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209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209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之巡防、绿营。军政府仓促举义,如今三镇虽连连颁布征兵令,但受限于局势之不利、人口之掣肘,如今也不过区区三万罢了。何况其中大部为新兵,我革命者虽不畏牺牲,敢效死力,但是到底实力悬殊,除非安徽乱起,断了南下清军的后路,一旁再有江西的同志配合作战,否则断难将清军彻底赶出省内!”

“这……”

“不…不,这位老兄虽然所说在理,但是阁下却忽略了一件事。”

“请指教……”

“指教谈不上,不过在下却有些其他的想法。诸位…诸位,眼下南下清军势大,这一点无可置疑。三镇兵力不足已是制约武昌守住江北两镇的巨大掣肘,这一点我也赞同。只是如今三镇之局势还未到糜烂的不可收拾之时。况且,几位将注意力全都集中在那小小的武昌三镇却是不该。三镇于我湖北虽然重要,却远远不足以掩去省内如今之大好局面,几位或许还不知道吧……就在昨夜晚些时候,施南府的几位土司衡量轻重之后,已经劝服了布政司反正,可以说遍观整个湖北十府,已有八府响应我革命。换言之,南下十万清军将面对的不在只是一城一池,而是我整个湖北两千多万同胞,这份力量之大远不是区区三镇北洋新军能够撼动的!”

“……好,说得好。未请教阁下…”

“好说,在下郑秋白、字文章。”

……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中)

这是讨论的最激烈的一个圈子,有不少的第一标、七标跟八标的军官聚在一起闲聊,时而有些争执、不过因为顾忌一旁没怎么开口的陈穆坤、季雨霖等三人,倒是一直声音不敢太大。

众人正讨论得激烈时,几名同样身着新式军装的魁硕警卫已走进会议室,其中领头的一名军官站在门口喊了一句。

“大帅到!起立!”

会议室里的高级军官们纷纷站起身,面朝门口,其中一些人已举起右手敬礼。

“敬礼!”

门口人影一晃,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袍服,明显精神了许多的李汉已走进了会议室,径直走到会议桌上前,扫了众人一眼,抬手回了一礼。

一些反应慢的军官这时才想起向大帅敬礼,结果有的人已将手放下,而有的人却刚刚抬起手。

看着众人那有些凌乱不堪的动作,李汉一边皱眉一边也是无奈。

现在的鄂中分军政府手上掌握的武装力量不但训练不足,无论军官还是士兵的素质都明显的不合格。莫要说跟什么欧洲强国、东亚强国日本比较,便是国内的北洋新军甚至湖北军政府的校官团,素质都要比他们高上不止一筹。

这也是他缘何一直想要改动军队编制,却只改动了下面基层的原因。

人才,人才的不足已经彻底成为了掣肘军政府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了。

刚刚在编制上勉强完成统一,军政府如今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新兵与编制的磨合不是短时间里就可以完成的,这需要全体军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他在幕后的软硬手段。

“诸位,时间有限、闲话就不多说了。咱们之中大多数是我从武昌带出来的老兄弟了,当然也有最近才加入的新同志。李某只是凡夫俗子一个,精力到底有限,不敢自称能够认全在座各位,兴许不少也对我并不了解。不过军情如急火、到底不等人,各位见谅了。李某先做个自我介绍,全当本次会议的开局吧。鄙人李汉,字易之。现为鄂中分军政府最高指挥官,我知道各位有不少是文学社出身的,光复会跟共进会的兴许也有,只是,咱们不兴党争、内斗这一套,各位还请记清楚自己的身份,咱们是革命者。”

李汉的开场白简单明了,虎目扫过会场之内,眼中虽无喜无悲看不出一丝异样,却令会场内的每一个人心中一沉,却是品出了最后几句之中浓重的警告意味!

尤其是季雨霖,当李汉最后的眼神在他身上多停留了一阵的时候,他微微低了低头避了过去。

也是因为心虚吧!

“是,我等谨记于心!”

“很好!”

李汉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到旁边的书记官摊开了纸笔要作会议备案,他连忙喝声止住:“这场会议要求严格保密,所有人不得记录、会后不得泄露会议内容,卢队长,你带人在外面警戒,严谨闲杂人等靠近!”

“是!”

做完了一切准备之后,他方才回过头来,望着下面集中到自己身上的一双双眼睛,经过了这半月多来的磨练,李汉早就已经无视了这种情况。

“坐下吧!”

“是!”

