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龙啸大明 >

第753部分

龙啸大明-第753部分

小说: 龙啸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隅,呈南北对持。

只不过那时崇祯己经不想再活下去了,虽然崇祯自尽前的年龄也不大,才三十四岁,但己经在皇位上坐了十七年,可以说这十七年的时间,崇祯实际上并没有过几天舒心的日子,不是清廷入犯,就是流寇作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崇祯本想着自己继位之后,可以励精图治、中兴大眀,但十七年间,局势每况愈下,国势越来越艰难,清廷、流寇不仅没有征剿殆尽,相反越征越多,越剿越强,而自己所依赖的大臣干将不是被自己所杀,就是战死沙场,再有就是投降敌方,最终连北京都难以保全了,因此崇祯也觉得心憔力悴,活着对他来说,几乎己经聊无生趣,才宁愿一死,也不愿再逃到南方,去重新开始。

但福临和崇祯并不相同,福临今年还不满十五岁,比崇祯刚当皇帝时还要年轻二岁,尽管己经当了八年多的皇帝,但有近七年时侚都是傀儡,实际亲政才只有一年多,虽然说当傀儡也不好受,但确实要比崇祯受国事内忧外患要好得多,而且清廷的局势在福临亲政的时候,就己经是岌岌可危了,几乎己经是不可挽回的,因此福临还远远没有崇祯那种心力憔悴的感觉,还有强烈的生存欲望,才不断的想找退路、出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去死,现在真的要福临去自杀,估计都下不了手。

因此等众大臣们都退出了皇宫之后,福临也左思右想,始终下不了自杀的决心,不知不觉己到了晚上,晚饭还是济尔哈朗让人送到宫里来的,因为厨子也跑光了,御膳房里的米莱等物也被哄抢了一空,虽然送来的都是一些粗糙的食物,但福临等几个今天一天也没好好吃过一顿饭,而且又几经反复拆腾变化,也早就饥肠辘辘了,因此也都吃了不少。

而在晚饭之后,皇太后、庄太后、皇后也没有离开,母子四个人都留在坤宁宫里,八目相对,但谁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就在这时,一个太监进来禀告,现有大臣宁完我在外面求见,福临怔了一怔,终于点了点头,道:“着他进来吧!”

宁完我来到坤宁宫,施礼之后,福临才道:“宁卿,你深夜见朕,所为何事!”

宁完我“咕咚”一下,又跪下了,道:“皇上,恕臣死罪,现在北京被围,内无劲卒守卫,外无援兵救应,局势危难之及,臣为皇上着想,唯有向中华军开城纳降,才是唯一保命之路!”

福临当时变色,道:“什么,你岂敢要朕向中华军投降,不,朕宁可仿校明怀宗,殉国而亡,但也绝不会向中华军屈膝投降!”

宁完我赶忙道:“臣也知道皇上是宁死不降,但皇上虽死不足借,也想替两宫皇太后着想!”

提到了两宫皇太后,福临也不禁有些犹豫了起来,而宁完我又道:“皇上素重孝道,若以身殉国,虽可算是为国尽忠,但置两宫皇太后于向地呢,又如何算为人子之孝呢!”

福临又沉思了良久,终于道:“现在这个情况,中华军还会受降吗!”

宁完我一听这话,就知道有门,因为在白天他就看出,福临并没有殉国的决心,只是当着那么多的大臣,他不敢劝福临投降,因此才在深夜单独进宫求见福临,现在见福临己经有所松动了,立刻道:“皇上放心,臣素闻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商毅为人仁容,有仁者之风,南明绍武、永安、永历三朝皇帝被擒之后,都没有杀害,而且安置在孝陵中为明太祖守陵,如此宽宏大量,必会接纳我大清归降!”

福临苦笑了一声,道:“商毅或许确实是宽宏大度之人,但他本是明朝之臣,当年又受明怀宗皇帝知遇之恩,故此才对明室后裔网开一面,但我大清一向与其为敌数年,积怨难解,恐怕未必会接纳我大清归降,朕只怕是自投虎口,与其投降受辱而死,不如以身殉国,也算对得起我大清的太祖太宗皇帝!”

宁完我道:“皇上也不必如此灰心,虽然我大清一直与商毅为敌,当时皇上并未亲政,都是摄政王所为,商毅也怪不到皇上身上来!”

