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209部分

龙啸大明-第209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甲扒蛔鍪频模醋哦既萌松帷!

林之洋挥了挥手,道:“你就少说几句吧,快去,你娘在那也等着你呢?”

等林凤舞离开以后,林之洋这才道:“各位,都是我平时忙着料理生意,没空管教她,弄得现在这么没规据,到是让你们见笑了。”

李格非道:“大哥,就不要再说了,商大人也没有怪罪凤舞,你又何必还揪看不放呢!”

林之洋苦笑了一声,道:“时候也不早了,各位都快请入席吧。”

众人跟着林之洋一起来到厅堂里,林家的寿宴也是分了三六九等,商毅自然是最高等级,就在刚才林正朔接待他的那间正屋里,而且还是一人一席的坐位。其他人中,王夫之和阿科尼亚是商毅带来的人,李格非是林之洋的好友,因此都被安排在侧厅的次一级席位,而张庚秋、程协祥、王柏等人又更次一等,被安排在外厅的席位上。这时也早有家人过来,领着众人去各自的席位。

商毅放眼看去,只见在正堂里只设下了十几个席位,除了林正朔和他的五个儿子以外,也就只有十来个人,无一不是身份地位显赫之辈。不过林家终究还是商人之家,因此请到真正的高官不多,而且多是只有虚职而无实权或是以经致仕退休的官员。

而商毅无论是官职还是品级和爵位,都是最高的,又是浙江的实权武将,也就被公推坐在首席的位置。商毅也知道这是推辞不过去后,也就像征性的客气了一番之后坐下。紧排在他身后的,就是冒避疆和陈贞慧。经过引见之后,双方也互相认识见礼寒喧一番。

在后世冒避疆和陈贞慧都是有名的人物,由其是冒辟疆和董小婉的事情,一向都是后世的影视作品中热门题材。因此出场的次数实在不少,虽然商毅并不喜欢看这些言情影视作品,但也知道而且两人在影视作品中,都是一色少年英俊的公子形像。

可惜见了真人之后,商毅这才发现,自己又被后世的戏说影视作品给误导了。虽然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两人显得阳刚之气有些不足,但确实都是风度翩翩的的文士样子,而且相貌也算英俊,只可惜和少年公子并不太粘边。因为两人这时都己留了短须。

其实在这个时候,明末四大公子的年岁都不算小,有三个都以经是奔三的人,最小的候方域也有二十八岁,怎么样也不能算是少年,而冒避疆和陈贞慧同年,今年都以经三十二岁了,如果按明代的年龄划分看来,这以经是接近中年线了。因此商毅也不得不感叹,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啊。

另外根据许多史料记载,陈贞慧的资料不多,但对冒辟疆比效详细,这家伙到是个风流的主,除了董小婉之外,其实还和不少女子都有瓜葛,从这一点看,和后世的一些娱乐体育明星到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居说在冒辟疆遇到董小婉之前,和陈圆圆还有过一段情缘,这么算起来,自己和冒辟疆还是情敌。这笔混涂帐也不知该怎么算。

不过可能是因为商毅纳陈圆圆的消息这时还并未传开,看来冒辟疆还并不知情。冒避疆和陈贞慧对商毅的态度还算恭敬,虽然还带着一些文人的清高,但在表面上也过得去。

这一方面是因为商毅是朝廷的正式高级武将,而冒避疆和陈贞慧现在还是只有虚名,但无一实职,陈贞慧好歹还考上个举人,而冒避疆现在连个秀材的功名都没有,而且自从南下以来,商家军在南方以经建立了赫赫威名,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军纪森严,秋毫无犯,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既使是明朝重文轻武,但也颇受百姓和士大夫的好评。当然从表面上看来,商毅也算是吴男母梗绻细窕值幕埃购兔氨芙⒊抡昊凼粲谕徽笥娜宋铩R虼宋蘼鄞幽欠矫婵矗且裁挥性谏桃忝媲敖景恋淖时尽

而这时各种美味佳肴也都陆续端了上来,一场盛宴就此开始。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二九章 林府寿宴(四)

“父亲,我看我们千万不能和商毅参合到一起,去苏州做丝绸生意。”

“为什么不能?”