一阵哗啦啦的拉动板凳的声音,得了他的示意之后,一帮军官终于松了口气,全部坐了下来。

“诸位,今日请大家过来的目的各位想必心中都已经有数了。没错,本次会议的内容正是与诸位讨论一下河南信阳至南阳一线的清军的动向。有情报显示,随着前两日清廷撤免了伪政府陆军部大臣萌昌的钦差大臣头衔,责令其回京续职之后,原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世凯重新被清廷启用,任命其为南下抚乱钦差大臣。根据武昌那边的消息显示,清廷委托大英帝国驻华全权公使朱尔典前往河南彰德拜访袁世凯。种种的种种已经表明了,老谋深算又精于战事的袁世凯重新出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静静的看着气氛明显压抑了几分的会场。

大多数的军官其实并没有从他的这段话之中品出什么意思,但是少数如季雨霖、陈天祥等脸上却隐隐的多了几分阴沉。

很显然他们的政治敏感度要比其他人好的多,因为,他们都听懂了李汉话中的另一个很隐晦的意思站在大清背后、代表着列强意思的各国驻华公使团终于有了动作了!而且,这动作明显十分不利于革命阵营。

所有人心中都明白,这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大清朝并不可怕,因为如今清廷的能战之兵九成都是模仿列强组建的西式新军,而这只西式新军中,八九成都是汉人。

历年来新军一直都是革命党主攻的重要阵地,正是因为如此,几乎各地的新军之中都或多或少的诞生了一些革命组织。或许有些如今还没动作,但是一旦这股力量被引爆,满清这座早就松散了的骨架就要被晃散了。

然而这个时候,站在满清背后,准确说是还想依靠着满清继续维持着他们肮脏特权、经济掠夺的列强诸国们,终于有了动作了!

“这是个坏消息,袁世凯可以因为敌视逼迫他离开朝野的摄政王等满清宗贵,但是洋人的意思他不得不接受,因为,种种情况都表明了,洋人有意涉入这一场我中华之革命,而腐朽的满清显然入不了他们的眼睛,于是他们便选择了另一位拥有手段的‘铁腕式人物’来为他们下活了这一盘死棋!而这个人正是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

看到下面不少军官都没反应过来,李汉皱了皱眉,心中虽然不耐却不得不为他们浅显的解释一下。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局限性,即便是季雨霖等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中高层军官也仅仅浅显的看到了问题的一部分。

因此,当他将这一番见解交代出来的时候,对于他们认知之冲击果然如滔天巨浪一般,会场之内登时一片死寂,几乎所有军官都低下头来,仔细的分析他所说的消息。

李汉掏出怀表看了眼时间,然后眉头皱了起来。

时间不多了!

“啪啪啪!”

没时间给一群军官回味内里的肮脏与涉及到的列强在华行动方案,他重新开了口!

“目前的北洋军各部动作也无一不反映了这一位难缠的对手即将复出了。一直以来萌昌都指挥不动南下的几镇北洋新军,才给咱们留下来最好的时机以战养战、逐渐壮大。只是这两日抵达汉口的北洋新军第三镇突然加紧了攻势,借助着强大的火力以及武昌内部的矛盾,迅速突破了汉口外围防线,并占领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刘家庙地区。几乎与此同时,我鄂中军政府也得到了一部分有关河南清军的情报。有消息显示,以北洋第六镇为主力,河南、山东各两协为辅,清军即将以应山县跟襄阳地区为主攻点,妄图一举击垮我军政府!”

“同志们,应山县只有广水地区拥有两千余驻兵,何况军事重镇‘武胜关’又落入敌手,一旦清军南下必将遭到重创,断无可能为我军政府守住北疆防线!换言之我鄂中危矣、甚至整个湖北之大好革命局势也已经落入岌岌可危的局面。因此,我命令,第一标陈穆坤部(到)、八标季雨霖部(到)、第七标…嗯,伯庸,第七标由你暂代,战后根据战功重新择选标统(是),尔三部随我挥军北上支援应山!”

“是,我等紧随大帅指示!”

下面一阵整齐的回答声!

第三卷 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第二百二十二章 一场不能输的战役(下)

“刚才我已命参谋处拟定了北上作战计划春晓,此次我等若不能胜则省内革命必死。南下清军合计四万、一旦回合汉口之军,我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打出来的大号革命之局势登时不复存在。现在,我以鄂中军政府最高指挥、荆襄五府巡察使的身份,作出以下决定!”

