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陆权强国 >

第661部分

超陆权强国-第661部分

小说: 超陆权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在山东前线的英国军队那里得到了前线最新的情报,在看到日本遭遇中国海军鱼雷舰夜袭,损失了一艘主力战列舰的时候,作为一名对日本颇为了解的合格外交官,巴尔特已经明白,除非现在帝国权力介入调停,不然仅靠他跟远东这些外交官的努力,已经无力说服日本进行和谈了。

而且,作为国际秩序的制定国——英国的外交官,他完全清楚并懂得国际法——冲突双方不得假借第三方领土进行敌对性活动,否则另一方有权视该中立方为敌对方。中国对青岛志在必得,原本就不会允许日本人染指,但日本在十月开始便试图经国防军的阵地向青岛进军,这些举动,日本已经成功将中国拉入战争泥潭之中了。

“这些狂妄自大的黄皮猴子,真希望中国人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

一想到这里,巴尔特便忍不住爆了粗口。朱尔典时期的英国在远东话语权可谓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然而从辛亥年之后,英国的话语权便一直受到德美日三国的挑衅,德美两国倒也罢了,两国一直在国际上跟英国不对路,但连日本人都暗中小手段不断,可着实令他这位驻华公使暗中咬牙许久了。他甚至认为自己比目中无人的日本人更了解中国,或许在日本人的眼中,中国还是几年前那个软弱可欺的清政府,丝毫没有去分别李汉和慈禧之间的差别,甚至连日前国内最亲睐的袁世凯,都不如那个年轻的民族主义者许多,这种差别或许将会是致命地。

“也好,这未尝不是一次机会!让日本人吃点亏,也好方便之后帝国介入调停!”隐约中,巴尔特对于日本人吃亏,尤其是日本海军的受挫还有相当的高兴。至于这损失当中夹杂的英国军队,他也不太心痛。英国驻华军队多数是从印度抽调来的英印军队,大半都是帝国在印度殖民地训练的阿三兵。这种士兵印度要多少有多少,并没什么好可惜的。再说英军无论如何只占了损失的小头,完全没必要去担心伤害大英帝国的元气。

不过他的好心情没能持续多久,很快这位务实的外交官就想起了另一转烦心事。德国人现在正在不断拉拢中国加入同盟国,据说现在德国在华的各大商行正在以超低的价格向中国、政府出售挤压的物资,甚至在德国外交官们的努力下,德国在华跟远东所挤压的大部分物资都被中国以贷款跟债务的名义购买了下来,汇丰银行曾经做出过统计,德国各大洋行在华挤压的机械、军火等物资价值不下两亿马克。德国人愿意拿出这么丰厚的利益诱惑中国加入同盟国,未尝不是希望将借这次中国同日本甚至帝国之间的冲突,将远东这个拥有上千万平方公里领土跟四亿五千万国民的大国拉入同盟国阵营,然后为它牵制来自俄国在远东跟中亚的兵力。

俄国国内因为迟迟不能确定中国人的态度,又担心中国现在同协约国交恶,万一真加入了同盟国阵营,自己在中亚跟远东侵略的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保,所以就算现在刚在东线吃了个大败仗,已经只能眼巴巴的舔着伤口,在远东跟中亚的二十多万军队并不敢随意调走。

出于这种考虑,巴尔特决定再同中国高层一会,他拒绝了日使日置益提出的一同联手向中国、政府施加外交压力的提议,态度十分良好或者说是客气的向外交部递交了照会,并见到了这个国家现在内阁各部之中,除陆军段总长跟海军汤总长外,第三位没有撤离的总长——陆征祥。

“总长阁下,青岛问题一日不解决,就一日是中英、中日关系之间的障碍……”

“公使阁下所言极是,敝国素来对外友好。英日两国又都是强国,我国正如总统所说,乃是国际一弱国,又怎么会主动对外挑衅呢?”陆征祥坦然地应对道,“但我国虽然期待和平,并不意味着就懦弱怕战,青岛乃是我国之固有领土,德国不过是十数年前因为前朝暗弱才将之割占。辛亥年之后,尤其在现任李大总统的带领下,国家开始走上富强之路,德人与我国交好,主动向我国提出交还青岛主权,这些都是遵循了国际法律。青岛本就是属于我国的地方,相信也能得到贵使的支持和理解,但某些国家一心凭借武力、罔顾国际公道、顽固地想要抢占我国之领土,甚至政府高层还想吞并我国将我中华变成第二个朝鲜,这才造成了目前局势地复杂化。”

“我同样对此表示遗憾。”

“我国对于青岛问题的立场已阐述的非常清楚了,第一,青岛是敝国固有领土,虽然租借给德国使用,但终究是我国主权,主权问题不容协商;第二,就青岛治权的移交或者变更,敝国政府已和德国政府达成了协议,也没有损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纯属两国外交交涉,何时轮得到某些国家指手划脚?第三,我国在目前的欧战中宣布中立,任何国家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借口,都不得侵犯敝国的中立,否则都将视为对敝国的侵犯。某国公然无视国际法派兵对我中立之国开战,我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和平,所以一直忍让没有选择宣战。但我前线国防之军队有守土卫国之职责,对于任何意图侵犯我国主权之军队,都是有权进行反击的!”

