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275部分

清山变-第275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个劲的坐立不安,皇帝看在眼里,笑在心里,故意不理他,转头问翁心存,“翁心存,老六的话你也听见了,你怎么说?”

好在翁心存也是老成谋国之人,不像奕那般的血气方刚,闻言答奏,“臣以为,为广州城中百姓着想,皇上降恩,准许6建瀛与英人展开初步磋商才是的。”

“柏葰翁心存的话,也是你想说的,是不是?”

皇帝突然而至的一句话,让柏葰吓了一跳,赶忙点头:“圣明无过皇上。广州城中,百万黎庶,都是天朝百姓,皇上当为这些人留一线生机啊。否则,英人恼怒,以百姓泄愤,臣恐……覆巢之下,再无完卵。”

皇帝饶有兴致的左右望了望,带着很奇怪的微笑,“此事嘛,先不必提,朕问你们,可知道先皇当年,为英人逼迫,签署《南京条约》之前时,战事进展如何?”

这一段历史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只是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突然问起,于是柏葰几个轮番奏答,把经过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先皇不忍百姓遭战火波及,天心降恩旨予英人,方有《江宁条约》签署,两国相约罢兵,共谋友好。”

“那么,你们可计算过,伤亡于英人手中的百姓,数目是多少?”

“这,臣不知道,臣曾翻阅前朝各省奏报,百姓流离失所者甚重,而亡故者,似乎很少。”

皇帝点点头,说道,“朕早就说过,英国人所图谋者,并非是你们,以及天朝上下以为的‘宣威海檄’,而是经济利益自开战至今,十几天的功夫里,来自英国伦敦、印度孟买的鸦片商人自然为日后可能重新打开的天朝市场而欢呼雀跃,而那些贩卖丝绸、茶叶、天之美禄等物的正当商人呢?他们每天的损失,都是上万两银子上下。可以说,战事拖得越久,于英国人就越加的不利。”

“至于你们担心的广州城中的百姓,朕可以断言,这些人全然无虞不但是广州城,沿海各省,如舟山、乍浦、镇海、定海、厦门、上海这些城市,英国人或者会开炮震慑一番,于城中的百姓,也是全然无碍的。”

“皇上之意是不是说,英国人担心战事一旦停止,以上数城若是遭遇浩劫的话,百姓离乡他投,日后再无人与之做商贸往来?”

“说得对”皇帝大力一拍几案,不加丝毫掩饰的望着奕,神情一片嘉许:“你能够见识到这一层,今后对英……不,对列夷j往之间,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奕笑得见眉不见眼,躬身行礼:“臣弟愧门g皇上褒奖,这都是皇上训导有法,臣弟才有这一愚之得。”

皇帝满意的一笑,继续说道:“沿海府城是这般情势,天朝内地之地呢?老六,你又有什么想法吗?”

“臣弟以为,也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英人……”

“这一次就错了。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不同的地域,总要行以不同之法才是的。”

“是,臣糊涂,请皇上天语教诲。”

“英国人的算盘打得极好,以为只凭广州一战,就可使我天朝上下畏惧其兵力强壮之威,涴低头,任由他们开出条件来,朕只有俯准的份儿?嘿嘿朕偏偏不叫他们如愿反倒要让战事顺延下去,让天朝这块硬骨头卡在英国人的喉咙里,吞不下又吐不出,活活憋死这群魂账”

这还是奕等人第一次听皇帝语出粗俗,楞了一下,齐声轻笑起来:“皇上说的极是,正是要活活憋死他们。”

皇帝缓缓站了起来,负手身后,走了几步,“这还不算,一旦英军进入我天朝腹心之地,朕要让他们再也见不到故乡的日出——最起码,在英国人彻底全面投降之前,再也不能见到”

说到这里,他猛的站住脚步,回身说道:“奕,拟旨,电传6建瀛……”

第37节二鸦之战(7)

第37节二鸦之战(7)

看到从京中发来,由陆建瀛转交给英国方面的停战谕旨,巴夏理、额尔金等人几乎气炸了胸膛中国人难道疯癫了吗?还是彼此胜负之势依然颠倒?这样的条件,在自己作为胜利的一方都不好出口的情况下,居然由中国人先提出来了?

