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魔幻玄幻电子书 > 轩辕圣灵石 >

第338部分

轩辕圣灵石-第338部分

小说: 轩辕圣灵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文从身上解下了酒囊,洒了一些在熊掌上,烤熊掌那诱人的香味更浓郁了。

    两人吃饱后,杨文这才说起来自己此行的任务的详情。
………………………………

第五百零一章 任务详情

    在一个月前,突厥国使臣主动示好,求见唐皇李世民,鉴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唐皇自然欣喜,便召见了突厥国使臣,双方为商谈边境事宜进行了接洽。这本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邦交,但没料到这使臣随侍人员之一便是阿史那杰摩所乔装打扮的,而事情皆由他引起。

    在商谈期间的某一日,他忽然看到了随太子觐见皇上的郡主李璇凝,便大感上心,立即吩咐使臣在谈判时加上了郡主远嫁突厥的条件。

    唐皇大感意外,并未立即应允,而是速召太子议事。

    其时国内形势更趋复杂,更有传言有人已开始密谋造反,就连武林江湖也不太平,江湖多数门派掌门不知所踪或已不理事务,导致派系相互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

    周边南诏、吐谷浑、吐番等国更频繁挑事,屡有少股部队乔装绿林中人潜入大唐境内滋扰生事。

    虽然唐皇也派出使臣与周边关系紧张的邻国谈判,但收效甚微,边境并不太平,而不少村民乡镇由于多数人已迁往内地落脚而变得人烟稀少,如此一来,更造成戍边之责更趋沉重。

    国内也由于旱涝灾害多发,不得不修堤挖渠,常年耗费不少银两,以致造成国库紧张,更有贪官污吏从中牟利造成不少地区也因此民不聊生,饿殍遍地,民众积怨颇深。

    因此在这个时候,作为唐朝北方最大的邻国突厥国居然能主动示好,派出使臣前来洽谈,自然颇受唐皇的重视,虽然没有立即在朝廷上应允这门婚事,主要还是考虑到太子的面子。

    本来唐皇还以为太子会不愿意,但没想到的是,他却很愉悦的答应了,看来在国家大事面前,儿女私情放在了后面,的确有储君的气度,这一点倒令唐皇多少有些刮目相看。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互相争宠,明争暗斗的事情,作为唐皇的李世民或多或少已经知道,这便是他一直忧心忡忡的事。

    李承乾位于东宫太子已有多年,但始终威望不佳,口碑也不怎么好,而魏王李泰倒十分乖巧,而且多有君王之气,奈何处事方面还欠缺些火候。

    唐皇在心里很清楚,因此还未最后下定决心,在这时候,在这突厥国邦交的事情处理上,李承乾的决绝倒大出唐皇的意料之外,毕竟太子对李璇凝郡主疼爱有加,没想到他答应得如此爽快,这也让唐皇的心里放下了一块石头。

    若能安定突厥国,唐皇也可以腾出手来逐一对付西边、西南的一些异动的大国,至少为自己谈判的胜利增加了一个很大的筹码。

    作为一国之君,这样的决断是非常明智的。

    做为守护在李璇凝郡主身边的卫队长杨文将军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异常震撼的,他没想到郡主就要远嫁突厥了,而自己还被选派为和亲使团的带队将军。

    酒量惊人未曾大醉过的杨文在知道消息的那天晚上醉了,穿着闪亮的甲胄衣服,握着佩刀足足睡了三天三夜,没人敢打扰他。

    在他醒来后,郡主府已搬空了,而李璇凝郡主也被安置在了东宫,出嫁前任何人不能轻易相见。

    就连他杨文也不能。

    他几乎是与李璇凝郡主一起长大的,若不是身份的悬殊,在民间可算是青梅竹马,然而她却是生长在帝王之家,而他仅仅是一介武夫的儿子,生来便只能作为人家的奴才。

    即使他长大后立下无数战功,虽然已贵为将军,但骨子里的血始终在帝皇家的人眼里还是使唤奴才。

    关于这点杨文早就悟出来了,可他就是愿意,只要能陪在李璇凝郡主身边,他就感到心满意足了,而且每每看到李璇凝的样子时,他便感觉到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

