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179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179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吱啦一声,门终于开了露出一个脸色憨厚并不引人注目的年轻脸庞,瞧见张国荃等人之后隐晦的点了点头,开口道:“原来是城东米铺派来的伙计啊,进来吧!”

张国荃与他切身的一瞬间,他又在张耳旁小声的说了一句:“李兄弟跟先生他们已经在屋内等着了,张兄还是快些进去的好!”

张国荃点了点头,带着几人进了屋子之后,那汉子却矮身躲在了门后阴影处,他对面的墙上隐蔽处刚好有一处孔洞,矮身坐在那里正巧能看清楚整个小巷内的情况。

“张大哥好!”

“张兄终于来了!”

几人才方入了屋子,屋内正在闲谈的几人俱是站起了身来,抱拳跟他打招呼。

“张兄…快快快,快坐下,我等你很久了!”

张国荃正忙着回礼,听到有人招呼自己,一抬头就看到老友李秀昂正摆手示意他坐过去,只好点头应了下来,又吩咐与他同去买早点的兄弟几句,脸上带着笑走了过去。

“李兄、宋兄,张某没来迟吧……程先生尽早突然派人前来招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事情?”

他口中的李兄、宋兄两人都坐在屋内一侧位子上,不过这兄字显然是敬称,因为只看面容,这二人比起他来明显要年轻的多。

李秀昂,生于光绪十六年(1890),别看他如今虚岁也不过二十二,却是屋内威望最重的,他那一声李兄叫的并不勉强。光绪二十九年他便投湖北清军前锋营当兵。次年冬户部侍郎铁良搜括财赋南下,行至武昌检阅新军时,李秀昂趁机行刺铁良不中,遭湖北提督张彪下令严查避入医院,后因同伍多方开脱得,行刺之举虽未成功却成功的树立了其影响力,私下被称之为鄂省新军之典范。光绪三十二年萍醴起义,第三十二标赴湘镇压,行至长沙金水岭时,李怒杀排长色浦里阿,旋变名秀昂转投工程第八营。今年秋随马队移防襄阳,时革命党人宋韬自奉天回襄阳策反清军,武昌起义欲举旗于襄阳,不料被襄阳兵备道喜源拘禁。李单骑持枪往救,将5名押解士兵击毙于县衙,救出宋韬。旋与张国荃、欧阳珍潜赴光化,驻关圣宫,联络襄阳、郧阳一带军、学商各界及江湖会起事。

而这宋兄却是宋韬,他乃是光绪十四年的人,只比李秀昂大两岁,比起张国荃却是小了三岁,不过威望却只比李秀昂稍低一些。其父宋子平,“襄郡九贤”之一。请宣统元年(1909)年同董天人、李岳崧,高世杰等组织武德自治社,后并入文学社。宣统二年夏,与同志筹划起义,事泄末果,投奉天陆军充队官。今年春,因母病销差归省,回乡之后想在襄阳发动起义遭囚,后被李秀昂所救,便一同来了这河口镇躲藏着,等待最佳的起义机会。

至于他口中的程先生,显然也不是一般人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却看这屋内正座上一个年岁差不多与他相仿的壮年汉子正面露微笑的小饮着茶水,只看他一身魁硕的肌肉,再加上端茶的右手跟右肩之上厚厚的老茧,屋内一众都知道这是个经常玩枪的好手,自然不敢小瞧与他。

瞧见他这一句话,屋内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那程先生放下了茶杯抬起头来,跟站在门口的一人点了点头之后,就见那人将门窗关闭,他本人也站了出去为屋内的一众把风。

众人心中一紧,相识了这几天,一众也算知道了他的作风,这般肯定是要有重要事情说了,连忙正襟危坐,屋内的视线一时之间多都落在了他身上!

“几位都知道了枣阳跟宜都的事情了吧?”

他低沉询问了一句,见大家都点了点头之后,这才面上微笑继续说道:“如今襄阳外围三镇已拿下两镇,鄂中革命军军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省内清军,而下一个目标就是襄阳!”

屋内一片安静,良久,那李秀昂方才开口询问道:“我河口镇虽说如今不限客旅往来,但到底襄阳跟鄂中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如今仅凭一群行商的留言却是不足为信,先生可敢教我,您是如何得到消息的?能确保消息的可靠吗?还有,先生到底是何许人?我等相交几日,先生一行人无论出入还是行踪都是飘忽不定,难道还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如今,已经没有人会怀疑革命的成功了!

不错,继武昌起义之后,二十二日陕西、湖南两省相继响应起义,昨日又有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换言之,如今天下至少有四省卷入了起义反抗满清暴政的斗争中,只要不是瞎子跟傻子如今都看出来了,这大清朝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只怕这一次是真的没救了!