“这……”林之海一时也答不上来。

在寿宴结束以后的第二天,林之洋就去找商毅,准备开丝绸织造厂的事情,而林正朔也趁机招集林之海、林之湖和林之泊,商议怎样对待和商毅合作好问题。林正朔的五个儿子中,林之洋是婢女所生,林之河是妾室所生,因此这两个人被林正朔排除在继承林家大业的资格以外。

而林之海虽然是个草包,但也平素也以林家的继承人而自居,不过他也明白,林之河比自己小,又是庶出,而为人老实,做生意也中规中据,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危胁,而林之湖和林之泊都走科举的道路,因此也不会和自己争这家主的位置。

只有林之洋则不同,不仅年龄比自己大,而且为人又精明强干,代替林正朔执掌林家的生意之后,也做得有声有色,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危胁,如果他和商毅合作成功,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大靠山,说不定真的能把自己给挤下去。因此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林之洋和商毅合作。

林正朔目光锐利的盯着眼前肥胖的儿子,混然不像在白天寿宴上老眼昏花的样子,淡淡道:“丝绸生意的利润极大,如果做成了,与我林家大有好处,何况商毅又是浙江总兵,和他拉上关系对林家也大益处,不和商毅做这生意,总要有个道理吧?”

林之海想了好久,才道:“现在江苏的丝绸,官方都是由江苏织造所垄断,民间由隆兴堂所垄断,咱们那能插得进手去呢?”

林正朔“哼”了一声,道:“这还用得着你说吗?要是我们林家能插得进手,我早就做了。现在借商毅的力量才插手丝绸生意,正是一个好机会呀。”

林之海又憋了半天,才道:“但这么一来,岂不是要和江苏织造的郑公公做对吗?还有隆兴堂,都是由苏州当地的丝绸大户联合而成立,常言道‘强龙难压地头蛇’啊!咱们和商毅参合到一起,不是把苏州的丝绸大户还有郑公公都得罪了吗?”

林正朔道:“你懂什么?商毅是浙江总兵,又是吴男母梗袢桓也迨炙砍裆猓厝皇怯邪盐斩愿吨9摹B⌒颂帽旧砭褪强孔庞兄9С抛牛拍芸氯ィ灰前阎9庖还毓耍⌒颂糜帜苣蒙桃阍趺囱棵窕鼓芎凸俣仿穑俊

林之海还强辩道:“郑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人,商毅凭什么斗得过他。”

林正朔虽然年,但心里可一点也不糊涂,皇上身边的人又能怎么样,郑公公权势再大,说穿了也就是太监,用不用他不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吗?现在是什么年月,天下大乱,大明朝还能撑多少年都难说,商毅手里有兵,又能打仗,皇帝正是需要他的时候,还不得由着他来。怎么可能为了个没把的废物开罪商毅?连这一点道理都看不出来,还想来争家主这个位置,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废物。当然这话他还不能说,只是道:“你怎么知道商毅一定是要和郑公公做对,说不定他以经和郑公公商量好了。”

“啊……”林之海呆了一呆,也哑口无言。

林正朔冷笑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别以为我不知道,想续承我这个位置,先拿出点成就来。如果你有老大一半的本事,我早就把这个位置让给你了,还用等到今天吗。以后放老实一点,先好好把自己的生意打理好再说,马上就到年底了,今年可别直望我还会给你填窟窿。”

林之海听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到椅子上一动不动了。

林之泊却皱了皱眉,道:“父亲,我也觉得不该让大哥去和商毅合伙。”

林正朔道:“你又有什么理由呢?”

林之泊道:“咱们家现在也算是官宦门第了,那能还这么像一个生意人似的,追利重义,还是抓紧让子弟们多念些书,苦攻四书五经,以后多考中功名,这才不辱没了我们家的门第……”

“混帐。”林之泊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林正朔一口打断,道:“你爹我,还有你爷爷,还有我的爷爷,都是商人出生,又怎么样,还不是挣下了这么大一份家业,才能供你读书参考。别以为你考上了进士就了不得,如今还连个正经的官都没做过,就忘了本。”

林之泊赶忙低下头,不敢和父亲顶撞,心里却还不服,暗想着要不是我这两年在家里丁忧,这会至少也会做到一任知府了,说不定还选到京里,进了翰林院。

林正朔是什么人,看着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心里也是又气又悔,林之泊读书到是有些头脑,可惜读的全是死书,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他只知道和复社的朋友们呤诗唱和,针贬时政,还以为自己怎么了不得了,也不想想,自己为了让他拜钱谦益为师,让他进复社,在背后求过多少门路,使了多少银子,而且复社肯接纳林之泊,一多半还不是看在银子的份上吗?这两年自己少说为复社捐了五六万两银子,到头来他居然还看不起自己的商家出身。怎么不让林正朔生气呢?

这时林之湖道:“父亲,您老见识多,您看怎么办呢?”