    以前受命出征时,他知道归来的时候总能看到李璇凝郡主,心里有了这样的寄托,他一直都在告诫自己,一定要活着回来,回来守在郡主的身边。

    他做到了,无论朝廷使命还是太子密令,他总是能载誉而归,因此杨文小将也开始传遍三军。

    而他只是想早些回来,可以看看郡主。

    当年在谷阳县时,郡主突遇歹人带走,下落不明,他可是心急如焚啊,得知消息后便马不停蹄地奔走千里。

    所幸郡主安全回来,而解救郡主的正是李天启,因此杨文在那一时刻,便早已将他视为恩公,不仅是郡主的恩公,也是他杨文的恩公。

    突厥国的使团回去没多久,太子便遣一行八十八人先行去突厥国就和亲事宜进行前期的安排,谁料那八十八人团突遭灭顶之灾,在突厥境内几乎被歹人全数杀害。

    由于许久未接到八十八人团安全抵达的报告,于是太子派出细作进行打探,这才发现了该团遇袭的痕迹,该细作立即回长安报告太子。

    事关重大,太子不敢向唐皇报告,便暗中派出杨文带着三百骁骑营勇士及挑选多名熟悉突厥语言的兵勇远赴突厥详细调查事情真相,若发现匪徒踪迹,便捉拿归案。

    杨文带人潜入突厥国后便换装成猎户的模样,昼伏夜出,直到偶遇李天启护送袁达和袁介凉父子,在与李天启等人分别后,他觉得有些疑问,仔细询问袁达和袁介凉父子后这才得知了情况:原来那使团中本有三个幸存者,是早期跟在杨文身边成长的军勇,由于表现出色,暗中被安排在这八十八人团中已被不测,不料却还是在阿史那杰摩的营寨中被喂了妖怪。

    杨文暗中安排人手捉来了俘虏,终于调查出了事情真相,居然是那阿史那杰摩早就有不轨之意,他自知唐朝已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便故意遣人埋伏,袭击了那八十八人团,为再次向唐皇狮子大开口要价做准备。

    阿史那杰摩在自己国境内为何要搞出这些事端呢?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若唐朝确实派出了使团,但突厥国举国上下都没有人看到过有唐人使团出现过,那么阿史那杰摩可以说是唐朝故弄玄虚,摆架子,没有诚意,不想将郡主嫁到外邦来,他可以随便安个理由,便让唐朝无地自容;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故意挑衅唐朝的忍耐程度,看看唐朝是否忍气吞声,而后再次要价。

    知道阿史那杰摩的阴谋后,杨文愤怒已极,须知他那些属下都是百里挑一的好汉,若不是为了忍辱负重想向长安递送消息,绝然不会成为俘虏。

    可让他气愤的是,那三个人居然最后还落入了妖怪的口中。

    突厥国的阿史那杰摩居然还与妖界有所来往!

    杨文本没有伏击阿史那杰摩的打算,但他思前想后,还是决定除去阿史那杰摩,细思之下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设法弄来了突厥兵丁的服装,潜伏在那营寨附近观察了一些时间,发现他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带着三百多个贴身骑兵去往后方,看看他的妹妹,但停留时间并不长,同时由于对方人多,杨文并没有找到机会,一直在等待着。

    忽然有一日,杨文收到探子快报,说是那阿史那杰摩的妹妹走丢了而后又安全回来了,阿史那杰摩便打算去看她。

    终于等到了机会,杨文判断他此行一定不会这么快离开,便拟定了行动计划。

    果然,正如李天启所遇到的那***况一般,杨文发动了偷袭,可最终还是功亏一篑,让阿史那杰摩逃回了营寨。

    由于在外已多有时日,虽然得知了事情真相,但并未立大功,于是杨文决定混进营寨之中探查,寻找证据,便让属下先返回长安,向太子密报进展。

    杨文混进营寨之中做苦力多日,终于瞧准机会,在阿史那杰摩的营帐之中找到了盖有其帅印的密令,那道密令由狐皮所写成,上面书写着埋伏那八十八人团的详细指令,不知为何却并未销毁,看来自大的将军总有陋习。

    杨文拿到证据后便逃了出来,在一处隐蔽之地取回了自己的装备,然后披星戴月往东而来。

    杨文与李天启互相诉说,一一印证,两人之间的友情更深了一层,李天启也知道了杨文对李璇凝郡主的感情。

    虽然杨文自始自终都没有表露出任何对郡主的爱慕之情,可却在话语之中不经意地流露了出来。

    杨文本是海量,但不知道为何在这荒郊野外,对着李天启像是遇见了知己般,几乎将心中的话全部说了出来,自个将酒囊里的剩余的烈酒喝光了,也有了七分酒意。

    也许有句话说得对,酒不醉人人自醉,何况这确实是能醉人的烈酒呢。杨文想醉了,想忘掉心中的烦恼事。

    但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遇到了被他视为恩公的李天启,也算是借着酒意吐出了自己的心事,好受了一些。

    杨文呈大字躺倒在地上,似乎已不知道寒冷。

    李天启用利剑,剥开了熊皮,在篝火上烤暖后,垫在了他的身下。

    李天启又升起了一堆篝火,这才感觉到了全身已无气力,疲惫不堪,所幸今夜忽然风停了,并不是太冷,兴许上天也在感慨这两人的境况吧,不忍在对他俩人太苛刻。
………………………………

