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锦医卫(全本) >

第223部分

锦医卫(全本)-第223部分

小说: 锦医卫(全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姐夫答应小姨子的事儿,总是尽快办成的好,否则就太没面子啦!
太监们都住在宫里,但有权势的大太监都会在宫外置办外宅,乃至娶妻纳妾……当然都是摆设。
张诚养在外宅的仆人晓得怎样通知宫中的主人,秦林坐着等了没多久,张小阳就骑着马飞快地跑了来,把马鞭扔给仆役,一边擦着满头大汗,一边连声道:“秦大哥,你可闯大祸啦!”
秦林腾的一下站起来,饶是他胆大心黑,这时候也准备夺路而逃了。
“耶,只要你别胡乱追查就行了,也不至于怕成这样吧?!”张小阳莫名其妙地看了看秦林:“我是说宫中搜求珍宝这件事水深得很,咱们能不碰就尽量别碰,免得招灾惹祸。”
“呼……”秦林长出了口气,简直想把张小阳抓起来揍一顿:奶奶的,刚才那句话老子还以为是长公主私自出宫,又被我扑倒欺负的事情发了呢!
大明朝的长公主,可不是能随便乱扑的。
“说话清楚点,别一惊一乍的好不好?”秦林“幽怨”地瞪了张小阳一眼,“老子差点被吓出毛病来了。”
张小阳嘿嘿地笑,有点儿不好意思。
他和秦林在蕲州并肩战斗,可是真正的生死之交,那时候要是黄连祖一伙得势,秦林要倒霉是不消说了,他这个世子朱由樊身边的心腹小太监,恐怕连尸骨都不晓得在哪里去了吧!
现而今和做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叔父张诚相认,在皇宫里面有了体面,他很替秦林在张诚面前吹嘘了几次,张诚也知道秦林有审阴断阳、洞彻幽冥的本事,着意结交起来,以便互通声气。
这次听秦林要替长公主索回四件宝物,张诚却是一下子脸色都白了,立刻派侄儿出宫来告诉秦林:
就此收手,千万别深入查探,一着不慎便有杀身之祸。
“杀身之祸?”秦林摸着下巴若有所思,继而笑了起来。
本来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这件事居然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
接下来几天秦林照常上衙门办公,冯邦宁和曹兴旺两个家伙看见他就把脸一拉,好像秦林欠了他们几万两银子没还似的。
可不是嘛,工部把秦林的衙署修得富丽堂皇,屋顶镶嵌了许多玻璃亮瓦,虽是朝北的房间,却也采光良好,倒是正牌的掌南镇抚司冯邦宁,他办公的衙署只是普普通通的修了修,和诸位属官的一个规格,屋顶连半片亮瓦都没用,你说他生气不生气?
秦林装得什么都不知道,老老实实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冯邦宁的脸色再臭,他也笑脸相迎,几乎装得比洪指挥还要懦弱可欺。
不熟悉他的,还以为秦长官转了性子,晓得他秉性的陆胖子和牛大力则暗自寻思,估摸着秦长官又要使坏,给人挖坑了。
徐辛夷来会仙客栈问珍宝的事情,秦林总推说快了快了,趁没人就朝女儿家害羞的几个地方乱摸,还嬉皮笑脸地问她什么时候圆房。
每到这时徐大小姐就红了脸儿,跺一跺脚,赶紧跑回武清伯府的暂居处。
最后一次,徐大小姐终于被秦林搞毛了,圆睁着杏核眼,怒道:“你这家伙一点不靠谱,表妹还说你笃定呢,到现在还找不回宝物,姐夫无能,连累我做姐姐的也没面子哼,什么圆房,等你找回宝物再说吧!”
等的就是这句呀,秦林嘿嘿的坏笑起来,他思忖片刻,对徐辛夷道:“要找回宝物,不难,只是我听说宫里的《清明上河图》、碧玉西瓜等几件宝物价值连城,你对武清伯李伟说,外面有人愿意花万两黄金购买这些宝物,但切不可提为夫我的名字。”