一时之间天下贫苦大众、遭到满清宗贵打压的汉臣集团、以地方乡绅为代表的立宪派甚至地痞流氓、江湖会众俱是动了心思,心中的小算盘打得噌噌响,都在计较着自己能够拿到多少好处。

张国荃也不例外,他到底是年轻人,如今又加入了江湖会,见多了达官贵人花天酒地、一掷千金,免不了心中也生了小心思,说起来,这屋内的众人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自从几日前偶尔结识了这位程先生之后,他可没少在里面穿针引线。

程先生面上微笑:“罢了,罢了,你我等人相交几日,前几日情况不明。程某也一直得不到上面的指示,所以,一直不曾与各位介绍我之身份。如今形势已明,革命成功之期指日可待,再不告知各位,却是程某之过了,还请见谅…请见谅!”

“上面?看来程先生也不简单呐,让我猜猜,您该不会跟那位最近风头正盛的鄂中军政府有关系吧?”

宋韬到底是文学社出身,他以前的很多朋友如今都在武昌那边混了一官半职,若是三镇有什么举动,谈不上第一时间,但至少也会有人知会他一声,可是如今却依旧查不到任何有关面前这位一直打着盐商大旗的神秘程先生的消息。他早就怀疑这位一直不愿说出自己身份却重金资助自己这群革命党人的神秘盐商跟鄂中有联系,正好借这机会询问出了声!

张国荃、李秀昂等人脸上俱都没有惊讶表情,显然也怀疑了许久。

程先生点了点头:“宋兄弟猜得没错,程某正是来自鄂中。几位多多包涵,谨遵我大帅之令,前几日鄂中一直在积蓄力量,准备拿下刘温玉跟荆州满城,未免消息走漏让鞑子有了提防,程某也不得不小心为上,不好与各位相联系!”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一百七十二章 河口之变(下)

程先生面上微笑着看着面前几位,这几日鄂中突然发力大大震慑了天下群雄。

先是解决了南下的刘温玉部,活捉了刘部诸多将官,然后鄂中革命军兵锋未止,一路南下达到了湖北、湖北两省交界,扫尽了南面的抵抗;又一路直扑荆州,历经一天一夜的疯狂炮击,终于在昨天天将黑去的时候付出了千余死伤拿下了几乎被轰成废墟的荆州满城,荆州将军连魁等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投井自杀,城中剩余满人不足五千之数。

中路马荣成部迅速拿下荆门之后,与北路何进合兵一处,不断尽数攻陷了襄阳周围县镇,更是将城内只剩下不足八百守军的襄阳城团团围住,襄阳知府曹允沅本就因为不是鄂人遭到府内官吏抵制,又见天下大势分明,便派人混出城去私自拜访了如今坐镇城外指挥攻城的何、马二人,得到了革命军肯定的保证之后,想必最多两日内襄阳城必破。

值此鄂中军政府兵锋正盛之时,也难怪派人去通知了之后便匆忙赶了过来,想必心中已将那鄂中看得不比手伸不到这里的湖北军政府差多少了!

“果然…”

几人侧头一阵低声交谈,面上俱都闪过一丝喜色,其中尤以张国荃、李秀昂两人最深,尤其是那张国荃,他因性格问题几次被踢出了新军,梦想成为领军一方大将的他如今却不得不跟一群江湖中人混到一起,心中早就生了造反创造一番功业的心了,因此这群人之中就属他如今对鄂中军政府的意思最是上心。

其余诸位还在心中思量,他却站了出来笑道:“程先生倒是瞒我们颇深啊,李帅跟鄂中军政府之名如今天下还有谁人不知,只是不知道鄂中军政府到底是什么意思?先生不可能不知道,武昌起义之后朝廷便下令收缴了各地新军的枪械,而清兵备道喜沅在襄阳被围之后更是派人通知马队管带孙长龄严加管制了新军的武器,并且严令巡防营管带周祥谦监督新军动向,如今我们是缺枪少弹的,恐怕很难有所作为!”

李秀昂点了点头,只是眼神略微有些闪躲:“马队的情况基本如张大哥所说的那样,若是不能解决枪支的麻烦,还有孙长龄跟巡防营,我一营无枪新军实难发挥什么作用!”

早几日他们便感觉到了这位程先生恐怕十分不简单,因此便旁敲侧推的,希望他能够帮忙解决枪支问题,只是程先生一直推说时机未到,如今也难怪他要老生常谈了。

“我当是什么问题呢?如果只是武器断没有问题,前几日李兄弟跟我提过这事之后,我便派人通知鄂中那边运来了,如今刚巧送到,正好堪当使用!”

