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371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371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蒋志清已经告诉了几人了,因此几人是知道的。

王金发一愣,“你的意思是……”

陈其美已经明白过来了,拍着手掌大悦,“不错,桂馨的法子可行。”

应夔丞想出的却是李代桃僵的主意:“反正现在王竹卿都已经死了,死人是不会乱说话的,再找几个替死鬼,由咱们的人审理,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然而迅速处决、结案,向外界宣布这是一起“挟私复怨”、“擅行仇杀”的血案……这案子不就结了吗?”

“好办法!”黄郛点点头,“虽然未必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但眼前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了。这天下到底是咱同盟会的,大总统那边肯定是要护着咱们的。不过这事也有些麻烦,首先需要先让租界区的那些报纸止住乱说话,然后都督还要找一份有些影响力的报纸,将王竹卿跟他陶成章之间的私怨在报纸上大肆宣扬一段时间,好叫这天下都知道才行!除此外小弟也不宜继续呆在上海了,这样吧,你明早就出发,去往日本,躲避一段时间,顺便也在日本再多学一点军事,日后好有大用!”

陈其美霍地立起,不自觉地松开了手中紧攥着的杯子,杯子掉到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不过这个小插曲没有引起在场之人任何的注意。

陈其美眼镜片后的一双细长的眼镜,紧紧盯着蒋志清,故作淡然地问道:“小弟,你看这样可行?”

蒋志清内心里当然不愿意出去,只是这个时候也由不得他,他一脸欣喜的道:“小弟全听大哥吩咐,去日本多学点东西充实自己,将来才能更好的帮助大哥!”

陈其美顿时脸上好看了许多,他拍了拍蒋志清的肩膀,笑着道:“小弟这是为了大局为重,放心吧小弟,这一次你为了家兄冒了这么大的危险,家兄不会亏待你的。回头我让库房支出一万元,你在日本一定不要让家兄失望了,多学点东西,以后回来等我得到了浙江都督,这上海都督就是你的了!”

蒋志清自然一脸感激。

王金发在旁边抽了一阵闷烟,他心中始终觉得有些不安,抬头道:“最近申报、中国之声、民报、大汉报等都在报道这件事情,情况对都督十分不利,想让他们闭嘴有点困难吧?毕竟出了这件事,法租界、公共租界已经提高了警惕了,租界区不少富人现在人人自危,就怕自己死得不明不白的。”

言下之意是提醒陈其美不要再做什么过分的举动!

陈其美不悦,却没表现出来,道:“季高兄所言有理,不过桂馨说的也对,必须要管制一下那些报纸,不能让他们随便乱说话。”

“怎么管教,申报是洋人的,大汉报后面有黎副总统,中国之声后面也有川督顶着,民报又跟大总统他们都有联系,哪一个都动不了!”

王金发并没有参与刺陶案,不过他最近却因为跟陈其美走进而被光复会的同志疏远,甚至连他的绍兴军政府内现在已经没多少愿意听他命令的人了,这也是他为什么来上海的原因,他在陈其美的怂恿之下,从绍兴军政府提了四十万银元,跑来投靠他的。没想到一来就碰到这样的事情,难免火气大了点。

陈其美轻笑了一声,重新坐下低声道:“不见得所有的报纸咱们都动不了,你们当我为什么敢对陶成章下手?我告诉你们吧,那是因为前几天我从南京那边收到了些风声了。”

“哦?”

王金发、蒋志清等几人都来了兴趣了!

陈其美压低了声音,“会里对陶成章要分裂不满久矣了,不过之前他一直都没动作,因此大家还相安无事。但是,这一次我收到了消息,他跟地方的几位联系上了,浙江的蒋尊簋、四川的李汉,据说四川还亲自派人前来,要跟他联手。这事可是让会里的不少人都不满的紧,不少人都给我暗示,只要事情不闹大,有他们帮我遮着呢!”

李汉猜的不错,陶成章之死跟他的确有些关系。原本若是没有他派人跟光复会碰面,陈其美其实是受到了会里的警告,不许他在光复会不稳的这个时候对陶成章动手的。但是偏偏李汉记错了一些事情,比如他记得那蔡元培是光复会的二老之一,因此派四川代表跟他碰面,希望能够跟光复会达成一些合作协议。但是,他却没想到这蔡元培虽然是光复会二老之一,但却对同盟会的认同感更强一些。李汉派人跟他碰面之后,他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相熟的同盟会的几位大佬,比如孙、黄、谭等!

陈其美正是得到了会内的一些暗示,才敢对他果断下手,甚至不惜惊动了法租界的洋人。

“您的意思是!”