第362章 国宝窃案
接下来几天,随着武清伯李伟的入宫,出售宫中艺术珍品以充实国库的事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京师之中竟因此掀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暴。
武清伯李伟出身低微,全仗着有个女儿成为了大明朝的慈圣李太后,这才飞黄腾达起来,他平时胆子很小,见了文官士大夫和武功勋贵都格外的客气,唯一的毛病就是贪财,看上什么好东西就入宫找女儿讨要,先获赐海淀皇庄,起造了著名的清华园(后世清华大学所在地),后来又将玉渊潭钓鱼台这处名胜变成了他的私人财产。
徐家和李家是姻亲,徐辛夷住在武清伯府,找个机会说起出售宫中之物的事情,她就有意无意地提到南京有人愿意花万两黄金买《清明上河图》、碧玉西瓜等几件珍宝。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李伟出身本来贫寒,听到徐辛夷说到万两黄金四字,他差点没被一口饭噎住,当下就打起了小算盘。
当夜,服侍李伟的丫鬟下人都被吓了一跳:老爷子躺在床上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整晚上不睡觉,时不时还哈哈的自己笑起来,敢是发了母猪疯?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爷子顶着双黑眼圈,急如星火的坐上轿子,进宫找女儿去了,见面没说上几句话,开口就讨要清明上河图为首的几样宝物。
李太后知道老爹没什么艺术修养,以前要的都是皇庄、土地、金子银子,突然要起字画珍宝,她心头不禁有几分奇怪。
但李太后对家人相当不错,尤其是老爹李伟,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要求,她都会满足,而且艺术修养不足,在她心目中这些宝物的价值也很有限,于是立刻传懿旨,把宝物赏给贪心不足的老爹。
没曾想什么碧玉西瓜都好找,偏偏《清明上河图》拿不出来。
李伟立刻不依不饶,勒逼着太监去替他找画……只因昨天徐辛夷说过,愿意出万两黄金买这几件宝物的富翁,实是赵宋的一位后裔,什么碧玉西瓜、玉石围棋都是当年宋朝皇宫御用之物,人家借此凭吊祖先,所以才愿意重价购买。
其中《清明上河图》绘着赵宋时汴京风物、皇宫殿宇,恰恰是诸般宝物里面的总揽纲目之首要,缺了这幅图,人家就不肯买了。
李伟为了传说中的万两黄金,决心不惜一切代价要将这幅图弄到手,在宫中大叫大嚷,可闹了一整天,张诚、张鲸都出来赔小心,到底还是没有找到。老爷子竟跑到女儿面前指手画脚的告状,说宫中太监连太后的懿旨都敢违背,把名画藏起来不肯给他。
李太后被老爹吵得不耐烦,给别的画儿替代吧,无论多么珍贵的名画,李伟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不要,就只要《清明上河图》。
到后来连李太后也起了疑心,那幅画儿到底去哪儿了呢?她吩咐老爹先回去,等宫中秘密查访,找到之后一定给他,李伟这才败兴而归。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伟在宫中闹的声势不小,自然传到了宫外有心人的耳朵里。
张居正的反对派在这两年贬的贬、罢的罢,已经所剩无几了,而且出售字画充盈国库一事,终究是符合外朝文官“把内库的钱都掏到户部”的思维方式,背后又有李太后和万历帝支持,倒也无话可说。
突然爆出宫中珍宝失踪的事情,这些人真是喜出望外,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跳起来,刑部主事沈思孝、监察御史赵应元、太仆寺少卿张友龙等人纷纷上书,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纵容属官,中饱私囊,与内廷宦官勾结,借出售宫禁之物的机会,贪墨《清明上河图》为首的众多珍宝。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矛头虽然暂时对准直接操办的张学颜,实际上则直指力推此事的首辅帝师张居正,连带着司礼监冯保。
现在跳出来的沈思孝等人只是冲锋陷阵的过河卒子,他们背后还站着车马炮和老帅,前任首辅高拱留在京中的余党,以及前次在丁忧夺情事件中和张居正发生冲突的朝廷大员,对于刑部主事沈思孝的行为,刑部尚书严清的态度就相当暧昧。
从内廷到外朝都酝酿着暴风骤雨,那些对新政不满的官员都在观望着局势,带着隐藏不住的兴奋……
谁都不会知道,扇动翅膀形成风暴的那只蝴蝶,只是小小的正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秦林。
这几天他依然老老实实地每天去锦衣卫衙门点卯,装得和没事人似的,就连最亲信的陆远志和牛大力每天议论宫中名画失窃一案的时候,也绝对没想到自家长官在这场风波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终于,刘守有把所有的堂上官都召集到了本衙白虎大堂。
陪在刘守有身边的还有两个人,其一相貌平平,笑容格外的奸猾,褐衫皂靴尖帽,却与往日所见的东厂官员不同,胸口有千户武官补服……这就是东厂除厂公之外的第二号人物,现任掌刑千户,冯保的心腹徐爵。
另外一人神色桀骜不驯,满脸横肉,胡子一根根扎在下巴上,凶相毕露,也是褐衫皂靴尖帽,胸前有百户武官补服,乃是东厂理刑百户陈应凤。
厂卫一体,大部分时候东厂的权势还要盖过锦衣卫,东厂掌刑千户的地位和锦衣都督刘守有差不多,而理刑百户比除了掌北镇抚司之外的所有锦衣堂上官都要略胜一筹。
所以诸多堂上官都朝这两位点头哈腰,唯独冯邦宁神态悠然自得,隐隐傲视同僚……徐爵、陈应凤都是他伯父冯保的下属。
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刘守有略为介绍,便开门见山地道:“想必诸位都晓得了,慈圣太后赐给武清伯的《清明上河图》,居然在宫中遍寻不得,外边说什么的都有,且不管它,为着太后震怒,东厂和咱们锦衣卫联手办案,哪两位老兄愿意出把力,侦办此案?”
刷的一下,所有的目光都投到了秦林身上,谁不知道这位年轻的指挥佥事屡破大案要案,乃是本衙破案的第一号能员?
“下官愿往!”
出乎意料的是,抢先应诺的不是秦林,而是冯邦宁,他得意洋洋的走出班列,还挑衅地看了看秦林。