程先生一笑,拍了拍手掌,顿时屋外守卫那人便会意的离开了去,不久后就听到几个稍微重一些的脚步声跟了过来,然后吱啦一声门响,几个身子魁硕的汉子或挑着一担担的干柴,或抱着一袋大米,走了进来。

“程先生这是……”

宋韬诧异的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程先生一挥手,几个担着木柴进来的壮汉哗啦一下从腰间拿出一把锋利的刺刀,在捆绑着木柴的绳子上割了一下,哗啦将捆绑在一次的木柴拆开,顿时露出了里面一把把七八成新的长枪。

“嘶!好枪!”

张国荃是爱枪之人,一看到有武器露了出来,顿时便围了上来,抽出一把武器把玩了起来。

“嗯,是好枪?洋货?”

宋韬也跟他一样是爱枪之人,也拿起了一把放在手中仔细的把玩了起来,突然看到枪托上的一排外语字符,并不是他熟悉的英语,这种枪型的枪显然不是国产。不过拉开枪栓之后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来:“怎么没子弹?”

程先生眼神示意那几人,便看到他们哗啦一声刺破了米袋,露出了里面白花花的大米跟藏在大米中的一个个精心缝制过得布包,有人递了两包分别跟张国荃、宋韬,他们打开了才发现里面全部都是子弹。

见两人都满意之后,他方才开了口继续说道:“合计五十杆枪,一千发子弹!清军水师查的太严,再多就送不进来了。各位…时间不等人,我已经收到了襄阳那边的消息,最迟这两日我革命军就要攻下襄阳城,我等革命义士岂可在此蹉跎年华,免得十年之后建了新中华,叫那子孙后代嘲笑了去!”

屋内的这一群人这段时间程先生基本摸清楚了他们什么性格,除了宋韬之外,基本上都不是纯正的革命者,就连张、李二人都因为太会生事几次被引荐如共进会、同盟会都没通过,而如今二人一个没落的跟一帮老江湖混到了一块,另一个也是因为年少时行刺铁良被迫隐姓埋名、转换了几次身份,早年的一腔热血如今还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

果然李秀昂听懂了他说得十分隐晦的意思,跟张国荃对视了一眼之后,他皱眉询问道:“还请程先生教我,李帅的意思是?”

“鄂北!”

想都没想,程先生便回答了一行人。

“动作要快了,大帅已经得到了个不好的消息,因为这两天的战事,恐怕停在河南信阳的清军就要南下了,所以大帅希望能够尽快扫平鄂北,以对抗南下的北洋第六镇。”

“第六镇要来了?”

宋韬手上微微一抖,面上微微变色询问道。

一群人虽然都是新军出身,但是真正见识过北洋军兵锋的却只有他一个,早年他沦落奉天新军当队官,曾经有幸见识过北洋几镇陆军兵锋,自然要比湖北强上一线。

见程先生点头肯定了之后,他方才叹了口气,抬起头来说道:“各位,看来咱们不得不加快起义行动了,李帅的想法是对的,我早年曾见识过北洋六镇陆军兵威,鞑子朝廷称其为‘国防军’并不为过,那是专门为了对付洋人而训练的新式武装。若是军政府已经得到了河南第六镇即将南下的消息,尽快整合全省军力方为正理。鄂中不似武昌三镇,完全无险可守,倒是一旦交起战来,恐怕前期半个鄂中都要放弃……”

这话虽然说得难听,不过程先生等人脸上只是淡笑却没有其他表情,倒叫一直留意他的张国荃心中松了一口气,却是有了决定了!

只见他将长枪放在桌上,出声询问道:“还请程先生转告我等军政府的指示,如今正是天下大变局之时,我等敢不遵守李帅之令!”

他这一张口算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听从鄂中军政府的指挥,服从李帅的命令。

李秀昂稍微愣了愣神,也跟着站出来表了态,有他这两位大有威望之人赞同之后,宋韬虽然心中犹豫要不要跟武昌那边拍个电报请示一下,不过最后还是没有开口,李秀昂与他有救命之恩,他确实不好反驳,只好随了大众。

见没有人反驳之后,程先生心中也松了一口气,脸上带上了几分笑意:“如此甚好,甚好,军政府那边也有指示,任命李兄弟为丹(丹江)汉(汉水)征讨使,张兄为北路游击将军,宋兄弟为随军总参谋官,我等举义若成功之后,此地将征兵组建鄂中革命军第五协,到时诸位都是领兵一方的大将!”

他随手拿出几封电报照本宣读了一遍,顿时就见张、李二人面露喜色,想藏都藏不住。连忙站出来喝道:“我等领命!”

做完了安排之后,程先生方才看了看时间,说道:“等会还望诸位立刻回去准备一下,我听说今日上午九时,光化知县黄仁炎(又名书南)、水师营统带周祥谦、官钱局长陈玮、警务长徐某、堡垣局总裁李寿亭及八帮、三典、四团的负责人都被邀请至官钱局开会,议论防止因武昌起义可能引起官票(货币)倒庄问题、并商讨支援襄阳的计划。我等约定时间就在这时起义,以臂缠白布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