福临听了,也明白宁完我的意思,就是把一切的事情都推到多尔衮的身上去,反正多尔衮也是死人一个,就让他来背这个黑锅,也算是最后再为大清尽一次力,而且现在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了,除了投降,要么就是自杀,要么就是等中华军攻进北京,被中华军所杀,反正都是一死,不如抟一搏,万一商毅真的松一松手,就像对南明皇帝那样,也让自已为先祖去守陵,至少也算是有一条活路了。

因此福临沉呤了半响,才道:“宁完我,何人又能出城去向中华军请降呢!”

说了这么半天,宁完我就等福临这一句话,因此立刻道:“微臣愿往!”

福临又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好吧,明天等朕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

其实所谓招集百官商议,再做决定,不过是一句推词,到了这一步,除了投降之外,也确实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不过福临不愿意一个人来承担投降的名声,要让大家一起来背这个黑锅。

第二天一早,福临升朝,宁完我首先出列,正式提议,向中华军投降,福临不置可否,问其他官员的议见,其实这就己经表明了福临的态度,如果福临没有投降的意思,又何必问其他官员的意见呢,于是绝大部份的官员都主张投降,但也有少数满族官员反对投降,要求福临背城一战,与中华军拼了。

但主战的毕竞是少数,而且除了让福临去送死,以身殉国之外,基本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当然说不正主张投降的官员们,比如问到两宫皇太后怎么办,祖宗的灵位又怎么办,这些问题主战派也答不上来,毕竟中国的习惯是以祖宗最大,可以让皇帝去为国尽忠,但无法用这个要求去要求祖宗。

而仿佛是为主降官员造势一样,清廷也连继收到了军情:攻占了怀来、延庆的中华军第十一军第七、二十师突破了居庸关,攻占了昌平;在遵义的中华军第十军十二旅和二个骑兵团,也推过了蓟州,一直进驻了三河县;天津的中华军第十军二十七旅和另一个骑兵团也进军到了武清,而正面进军的中华军第一、十五军,也攻克了涿州,前部人马已经打过了芦沟桥,而驻守涿州的博洛、岳乐在兵败之后,逃进了大房山里躲藏,生死不知,中华军的四路人马,均离北京不足五十里的距离了,可以说确确实实是兵临城下了。

在这种情况下,主战官员再说什么,也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最终还是主降的官员占了上风,而福临也就十分顺理成章的同意向中华军投降,并且点名让宁完我为代表,出城去和中华军协商投降的事情。

宁完我出了北京之后,直奔南面的芦沟桥方向,去找成进,来到了中华军的大营,宁完我向中华军的卫兵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也被立刻带到了成进的大营。

见了成进之后,宁完我立刻表达了清廷想要投降的意愿,并且提出三个条件,一是保证福临,以及清廷皇室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的礼遇,不受士兵的侵扰;二是保证清廷的宗祀和祖庙安全;三是保证清廷宗室、大臣的人身安全和私人产财。

其实这几个条件并不算过份,仅仅只是希望中华军能够保障清廷皇室、宗室、大臣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他的一点都没有,可以说这也是清廷投降的最基本条件了。

但成进的回答是,他只能保证,在自已领军进城之后,可以保障清廷众人的人身安全,但不能保证南京方面有什么其他的命令,说白了就是,如果商毅不答应这些条件,那自己答应了也无效。

当然宁完我也知道,成进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没有资格当帝国的家,于宁完我又提出要求,让成进去请示南京,或者自己去南京向商毅请降,但在有结果之前,暂时停战。

不过这一次被成进拒绝,自巳接受的命令是战斗,并不是和清廷谈判,宁完我想去南京请降可以,但自己的进军是不会停止,除非有南京发来的命令,因此怎样选择,由清廷自便。

宁完我当然知道,等自己赶到南京去谈好了,这边黄花莱都凉了,因此也只好向成进告辞,回北京复命。

而就在宁完我回到北京,中华军的四路人马一起前推,都到达了北京的外围。

第五卷 飞天篇 第二三二章 清廷灭亡(三)

就在当天晚上,宁完我又连夜出城,来到中华军的大营,面见成进,向他通报,福临己经做出了决定,向中华军投降,并且在明天一早,将亲自率领清廷的文武官员,还有宗室人等出城受降,并迎请中华军进城。

原来宁完我回到北京城里,将和成进会面的经过向福临禀报,福临又招集大臣们商议,众大臣也都纷说不一,各执一词,不过就这时,又有消息传来,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已经逼近到了北京地的外围地区,几乎是立刻就可以向北京发动进攻了。

