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293部分

龙啸大明-第293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滓膊皇遣豢赡艿摹I桃愦幽抢锱凑庋暮没酰尤灰换邮志退透约毫耍虼酥Vチ膊唤溃骸吧套鼙饫袷翟谔窳耍チ苤欣ⅰ!

商毅摇了摇头,笑道:“郑总兵只管放心收下,这样的镜子,其实十分便宜,是我们杭州自己制造出来的,郑总兵如果有兴趣,要多少有多少,价格好商量。”

虽然郑芝龙自觉得对商毅出人意料的地方己经有了免疫力,但听了这话之后,还是禁不住又吃了一惊,心中大跳,道:“这真是商总兵自己制造出来的吗?”

商毅笑着点了点头,同时又挥了挥手,其他人也都将蒙布揭开,只见全是各种尺寸的镜子,一共有十余面,其中最小的也有一尺见方。另外还有十余个造型各异的玻璃器皿。

也看得郑芝龙眼花缭乱,又仔细观看,确定制做水平决不输于欧州的产品,心里也完全相信,商毅确实是掌握了制做玻璃、镜子的方法,同时也明白,啇毅是想用镜子和自己交换海上的通商权。但对郑芝龙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他当然知道玻璃器皿在任何地方都是抢手货,根本不愁销路,如果商毅能给自己提供充足的货源,那么海外贸易分一部份给他,也不算吃亏。

商毅为了对付郑芝龙,可是做了精心的准备,像他展示军威是第一步,而用言语相激是第二步,当然仅靠这两点就能说服郑芝龙让出海外贸易权当然是不可能的,还必须让郑芝龙得到充份的利益。而玻璃器皿无疑就是能够打动郑芝龙的最好东西。

双方各有所需,又能各取所得,那么接下来的事实就好办多了,因此两人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商毅取得通航马尼拉的海上贸易权,当然和马尼拉的贸易关纟,由商毅自己去打通;而通往巴达维亚的海上贸易,郑芝龙也不加干涉,由商毅去和荷兰人协商。但通向日本的海上贸易权,商毅必需和别商船一样,要向郑芝龙交纳通航费,插郑氏的旗号。当然在费用上郑芝龙保证,比其他商船低三成。同时也允许日本商船停靠浙江进行贸易。

而郑芝龙取得的利益是,商毅每个月向郑芝龙提供六十面玻璃镜,其中至少要有一面像刚才郑芝龙所见大小尺寸的玻璃镜,另外还有五百件玻璃器皿,价格保证只有市价的一半。当然这些玻璃器物,郑芝龙只能销到日本,而不能销到其他地方。而商毅自己,不得向日本出销玻璃器物。至于郑芝龙想向其他地方销售玻璃器物,就必须按市价向商毅购买,另外商毅允许郑芝龙在浙江釆购自己所需的商品,并对其实行关税减半的优惠价格。

同时双方还达成同共协议,对外保特一致口径和态度,一但发生战争,互相都有义务支持对方作战。

对商毅来说,打通了荷兰和郑芝龙两个关节,在不用和他们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取得了海外贸易权,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现在终于可以正式开通海上贸易了。

而郑芝龙的收获也不小,不仅可以在浙江釆购商品,而且还取得了玻璃制品在日本的代理权,而且还是独一无二的独家经营,因此价格也是由郑芝龙说算,一口价绝不还。

协议谈好了,气氛也就更为融洽,这个接风宴也是尽欢而散。

第二天,郑芝龙也向商毅告辞,商毅一直把郑芝龙送到栈桥上,而郑芝龙的部将也在岸边等候迎接。

这时郑芝龙从迎接他的人群中,叫出来一个年轻人,吴道:“森儿,快来见过商总兵。”

那年轻人上前两步,抱拳拱手,道:“见过商总兵。”

商毅见这年轻人大约二十上下年纪,弯眉细目,颇为文雅,与郑芝龙有六七分相似,心中一动,也立刻明白他的身份,果然又听郑芝龙笑道:“商总兵,这是犬子郑森,年方二十,生性愚钝,日后只怕是难成大器,到是叫教商总兵见笑了。”

商毅点点头,自己猜的果然没错,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郑成功。因此也笑道:“郑总兵说那里话,我看令郎气度不俗,绝非池中之物,日后雏凤清于老凤声,也未必可知啊。”

第三卷 离乱篇 第四十八章 山东第一战

六月十日,商家军的运输船队到达登州,周少桓接受了物资之后,也立刻组织人马,执征商毅的命令,进驻青州、莱州,并且率先对进驻山东的清军发动攻击。但就在这时候,穆陵关独立团的团长童大勇发来消息,青州城己被清朝的官员占领了。

原来清军进驻北京之后,首先击败大顺军人马,巩固了北京的周边地区,随后多尔衮也招集官员,商议下一步的进军计划,清都察院参政祖可法、张存仁两人首先向多尔衮进言:“山东乃粮运之道,山西乃商贾之途,急宜招抚。若二省兵民归我版图,则财赋有出,国用不匮矣。”