巴尔特脸上满是笑容,“我充分理解总长阁下的心情,也同样明白贵国政府的立场。关于青岛问题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找到更好、更为合理地解决方案?”

他狡黠的一笑,“这仅是我个人的一些建议,我对我国政府在青岛问题上所表现的态度感觉十分遗憾,但问题并没有严重到无法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不是吗?”

陆征祥心中一跳,显然没想到英国人的态度比之几天前有了这么大的转变。不过一想起大总统昨天招他过府谈过的欧洲刚刚结束的东线战事,他心里便有了数,不动声色的道:“我国自然是爱好和平的,如果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相信我国大总统跟全体国民都是乐意接受的!”

“如此就好,总长阁下,那我先告辞了。我的方案还需要再和日本方面进行协调,我国和日本是盟国,跟中国更是朋友。这种身份将有利于青岛问题的合理解决。我相信,只要等到了合适时间的到来,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最后这段话,他是用中文说出来的,尤其是在‘等到合适时间的到来’这一段,他的语气很重,似乎另有深意。陆征祥一时有些迷糊不敢确定他的意思,起身将他送离了外交部之后,他便招来了车马去了总统府,向大总统转达他跟巴尔特碰面时的全过程。

第五卷 大炮主义 第五百八十八章 酣战

对于国防军终于在山东跟隶属协约国的日本对上,最高兴的应该是德国人。

尽管在欧洲不断的取得胜利,但是宣战之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德国便伤亡士兵近二十万人。因为海外殖民地或被协约国攻占,或正在于协约国军队的围剿,加上英国舰队封锁了德国的海外贸易,德国已经感觉到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尽管卢森堡、比利时跟荷兰暂时被德国接管,令这个国家容克贵族跟卡特尔垄断阶层的利益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德国人在外交上已经开始谋划拉拢更多的盟友,加入到这场对世界旧秩序的颠覆中。现在在欧洲,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保加利亚,在非洲埃及,在亚洲波斯跟中国,在北美洲美国跟墨西哥,在拉丁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跟秘鲁,都是德国外交官们拉拢的对象。

这其中意大利的态度依旧暧昧,西班牙跟英国以及法国都有不小的仇怨,但国势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已经衰弱的跌落出欧洲第一强国阵营中,且因为葡萄牙的亲英立场,陷入矛盾之中。希腊因为世敌土耳其投入了同盟国阵营,国内明显亲英势力大增,新国王只能暂时宣布中立,却没有放弃向德国示好。埃及尚在英国的控制下,尽管国内反英势力暴增,但除非埃及国内能够看到英国欧战落败的可能,不然仍旧控制苏伊士运河并在地中海留有一支强大舰队的英国,埃及惹不起。波斯现在正处于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中,因为国内革命刚被英俄两国联手镇压下去,尽管国内各阶层普遍敌视协约国,但恐怕无胆反抗。美国跟墨西哥态度暧昧,且互相敌视,又置身于欧战之外,不太可能被德国拉拢。南美洲巴西跟阿根廷一个亲美一个亲德,互相敌视很难走到一起。秘鲁跟智利有领土争端且都从欧战中品尝到了战争红利,也不太可能加入进来。

所以,所有德国正在外交努力的国家中,唯有保加利亚跟中国,都跟协约国有着利益冲突,而且国内普遍敌视协约国一个或者几个成员国,是最有可能被德国拉拢,并且能够帮助到同盟国的国家。

德国公使弗朗茨接到了青岛传来的中国方面出动海军鱼雷快艇夜袭日舰,对日本舰队造成一定损失,并且日本人在山东国防军驻守海岸登陆,向国防军发动强攻的情报。这位德国外交官压制不住激动,立刻向外交部递交了照会,并再次拜见了李汉。两人相见时谈的无非就是要求中国加入同盟国集团的老调。

李大总统微笑着礼貌地对加入同盟国集团再次予以了婉拒,并且顺便将话题扯到德军何时交付青岛上来。虽然德国已同意交还中国,但自中日宣战之后,便停止了按照中德联合声明向中方移交青岛,心里的打算李汉瞧得清楚。