中华军的四路人马共计约有十万左右的兵力,但对于北京这样一座坚城来说,并不算多,不过这时北京城里的守军就算是把各部各寺的守卫士兵加起来,仅仅也只有两万多人,凭这样的兵力,恐怕连北京的城墙都站不满,还怎么守城呢,而且现在也不容福临多想,因为中华军随时都有可能向北京城发动进攻,一但战斗开始,再想投降,可就迟了,在这方面,吴三桂的下场就是深刻教训。

当初得知吴三桂的结果之后,福临还曽经嘲笑过吴三桂,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接受商毅的条件啊,但却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轮到了自巳选择,因此福临最终一咬牙,决定只能投降了,致于商毅最终会怎样处置自已,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当下又派宁完我出城,通告成进,万一中华军等不急了,连夜发动进攻,那不是就晚了吗。

于是就在第二天一早,福临带领着宗室大臣,都换了一身白衣,出了宣武门,站在路边,等待着中华军到来,而褔临站在队伍最前面,手里捧着昨晚写好的降书。

这时围困北京的各路人马都己经和成进取得了联系,山东军区的第十军也暂时归成进指挥,于是成进下令,自巳带第一军进驻北京城,其余的人马都在城外驻扎。

来到宣武门前,只见白花花的站了一大片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为首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光头不带帽,额头剃得光亮,脑后留着一条辫子,一身白衣,宁完成首先来到成进的马前,躬身一揖,道:“成司员官,我清朝皇帝带领一干宗室大臣,迎接中华军进北京!”

成进道:“从现在开始,清朝己经彻底灭亡,因此也再没有清朝的皇帝,天下的皇帝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中华帝国的洪宪天下,明白没有,你让他过来见我!”

宁完我也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称褔临为皇帝己经说顺了嘴,却没有想到,现在己经不能这么说了,赶忙又回到福临身边,道:“皇……”才说了一个字,就想起来,现在不能这么称呼福临了,但又不知道到应该叫福临做斤厶,只好含糊道:“中华军的成司令官请您过去!”

其实他们相隔得并不远,刚才成进的话福临都听得十分清楚,心里又羞又愧,但现在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底头,因此也只好跟着宁完我,来到了成进的马前,手里捧着降书,躬身揖了一揖,但张了张嘴,始终说不出一句话来。

好在成进见他一脸病色,形容憔悴也没有过于为难他,道:“你就是福临吗!”

福临免强道:“正是在下!”

这时警卫兵从福临手里接过了降书,递给成进,接过了降书之后,成进点了点头,道:“虽然现在大局己定,但你能主动投降,并不困守北京,也算是不错了,这里的情况,我会如实向皇上秉告,你的降书,我也会转呈给皇上,这段时间,就在北京听候处置的决定吧,在这段时间里,我可以保证你们的人身安全,但你们也要安守本份,不生妄想,明白没有!”

福临听了,心里也稍稍有些安定,终于道:“多谢将军!”

成进又点了点头,道:“进城吧!”

进城之后,成进立刻下令,由中华军控制住北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北京城里的治安管理,并通告全城百姓,满族人的特权,全部取消,但无论是汉族、满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尊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必将严惩。

而对清廷的官僚机构,解除城中清军的武装,所有清兵全部限制在兵营里,不得外出,除了少数关纟民生安定的部寺衙门继续办公理事之外,其他全都关闭,各官员、宗室也都各自回府,听候南京方面的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

紫禁城也将封闭,并且派一个团守卫,饮食用度之物,都由军队送进去,福临等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皇宫的西北角的英华殿、寿安宫,留下少量的太监宫女伺候,并派遣一个连的军队专门看守,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不得放其他人进入,其余的太监宫女各安其职,付责维护皇宫的卫生、安全。

中华军进入北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一方面这几年来,北京一直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而且北京各界对于中华军打进北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帝国的情报人员在暗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民间广泛宣传中华军是汉族人的军队,是打满族人保护汉族人的,而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等,因此民间也并不怎么慌乱。

不过还是有少数满族的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选择了自杀身亡,其中还有两个是举家全部自杀,但和整体的社会程面比起来,确实是极少数的一部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而且中华军进驻北京之后,也确实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的作风,再加上情报人员也在暗中努力,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座的人见了,也都基本放了心,看来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先前自杀的几家太不划算了,如果再等个几天,也许就不用死了,因此北京的局面,也向快就稳定了下来。

不过就在中华军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在北京郊外顺义地区,又发生了一场战斗,而这一次,中华军的对手是蒙古骑军。

自从说动了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