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733部分

龙啸大明-第733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军对川军的进攻,绝大部份都是以偷袭为主,辅以少量的伏击,很少发动正面强攻,因为中华军是以连为单位,一个连的兵力只有二百多人,而一个川军小队的兵力在三百到五百之间,因此每一次战斗,川军的兵力都会比中华军要多一些,在有的时候,还会多到一倍以上。

尽管说中华军的战斗力比川军强,但面对居有优势兵力的敌人,最好还是不要硬拼,能够智取,就尽量智取,而且中华军是经过专业的训练,在大多数条件下,都能够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找到川军的藏身之地,并且在川军没有发觉的时侯,接近川军,然后发动突击。

事实上连许多川军自己都非常奇怪,为什么在茫茫的大山丛林之中,中华军总是能够十分碰巧的找到自已俯位置,还是无声无息的靠近自己的营地,发动突然袭击,而川军往往都会因为措手不及,毫无准备,空有优势的兵力,却被中华军杀得大败。

而且至少有一半的战斗,是在晚上或是弗晓时分发生的,有几次中华军趁着夜色,一直摸进川军的临时营地,川军竞然都一点查觉也没有,全部都在呼呼大睡,结果全部被中华军俘虏,就算有少数守夜的士兵留守,也并没有发现任何中华军火的把光芒。

出生在四川本地的川军士兵都知道,在晚上走山路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就算是点着火把照亮,也很容易摔落下山坡去,而中华军竟可以不用火把就偷偷的摸上山来,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就算是有一些川军能够预先发现了中华军的行踪,抢先一步开始逃路,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中华军在山地里的行军速度,竟比自己这些在山区里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还要强一些,爬高下低、翻山越岭、涉水穿涧几乎都如履平一样,可以一直死死的吊有自己的身后,怎么也甩不掉,等到川军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中华军还能够从容不迫的追赶上来,甚致是反超到川军的前面去拦截,而己经累得半死了的川军,也只能举手投降。

当然也不是所有时候都是中华军占优,有几次川军也集中两支军队,对中华军占有绝对的人数优势,但这时中华军也不会硬拼,而是采取打不过跑的战术,结果等到川军追不上中华军,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中华军就会突然打出一个回马枪,杀川军一个措手不及,或者是等天吕粗螅⒍淮我瓜寄芄话苤腥∈ぁ

而如果川军停止追击,回兵撤退的时候,中华军又会反过来缀在川军的身后左右,不断袭击,只搅得川军防不胜防,惫于奔命,等到川军被搅得疲惫不堪的时候,中华军才会对川军发动最后一击。

还是第一支与川军相遇,打响反恐战役第一仗的连队,在后来的一次战役中,竟然遭遇到了三支川军的部队合兵,共计有一千二百多人的围困,但中华军丝毫也没有惊慌,在战斗一开始,趁着川军的包围还不稳固的时候,首先立刻依靠着强大的火力,杀出了重围,川军随后追击,而中华军则釆用地狱火战术撤退。

地狱火战术,是后世美国特种部队巡逻侦察小队最常用的逃脱战术,当侦察小队遭遇敌军的时候,首先发现敌人的那名士兵马上向敌人方向进行全自由扫射,打光弹匣之后,马上向反方向撤退;而最接近他的士兵在他开火时也指向射击方向,打光弹匣之后又马上脱离战区,紧接着另一名离他最近的士兵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就这样如此轮流开火和撤退,在敌人还没有从猛烈的打击中惊醒过来之前,就逃到敌人看不到的地方。

美国绿色贝雷帽的士兵对这种战术的形容是:在前三十秒里,就像是上帝庇佑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抵挡得住这种火力与震撼力,但在三十秒之后,上帝庇佑的是人多枪多的一方,不过对于战场来说,三十秒的时间,就足以改变许多结果。

虽然中华军的士兵不是使用的自动步枪,甚致连毛瑟式的拉栓步枪都不如,但毕竞已经开始使用后填弹式火枪了,而且还有手榴弹了,而中华军的对手更惨,连火器几乎都没有,因此只用将地狱火战术略作修改,以一个班为单位,取代单个的士兵,进行轮流开火撤逃,这种战术还是据有很大的实力价值。

结果在中华军一连串猛烈的打击面前,一下子就把川军给打懵了,等川军明白过来之后,中华军早己逃得无影无踪。

随后川军在山林里进行搜索和追击,但这个时候中华军的反击也开始了,他们利用丛林的掩护,对搜索的川军进行毫不留情的猎杀,甚致连火枪都不用,直接使用刺刀,将川军的士兵一个一个捅死或割喉,在山林里只是断续的听到几次枪声,那还是中华军使用线膛枪进行远程打击,再不就是偶尔士兵被杀之前的惨叫声,因为中华军用刺刀杀死川军士兵的时侯,会尽量先捂住他的嘴,不让他们发出叫声。