第五百零二章 暗中炼丹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将正在熟睡的李天启惊醒。他原只打算闭目休息一会,但实在太疲惫,这一合眼便睡了过去,从梦中醒来的他赶紧站起来往四周看去,可除了漆黑的林子,他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

    兴许是野狗吧,他在心里这么想着。

    火红的木炭让人感觉到温暖。两堆篝火的火头早已熄灭,只剩下一堆木炭。看了一眼被熊皮包裹着的杨文,发现他睡得正酣,李天启便走动起来,又在附近拣了一些断木树枝,扔进了篝火坑里。

    火蛇很快便从那些枯木中升了起来,照得丈余之地又亮堂起来。

    李天启不禁又打了个哈欠,困倦之意再次席卷脑门,他扒开身下的土地,重新将一些火红的炭火挑进了躺身的坑道中,然后又用土覆盖其上,这时再躺下去的时候,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就像是躺在了一张热炕之上。

    他望着天上的星星,暗忖道,幸好没有下雨,否则他两人可就要难过了。这时树林里又传出了几声犬吠声,而且声音异常清澈,明显比此前更近了不少。

    李天启再次翻身坐了起来,认真倾听了一下,林子里确实有动静,看来那些野狗真的往这里来了。

    他又站了起来,抽出了杨文插在地上的长枪。

    就在这时,一道人影踏着雪泥飞快地往火光这边冲了过来,此人居然是个光头和尚!

    那光亮的脑袋在夜空中非常明显。

    那人冲出树林后没一会,紧接着七八头健硕的野狗也跟着追了出来。

    “慧悟?”李天启认出了对方,他赶紧握紧长枪,立即飞奔上前相迎。

    慧悟也认出了李天启,顿时喜出望外道:“李天启!快来救我!”说话间,振臂一跃,便来到了李天启的身旁。

    李天启看到他握着白蜡杆,身上背着个包袱,并不像重伤的样子,顿觉奇怪道:“你……”

    慧悟道:“哦弥陀佛,佛家子弟,不能欺凌弱小,不能擅动杀戒啊。”

    就在这时,那七八头野狗已将两人团团围住,龇牙咧嘴却不敢轻易上前。

    “走开!”李天启明白他的意思,当即握枪一震,枪头发出一声金鸣之声,那七八头野狗低吼一声,以为他要动手,便警惕地后撤了一圈。

    “去去去!”李天启再次吓阻道。

    但那七八头野狗此次并没有再次跳开,反而又缓缓围了上来,看得出那头全身灰白之色的便是这群野狗的首领。

    慧悟喘着气道:“我不想与它们纠缠,已多次隐蔽躲开,但它们却始终追着不放,奈何,奈何。”

    李天启笑道:“你是佛家弟子,我可不是。若它们再不退却,刚好给我做干粮!”说罢,他抡起长枪直取那野狗首领,

    野狗首领站得最前,它带领着族群追了这和尚数个时辰,怎么可能放弃呢,而且慧悟虽然拿着一根木棍,但却从未对它们动过手,是以它以为李天启也是如此,只是做做样子而已,没想到李天启与慧悟完全不同,一言不合就挺枪刺来。

    野狗首领躲闪不及,被李天启用长枪从头到尾贯穿,挑在了长枪上。

    其余野狗看到这突然冒出之人居然有这般神力,便也顾不上首领了,居然全数四散逃开了,很快便没入了黑暗之中。

    “终于可以休息了。”慧悟看到那群野狗终于退去了,他这才松了口气,将白蜡杆扔在一旁,走到篝火旁盘腿坐下,取出水袋灌了几口。

    李天启也放下了长枪,走到他对面坐了下来,问道:“没想到你这个样子了,还不还手?这倒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啊。”

    慧悟赶紧合十道:“哦弥陀佛,天启,你就莫要这样说我了。师父一直教导我,要修成正果,必须严加管束自己,勿要犯戒。它们对于我来说,都是弱小之辈,我可不能欺凌它们。若它们是妖,那我早就出手了。”

    李天启呵呵一笑,摇了摇头。

    慧悟道:“你怎么在这里?”

    李天启道:“说来话长啊。”他并不想对慧悟说出详情,便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来此所为何事,然后他反问道:“你呢?怎么又会来到这里的?”

    慧悟果真没有隐瞒,将自己和智空法师来突厥国收妖的事情说了出来,果然与李天启暗中所了解到的情况一致。

    慧悟正要往下接着说的时候,这时裹在熊皮里的杨文动了一下,这不经意的举动,倒让慧悟吓了一跳,他本以为是李天启猎到的黑熊,没想到还会动,这时才瞧出来原来里面有个人,于是便道:“他又是谁?”

    李天启说道:“他叫杨文,是我以前在江湖行走时结识的一位好朋友。”

    慧悟道:“哦弥陀佛。”

    李天启想起了打听养母下落的事情,赶紧问道:“对了,慧悟和尚,你们可有遇到一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