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

第24部分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第24部分

小说: [红楼]金莲别样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金莲笑说:“只怕我们要是日日这样服侍老太太,你们要不高兴了。”
贾母也凑趣说:“既然有了迎丫头、探丫头、惜丫头,还要你们几个做什么,明儿个就送你们都回家去,也让公中省了不少的银钱。”
鸳鸯听了,忙也拿了一柄宫扇,往贾母身边凑过来,将潘金莲挤到一边,说:“这可不行,我可不离开老太太。二姑娘,你行行好,就让我表现表现吧。”说和,就给贾母扇风。
潘金莲故意不肯让,又将鸳鸯挤到一边,鸳鸯又回过身来挤她,两个人是你争我抢,互不相让。直把贾母和贾探春、贾惜春、一干丫鬟笑得前仰后合。
两人见贾母笑得开心,就愈发争的卖力,贾母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拍着床榻,说:“可乐死我了,这迎丫头和鸳鸯两个还真是有趣。”
最后,还是潘金莲住了手,怏怏地往地上椅子上一坐,叹息说:“唉,不抢了,抢不过鸳鸯姐姐呀。”说着,看向贾探春和贾惜春,“你们两个只顾看戏,都不帮我。”
鸳鸯故意做出一副胜利的喜悦样子,一脸的得意,站到贾母身边。
贾母看看潘金莲忧郁愤懑的样子,再看看鸳鸯得意洋洋的样子,顿时又大笑起来。
贾惜春就问道:“不知道老太太得了什么赏赐?”
贾母笑着推鸳鸯:“还不快把我的东西拿出来,也好让她们都开开眼界。”
鸳鸯和琥珀便将东西拿了出来,几人一看,比自己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便都上前去看,潘金莲笑道:“到底娘娘有孝心,这东西确实好。”
贾探春、贾惜春便也都称赞。
贾母说:“你们大嫂子、二嫂子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比你们多了二端凤尾罗,一领芙蓉簟。”
潘金莲便笑道:“宝玉是娘娘的至亲兄弟,原也该多给的。”
到了次日,王夫人那里打发人来说:“娘娘让人送来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清虚观凉快,五月初一日,老太太要去那里看戏。姑娘们若是愿意,也可以跟着去。”
贾惜春忙向潘金莲道:“二姐姐,你前儿还正说天热。不如我们也去,也好凉快凉快。”
贾探春也说:“一年到头,也难得出去一趟,现成的机会,我是要去的。况且,这清虚观不必别的道观,那里的观主是张真人,当年还是咱们祖父的替身呢。先皇都称他为‘大幻仙人’,现在又掌管‘道录司’印,又被当今圣上封为‘终了真人’,人都说他是神仙呢。我们就是去沾沾张神仙的仙气也是好的。”
潘金莲便说:“你们都去,就剩我一个也没什么意思。我也去。”说着,就叫司棋,“去回太太的话,就说我们姐妹三个都去。”
司棋应了,便往王夫人那里去了。
到了五月初一,众人起了个大早,早早的就去了贾母那里吃饭。
贾母兴头也极好,还给几人讲往年去清虚观上香的事情。
到了时辰,外头便请贾母等人往清虚观去。
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自然要乘坐匹配她身份的轿子,便坐了一乘八人大轿。
李纨、王熙凤、薛姨妈等三人每人做了一顶四人抬的轿子。
薛宝钗、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
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
贾宝玉乘了一匹马。
其余跟去的家下人等不可胜数。
虽然路程不近,但贾家去的人多,倒也不显寂寞。三人说说笑笑,偶尔还趁人不注意的时候,还掀起车帘子,往外看看风景。刚开始还是街上的风景,后来,见出了城,才有些趣味。
刚到观前,就听见钟鸣鼓响,十分热闹。
潘金莲笑道:“你们听,这里好生热闹。”
就听跟来的丫鬟说:“姑娘们,下车吧,老太太已经落轿了。”
几人便都下车,自然有婆子在下头搀扶着。
就见前头林黛玉和薛宝钗也下了车,等着三人一起进去。
潘金莲等人便都跟着贾母,一层一层的瞻拜观玩。
因贾母年老,过了不多久,就入了净室歇息。就听贾珍说张道士来给贾母请安。
贾母连忙让他进来,两人讲些闲话。
这张道士便问起了贾宝玉的亲事,还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潘金莲心内一突,这个张道士,怎么倒是管起贾宝玉的亲事来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仔细一想,便有些回过味来。