黄郛眉头一皱。

陈其美哼了一声,“个小赤佬的,会里不少人都对四川的那位心中不满。那夏之时虽然之前没有半点名气,但是到底是我同盟会的人,他想杀就杀了,还不反了去了,这天下若是都学他,我们同盟会还要不要了!这一次给我好好管制一下这‘中国之声’。哼,区区一个地方都督,也敢叫出这名号。”

加入同盟会是陈其美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投资,这一点在座的几位都知道,否则依他区区一个拥有数百潮州帮小弟的青帮大佬,如何能够成为现在天下皆知的上海都督。因此,无论如何,这陈其美都希望同盟会这杆大旗继续高高飘扬着。

“大哥,您的意思是?”

蒋志清在一旁似乎有些会意了,“这报纸现在在公共租界内,咱们现在要弄他只怕有些麻烦。不过这让他闭嘴却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回头找些弟兄过去收保护费,找个借口把他的机器给砸了,您看如何?”

“不错,就按你的意思办!”

陈其美满意的点了点头。

黄郛忙劝道,“大哥不可,那李易之乃是一省都督,手下兵多将广,咱们若是得罪了他,这日后恐怕会对都督有些不利!”

陈其美哼了一声,给自己点上了烟,抽了一口面上多了几分陶醉。

“膺白,你就是太胆小了点。你以为我为什么敢跟他下手,他李易之的舒服日子没几天了,哼,最近有人要弄他!”

几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陈其美心中得意,道:“他得了川督还不满足,还占着湖北那么大的地方。你们当那位副总统能咽下这口气吗?哼哼,前几天南京那边传来些风声,湖北最近要乱起来了!”

他这么一说,顿时几人都没了异议!没多久便各自退了下去,按照他的吩咐忙碌下去了!

随后几日上海局势当真是风起云涌,先是租界区内的‘中国之声’报社被一帮青皮无赖光顾,借口讨要保护费无果之后被几乎砸毁了所有的印刷机器,损失不下十万元。

随后,沪军政府宣布了自己的‘刺陶案’报告,在报告中,已死的光复会成员王竹卿背上了所有的罪责,成为了陈其美的替死鬼!随后,民报、民立报等笔锋一转,开始大肆宣传起了沪军政府的调查报告。

“本报讯,革命巨子陶焕卿先生被奸人刺杀一案已经告破,凶手为光复会叛徒王竹卿及其党羽,经沪军都督府组织专人审理,已经畏罪自杀的王竹卿同伴几人对其罪行供认不韪,据悉案犯的作案动机是‘挟私复怨’、‘擅行仇杀’……事实确凿,王竹卿党羽已经被沪督陈其美下令,明正典刑,以告慰焕卿先生在天之灵……”

与此同时,在几份报纸的角落处,依稀还能看到,‘中国之声’报纸沪分部遭遇青皮无赖寻事捣乱,目前租界区的探员已经介入调查之中了!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05章 南洋战争

经过数天激烈争吵,眼看着马拉尼的华人越来越少,西班牙人最终还是下达了禁止华人移开马拉尼的决定,这个决定让马尼拉的华人大哗,更是下定离开马拉尼的决心,只是面对港口荷枪实弹把守的西班牙军队,才不得不停止了迁移。

作出这个决定后,西班牙人颇为忐忑,生怕大明派人过来查问,只是还没有等到大明朝廷来人,西班牙人就不得撤销这个决定,重新开放港口,并制定出优惠政策吸引华商前来交易。

马尼拉禁开华人离开的消息传出之后,原本许多与西班牙人有生意来往的华商大为惊骇,不敢再与马拉尼有来往,这个时期,整个南洋除了西夷人外,有能力出海的只有华人,没有了华商,马拉尼的港口一下子成了死港,除了偶有西班牙本国和英法数国船只外,再也见不到其他船只的身影。

从禁止华人离开到重新开放,半年的时间里马拉尼这个西班牙人在东方最重要的港口繁华一去不复返,虽然在马拉尼禁止华人离开政策解禁后还是有华商贪图高额的利润前往马拉尼与西班牙人交易,可是马拉尼的华人却由数万人下降到仅仅数千人。

没有华人的工作,西班人原本优渥的生活变得处处不便,只好将更多的工作交给当地土著,只是土著的懒惰与华人的勤劳形成鲜明的对比,往往一个华人能完成的工作,数个土著也不一定能完成,只能交给更多的土著来完成,而更多的土著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马拉尼由原本一个干净的城市向脏乱差发展,让西班牙人苦恼万分。

而大明在南洋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弘光七年第一批移民后,此后十年间,大明总共向南洋移民四百余万人,其中澳洲二百余万,南洋二百余万,仅婆罗洲移民就达一百余万之巨,将这个大岛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弘光十七年,连续十年的移民,江南人口下降到九千万左右,而北方人口则由二千万上升到四千万左右,北方人口大为充实,朝廷暂停了北方的移民,而大明东海舰队已经探索到了美洲大陆,只是美洲大陆相隔太远,大明尚无能力大规模移民,朝廷移民的重点全盘转向南洋。

