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69部分

龙啸大明-第69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这二十二人全都赖在地上不走,还有人干脆就躺在地上耍赖,但还是架不住士兵人多,四五个架一人,怎样挣扎也没有用,被架出城外一扔,然后把城门一关,吊桥拉起,任他们在城外怎样嚎哭哀求,就不管了。

同时商毅再次声明,有不愿接受条件的人,可以马上离开,决不强求。不过却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去。而经过这一番整顿之后,整个关城里的军民也都为之警觉,不少人才发现,这个年轻的千总大人虽然没有什么官架子,平时也很和声,但也有如此铁血无情的一面,该下狠手的时候,还真就能下得去手。还有不少人在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当初没有跟着他们几个人那样,要不然现在被赶出去的,就是自己了。

而到了第二天,新整编的士兵也都老老实实在操场上集合,开始接受训练,没有人再敢喊苦喊累,更没有人敢抱怨了。

也就在这一天,穆陵关就得到消息,清军以经攻破了沂水县。沂水县离穆陵关只有五十多里,可以说清军以经兵临城下了。

————————————

只见关外远处,尘土飞扬,庶天避日,十几骑清军追逐着几十个百姓,枪刺箭射,正在向城墙边靠近过来,而百姓中,不断有人仆身倒地,隐隐有惊叫、哭喊、狞笑,狂吼等声音传来。

因为现在相隔在二百步左右,所有的远程武器都够不上,就是够得上,也怕误伤到百姓,不敢轻易下手。因此这时穆陵关的众将都在城头上观看。

商毅拿出望远镜,调了焦距,向城外看去,只见一共有十二名清军,到有二十八匹战马,清军之中,大多数都是身披铁甲,头带皮盔,手执马刀长枪不等,但有三人身着钉着铜钉的棉甲,尖针皮帽,手拿长杆飞廉刀,另有三人是明盔暗甲,背后插着护背旗,其中更有一人是铁盔银甲,铁盔上带长尾红缨,连座下的战马都被着棉甲,手握一枝长杆虎枪。其余十六匹空马背上,也都驮着不少其他东西。

等商毅将这几人的特点告䜣唐镇之后。唐镇也不仅吸了一口冷气,道:“那银甲的应该就是白甲兵,而明盔暗甲是马兵,铜钉棉甲,尖针皮帽是战兵,其他的都是守兵。这支鞑子的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锐人马,不容小视。”

商毅点了点头,他知道满清在建国之初,成立八旗制度时,将士兵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当然这些名称都是等级,和骑不骑马并没有关系,但要求极为严格。普通的八旗男子,从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一次考试,达标者即为守兵,就可以算是披甲兵,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一次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为战兵戓是马兵。连守兵都考不上的,就只能算是辅兵。每一级别的士兵,待遇地方相差都非常大。

而马兵以经算是清军中的精锐了,但在马兵之中还有更优透者,称为白摆牙喇兵,也称为白甲兵,八旗制度,以三百户为一牛录。战时三丁抽一,一般来诜,一个牛录中会有一百多个披甲兵,但最多只有十畲个白甲兵,有的牛录,甚致只有三四个白甲兵。因此白甲兵也可以堪称精锐中的精锐。

听唐镇说完,蒋义渠、王信、尤洪亮、周奇、吴汉生等这些人的脸上都有一些不自然起来,他们过去都和清军交过手,深知马兵、白甲兵的厉害,虽然对方只不过区区十二个人,但自已这一方就算出动百人,也未必讨得了多大便宜。

这时清军和百姓都离得近了,百姓只剩下二三十余人。而穆陵军的将士们也都能够看得清楚,别的不说,这一队清军果然是人人马术娴熟,全都是只用双腿控制战马,没有一个人用过手。而且他们早己经追上了逃跑的百姓,但并没有下手追拿,而是如同猫戏老鼠一般,有时还故意放百姓跑出一段,然后才纵马奔驰追赶,去撞到,踩踏。因为离得近了,百姓们的惊呼和惨叫声音也更加清楚,还夹杂着不少清军得意狂笑声和听不懂的满语。

城头上的穆陵军将士们也被清军的暴行激怒,一个个都义愤填膺,由其是年轻人,更是热血沸腾,纷纷擦拳磨掌,想要出战。而杨武丞以经来到商毅面前,道:“大人,请让我出战吧。我要去教训教训这帮鞑子。”

商毅摇了摇头,道:“别慌,还不到时候,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战,也不得随开枪。”

其实商毅心里何偿又不气愤。但这支清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穆陵军同清军的第一战,只许胜不许败,胜了就可以大涨城中军民的士气,稳定人心,而一但输了,必然会导致失败情绪蔓延,军心动摇。那怕能打死一个清兵,也是胜利。

因此商毅也不得不谨慎从事,宁可放清军靠进城墙,用最稳馁的火枪来攻击清军,也不能轻易出城迎战。必要的时候,不昔浪费几颗自己的子弹,也要确保第一战的胜利。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零九章 初战清军(上)

果然,清军见城中的守军不敢出战,也越发大胆,在城外追逐着百姓,一连越过了两道壕沟。

在穆陵关城外,一共挖了三条壕沟,第一道壕沟离城墙一百步,第二道壕沟离城墙七十步,第三道壕沟离城墙是五十步。现在清军以经越过了第二道壕沟,以经进入穆陵关各种远程武器的攻击范围。

这时吴汉生沉声道:“大人,让我来吧!”