多尔衮也同意两人的意见,首先收取山东山西之地,于是一面派兵继续追击大顺军,又于五月二十五日,派明降臣方大猷为监军副使,招抚山东。六月初四日,又派明降臣王鳌永以户、工二部侍郎名义,招抚山东、河南。

这时山东地区的局势十分混乱,各方势力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一度在山东地区闹得风声水响的济王朱帅在名议上虽然占据了山东、北直隶、河北的大部份地区,但实际上也是一盘散砂,朱帅只不过是山东德州的乡绅众人推出一个傀儡,本身并没多少号招力,而拥立朱帅的赵继鼎、程先贞、谢陛等人也都不是什么大将之材,虽然赶走了大顺军的官员,也派人去和南明联络,但即不知道应该安抚百姓,稳定地方,也不知道要整兵备战,准备迎战清军,结果只是得过且过。至于张大雅、张千出、韩继本、单之赏、张宇等人,则完全就是趁乱起事,混水摸鱼。

朱帅起事之后,也曾派人来招抚过周少桓,但被周少桓以自己已奉南明之诏守卫登州为理由,不能奉诏给搪塞了过去。同时还劝朱帅到登州来聚议,但朱帅等人却怕到了登州之后受制于周少桓,因此也没有回答,就守在济南府。而这时多尔衮派出的山东巡抚方大猷也率军开始进入山东地区。

其实这时方大猷手下只有一千多人马,而且全是由在北京投降满清的明军组成,根本就是一帮散兵游勇,没有多少战斗力,而且方大猷是文官出身,不通武事,如果这时朱帅能够团结山东、北直隶、河北等地聚众的乡绅官宦,齐心协力、共同抗敌,方大猷根本就进不了山东。

但明朝遗留下来的这一干乡绅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朱帅在济南府里整天也只顾着花天酒地,完全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结果是乌合之众对散兵游勇。

但散兵游勇毕竟挂着清军的头街,虽然是山寨版的清军,但把头发剃了之后,扎个小辫子还是很有些吓人的,因此各地的乡绅官员一听清军来了,顿时都吓破了胆,几乎是望风而降。因此方大猷一路顺风,几乎是兵不血刃,就先后平定了山东、北直隶边界一带的霸州、沧州、德州、临清等地。并且又派归降自己的德州知州张有芳,到济南府去招降朱帅等人。

朱帅等一干明朝的官宦乡绅虽然不愿归附清朝。但手下都是些乌合之众,那里挡得住清兵的进攻,同时劝降的张有芳又极力夸大清军的兵力和实力,使尽了浑身解术,威迫利诱,朱帅等人毕竟都是难成大器之辈,只好解散部众,拜表归顺满清。方大猷也十分顺利的进驻了济南府。

随后明权德府事泰安王朱由率领明德藩各郡王宗室具表归降,山东掌印都司苏邦政、济南府推官钟性朴等文武官员、乡绅也纷纷投顺。明朝署东昌道事工部主事于连跃以东昌府、临清州归附。济宁知州朱光和当地乡绅潘士良、任孔当等人也归附清廷,因此在名议上归属于清廷管辖的地区,也在迅速的扩大。而这时多尔衮派来的另一位明朝降官,户部、工部侍郎王鳌永,也到达了济南府。

王鳌永见方大猷人马一到,山东各地纷纷归附,一下子就抚平了不少地方,立下了许多功劳,也不禁十分眼红,正好这时由于归降清廷的地方实在太多,方大猷一时竟派不出官员去管理地方,因此也就暂时停驻在济南府。因此王鳌永立刻自告奋勇,率领着自己带来的人马,进入青州府,并派人去招抚青州府的官员归降。

青州府的知府肖文军本是曾化龙的门生,和商家军也有些交情,得知清军杀到之后,来不及向商家军求救,因此也不敢在府城中停留,立刻弃城而逃,投到了穆陵关来。而王鳌永带领人马来到青州城下之后,城中的通判李懋学、推官彭钦等官员也都开城归附。

兵不血刃就占领了青州城,王鳌永也十分高兴,一面写表回北京向多尔衮表功,一面又传檄到青州府的其他折城关县,要求他们都向清廷归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要进军莱州府。

莱州知府韩志也是曾化龙的门生,接到了王鳌永的传檄之后,也吃惊非小,而且这时莱州府境内也不太平,首先是张大雅、张千出聚立攻占了灵山卫,扯旗自立;胶州的韩继本,高密、单之赏、即墨的黄宗贤、周六、丘尚佐、王尔玺,平度的翟五和尚、张广等人先后聚众起事,占城夺地,四处劫掠,现在清军又杀来了,因此韩志急忙向登州的周少桓求救。