弘光八年,皇帝应百官所请,前往泰山封禅,封禅归来后,百官各有擢升,奉禄再增加五成,至此,经过数年加奉之后,官员的奉禄已经增加了数倍,其县令的薪俸为三百二十五两,为太祖时期七倍有余。大明两京十三省官员数万余人,吏员数十万,奉禄开支每年高达四千余万两,养兵费用亦达四千余万两,两项合计达岁入七成。

就在百官都为自己擢升和加奉欢欣鼓舞时,皇帝同时下旨,表示自己封禅时应天感应,当善待百姓,实行全国减租减息,规定田租不得超地三成五,利率不得超过三成,并废除原本士绅免税政策,实行官绅一体纳粮。

经过移民,江南地租由原先的七成下降到六成,离三成五无疑还有很大差距;而大明户部银行的存在虽然降低了大明整体利率水平,可是对于民间小额借贷冲击几乎没有,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一直高居不下;官绅免税更是大明实施了数百年的国策,正是借助这一政策,大量农户托避土绅名下,使全国纳粮耕地愈来愈少,最终朝廷财政崩溃。

这几条旨意一下达,马上引起士绅激烈反弹,不少官员纷纷上折此举与民争利,理应废除,皇帝不为所动,接连罢免近百名言辞激烈官员,朝堂受挫后,士绅的反抗不得不转为民间,煸动士子游行示威,鼓动商人罢市,印刷小报,直接攻击皇帝本人……大有让全国混乱之势。

针对士绅种种举动,朝廷早有准备,严查张贴各种小报之人,对于商人罢市加征高额罚款。为安抚士子,朝廷加大教育投入,朝廷岁入一成投入教育,弘光八年合计投入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银子,全国新建三千余所官学,新增教师三万余人,普通教师年奉九十两,有秀才功名者增加到一百二十两,举人功名者二百两,此举大大缓解士子和朝廷的对抗,全国混乱在数月后扼制,几起士绅的叛乱也迅速被军队平定。

弘光九年,官绅一体纳粮后,朝廷田赋收入激增,由原先二千余万两一下子增长到七千余万两,超过商税、关税,重新成为第一税种,朝廷岁入一万万五千四百余万两,为安抚官员,官员奉禄再次提升二成,新增的五千万两田赋中,将近一千万两成为官员福利。

这一千万两银子砸下去,原本因为利益受损而心怀不满的官员情绪得到缓解,不少出身贫苦的官员虽然不会大声叫好,对朝廷的政策却更加拥护,大明算是割掉了身上的毒瘤,开始轻装前进。

朝廷财政富余后,首先投入的是河工和道路的建设,将以前征发徭役统统改为募工,弘光十年,朝廷投入河工和道路整修的银子达到三千五百万两,除将黄河加固外,整修道路近万里,数百万募工受惠,原本底层的百姓第一次有了余钱,民间对于皇帝的崇拜大为加强,凡听到有人对皇帝抵毁,百姓自发痛打之后,扭送官府。

弘光十二年,由大明军器局划分出来的皇家科技院院长宋应星向皇帝汇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科技院制出实用的蒸汽机,皇帝大喜,带领百官亲往科技院观看,当蒸汽机的轰鸣响起时,数名大明官员由于惊吓过度,跌倒在地,其余官员也大为震动。

第一次的蒸汽机转换率不足百分之二,这个效率虽然不能让人满意,可是还是可以运用在许多地方,如开矿、纺织、炼钢等等,皇帝下令封赏负责蒸汽机研发的宋应星为博侯,另外封爵的尚有五人,宋应星成为除军功外封侯的第一人。

到弘光十七年时,大明蒸汽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效率由不足百分之二提升到百分之十二,足足提升六倍:初速由三十转分提高到三百转分,提高十倍:功率由二马力提高到数千马力,提高千倍。

蒸汽机发展如此之快,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皇帝的亲自指点,为了解决密闭问题,皇帝下令让郑成功领着舰队到南美跑了一场,收集数船橡胶并带回数万株橡胶幼苗,栽种在海南和南洋两地。

蒸汽机发展到此可以说已经极为成熟,皇家科技院在皇帝的指点下开始研制火车和试制由蒸汽机带动的铁甲船,然而就在大明开始向蒸汽时代转进时,南洋爆发了与西方殖民者的海战。

面对大明在南洋的步步进逼,西班牙和荷兰两国退无可退,经过数年搓合,两国在南洋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大明舰队。

这次海战西、荷两国蓄谋已久,大明却是仓促应战,谁也没有想到两国在大明刚往南洋移民时不战,而在大明已有三百万余移民(二百万新移民,一百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