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675部分

龙啸大明-第675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复杂局面的造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日朝这两个外部的势力插手中国的内战中的缘故。

本来多尔衮己经作好了打算,放弃大军,转道山西返回北京。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到这个时候,中原战场或许就己经结束了,就算是多尔兖侥幸逃回北京,但清军的大军都丢在了中原战场,商毅计划在中原战场歼灭清军主力的计划,也就能够实现了。

但在多尔衮得知,日朝两国的军队已经到达中国,并且与清军组成了庞大的兵力,进攻大名、彰德一线地,重新打通中原和京师的联通之后,多尔衮也决定暂时留守在开封,等待清廷的援军到达,然后和援军一起南北夹击,击败大名、彰徳一线的中华军,打通返回河北的道路。

这样一来,开封的十几万大军也就都能够被成功的救出,既使是清军在中原战场失利,也没有输光所有的本钱,还有一定的实力驻守河北,与中华军相抗衡。

而中华军要打破这一僵局,重新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实现预定的计划,唯一的办法就是在豫南战场尽快歼灭清军的阿济格部。如果中华军能够在清军的援军赶到大名、彰德一线之前,或是在初期歼灭阿济格部,那么在豫南的八个军的兵力也都将解放出来,投入到开封或者是豫北战场中去。这样一来,就可以瓦解掉清军夹击大名、彰德一线的计划,将清军主力全歼在中原战场上。

中华军对阿济格部的包围是在九月十九日完成,在阿济格突围失利之后,也一心防守待援,而中华军豫南战役的指挥官,成进和李定国当然知道尽快歼灭阿济格部,对中原战场的重要性,因此在向清军发动全线进攻之初,要求各部队连续突击,速战速决,力争在三到五天内解决战斗。但在进攻开始之后,才发现困难要比想象中的大得多。但想歼灭阿济格部,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因为阿济格部全是由清军中的精锐组成,在前期的战斗中,兵力的损失并不大,这时还有人马十三万多人,一共有火枪三万余支,火炮四百五十余门,火力十分凶猛,且在被包围之前,刚刚得到了一次补充因此弹药、粮食都十分充足。尽管清军的武器和中华军相比,有相当的差距,伯在这个时代,防守的一方要远比进攻的一方容易得多,因此清军一但转入全面的阵地防守之后,中华军的攻击也就变得异常的艰难。

最为重要的是,在被中华军包围之初,清军都坚信多尔衮会出兵来救援自己,只要能够坚守住阵地,等援军赶到之后,内外夹击,就可以一击溃中华军的包围圈,反败为胜。因此清军在驻守阵地的初期,士气也十分高昂,作战也表现得相当顽强。

中华军的包围圈是在淮河两岸同时对清军进行包围。清军在淮河南岸有四万五千人驻守,以靠近淮河岸也的三个村为依托,建立防守阵地。

虽然中华军在淮河南岸布置了三个军,总兵力接近八万,但甴于清军的阵地范围并不大,东西长不足五里,而阵地前沿离淮河还不足二里,但正因为如此,清军的兵力分布也十分密集。而中华军的进攻面不大,兵力不能充份展开,也无法对清军的阵地进行分割包围,只能正面进攻,这也就给中华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而在淮河北岸,清军是以息县为核心布置防守阵地,总计有兵力八万五千左右,除了东线由于李江、陈作伟、张中鸿三人发动火线起义之后,中华军已经攻到了息县的城墙外围,在西北两面,清军的防守阵地前沿离县城都有三四里的距离,分布在息县周围向十余个小村落。

中华军在淮河北岸布置了五个军,除了一个军付责打援和做为预备兵力之外,其余四个军共计十余万的兵力,分从东西北三面向清军的阵地发动全面的进攻。

但清军是依托着各村的沟溏湖泊构建防守阵地。并且在每一个村里,也都利用民房,修筑了防守的工事,到处都是火枪或弓箭的射击口。因此就算中华军攻破了清军的外围阵地之后,在毎一个村子里要经过残酷的战斗,甚致要进行一间民房一间民房的逐房进攻,往往都要发动数次冲锋,才能推进一点距离,就是占领一间民房,都要经过反复的争夺。

因此在前两天的战斗中,中华军付出极大的伤亡,兵力损失竞立到了六千左右,而清军的损失仅仅只有二千多人,而且并没取得多少战果,在淮河北岸,只攻占了一个村子,而在淮河南岸,基本毫无进展。

战局进行到这一步,成进和李定国也知道,一味的强攻并不可取,因为现在阿济格部己由运动之敌转为驻守之敌,并且已经建立了稳固的防守工事,因此中华军也要甴运动战转为对村落阵的攻坚战,歼灭阿济格部,不能急于救成,也不能一味硬拼,而是必须釆用合理的战术布置。否则就算最终歼灭了阿济格部,如果自身的伤亡太大,也不利于下一步进攻开封。