这时驻守登州的商家军第二师的编制己经完成,而且运输船队到登州之后,武器装配也都齐全。周少桓出任师长、唐镇任参谋长、鲍铜钢任副师长,下设三个团,为第一、第二、第十五团分别由蒋义渠、滕胤玉、乔克裕三人担任团长。同时又招集了几千预备兵,也正在加紧训练中。

周少桓也己得知了青州府己被清廷官员占据。这时莱州地区也发生了叛乱,因此也不敢怠慢,立刻准备人马,带领为第一、第二团的兵力,进驻莱州府。

到达莱州府之后,周少桓先面见了莱州知府韩志,了解情况,然后决定,双管齐下,一面平定莱州府内部的叛乱,一面计划收复青州。周少桓首先以商家军的名义,向莱州府的各叛乱人马下令,命他们立刻率部投降,同时又派滕胤玉带第十五团,去复夺灵山卫。然后又传信给童大勇,约请他一起出兵,复夺青州。

正好这时王鳌永又派原来青州府的推官彭钦到莱州来,劝韩志归降清廷。原来上一次传檄之后,王鳌永见莱州府没有反应,还以为是火候不够,因此又派来彭钦劝降。

这时周少桓正在思考收复青州的办法,但他也不知道清军的虚实,估计就算清军的人马不多,但四五千人总该是有的,而且像青州这样的大城,并不是那么好攻破的,因为这是商家军在山东的第一战,一定要好好打一个开门红,因此周少桓也丝毫也不敢大意。而且这次自己出兵,并没有带辅助团的炮兵,攻城战恐怕不是那么好打仉。心里也在盘算,是应该从登州再调炮兵来参战,还是让童大勇带炮兵来助战。却完全没有想到,青州的清军完全就是外强中干。

但得知王鳌永又派彭钦来劝降的时候,周少桓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智取青州的好办法:既然王鳌永派人来劝降,那么自己也不妨将计就计,假意答应王鳌永,并表示自己会亲自到青州去面见王鳌永请降,而等到了青州之后,王鳌永一定会开城迎接,只等青州城的城门一开,就立刻率军杀入城中,并且又派遣人马随后接应,一举就能够夺下青州城。这样可就比强攻要省事得多了。

不过这个计策想要实施成功,就必须要韩志的配合。因此周少桓也立刻就和韩志商量。韩志听了之后,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计策,如果能够收复青州,那么自己也有一份功劳,也欣然同意,本来是打算把彭钦赶走的,现在也马上改变了主意,下令盛情接待彭钦。

虽然是诈降,但也一定要做得和真事一样,毕竟上一次曾经拒绝过了,如果这次马上表示归顺,那也未免太露痕迹了,因此还是要和彭钦讨价还价一番,把全套戏做足才行。当然在这方面还难不倒韩志,而彭钦也不算是什么精明强干的角色,经过了一番劝说之后,韩志这才免为其难的答应归附清廷,同时也答应亲自到青州去面见王鳌永交纳印信。

彭钦并没有怀疑,还为自己成功的说降了韩志而欢喜不己,毕竟自己是刚刚投降清廷,现在还寸功未立,这下可好了,立下第一功,说不定王鳌永会对自己刮目相看,却么以后升官晋爵,大有机会了。于是两人又约定好了日期,然后彭钦才十分高兴的离开了莱州,回青州向王鳌永复命。

而王鳌永得到了彭钦的回复之后,同样也没有怀疑,因为清军进驻山东以来,投降的明朝官员实在太多了,再说现在明朝都己经完了,硬撑着还有什么用,在那个朝廷里不是混饭吃,谁不可惜自己这条小命,相信韩志也不会例处。因此王鳌永也心安理得的在青州城中,耐心的等待着韩志来降的那一天。

第三卷 离乱篇 第四十九章 收复青州

虽然定下了诈降之计,但这一计策的实施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骗取了王鳌永的相信还只是第一步,最大的问题是去青州诈降要带多少人马,带得多了,容易引起王鳌永的怀疑,而带得少了,又不足以攻破青州,坚持到援军赶来,同时与支持人马的配合,携带的武器,这些事情也都要仔细商量一番才行。

因此周少桓招集第一团团部的成员,以及韩志一起商议之后,终于决定,由周少桓亲自带队诈降,只带三个连共计六百多名士兵,其中只有一个连的士兵持有火枪,但枪口不插刺刀。其余的士兵只拿长枪,但每名士兵还是携带两颗手榴弹。随军还带上十二辆马车,在名议上是带的礼物,实际是把火枪都在车上隐藏,同时还带上了十门轻型火炮。

周少桓又给童大勇去信,说明自己诈降的计策,并请他出兵支援,并且约定好了时间和暗号。好在商家军对青州的地形十分熟悉,因此可以很轻松的在青州城附近找到隐藏的地方。

布置好了之后,周少桓才带兵从莱州出发,行到益都附近时,收到穆陵关传来通知,童大勇已经带领着三个营的兵力,在青州城南十五里处埋伏,只等周少桓的信号,便可以在半个时辰内赶到青州。周少桓接到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