商毅点了点头。吴汉生立刻从箭壶中抽出一支羽箭,搭在弓弦上,拉开长弓,对准了那名白甲兵,手指一松,“嗖”的一声射了而去。

那白甲兵虽然在城下耀武扬威,但他到底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尽管面上骄狂,但也丝毫不敢大意,在追逐百姓戏耍的同时,眼角余光一直都在注视着城墙上的动静。

因此就在吴汉生的箭刚一射出,便以被他发觉,立刻在马上一缩身子,整个人都躲到了战马的一侧,尽管这一箭快如流星,但也被他将将躲过。

在城头上穆陵军诸将的一阵惋惜声中,那名白甲兵双手抱着马脖子,转到战马的另一侧,一个翻身又跨上了马背,对着城头举起了手里的长杆虎枪,发出了一阵得意的狂笑,并且大声说了几句满语,神态之间,显得更为得意。而在他的身后,另外十一名清军也都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一面向城头指指点点,互相用满语说着什么,显然是在嘲笑穆陵军。

城头上的穆陵军诸将也都觉得脸上无光,但刚才这白甲兵显示出的机警反应,高超的马术,确实说明,在近十几年以来,清军屡次犯进大明疆界,所向披靡,并非饶幸。就连刚才跃跃欲试的几个年轻人也都不尽有些玴气。

这时在城下有一名百姓趁看清兵稍有放松的时候,猛然发足狂奔,向城墙跑去。那白甲兵一见,立刻催动座马,赶了几步,追上那名百姓,举起手中的虎枪,向那百姓的背后,狠狠刺了下去。

就在这时,只听城头发出“砰”的一声,他座下的黑马发出一声长嘶,前蹄高高抬起,而那白甲兵猛然身子一仰,从马股后裁倒下地来。原来是商毅抓住机会,给了他一枪。

商毅的手枪的精准度虽然高,但射程并不远,只有一百五十米,而这白甲兵至少也是穿着两层重甲甚至可能是三层重甲,因此商毅估计,起码要进入一百米之内,手枪才有可能打穿他的重甲,因此一直都在耐心的等着机会。终于等到那白甲兵靠近到离城墙六十步左右的距离,这才开枪射击,果然一击得中。

在城墙上立刻暴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不管怎么样,打死了一名清军的白甲兵,这个战果可是不小,同时也能出一囗恶气。

而在城下,剩下的十一名清军也都不禁大吃一惊,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来。虽然他们都知道明军有火器,但这名白甲兵可是穿着三层重甲,在他们过去的印像中,明军的火器想要打穿三层甲,至少要在三十步以内才行。而这白甲兵离城墙差不多有六十步,怎么就会被火铳打死呢?

有两名战兵不加思索,立刻催马上前,过来察看这白甲兵的死因,同时也是要抢回尸体。

但这两人的举动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就在他们刚刚靠近白甲兵的尸体的时候,商毅也毫不手软,又连开两枪,两名战兵几乎是同时从马背上摔倒了下来。

一下打死了三名清兵,城墙上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刚才因为清军精湛的骑射之术而倍受打击的士气也渐渐恢复过来。而城下剩余的九名清军人人都露出了惊恐之色,再也不复先前的骄狂。同时下意识的控马后退,一直退过了第二道壕沟,才停止了下来。而有十几名侥幸还活着的百姓也趁着这个机会,向城墙边飞奔而去,只想离清军越远越好。

商毅从城头上看去,只见那九名清军还第一道壕沟和第二道壕沟之间徘徊,显然是不甘心就这么败走,但又不敢靠近城墙。

这时罗远斌道:“大人,鞑子还不走,我们用大炮再轰他两炮。”

商毅呵呵笑,道:“不用了,现在鞑子徘徊不去,一定是心有不甘。如果再用大炮轰他们,我们也未免太胜之不武了,各位将军,谁敢和我一起出城,迎战鞑子。让鞑子知道我们穆陵军并非是只敢躲在城里,用火铳打他们,同样也敢与鞑子真刀真枪的拼几阵。”