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川军就阵亡了近六十余士兵,绝大部份其实都是死得糊里糊涂,而其他的川军也不敢再追赶下去,立刻撤退。

而这个时候双方的身份也发生了逆转,轮到中华军来追击川军,尽管川军的人数众多,但在这个时候就像是一批被狮群盯上的牛羊一样,众狮在牛羊群的身边忽右忽左的来回活动,看准时机就发动一次闪电般的突击,一击得手之后,又立刻消失,躲在丛林深处,寻找下一次发动突袭的时机,而牛羊这时只能任其宰割,毫无反抗的余力。

事实上中华军的打击方式比狮群更多,在远距离上,可以使用线膛枪射击,贴身近战就直接用刺刀捅杀,在不远不近的距离,还能用手榴弹炸,不知道从密林深处的那里会飞出一颗子弹,而川军队伍里顿时就会有一名士兵的头一歪,栽倒在地上;或从头顶掉下来一颗手榴弹,一炸一大片;从那棵大树的背后会伸出一只大手,把川军士兵连口带鼻一捂,然后再脖子上飞快的一划,而本来并排行走的两个人,在一转头的功夫,就会发现身边的同伴已经不见了……

因此川军也被弄得鹤唳风声、草木皆兵,一只老鸹叫都能吓趴下一大片人,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川军又减少了一百余人。

后来川军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釆用最后的一招,分兵,三队川军再度分开,各行其路,那一路被中华军追上,就该那一路倒霉。

而就在当天晚上,中华军袭击了其中的一路川军,将其全部歼灭,随后又对另一路展开追击,二天之后追上该部,再次发动突袭,又将这一路歼灭大半,这次持续了三天的战斗才算是落下维幕,一个连的中华军,面对三部一千一百余众的川军部队,取得了总共歼灭了七百三十九人,俘虏四十七人,而自身仅阵亡十七人,伤五十五人的优秀成绩。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华军的反恐行动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一共和川军进行了四十三战,九场全歼、二十七场大胜,十一场小胜,五场平局,竞无一场败阵,一共歼灭了川军一万一千七百五十七人,俘虏六百八十三人,中华军自身阵亡了三百二十六人,另有六百一十七人受伤,而川军的袭击军队被歼灭了大半,而剩的部份也大多躲进了深山里,小部份逃回到了成都。

而躲进深山里的那一部份人大多后来当了真正的强盗,因此在中华军完全收复了四川之后,又在四川展开了缴匪行动,前前后后又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不仅基本消灭了川军的残余势力,同时还打掉了四川的好几股真正的土匪强盗,其中不乏在从明朝的时候就开始啸聚山林、落草为寇的悍匪,这才算是把整个四川地区彻底平定下来。

不过就在经过了一个月的反恐行动之后,四川的局面就明显的好转起来,这时川军剩下的残余力量也发挥不了多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段鹏和李牟也决定,立刻向成都发动进攻,首先彻底打跨吴三桂的势力。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百章 登基建国(一)

收到了四川反恐战斗取得的成果之后,商毅也十分欣慰,看来当初决定在每个军区都建立这么一支特种部队的做法对的,在历次的战斗中,特种部队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等以后统一了全国之后,更是要建立这样一支精英部队来。

现在商毅对四川的战事也基本放心,因为成都城并不足为虑,中华军有足够的攻城经验,攻克像成都这样的城池,跟本就不在话下,而对中华军危胁最大的,还是吴三桂放出的这批古代的恐怖份子,因此把恐怖份子给平定了之后,攻取成都,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这时十月十八日也一天天的临近,商毅终于要正式称皇,登基建国了。

虽然说商毅要求内阁,称皇典礼尽量从简,但称皇毕竟是重大事件,也不能弄得过于寒酸,同时也要显示泱泆大国的实力和气度,必要的豪华也有该应的,另外还有对大臣、军队、后宫嫔妃的封赏,以及对各国使臣的封赐,也不能太过寒酸了。

当然这也因为南京政府和明朝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财政始终都处于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去年虽然发生了中原大战,但最终的国家财政还能够保持收支平衡,而今年的战争规模较,加上又扩大的领土,因此有望实现一定的盈余。