于是成进和李定国也招集各军的军长,开会讨论,最终决定釆用迫近作业的办法,突破湥Ь峁痰姆烙蟮兀靡辜涞氖奔洌胶荆缓疽恢蓖诘角寰恼蟮厍把兀缓笸蝗幌蚯寰⑵鸸セ鳌6诮ブ校惨⒁庀群笾刃颍却蛉醯校蟠蚯康小T诠テ屏饲寰耐馕д蟮刂螅膊荒芗痹铮且仍却颍鸶稣崆寰姆朗鼐莸愫退嫉拇遄悴阃平鸩讲鲜城寰恼蟮兀抗フ家桓稣蟮兀蛳乱桓龃遄鸵卫问刈。荒芮峒泵敖竿幌伦泳徒寰蚩妗

结果就在第三天,中华军所有的进攻都停止了下来,在湥Ь蟮氐耐馕В际且黄啪病

在中华军向清军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清军只管全力作战就行了,什么也不用想。但现在战场安静下来之后,清军的心里却都有一些发毛起来。而且也不向是有援军来了的样子,因为如果是援军到了,那么在远外应该可以听到枪炮的声音,因此越是摸不清中华军在做什么,清军的心里也就越是没有底,而寂静反到带给人更为沉重的压力。

只过了半天的时间,阿济格就有些沉不住气了,派出几支侦察队出去打探,看看中华军这是在干什么,但侦察队刚一接近中华军的阵地,就立刻被中华军的狙击手打爆了几个,其余的人也吓得立刻返回来了。不过还是有人看见了一点什么动静,告诉阿济格,他看见中华军正在阵地前面挖土掘堑。而其他几个方向的侦察队回来的报告也都差不多。

阿济格得知以后,也不禁百思不解,因为中华军己经在清军阵地的外围建立好了阵地,现在又挖土掘堑干什么,难到说是打算进行长期的围困吗?但这个不大可能,清军在中原战场还有相当的兵力,想对清军进行长期围困,绝对是有违用兵之通。

这个时候清军虽然学会了使用战壕防守的战术,却还不知道,战壕战术,同样也可以用来进攻的,当然因为中华军与湥Ь涞拇蠊婺9シ勒讲⒉欢啵褂闷冉饕嫡绞醯拇问埠苌伲皇窃诘背踅ツ暇┦笔褂霉复危笔钡那寰俦负醵技翰辉诹耍虼苏馐鼻寰捕甲聊ゲ煌福谢馐且墒裁础

当然令阿济格觉得心烦的,并不是弄不清中华军在干什么,而且从自己被包围到现在,己经过去了五六天的时间,但援军却连一点影子都没有。如果说多尔衮从开封出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尼堪和韩岱部这时也应该到了,就算不能给自己解围,致少也该发动一二场进攻,让被困的清军知道援军到了,提高他们的士气。但现在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虽然阿济格安慰众将和士兵,说多尔衮一定是在集结大军,力求一战而成功,但在阿济格的心里,己经产生了一丝不好的预感来。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一零六章 围歼阿济格(二)

阿济格站在阵地里的瞭望塔上,用望远镜看着在清军的阵地外,己经布满了中华军挖掘出来的纵横交错,宽窄不一的各种战壕、交通壕,心里也不禁生出了一股寒意。原来中华军的真正目地就在这里。

中华军的迫近作业战术,就是从中华军的战壕阵线开始,向清军的防线方向,以“之”字型的线路,挖掘战壕迫近,而毎一条“之”字型战壕之间,又挖掘交通壕互相连通,仅仅只用了五六天的时间,结果整个战场就大变样了,在双方阵地之间平坦的土地上,各种的战壕、交通壕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一般,而清军就如同被网在中间的猎物一样。

现在中华军的战壕挖到最近的地方,离清军的防线竟只有三十多步的距离。现在清军在阵地里都能够听到镐锹挖铲泥土的声音。阿济格甚致都怀疑,中华军会不会把战壕一直挖到清军的阵地里面来。

但能够在短短的五六天时间里,就挖出了这么多的战壕、交通壕,这可不是中华军士兵的功劳,而是依靠支援前线战斗的民役。

商毅当然知道,打仗从相当大的程度上说,就是拼消耗,打得是综合国力,而后勤保障是否跟得上,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最直体现。以前中华军和清廷作战,基本都是在自己控制的地区,或是控制区的边缘地带,后勤补线短,运送周期也不长。但这一次侧是完全在境外作战,对中华军的后勤供应,也是一个严格的考验。