刚刚十五岁,长的不错,根基家当,都匹配贾宝玉,这些词语都指向一个人——薛宝钗。可不是,贾母刚刚替薛宝钗过生日,过得就是十五岁的生日,薛家虽然没落了,可毕竟还是巨富,且薛姨妈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
怪道贾元春专门让人从宫里送了银子出来打平安樵呢,感情就是应在这里了。
是了,昨日就听说贾元春赏赐的东西,贾宝玉的和薛宝钗的是一样的。当时自己还纳闷来着,自己和贾探春、贾惜春的三人的一样倒是说得过去,都是贵妃娘娘的妹子嘛,倒是一视同仁的意思。可林黛玉的东西和自己三人的也一样,这倒也能说是贵妃将她看做是自己的妹妹。贾宝玉是贾元春的同母兄弟,多赏赐几样东西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任凭是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论理,贾元春和林黛玉是姑舅姐妹,和薛宝钗是两姨姐妹,自然是和林黛玉更亲近的,怎么反倒更为看重薛宝钗呢?若说是贾元春看薛宝钗更为亲近,那也显然是不可能的,贾元春在省亲之前,根本就没见过薛宝钗,哪里来得看重?这件事情还真是奇怪。再者说了,省亲的时候,贾元春看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一样的,当时赏赐的东西也是一样的,并没有厚赏薛宝钗。
如此看来,十之八九还是王夫人的手笔,她看中了薛宝钗给自己当儿媳,便说动了贾元春赞同自己的主张。贾母毕竟抚养了贾元春多年,贾元春不好意思和贾母直说这件事情,便借口赏赐节礼,委婉地表示自己也更为欣赏薛宝钗。为了进一步试探贾母的意思,便寻了张道士这个和贾家有来往、有脸面的道士,指明到清虚观打平安樵,好让张道士给薛宝钗做说客。
难怪当时王熙凤身边的丫鬟说,薛宝钗和薛姨妈是不愿意和清虚观看戏的,还是贾母和王熙凤好说歹说,才将两人弄过来。可不是吗,她们早就知道了贾元春和王夫人的安排,害怕贾母给她们没脸,不愿意过来。
王夫人平时为了讨好贾母,处处都和贾母步调一致,贾母去宁国府看戏,她跟着去;贾母不去参加王子腾夫人的寿宴,她也不过去,这回贾母兴致如此之高,她也没有什么要忙的事情,却没有跟着来,估计是怕贾母发火,根本就不敢过来。
潘金莲心中念头急转,看清了事实,便不再多想,只是看向贾母,心想,贾母这样一个世事洞明的人不会看不出来这里头的门道,只是不知道贾母会有什么反应。
贾母如何不知道这是贾元春和王夫人合伙设的局,心里恼火,然而贾元春已经是贵妃,王夫人也是贵妃之母,便是再生气,也只能忍了,便不动声色,笑着说:“上回有和尚说了,宝玉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些再定亲事才好。老神仙你既然开口了,我便托付你一件事情,你可细细打听着,不用管她家根基是否富贵,只要模样长得好,配得上我的宝玉,就来告诉我。”
潘金莲听得贾母的回答,便明白她的潜台词:薛宝钗,你不是都十五岁了吗,反正贾宝玉年纪还小,我对抗不过贵妃娘娘,那我就拖着你,等你年纪老大,看你急不急。你们不是找了张道士来当说客吗,我就讲讲我的条件,让张道士替我相看,看你有什么办法。
张道士听得贾母如此回答,就知道贾元春托付自己说的事情是成不了了,便有几分不大好意思,然而他年老见得事情多,又是经常和富贵人家打交道的,便也不以为意,只岔开话题,讲些别的罢了。
一时出去的人,便都回来了。贾母便说歇够了,带着众人去看戏去了。
这可以在道观里演的戏,自然有限的很,贾母点的几出戏,便都没什么意思。
潘金莲也懒得听,便只是凑着耳朵听罢了,只是今天出来这一趟,见到贾母和王夫人隔空打擂台,倒是算是值得了。
贾母心里恼恨张道士听从王夫人的安排,便不大待见他了,自然也不愿意再到清虚观去,第二日虽说还要奉贾元春的命令继续打平安樵,她到底还是找了借口不去了。
出门的机会实在难得,潘金莲等人便依旧跟着王熙凤到清虚观玩耍看戏。
作者有话要说:


、湘云说亲金莲心事

等到平安樵打过,没了可以外出的借口,潘金莲也只好窝在家里。
到了五月初三,几人给贾母请安过后,陪着贾母说笑了一阵,便预备散了。
贾母笑道:“你们别忙着走,昨儿史家来人送节礼,云丫头让人给你们捎了东西。”
贾母说着,鸳鸯就将东西拿出来,分给众人。
潘金莲一看,是几个绛纹石的戒指,那戒指色彩粉红,倒是极为鲜亮,便取了一枚,往自己手上戴。她皮肤白皙,衬着粉红色的戒指,倒是极为好看。
贾探春笑道:“难为云妹妹还想着我们。”
到了端阳佳节的正日子,一大早潘金莲便起身了,司棋服侍她穿衣洗漱。
潘金莲便由着她服侍,一边问道:“我前几日做好的虎符放到哪里去了?”
