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269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269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衣角微微一动,黎元洪顿时反应过来了知道是汤化龙提醒他,脸上表情一缓,笑道:“遁初先生误会了,遁初先生大才,这法案条条皆是良策。黎某皱眉不过看到这都督任期为3年,想起三年任内多数官吏只怕难有作为,方才不解罢了!”

他手段十分高明,知道同盟会之所以要建议会,便是为了防止大都督落入孙武跟他手中,到时也好有个掣肘。议会是同盟会的根本,因此绝不会动的,所以干脆避开中心,直接捡了个无关紧要的问题打发过去。

“原来是这个,”宋教仁松了一口,可叹他才华过人但是在心机、经验上却差了黎元洪等何止一筹,竟然没有发现黎的前后反差,真当他是不解大都督的任期问题。心中松了一口气之后,他直起身子,为他解释起来,“这事解释起来倒也方便。大都督,如今天下局势一日胜过一日,直隶一乱北方必乱。而南方都在我革命辐射之中,唯独北方影响力不足。因此如今直隶一乱,北方诸同志必定揭竿而起,鞑子覆灭之日举日可待。所以,我们有意迎先生回国,待南方平定之后,便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时一旦拿下鞑子,便要学习西方先进政体,从此军权收归政府,地方不管军权。议会为根,内阁为本。这大都督不过是个过渡,日后民国建立之后还要撤掉的,料想平定鞑子不需三年,因此我在设定的时候,才会定下三年的设定!”

他笑着解释道,殊不知对面连声叫好点头的黎元洪、汤化龙二人隐晦的交流了一个眼神之后,心中已是转过了万千心思。从宋教仁的口中,他们已经听到了太多的机密消息了。

似乎是感觉两人比较好说话,宋教仁话也多了起来,只见他起身说道:“自革命以来,各地同志不畏艰辛、不怕委屈才有了今天的胜景。如今汉口有失,本不该在这时候提出议案,欲要规定章程什么的。只是前几日两位也看到了,许多民军将领不服克强指挥,才导致乱局横生,最后咱们丢了整个汉口,局势也对武昌,对我湖北不利了起来。”

黎元洪眼皮一阵抽动,微微侧了侧脑袋,发现一旁的汤化龙一副眼观口口观心的模样,已是神游太虚去了。心中暗感好笑,这宋教仁是话中有话,明着是解释为什么这个关键口出台临时约法,实际上却是暗中指责‘有人’给黄兴下绊子,为他洗脱汉口之时的罪名。也未尝没有警告黎元洪的意思。

“看来这同盟会是打定主意要靠‘民选’,选出一任大都督了!”

心中阴沉一片,他从宋教仁的话中品出了不少信息来,已是肯定自己若是再没行动,恐怕他图谋已久的东西就要飞了。

场中气氛这下真的冷下来,宋教仁也察觉到了,他今日要做到的事都交代完了,忙拿起桌上的帽子跟文案,一脸歉意,“两位不妨在这里好好享受一阵,遁初还要去拜访几人,还请大都督,请汤部长多多包涵!”

两人见礼之后,他便整了整身上西装,带着东西下了楼去。

待脚步声远去,汤化龙看着黎元洪,苦笑道:“听宋遁初话里的意思,似乎咱们辛苦了这么久,就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同盟会似乎要来真的了!”

黎元洪板着脸,眼中一阵发狠:“咱们准备了这么久,付出了这么多,还连累的你丢了部长之位,哪能他一家说了就算了。民选……民选,哼,什么时候真正让民选过,看来咱们还真要再与他斗上一番。济武兄,回头烦劳你帮忙游说同盟会那边,孙武那边交给我去,他李易之不是想要鄂西吗?给他!鄂西唐牺支得了军政府的知会之后编练了三协新军,李易之出策引他调了两协去当什么北伐军总司令,还剩一协我也借口兵力不足,为他拉来汉阳防守。不过这议会会员,跟他说分给鄂中的名额,咱们全要了,还要他全力助我争取这大都督之位。大都督,大都督我要定了,至于鄂中李易之,先让他得意几天便是了!”

