,军事改革能这么简单的就能在群臣之中通过。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是那么简简单单就通过的,它必定是要经历多次的血雨洗礼之后,才能彻底的在国内实施。因为每次改革的时候,都会牵扯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利益纠葛,在实施的过程之中,也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妥协。这些改革的条款总是在不断的妥协之中完成的。大唐的军事改革就牵扯到土地制度、军功爵位、朝廷赋税等等各个方面的安排,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卢照辞也得小心翼翼的,生怕破坏了眼前的大好局势。卢照辞就是皇帝陛下,但是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得听听群臣的意见,看看是否合适进行军事变革。
  “陛下,我朝的国号虽然号称大唐,陛下之上,还有高祖皇帝,但是实际上,陛下就是开国君主,开国君主拥有无上威严,陛下所说的事情。原本就是定律,以供后代君主所依从的。陛下也曾经告诉臣等,以史为鉴可知王朝兴衰。当今圣天子在位,天下无不歌颂圣天子,故此圣天子一声令下,天下为之响应,参加军队者不计其数。战场之上,各个奋勇上前,斩将立功,期盼着能立勋功,获取土地,也因为如此,陛下每次发起对外战争,就有不少人为之激动,上次胜州之战,五十万大军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聚集起来了。由此可见,所谓的无人参加军队都是谬论。那个薛仁贵的担心简直就是多余的。”崔仁师嘴角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来,笑道:“若不是另有所谋,就是杞人忧天,臣以为,这种事情不必考虑。”
  “历代王朝开国君主能做开国君主,一方面是他打下了江山,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给他的后来者立下了一个楷模,那就是像开国君主一般英明神武,开国君主不但要为他所在的这个朝代所负责,还要为他的子孙们考虑这个问题。”卢照辞笑呵呵的说道:“汉朝前后四百余年。在华夏的历史上可以算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可是到了东汉末年呢。就有黄巾起义,这是为什么,固然是因为朝政腐败,奸臣当道,加上天灾不断,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兼并,那些百姓们失去了土地后,没有饭吃了,所以就会造反。朕立国之初,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因为一方面朕打击豪强,各地的世家也相当的配合,所以手中拥有大量的土地,赏赐给那些平民,赏赐给那些立功的将士们,而另一方面,前隋末年的战乱,天下人口丧之十之一二,大量的无主土地为朝廷所有,但是十年之后呢?太平盛世之中。人口将会激增,到时候,土地兼并是在所难免的了,大量的人口就会沦为那些大地主阶级的奴仆,朝廷不但赋税将有所减少,更为重要的是,只要一个契机,这些失去土地的人,就会呈星火燎燃之势,迅速的蔓延开来,就会形成东汉末年的那种情况。大唐也会因此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朕不像秦始皇那般,妄图想让自己的帝国王朝有千年万年,甚至永久统治着整个华夏,朕从来就没有这么想过,崔卿,在天下的世家中,有句名言叫做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王朝是没有千年,但是朕只是想朕这个王朝能延续的长一点而已。若是想延续的长一点,那就得各种制度要完整,只有制度完整了,后人就能萧规曹随,才能按照规矩来办事。说说这个宣德殿吧!在朕之前,有这种形势吗?帝王的权力和宣德殿的权力是相互制衡的,天下大事,先由宣德殿作出结论,秉承皇帝之后,可以颁布天下;皇帝的圣旨也通过宣德殿讨论之后,再颁布天下。相权在宣德殿内部相互制衡。皇权制衡相权,相权影响皇权,这样,就算是朕之后,有不孝子孙,不理朝政,或者说是一个无道昏君,但是只要宣德殿这个机构存在,就能使帝国各种机构继续运转下去。”卢照辞的话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历史上,明朝这个特殊的朝代,就是如此,嘉靖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帝国仍然在继续运转,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岑文本等人闻言却是不再说话,还有什么好说的,卢照辞此举明显是想做继万世开来的明君,所作所为并不是为自己考虑的,而是为以后的君主考虑的,这让众人无话可说,尤其是崔仁师面上更是有尴尬之色。“只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这句话虽然在世家中很是流行,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讽刺,这些世家在关键的时候,从来只是考虑世家的利益,而忘记了国家的利益。而他崔氏也是其中之一。
  “陛下,如今我朝人口尚且稀少,在不断发动战争的同时,还要兼顾农时,陛下若是一下子抽调这么多的常备军,恐怕会造成我朝务农壮年稀缺,影响到农时,对我朝的粮食储备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税收的收取也是有很大的影响,若是来年有个灾荒什么的,那就更有可能影响到我朝的收入。前隋文皇帝借此就制定了府兵制度,使战争和农时两不耽误,陛下,寓兵于农,兵农合一,这样一来,不但能耽误农时,还能继续战争,岂不是两全齐美之策,又何必设立大规模的常备军呢?”
  “玄龄之意,朕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卢照辞笑呵呵说道:“府兵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帝国的繁荣,但是,玄龄,不知道你算过了没有,前隋文皇帝的这种打算能真正的实施吗?如距京师五百里内的折冲府府兵,按照制度应为五番,也就是说每个府兵平均每年应宿卫京师两次还不足,每次番期为一个月,每年平均番上七十有二天,这不包括旅程在内。旅程以每日步行五十里计算,两次的往返路程需要四十多天,一年之中,总计用于上番的时间就将近四个月之久,此外,在折冲府击中军训还要用去一定时间。这就不可能不影响生产,所谓的‘三时农耕,一时教战’是难以做到的,这么看来,府兵制内部就存在农、战之间的矛盾。”
  “这个?”房玄龄面色一变,他没有想到卢照辞居然能来这一招,简直是点中了自己的死穴。虽然卢照辞此举有点强词夺理的意思,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卢照辞对这个府兵制度了解的比自己还要深些,看看。不过是随口一说,就能将自己驳的哑口无言,直接点出了府兵制度的错误之处,按照卢照辞的分析,这府兵制度中,却是含有理想化的意思在其中。这本身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