公使阁下在这个上面也是支支吾吾,迟迟没有个爽快话。他表示因为战争的关系,滞后了移交速度,同时向李大总统再三表示,回去之后便向国内请示,以争取尽快促成青岛的移交问题。同时,两人还在就青岛德侨的撤离和德国殖民官员的撤离达成了一致意见。中方保证这些人在撤出了青岛之后,在中国国内任何一座城市都享有暂时定局或自由驻留的权力,当然,他们若是想要冒险通过英日等国的海上封锁回国,中国方面也不阻拦。

尽管仍没能说服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不过德使弗朗茨显然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中日就青岛控制权发生冲突后,中国明显与德国之间多了一些配合跟默契,虽然中国还没有答应加入同盟国体系,但短时间之内中国同协约国之间的交恶还将继续,只要中国人保持中立不加入协约国体系,一个中立地中国远比一个敌对的中国来得有利,至少德国在远东尤其是中国的很多权益都能受到保证。

至于共同关心的军事情报和信息交换,公使也很识趣的没有在会谈中透露半点口风。反正彼此心照不宣就可以了。

10月6日,中国再一次拒绝了日本公使日置益的外交照会,李大总统让他的外交总长向日置益表明了他的态度,日军一日不从山东撤离,他便拒绝承认中日邦交问题,并拒绝同日本的一切商谈。这自然是外交上的惯用手段,但着实令这位驻华公使气得直跺脚。

日本自对德宣战以来,因中国一直拒绝开放路上通道,导致原本不该受到损失的海军自开战后已被击沉一旧一新两艘主力舰,其余尚有十余艘战舰都或多或少受伤,损失不可谓不轻。陆军也是一样,二十三联队在崂山湾登陆之后接连损失了一千六百多人,尤其其中八九百人都是都或轻或重的带伤,给予日军后勤跟医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中将都在中国人身上吃了亏,如何能够甘心吞下失利地苦果。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两人拍发往国内的战况报告不尽真实。神尾光臣中将二十三联队的损失推给了国防军,将受到伏击含糊成登陆时遭遇国防军强硬的阻挠;而加藤安吉有样学样,将海军的损失一半归纳为德国人将青岛建设成了亚洲第一军事要塞,安艺号的沉没责任直接被他推给了他的第一难遣支队参谋长。最终归纳总结起来无非就是一句话,因为帝国对支那的态度太过软弱,导致帝国军队没能按照之前制定的完善计划,在龙口登陆,从陆地上自德国人的背后强攻青岛,避开海防要塞炮群,减少海军舰艇的损失。总之一句话,都是支那军队的错,因为他们顽强的抵抗,导致帝国军队有所损失,加藤安吉跟神尾光臣同时向帝国要求,希望帝国能够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允许两人为夺取青岛跟抢夺德国人在山东的特权而使用各种手段,否则,以支那军队的反抗强度,帝国在山东的利益肯定是要受损的。

因为前线的遮掩,东京大本营所掌握地情况并不全面和透彻。国内,东京固然授权日置益压迫中国方面让步,威胁、恐吓均可。但对中国实行更强硬的政策,甚至全面开战的提议却在军方少壮派提出后遭到政府高层的镇压。英国人能容忍的底线是日本对中国这个中立国家的战事只能维持在山东一带,俄国人迟迟不从远东调兵往欧洲,一方面是担心中国,另一方面更是担心俄国调兵之后,日本趁机谋夺满蒙权力。美国人尽管国内中立的呼声越来越多,但美国银行团跟财团在华的利益也越来越大,一旦亲美的中国现政府受到日本的威胁,相信美国国内高层会做出强硬态度的。

所以,全面对中宣战不可取,剩下的便只能继续同中国维持一种‘默契的态度’,两国默契的将战争规模维系在山东一线,而且,均不对对方国家宣战。

但日本人出现了一点根本性错误,因为这两年在中国大量的间谍人员牺牲导致他们对于中国这两年来的形势发展掌握的不尽真实。中国方面虽然坚持自己的‘中立’,但不是日俄战争时期那种窝囊和憋屈的‘中立’,这就注定了日本若对山东还不死心,双方国家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

只是,日本人骄横惯了,从来就没有真正将中国人放在眼里,日军对国防军在山东的部署也压根没有视为对自己地威胁,东京大本营更是认为国防军的部分主力师虽然拥有超过帝国乙等师团的装备,但中国人还跟日清战争时一样,纵使装备了大量的强大德式装备,意志跟训练都远远无法同帝国皇军相比较。在这样的心态下,如何能将国防军放在眼里?同样基于这种心理层面和独霸青岛的战略意图,日置益也干脆地拒绝了巴尔特的和谈建议,让后者大为光火,表面上看不出来,心里却巴不得日本人再碰个大钉子。

都说军事是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