一侧汤化龙点头,面上也是阴沉不定,他知道,这一次若是真没有鄂中的助力,恐怕黎元洪真要与那‘大都督’之位,失之交臂了!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48章 接见

李浚和李世绪两人在理藩院住了五天后,才等到了王福的接见,这期间,两人虽然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见到大明皇帝,呈上礼物后将自己的要求说出来,不过,在大明皇帝没有发出召令之前,他们也只能耐心的等待,在没有拜见皇帝之前,朝鲜人的表现足可以称得上典范,即不拜见大明重臣,也不上街游玩,一直待在理藩院,几乎是足不出户。

连王福接到理藩院官员对朝鲜使团行踪的报告,对这些朝鲜人也产生了一丝好感,这个时候的朝鲜对于大明王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当然,这也在于大明王朝对朝鲜并无所求。在明初,朱元璋就列出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将朝鲜列在第一位,而日本列在第二。

若说进攻日本有大海阻挡,又有蒙元两次失败的教训,朱元璋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很好理解的话,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不但是因为朝鲜一直以来的恭敬,更是朱元璋压根就看不上朝鲜。

在列出十五个不征之国后,朱元璋还有一段话,道:“海外蛮夷之国,有为患中国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古人有言,地广非久安之计,民劳乃易乱之源。如隋炀帝妄兴师旅,征讨琉球,杀害夷人,焚其宫室,俘虏男女数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载诸史册为后世讥。朕以诸蛮夷小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朕决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为中国患,不可不谨备之耳。”

这里,无疑也是把朝鲜等同于海外蛮夷之国,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为中国患者。打下来反而导致民劳成易乱之源,所以不征,不过,若是朱元璋知道后世数百年,朝鲜分裂成两半,一半极力抢夺中国的各种文化遗产,还对中国的领土生出窥视之心,为了割裂与中国的联系,不惜修改历史。一半虽然受到中国扶持,却是翻脸不认,将中国人为保护其领土作出的牺牲极力淡化甚至抹黑,不知朱元璋会不会仍然认为主朝鲜不为中国患。

大明王朝不但对朝鲜无所求,非但如此,与大明的交往中,朝鲜还可以得到极大的好处,万历年间更是出兵解了朝鲜灭国之危,这让朝鲜上下对于明朝感激涕淋,崇祯身死的消息传来,虽然朝鲜已经成为满人的属国,仍然举国致哀。

“小使李世绪、李浚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金銮殿内,两名朝鲜使臣一进大殿,就对王福大礼参拜起来,从李成桂立国以来,朝鲜国王从来没有称帝,只有到最后清王朝没落的几年里,朝鲜高宗才开始称帝,并将上面国王一律追封为皇帝,此时使臣对于大明皇帝称吾皇,无疑是朝鲜人与大明拉近关系的手段。

尽管王福对后世的朝鲜人映像极为不好,不过,眼前对方礼数周到,王福倒是没有故意找茬的意思,口中平静的道:“免礼吧。”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又是一番大礼参拜,这才起身。由李世绪道:“皇上,这是敝国国书和恭贺皇上御驾亲征,凯旋而归的礼单,小国国力有限,小小礼物,还望皇上万勿介意。”说完,将随身带着的木盒高高举起。

王福点了点头:“呈上来吧。”

“是,奴婢遵旨。”田成应了一声,走下台阶,将木盒接过,查看了一下才将木盒呈到皇帝手中。

王福接过木盒,先将朝鲜的国书取起翻看了一下,朝鲜人的国书写得极为谦卑,先是解释了一余年没能朝贡的原因,又是痛表了一番对大明的忠诚,末尾才提到向大明借兵,希望大明能够帮助朝鲜从满人统治下摆脱出来。

将国书看完,把盒子推到一边,对于那份礼单皇帝却瞄也没有瞄一眼,这让偷偷观察皇帝的李浚和李世绪两人失望不已,这次他们送出远胜于以往朝贡的礼品,结果大明皇帝看也不看,无疑有一种献宝后,对方却当成没看见的样子,这让两人极为郁闷。

“你们要借兵对付胡虏?”

听到皇帝的问道,两旁的大臣脸上却没有什么惊讶之色,毕竟有万历年间的旧例在,朝鲜要向大明借兵也不是什么难猜之事,文臣默默思索此举的利弊,不少武将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向皇帝请求出征。

李世绪连忙回道:“禀皇上,胡虏以武力强迫敝国为属,需索无度,使敝国上下如处水深火热之处,又迫使太子和两位大君为质十年,敝国虽然为胡虏之属,只是与胡虏之仇不共戴天,只是敝国国小力弱,无力独自驱除胡虏,听闻皇上大胜胡虏后,敝国上下都欣喜若狂,皇上仁慈,必会派兵解救敝国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王福听得眉头轻皱,李浚一直在观察皇帝的表情,见到皇帝脸上有不愉之色,心中不由七上八下起来。

“不知贵国需要借兵多少?”

李世绪一直低着头说话,没有看到皇帝的脸色,听到皇帝问话,以为大明皇帝有答应之意,连忙道:“回皇上,如今朝鲜所驻满人只有五百人,如果皇上能派数千人足予。”

王福摇了摇头:“数千人太少,如今满人仍有上万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贵使想必也听说过,若是出兵数千,实难保胜利。”

李世绪和李浚两人都听得一愣,大明皇帝这是什么意思,要出动更多的军队,这当然更合他们之意,李世绪连忙道:“皇上英明,小使考虑不周,不知皇上要出兵多少?”