条件一共只有两条,第一,英法远征军从统帅额尔金以下,全军为大角、沙角、横档岛各海防前线牺牲的中国将士举哀;第二,英**队全数退出中国内河、领海。

达成这两个条件之后,中方将原则上允许英国人登岸,和中方派遣至广州的钦差大臣,做正式的磋商。英国方面若是不能答应的话,则日后两国之间再有任何因此而产生的争端,大清国将不负任何责任。

英国政府上下为中国人这样荒唐的一番文字弄得一片哗然,连政府中难得的温和派也被鸡怒了,其中尤其以保守党领袖爱德华。杰弗里。史密斯。斯坦利的声调最为高昂:“中国人如此野蛮荒唐,不懂国际交往中彼此尊重的重要性?他们不是想要死亡吗?英国人就给他们死亡”

虽然这样的声音甚嚣尘上,却也仍有格莱斯顿议员提出建议:“即使最终以死亡给我们带来荣耀,也于大英帝国没有丝毫的实际利益,所以,我认为,应该放弃那些周边的沿海城市,直接攻入中国的首都,最起码,也要将兵力部署在北方沿线,逼迫中国人低下头颅,在我们认可的协议书上,签上他们的名字。只有这样,帝国的远征军才能赶在圣诞节前,回到远离祖国的英属殖民地,度过他们的节日。”

这一次,巴麦尊首相果断的采纳了议员提出的决议,并且发报给额尔金,要求他放弃在东南沿海与清廷的对抗,从海路北上,寻找适当的地点登陆,并且进攻中国的首都城市。

自打接获中方提出的两点条件之后,额尔金就知道,战争不会如自己想象般那么快的停歇下来,但他也没有想到,首相的决议居然是要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转路北上,寻找战机与清军在陆上做对抗?这两万余名远征军的将士,一旦进入中国的腹心地带,便等于是舍己所长了

虽然心里有这样的担忧,额尔金倒也并不惧怕,十五年前,英**队长驱直入,一直杀到长江边上,还不等越过长江防线,中国人不就乖乖的听话了吗?这一次,倒要看看,古老的东方人能够有多大的勇气,敢于对抗大英帝国杀至首都城下的赫赫军威?

他不怕,不代表海军方面也同样没有任何的担心,眼见已经进入冬季,中国北方各地,一片冰寒,船行窒碍不提,更会容易陷在内河,成为清军的活靶子。一旦有失,不是开玩笑的

等到在加略普上会同海陆两方面的各级统帅在一起商议的时候,英国海军中将西马。英格丽和法国海军统帅里戈中将当即表示了反对意见:“深陷中国内陆,一旦为冰雪阻隔,我们这支光荣的部队,就成了岸上清军设计的靶子,所以,鄙人和博伊尔先生都认为,这时候进攻中国的北地,不是一个精明的军事家应该做出的选择。”

额尔金身为联军英国一方的统帅,与格兰特勋爵早已经有过磋商,也考虑到海军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当即问道,“那,若是在中国的南方,寻找一处常年不冻港登陆呢?”

这样的选择自然是海军愿意看到的,但却引起了陆军的不满。他们的意见也非常有针对性:中国的幅员极为宽广,从南到北,数万里之遥,到处都是形容不同的中国人,谁知道他们会在旁边、在暗中搞出什么坏主意来?即便不从中捣鬼,只是坚壁清野,联军数万将士补给不足,三两天的时间,就会完全丧失战斗力

两方面说的都有道理,在会议室吵得一塌糊涂,最后额尔金、格兰特和葛罗中将、孟托班商议了一下,既然左右不能决,不如把两种意见同时报请政府,请更高一层的政治家去伤脑筋吧。

于是用电报将意见传送回国,巴麦尊也觉得很为难,如今的情势很清楚,只能顾全一方——两全其美的办法并不是没有,不过那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冰河解冻的时候了。如此长久的时日拖延下来,怎么等得起?

消息传回国内,巴麦尊也大感为难,若说这样没有取得半点效果,就婉然退去,国人如何想暂时不必去管,下院的那五百余名议员的斥责之声,反对党的纠劾实在难以抵挡——十数百万计的英镑军费花出去,不但不能取得效果,反而还要继续追加军费,以待来年?换了自己是对方的位置上,也会以此大兴问罪之师吧?

想到这里,他决定,不能让战事这样无休止的拖延下去,和内阁商议之后决定,命令联军即刻北上,寻找合适地点登陆作战。

命令传回,额尔金、格兰特几个没有办法,只得再次召开战前会议,把远征军舰队双方总指挥分别请到,共同商讨登陆作战的计划。第一个要确定下来的,就是舰队在何处登陆的具体问题。

首选自然是天津,不过西马。英格丽和里戈中将都不同意:“天津所有的大沽口炮台,工事极其坚固,而且作为距离中国首都最近的海防前线,那里的火炮配置和人员训练,在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若要直接进攻,难度太大,伤亡的数字,恐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那么,中将阁下认为呢?”

“照我看来,在这里……”两个人在展开的地图上用手一指,是在山东半岛的中部一个靠近海湾深处的所在,额尔金认真的看看,上面用英文标出的地名让他很觉得拗口:“DENGZHOU?”