林正朔闭上眼前,想了一想,道:“如果把丝绸生意真做成了,对咱们林家当然有好处,做不成,损失也不大。复社这边怎么也有几分面子。苏州那边也未必敢为难我们什么?不过你大哥要全心全意帮商毅,家里的生意恐怕就顾不过来了,我打算把你大哥手里的海外生意交给你来营业。”见林之湖想要说什么,他又道:“你放心,虽然你没有做过,但可以慢慢的学嘛,我也会一点一点教你。我还可以让林建帮你。”

林建是林正朔的义子,也就是所谓的“义男”。这是当时中国海贸商人中常见的经营方式。因为出海的风险较大,因此一些豪商便豢养一些义男、义儿,让他们处理顶风破浪出海贸易,而亲生儿子则可以在家坐享其成。林正朔过去养了三个义子,有两个都死在海外,现在只有林建还在,跟着林之洋仍然是处理海外的贸易。不过现在林家产业大了,而且海外也有固定的合作者,因此出海的风险也小了许多。

林之湖点点头,道:“是,父亲,我会努力去做的。”

林正朔这才感觉到欣憵一点,老实说现在他把继承家业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林之湖身上了。林之湖比林之海精明,又没有林之泊那么迂腐,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他和林之泊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如果他真能掌握家业,兄弟两互相扶持,到是可以把林家更兴旺。只是这些年来林之湖一直在准备科考,现在让他转行学做生意,少说也要六七年的时间才能独当一面,谁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熬到那个时候。

如果这次林之洋真的和商毅把丝绸生意做成了,其实也是件好事,自己索性也就顺水推舟,让林之洋去自立门户。这样一来,林之洋虽然无法继承家主,但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可以传给他这一纟的后人。而且兄弟之间日后也都留有畲地,不会为了争夺家主的位置,弄得骨肉相残。不管怎么说,林之洋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林正朔也希望他能够有出息的。

————————————

就在林正朔和三个嫡子商议对策的时候,商毅也和林之洋等人就丝绸织造厂的事情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众人首先都同意,丝绸织造厂将实行丝绸的生产销售一体化,适当也从个体织户手中收购散绸,统一销售,而销售范围主要供应海外,也有少量在江浙一带,甚致是深入内地销售。

商毅首先提出,丝绸厂总投入为五十万两白银,分成五千股,计一百两白银为一股。这个数字当时就把另五个合伙人给吓住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成立一个丝绸厂,最多也就一二十万两白银也就够了,五十万是什么概念。但商毅认为要做就要做大,继然有销路,那就不怕大产量,那怕现在的规模一时上不去,也要为以后扩大生产准备好资金。

林之洋等人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也认为商毅说的有道理,也就都答应了下来。当下各人报出自己认购的股份,分为商毅出资十五万两白银,认购一千五百股,林之洋出资十万,认购一千股,李格非和张庚秋各自出资七万五千,认购七百五十股,王柏和程协祥各出资五万,认购五百股。

确认股份之后,六人又经也详细的协啇,又就其他许多细节问都达成了一致,主要有毎年年底进行一次分红,分红比列按各人持有股份比例计算,并且允许各人的股份自由买卖,转赠和继承。最大决议由六人协商,投票决定,得四票为通过,如果出现三对三的结果,那么就按双方所持的股份计算,等等。最后以书面形式写出,六人者签名按手印,一式七份,各人各自保留一份。

第二卷 落日篇 第一三零章 苏州织造(一)

自宋代以来,苏州就是中国的繁华之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由其是以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这时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张庚秋等人沿着闹市走去,只见河叉密布,到处可见小桥流水,河道中船只来往穿梭,全是一副水乡古城特色。而且在河岸沿途尽是各种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日。更有唱戏的、演武术的、玩杂耍的、说书的、摆测字摊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商毅也不禁感叹,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风貌,和后世那种人工制造的仿古场景完全不同。

段鹏道:“我看苏州可比杭州热闹多了。”

商毅笑道:“杭州刚刚遭遇了叛军劫掠,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等再过几个月之后,风貌一定不会比苏州差了。”

林之洋也道:“自古以来,苏杭都是并称,自然是不分上下。”

商毅忽然见到一座庙宇前前空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壮年人三五成群聚集在此,或者互相聊天或者东张西望,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号人。颇有些像后世等待有人雇佣的农民工样子。商毅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聚在这里,莫非是等人雇工吗?”

这时只见有一个人走到人群边上,大声道:“我要十个,家里有织机的人。”

立刻就有二十多人围陇了上来,纷纷道:“我家有织机,我家有织机,老板,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