司棋答道:“我叫绣橘收起来了。”说着,就叫绣橘,“绣橘,绣橘,姑娘的虎符哪里去了?还不找出来,给姑娘戴上。”
绣橘便忙忙地将东西拿了过来,给潘金莲系在手臂上。
潘金莲照了照镜子,满意的点了点头,便和林黛玉等人到贾母那里去了。
到了中午,王夫人那里来人叫潘金莲等人:“太太那里安排了席面,请姨太太呢,叫几位姑娘都过去。”
贾宝玉平常是极为活跃的,今日却一反常态,没精打采,沉默寡言。薛宝钗一贯爱讨王夫人的欢喜,今日也是不大说话,潘金莲见了,心里奇怪。这倒罢了,最擅长调节气氛的王熙凤居然也只是静静坐着,并不言语。潘金莲直觉有事,便悄悄探视王夫人的神色,果然,王夫人面无表情,一点也没有节日的喜悦心情,且对贾宝玉也是冷淡的很。
潘金莲见状,便也不说话,贾探春、贾惜春也会看人眼色,因此,虽然坐了满满一屋子人,却是极为沉闷。
因此,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
潘金莲、贾探春、贾惜春一出王夫人的院子,便回了大观园中,三人因有话要说,便都聚到了缀锦楼里。
潘金莲让人上了茶水点心,便使了个眼色,司棋便带着丫鬟们都出去了。
贾惜春心里存不住事,首先开口:“今日席上可真是奇怪。二太太不高兴也就罢了,她素日也就是个那样的人。二哥哥平时和二太太多亲近啊,今日竟然也只是老老实实地坐着。更奇怪的是琏二嫂子,连高声说话都不敢。一定是有事情。”说着,便看向潘金莲和贾探春。
贾探春说:“确实如此,而且我看太太那里的丫鬟今日也都是摒心静气的,看起来一个个都老实的很呢。”
潘金莲慢慢转动着手里的杯子:“金钏也没出现,她是太太的贴身大丫鬟,前两日还见她呢。”
三人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说道:“必定和她有关。”
潘金莲想了一想,说道:“太太今日看宝玉也十分冷淡,更稀奇的是,宝玉素日和太太淘气的很,今日居然不敢看太太呢。”
贾探春会意,说道:“估计还是他惹出来的冤孽。”
贾惜春便叹息道:“他素日就是那个性子,连丫鬟嘴上的香脂都要吃的。偏老太太不肯管,大约这回是碰到二太太手里了。他是个主子,自然是没事的,可怜金钏,还不知道落个什么结果呢。”
贾探春素日倒是和彩云关系好些,自然知道金钏的心思,便笑了笑:“在太太面前还不收敛些,可不是上赶着找事。”
几人说了一通,到底不管自己的事,便都摞开手去,讲些其他事情。
到了次日,潘金莲等人在贾母房里陪她说话打发时间,贾母便又想起史湘云来,立即便打发了人去史候家接她。
几人便都聚在贾母房里等着史湘云。
到了中午,史湘云便到了,潘金莲等人忙到院子里去迎接她。
潘金莲见史湘云穿的厚实,便笑问:“你也不嫌热,可是将衣服都穿到身上了,好给婆子丫鬟们省些麻烦?”
史湘云答道:“就是这个理儿。”一边说一边往屋子里去。史湘云给贾母和邢夫人、王夫人请了安,便说些闲话。
王夫人一早就听闻史家开始给史湘云相看亲事了,便笑着打趣史湘云,道:“大姑娘还是这么爱说爱笑的,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家来相看,眼见有婆婆家了,还是那么着。”
史湘云便飞红了脸,低下头去,说:“婶子又打趣我。”
因史湘云生得与贾母有几分相似,父母又死得早,偏她又好说笑,在史家的一群侄孙女里头,贾母最喜爱的便是她,见她低头害羞,忙搂了史湘云在怀里,对王夫人说:“当着家里还没出阁的女孩的面儿,说这些做什么?”
王夫人本来也是没有别的意思,听贾母这样说,隐约有几分指责自己的意思,忙站了起来,说:“媳妇是无心的,不过是前几日听说了此事,想着云姑娘是个爽利的性子,才顺嘴说了出来。都是媳妇考虑的不周到,惹了老太太生气。”
贾母见王夫人低头认错,脸色便缓了,说:“也不是什么大事,你坐下吧。”
王夫人便小心坐下,不敢再开口。
邢夫人一贯和王夫人不和,见贾母发作王夫人,心中喜悦,暗想,你也有今日,真是活该。
潘金莲听了这话,却是触动自己的一番心思,连史湘云都有人相看了,要说亲事了,自己倒是比史湘云还大上一岁,怎么也不听人说起自己的亲事来?一时便有几分疑惑,便只是听几人说话。
史湘云整日说她婶婶对她不好,时常让她自己做针线,做衣服,可看她婶婶早早给她挑选人家,便知道,她这婶婶倒是还当真愿意管她的事情。
看看自己,比史湘云还大呢,亲爹倒是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