商毅知道,尽管火枪以经成为未来战场的发展方向,但毕竟在现在这个时候,还没有成为战场上的主流,在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两军交战还是以白刃格斗为主。虽然刚才打死了三名清兵,还有一名是白甲兵,但一来全是由自己出手,其他人不过都在一边打酱油,而且也全是用手枪干掉的,虽然可以提高全军的士气,但如果不出城和清军硬拚一场,还是不能完全消除他们对清军的恐惯。

现在城外的清兵只剩下九个人,连最强的白甲兵也被打死了,士气已挫,而自己一方士气也正在回升,因此商毅也决定出城迎战清军。

果然被商毅这么一激,城里的诸将顿时都热血沸腾,由其是一干年轻人,更是个个争先,纷纷都要随商毅出战,而唐镇等那些老兵虽然仍对清兵心怀惧意,但这时也都产生了旺盛的战意,也都主动请战。

商毅对此十分满意,道:“鞑子现在只有九个人,那么咱们也用九个人去迎战。要是比他们多一个人,就不算好汉。”当下点了周少桓、童大勇、成进、成刚、杨武丞、吴汉生、周琦、赵英杰连同自己,一共九个人出城迎战。这九个人基本都是穆陵军的精锐,商毅也不相信,难到清兵个个都不是人,而把内衣穿在外面的家伙。

这时在城外徘徊的九名清兵正是欲进不进,欲退不退的时候,忽然见城门一开,吊桥放下,从城中也杀出几骑人马来,而且一共也只九骑,再也没有多的了。

这几个清军也立刻明白,对方这是要和自己正面交战。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也都知道,这是自己挽回败局的机会。他们本是一支付责探路的前哨人马,死了一名白甲兵,二名战兵就算是惨败,如果就这么空着手回去,只怕人人都要受本牛录额真的责罚,因此必须有所收获,回去才能有点交待。

不过几个人仍然害怕穆陵军的火铳,也不敢靠得太近,纷约策马,一直退到第一道壕沟边才止住,一字排开。而商毅等人也在第二道壕沟边停住,双方离着三十多步的距离,互相对持。

看见对方都是拿着刀枪武器,并没有火铳,清兵也完全放下心来。却不知其实这时他们九个人的性命以经全都掌握在商毅手上。

现在清兵中还有两个马兵,一个战兵,其余的六个都是守兵。自然是以那两名马兵为守,他们互相之间小声交流了几句,只见一个马兵一催坐马,前冲了两步,一举手中后长杆飞廉大刀,对着穆陵军这边,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虽然没有人听得懂他说是什么,但也都能猜出,他是在向穆陵军挑战。

这时杨武丞道:“大人,让我来打这第一阵吧。”

商毅点点头,在穆陵军中,论骑战之术,以杨武丞为最高,连商毅也要甘拜下风。因此这第一阵由他出战,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杨武丞也一挑长枪,纵马出场,两人各自分东西立马站住,相距的有六十多米。互相对持了一会儿,马上各自催开战马,互相对冲起来。

六十多米的距离,在战马的全速奔驰下转瞬即过,两人各自举起手中的武器,准备在两马交错而过的一瞬间,给对方发起致命的一击。

就在两匹战马即将相遇的一刻,杨武丞忽然一抖长枪,枪头立刻化出数十个,令人眼花缭乱,难以琢摸。闻名天下的梨花枪果然名不虚传。

而那名马兵也本能的一怔,不过他也是久经战场之辈,虽然分不出对手的真假枪头,但也一举长杆飞镰刀,向杨武丞当头猛砍下去,全是一付两败俱伤的打法。

这马兵的应招当然是正确的,只可惜就在他出手之前,先缓了一缓,而就是这么一缓,也给杨武丞容出了一丝空隙,身子在马背上一伏,飞镰刀擦着杨武丞的头盔掠过,而杨武丞的长枪如如毒蛇一般刺出,刺入了敌手的小腹。

两马交错而过,这马兵从战马的一侧“咕咚”一声,裁倒下马来。而杨武丞从马背上坐直起身体,高举着长枪,回归到本队之中。

既使是在关城上,穆陵军的士兵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立刻又一次暴发出了长久不息的欢呼声。因为这一次可不是用火铳,而是实实在在的正面对决,毫无一点花哨的单挑比式中获胜。人人心里都产生出这样一个念头,原来鞑子也不过如此。

而剩畲的八名清军人人面色苍白,原以为一个马兵出战,必然会给自己带来胜利,那知这一次反到输得更无话可说,正面对决必胜的信心,也开始动摇了起来。

而就在这时,在穆陵军的第二个出战的人,以经主动出场了。

第一卷 野望篇 第一一零章 初战清军(下)

穆陵军中第二个出战的是童大勇,不过他并没有骑马,而是下马步行,倒提着一口厚背大砍刀,来到了阵前。

剩下清军之中,只能以唯一的马兵为首,而在他看来,现在能够与敌军一战的只有自己和那一名战兵,另外六名守兵显然只能来打酱油了,但对手却是步下挑战,他也没有太大的把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