因此在这次中原大战中,南京政府在南京、山东、湖广等地,一共动员了八十余民役,牛马驴骡等牲口十万余匹,各种车辆近三十万余辆,为中原战场的战士们运送粮食、弹药、以及其他的各种物资,仗跟随在前线做固定民役的,就有十五万余人,当然更不用说南京、山东等地的兵工厂、木工厂等等也都日夜不停的赶工生产战争所需的各种物品。

好在是南京政府的绝大部份官员,以及几乎所有的中华军官兵平时一直保持着亲民的形像和作风,再加上政府机构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的大力宣传,并且也非常努力的动员民役出力,当然对但任民役的百姓也给予了比较优厚的报酬和补贴,因此民役们也比较支持这次的战争,各项支前工作也都完成做比较好,尽管这一次中华军是首次走出了自己的领地作战,但也并没有在后勤保障方面出现什么大问题。

这时在豫南战场上,大约有八万余名随军的民役,因为中华军的士兵要付责战斗,守卫阵地,因此挖掘战壕的工作,实际是由这些随军的民役来完成。不过这些民役全部都是来农民,几乎和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挖土掘堑对于他们来说,当然是家常便饭,于是一个个轮动铁锹铁镐,日夜加紧的干了起来。

中华军向清军阵地挖出的“之”字型战壕都是八尺多深,六尺多宽,而且在战壕里并排可以走二三个人,在战壕的一侧,还有留着一个三尺多高的台阶,一但湥Ьス矗勘钦驹谔ń咨希梢韵虻芯股浠鳌C扛羧啥嘣兜木嗬耄够峋倨鹨患苣咎荩Vふ绞棵强梢匝杆俚纳背稣胶荆姓蕉贰6ā爸弊中驼胶镜慕煌ê荆日胶韭哉坏悖灿衅叱叨嗌睿某叨嗫恚饺丝梢栽谡胶局写砩矶

无论是战壕还是交通壕,都可以将整个人藏在地平线下,因此只要是中华军的士兵和进行作业的民役在战壕里面,根本露不了头,不用怕遭到清军的射击,而且在施工的地段,战壕的顶上还覆盖了石块保护,就是炮弹也落不下来,非常安全。

其实在战壕开挖了两天之后,清军就己经大致猜出了中华军的用意,并且也曾发动过几次突击,但让清军没有想到的是,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躲在没顶的战壕里,但对清军的动向十分清楚,只要清军一出击,中华军的士兵们就会立刻从战壕里冒出头来,向清军展开射击,或者与清军进行白刃作战,令清军根本就无懈可击。

在连续发动了几次突袭之后,清军损失了近千的士兵,但对中华军的挖掘工程却没有造成一点影响,阿济格也不得不终止了突袭。当然这又有一个让阿济格不能理解的问题,为什么只要清军一发动突击,中华军就能在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呢?就好像是有人亲眼看见了一样,但在每一次突击之前,中华军明明都躲在战壕里,根本就没有见到有站出来放哨的士兵。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华军的士兵虽然是在战壕里面,但却是在用潜望镜观察清军的动静,南京政府早就己经制造出了水银镜,那么再制出潜望镜,当然就不存在任何的困难了。

不过现在令阿济格感觉到最可怕的,到还并不是中华军的作业迫进战术,而是军心正在发生着变化。因为时间又过去了五六天,援军还是没有半点动静,尽管清军的粮草、弹药还都十分充足,但迟迟没有援军的消息,使全军上下都己经开始产生不安定的情绪了。

而且在军中也开始产生众多的流言,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尽量阿济格知道,必须阻止各种流言的蔓延,但他却苦于没有打破流言的办法,在这个时候,靠一味的强压是不行的。而且阿济格在这个时候,对多尔衮的信心也开始动摇起来。

就在这时,成进和李定国也收到了统战部发来的命令,要求他们努力克服困难,尽快歼灭阿济格部。

这时土工迫近作业己经完成了大半,虽然离成进和李定国的预想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得知了由于日朝军队的参战,使目前的战局又发生重要的变化之后,成进和李定国也立刻决定,马上向清军发动全面总攻。

就在九月二十八日拂晓时分,首先是在淮河南岸,中华军分从左右两路,向清军的防守阵地发动了进攻。

清军在淮河南岸一共占据着三个村子,分别是洪洼村、尹山村、中渡店村,呈一个“品”字形排列。

付责西路进攻洪洼村的,是淮南军区第一军,由于这时中华军的战壕己经离清军的阵地极近,甚致可以从战壕里直接将手榴弹扔到清军的阵地里。因此中华军一开始就利用天明前的最后一点黑暗的时间,首先向清军的阵地里狂投手榴弹。

结果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数千颗手榴弹如雨点一样落到清军的阵中,连续的发生爆炸,将阵地里清军炸得死伤一片。而在爆炸的硝烟尚未散尽,中华军就立刻乘着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