“不是朕要出兵多少,而是对付满人要用多少兵马,朕以为,非二万人不可。”

李世绪和李浚两人听得大喜:“小使感谢皇上天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慢,两位贵使暂慢感谢。”王福抬了抬手,制止了两人的继续磕头:“朕可并没有答应出兵。”

“那皇上之意……”两人顿时糊涂起来,刚才皇帝主动由数千兵马提升到二万,怎么又说没有答应,心情也由刚才的狂喜中跌落。

“朕说要替贵国驱除满人,至少要动两万人马,可是眼下大明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耗资千万,国库早已经空虚,若要出兵,却是力有末逮,这样吧,贵国暂且忍耐数年,最多三年,大明休养生息完毕,再出兵不迟。”

兵肯定是要派的,没有朝鲜的请求,王福也说不定会主动向朝鲜提出要求,毕竟若是从朝鲜出兵的话,对于扫平满洲,追剿残余的满人,可以省时省力不少,不过,眼下朝鲜人还在满人的统治下,既然朝鲜派出使臣前来请求,王福打定主意不能白白出力。

万历年间,为了抵挡日本人对朝鲜的侵略,出兵数十万进入朝鲜,事后,大军撤回,虽然收到朝鲜上下的一片感谢,只是将国库耗尽,却没有实质的好处,实在得不偿失。后世那场战事,出力的是中国人,为此更是死伤数十万人,只是一撤军,对方就将亲中国人员清除,全面倒向苏联,前车之鉴,不可不防。

若是没有来大明看到海关之前,对于皇帝这番话,两人肯定会相信无疑,只是光是一个海关收入超过了千万两白银之多,虽然大明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若是连二万兵力也无法出动,他们肯定不信,只是皇帝如此说,他们却不能够反驳。

休养几年再出兵,这绝对不行,在满人的统治下多一年,朝鲜就要多受一年压榨,再说他们前来大明朝贡之事总有一日会传到满人耳中,一旦让满人知道此事,不知满人又会有如何反应,两人对视了一眼,李浚一咬牙,连忙道:“禀皇上,既然是为了敝国出兵,敝国自然愿意承担两万大军的一切费用。”

“这……”王福仿佛迟疑了一下才道:“虽然如此,只是二万大军每日所费颇巨,朕担心朝鲜无力负担,若是如此,反而不美,不如暂待数年。”

两人唯恐皇帝反悔,李浚连忙道:“皇上放心,敝国虽小,可是供应两万大军所需,还可以免强应承,只是小使还有一件事向皇上请求,请皇上务必答应。”

听到两人答应负担两万大军的费用,王福心中大爽,道:“贵使请讲。”

两万大军,全部派羽林卫前往,光是每月军饷就是十几万两,加上吃穿用度,各种军械损耗,一月费用不下二十五万两,一年就是三百万两,真不知朝鲜能支付得起几个月,到时自然可以迫使朝鲜作出更大的让步。

李浚自然不知大明的军队会如此昂贵,他沉浸于另一个想法中,只要朝鲜开海,想必可以支付两万明军的费用,如此一来,可谓是一石两鸟,激昂的道:“小使请求皇上允许敝国仿大明例,在平壤设立海关,还望皇上允许。”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二百九十六章 何进续职

夜,应城军政府驻地临时办公处李汉的办公室内一片欢声笑语,警卫方才送来了些许瓜果便退了出去,只留下了屋内李汉跟他的副官陈天祥、张梅生已经另一个年轻的军官,李东来暂时还没过来,他在情报司等着河南那边的情报,有消息称情报司运作了许久的河南起义将要在今天行动,不过到目前为止,眼看着这一天已经过去了大半了,他还在等待着河南的消息发回来。

“标下何进,见过大帅!”

这年轻军官正是何进。

“坐吧,不比拘谨,这里都是自己人!”

李汉抬起头,看了一眼面前这个面色略有些黝黑的年轻人,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他先坐下。他手上是荆州镇守使张炳乾今日叫人送来的公文,全都是在军政府攻陷了荆州之后,从满人、旗人手中没收的土地资料,由于规模太过庞大,军政府连连加派人手,也用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才统计完。

“一百六十五万亩土地!按照后世的计算单位来换算,差不多有十几万公顷了!”

一想到这文件上从万余满人、旗人手上抄没的土地,他便胸中愤怒难当。根据地方府记,整个荆州府在乎田地不过一百四十四万亩,其中二十一万亩在汉人手中,其余为满人、八旗财产。不提他二十一万亩汉人手中的土地数据是否属实,但只看他手上自满人、旗人手上查没的土地,便远远多于荆州府所记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