李汉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一直笔直站在他身后的一名参谋官顿时会意的向前一步,翻开一份公文,向在座众人大声宣读。

“北上春晓作战令:责令所有已抵达孝感的第一、第七、第八标士兵休整一个钟头,立即作好出击准备;责令第一标、第七标、第八标各挑选一营编制,由第一标标统陈穆坤暂代指挥,火车先行北上广水镇车站,作为先头部队,立刻接管广水站城防,并封锁一切消息,不得走漏;责令其余各部等候车皮换乘……”

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李汉看着会议室里一个个认真听取参谋处制定的计划的部下。其实此次“春晓”计划,几乎从头到尾都是他一个人在做,参谋处除了负责拿拿地图、圈圈画画之外,基本上没有任何作为。

没办法,他手上一个合格的参谋都没有。

揉了揉这几天一直酸疼不已的脑门,李汉算是终于明白了历史上为什么那么多的古时君王英年早逝了,手上一个可用之将都没有,事事都要自己亲手亲为,有多少的精力才足够折腾。

叹了口气,他心中已是打定了决心,这次的事情结束之后,他必将分批次的抽调手下的军官,交给招募的西方退伍军官狠狠进补几个月的专业知识。

并且,人才仅靠自己培养实在是太慢了。等稳定了北线之后,他的目标可就是全国了…清末、民初这个国家的人才还是很多的,比如……

当然现在并不是放松警惕的时候。

李汉狠狠的摇了摇头,心中暗暗冷笑:“袁世凯啊袁世凯,没想到我李汉还成了你的盘中菜。哼,想让我当你的垫脚石,先用王士珍击垮我辛苦经营的鄂中军政府。然后借机同一帮满清宗贵、列强公使谈条件。孰不知我早就想借你的北洋军上位,既然你敢来,那么就别怪我心恨收下第六镇了。湖北军政府、孙武、黎元洪、居正……鄂中不如武昌?我正想借机打响了我李汉的招牌。我就不信了,为了这场战役我准备了这么多,难道还吃不下一个第六镇。这次既然来了……就别走了!”

他心中暗自发狠,如果可以他其实不想现在就与袁世凯直接对上,对于这位手段通天…能够力压清末民初的中华群雄,将自己的名字永久铭刻在历史上的人物。恐怕除了枭雄之外,他委实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词来形容了,心中却是对他忌惮到了极点。

只是他李汉也不是人人揉捏的软柿子,既然袁大头已经亮出了大刀,那么去他娘的鄂西计划、四川的事情也暂时放一边去。正好,鄂中军政府的确需要这个机会,将那个‘分’字给去掉,打出他李汉的威名来。

毕竟,虽然这段历史他记得不是很清楚,却也模糊记得,这一段时间来,国内…不,应该是大半个世界都在瞩目的革命第一军政府湖北,武昌三镇却在黄兴的指挥之下连连败退,先丢了汉口,再失了汉阳,最后更是差点被人打过了江,攻进了武昌府!

若不是这段时间,国内其他省的革命局势风起云涌,湖北如此的‘战绩’,哪来的后来的南北和谈、清廷退位。

到底还是太祖爷的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李汉是百分之百的尊崇‘铁拳’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教徒!

何况这一战之后恐怕北线将再无大战,正是收拢人望、赢得威名的时候,如果能够战胜北洋军,那么,他的这个湖北第二号势力的位置可就要跟武昌那边置换一下了!

革命阵营第一能战之将,这个头衔他要定了!

历史上一个月之后便是南北和谈的时间了,这一仗不是如何赢的问题,而是必须赢的问题,为了击败北洋军,李汉几乎是豁出去了,他押上了自己所有的本钱,军政府能够调动的一切力量,全都给他集中到了手上!

赢了,他就便是革命阵营的功臣,更能获得一个欧洲强国的真正瞩目与支持,军政府也将进入快速扩张快车道之中。

而输了,他恐怕只能成为民国历史上的一个小人物,错过了这最好的大时代,他可就真的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这一仗,李汉必须赢!

“报告大帅,作战计划宣读完毕,请大帅指示!”

“很好…我…”

“铛铛铛!”

旁边的参谋官方才刚刚像他汇报,计划已经宣读完毕,李汉才要开口说道散会,便听到调度室的大门响了起来,门吱的一声响,他的警卫队长卢三走了进来。

“报告大帅,外面有司务处的士兵过来通知,午餐已经送来了,您看……”

听了他的提示,坐在他左手一侧的陈穆坤站起来敬了一礼,“大帅,是卑职命人过去提前准备的!”

李汉点头笑道:“是你有心了,这事我还真忘记了。如何?北上大军的午饭准备好了没?”

“回大帅,我已经通知司务处那边负责准备!”

“那就好”,李汉点了点头,显然心中满意,“卢三,叫他们进来吧……我们就在这里用了,对了,通知车站负责调度的负责人,叫他加快准备,我们三个标共计五千九百余人,必须要在晚上之前全部赶到广水车站!”

“是!”

卢三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