“是登州。阁下。”西马中将说道,“这里我也曾到过,是常年不冻港,而且与中国的手打都路途不远,更主要的是,这里的防卫相对较弱,城镇内水路纵横,便于我军展开。更主要的是,中国人南北通透的运河距离牛庄不远,只要贯通水路,则我朝的士兵的补给问题,也可以由跟随士兵北上的舰船来解决。这都是有很方便操作的地方的。”

额尔金、格兰特、葛罗、孟托班半晌没有说话,拿着放大镜在地图上认真的摩挲了很久,把从登州到中国北京的路径大约的看清楚,苦笑着点点头,“这些东方的地名啊,我从来都是搞不清楚”

“那么,阁下是同意这样的通行路径了?”

“我初步同意,待将作战计划通报回国内,再等候指示吧。”

“哦,爵士阁下,那,广州城这边?”

“等候作战计划获得内阁的批准,我们就离城而去。”

前后等候了有半个月的时间,来自国内的电报发了回来,同意额尔金等远征军参谋部提出的,在山东半岛登陆作战计划。不过,巴麦尊又附加了一条,运送士兵上岸之后,兵舰转向,在天津外海停泊,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于是,在广州城内外军民的怪异眼神中,英国人连一句话也没有留,生火起锚,掉头出内河而去。广州城凭空躲过了一场浩劫,百姓欢天喜地,燃放爆竹,自不在话下。陆建瀛却顾不得高兴,火速发电报到京中,将英国人出海远去的消息,向皇帝做了通报。

这十数日以来,除了皇帝老神在在,每天安度时光以外,奕等人无不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皇帝虽然说得凿凿成理,但蛮夷野性未驯,又接到了清廷发去的载有那样两项条件的电文,会不会恼羞成怒,掉转炮口,猛烈轰击城中百姓啊?如果是的话,自己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还好的是,英国人始终按兵不动,不知道在打着什么鬼主意。就在军机处度日如年的时候,得到陆建瀛的奏报:英国人掉船出海,向北而来了

皇帝得到奏报,哈哈一笑,从软榻上坐了起来:“六百里加急,给椿寿、劳崇光传旨,按照朕当初和他们说过的行事。英国人不上岸,朕拿他们没有办法,一旦上了岸,就得跟着朕的指挥bāng转了”

奕不知道‘指挥bāng’是个什么玩意,但看皇上兴奋之极,也陪着笑了几声:“皇上,英国人一定会在山东上岸步行登陆吗?”

“可以给他们选择的地方本来就不多。”皇帝笑着说:“大沽口不用提,英国人死伤不起,其他的地方,更是距离遥远,长途跋涉,路上水脉不通,给养供给不上,士兵不战自溃。也只有山东登州府,是最好的登陆地点。”

载垣凑趣的问道,“皇上,容奴才大胆问一句,不知道圣意之中,于椿子密与劳辛阶两个……”

“你们都想知道朕当初在御舟中和他们说的是什么吧?”皇帝好心情的一笑:“到今天,也不必瞒你们了。一旦英军兵士离了战船,朕让椿寿和劳崇光两个,在省内行坚壁清野之法英国人休想在我天朝的土地上获得一粒粮米倒要看看,他们能够扛得住几天的饥饿”

“这还不算,朕要椿寿在炮舰撤下士兵之后,彻底断绝其后退之途。一言以蔽之,朕要把这两万余人的英国远征军以及所有他们乘坐使用的军舰都留在我天朝的土地上”

柏葰长长地叹了口气,轻打马蹄袖跪了下来:“皇上于开战之初,就已有千般绸缪之策,而战端初起以来,英人所行,俱在我皇圣断之下。臣一一亲历之下,心悦诚服自不待言,日后功成之日,亦当是我皇名垂千古之时”

皇帝为柏葰的一番话着实搔到了痒处,得意的大笑起来:“皇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便是三国的诸葛武侯与春秋孙武子重生,亦当甘拜下风矣”

等到养心殿中颂圣之言告一段落,皇帝摆了摆手:“你们也不必把朕夸得什么似的。只是这一次的战役,丝毫不可有半点疏忽大意,下去拟旨,告诉椿寿和劳崇光,若是在山东省内,在他们两个人身上出了任何的岔子,朕断断不能饶过。”

经过七天的海上航行,冰寒刺骨的海风迎面吹来的时候,以旗舰加略普号为首,靠近了登州,格兰特举起望远镜,向岸上观察,岸上的海防工事前一片杂乱无章,兵士来回奔跑,口中冒出的白气清晰可见,似乎在喊着什么,距离太远,听不到。

他和额尔金相视一笑,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士兵,尚未接战就已经慌做一团,又如何能够与大英帝国百炼成钢之师相抗衡?

西马立刻下令,“掉转船头,以弦炮轰击中国的海防工事。”

巨大的亚姆斯特隆炮火炮声若雷鸣,威力极大,射程极远,三轮齐射过后,等到硝烟散尽,再观察一番,岸上的所有海防工事,都已经化作了一片瓦砾。“传令,都鲁壹号沿大沽夹河进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