因为和中国的历代不同,南京政府的财政收入,确确实实是以商税和手工业税为主,而战争不是在本土进行,对商业和手工业的影响并不大,相反由于战争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还进一步刺激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切,在最近两年时间里,蒸汽机的定购量在快速増涨,在蒸汽机刚出来的两年,毎年的定购都不超过五十架,这还是商毅在一部份政府部门控股的工厂里强行推广的结果,但去年蒸汽机的是定购量达到了一百一十三架,今年到目前为止,蒸汽机的定购量己经超过了一百二十架,这一方面说明,蒸汽机的应用,也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另一方面说明不多任务厂的规模都在进一步扩大,仅仅依靠人力不足以满足生产的需求,必须开始进一步引用机器设备了。

而且南方都收复之后,由其是福建、广东都是传统的商业集散区,四川又是著名的天府之国,财政还大有增涨的空间,因此南京政府也确实有足够的财力,举行一个致少能与中国大国形像相苻合的称帝典礼,另外开基建国,毕竟也是几百年一遇的事情,大臣们也都希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办得风光一些。

商毅见内阁的官员们都兴致昂然,也不好扫他们的兴,想着一辈子估计也就这么一次,只要是不太出格,也就随他们去办吧,但有一点是绝对不允许,就是不许挪用为前线战事准备的钱粮物资。

但怕什么偏偏就有什么,两名财政部的官员就将前线的军饷挪用,准备用来修墡南京皇宫,美其名曰:事情有轻重缓急,士兵的军饷算什么,晚几个月发也不迟,但绝不能耽误了大王的称帝大典,总不能让大王称帝之后,住在破皇宫里吧。

这件事情被商毅得知以后,也大发雷霆,立刻下令,将相关的官员全部都按制度进行了处罚,两名主管官员革职,其他人或降职、或记过,并且商毅又将内阁和财政部的官员严厉的训斥了一顿,只到王夫之等人再三向商毅保证,决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才算是让商毅消了火。

而随后王夫之向商毅询问,修理皇宫的事情怎么办,商毅把手一挥,告诉王夫之,不用修了,现在就这样住着很好,等以后天下太平了再说。

这个时候,商毅和众妻妾们都已经搬进了皇宫里居住,各人都已经选好了自己想要的宫殿,商毅居住的位置自然是干清宫,而叶瑶瑱也理所当然的是住皇后的坤宁宫,其他人中,林凤舞选了长寿宫,朱媺娖、朱媺婕姐妹仍然要住在一起,选了坤羽宫,亚莉桑德拉选了咸福宫;眀石姬和陈圆圆都分别选了景仁宫和永和宫。

其实南京皇宫的大部份建筑基本都保存完好,而现在商毅的后宫人数并不算多,子女也都没有成年,因此地方是完全足够的,没有必要立刻修缮。

不过虽然商毅这一次只是打算称帝,并不想对制度、体纟进行大动,但毕竟正式称帝了,还是有许多事情绕不开,必须马制定下来。

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问题就是,商毅和后宫的嫔妃们搬进皇宫之后,皇宫里的人手就不够了,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远远不够。

虽然在后世留传,明朝北京皇宫的太监的数量达到十万人,这个数字明显夸张,因为北京皇宫的规模再大,容纳下十万太监,也会人满为患,但这也说明,明朝的太监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字,而到了清朝,吸取了明朝太监专权的教训,不仅限禁了太监的权力,而且也限制了太监的人数,终清一朝,太监的人数始终保持在三千人左右。

而南京皇宫和北京皇宫规模差不多,但现在里面只有太监一百五十七人,宫女四十二名,如果是平时维护皇宫,打扫一下清洁卫生,到是可以,但商毅等人正式入住以后,这么一点人手就肯定不够了。

因此就在商毅搬进皇宫的第一天,原来留守皇宫的太监,也是在崇祯、弘光两朝都出任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德化,和原明朝的南京镇守太监韩赞周就一起向商毅建议,扩大皇宫太监的人数,另外还要广选秀女,充作宫娥釆女,以补充皇宫中的需用。

其实商毅决定称帝之后,皇宫里的太监们也着实高兴了一把,因为这一群太监基都是从弘光时代留下来的,虽然说在弘光时代,太监的权势己大大削弱,但毕竟近三百年积累下来的余威犹在,因此众大臣们对太监也还都敬畏三分,不敢轻易得罪他们,但经过了被清军占领和中华军又收复南京之后,皇宫被封,而商毅称王之后,也没有住进皇宫,更没有用太监,太监也就成了皇宫里的清洁工,什么权势都没有了,这也让这些太监们有些不适应,到不是说太监们都想专权,而且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之后,绝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有失落感。

王徳化和韩赞周都是当了几十年太监的老油子,也知道太监的权势实际是依附于皇权的,离开了皇帝,太监也就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