第363章 怕你不倒霉
被冯邦宁来了个突然袭击,秦林只是无所谓的笑笑,老奸巨猾的刘守有则脸上怒意一闪即逝。
张居正和冯保两位虽然立场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同盟关系还是稳固的,仅仅是站稳司礼监和东厂的冯保不甘于从属者的地位,想取得同盟的主导权,张、冯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
这次出售宫中书画以充实国库的事情是他们两位共同推动的,而弹劾的奏章表面上指向户部尚书张学颜,实际上矛头已对准了这个联盟,幕后站着的是新政的反对派。
面对共同的敌人,张居正和冯保是一定会精诚团结的。
现在东厂已经出了一位掌刑千户、一位理刑百户,都是冯保的亲信,那么按照不成文的规矩,轮到锦衣卫这边就该出张居正信得过的人了。
冯邦宁突然跳出来自告奋勇要参与办案,就破坏了潜规则,无异于不给张居正面子,也不给刘守有这个锦衣都督面子。
所以刘守有眼珠一转,就准备不咸不淡的来几句,叫冯邦宁下不了台。
结果倒是东厂来的两位抢了先,徐爵是冯保心腹,对主人这个侄儿也不必太过客气:“冯长官,这件事外官隐隐约约把矛头指向冯司礼,东厂那边有咱和陈理刑也就够了,你看是不是暂且回避?”
陈应凤在冯保一系的地位低得多,口气就客气多了,生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偏要假作斯文,咬文嚼字地道:“以卑职愚见,冯长官在南镇抚司事务繁杂,同样是尽忠王事,南镇抚司一刻也缺不得冯长官,所以查案的差事,还是交给别人来办罢!”
说罢,两位都朝着冯邦宁使眼色,他们也不想查案的都是冯保嫡系啊,查出来好说,查不出理想的结果,到时候谁来负责任?万一结果对张居正不利,相府方面又没个见证的,两边怎么好交代?
冯邦宁不是傻瓜,立马听出了味道,好在陈应凤替他把台阶都搭好了,只要说南镇抚司事务庞杂无法分身,就趁机缩回来吧。
没想到这时候站在他身后的秦林,突然从鼻子里哧的一声笑,那笑声非常轻微,别人都听不见,唯有距离最近的冯邦宁耳朵里面是清清楚楚:又鄙夷,又轻蔑,简直把他鄙视到了极点。
冯邦宁少年得志,仗着伯父这尊靠山,从来没有遇过挫折,想和秦林别别苗头吧!却是出师不利,整修衙署一事被秦林把风头都占完了,叫他好生没面子,又妒又恨,始终盘算着怎么狠狠的整秦林一把,才能消得心头之恨。
听得秦林充满不屑意味的笑声,冯邦宁肺都快气炸了,再也顾不得许多,上前一步,拱手对刘守有道:“刘都督,下官愿立军令状,必破此案!”
刘守有眼中寒芒一闪,心道:你自己作死,须怨不得我。
徐爵、陈应凤还要再劝,刘守有忽然堆起满面笑容,极其热情的冲着冯邦宁拱手:“冯指挥肯戮力王事,真乃国家大幸哪咱们锦衣卫衙门、白虎大堂之上,一时瑜亮之选也就只有冯指挥和秦指挥两位少年英雄啦,来来来,秦指挥也来,这次你们两位携手效力,一定能破获案件,追回国宝!”
这是刘守有第二次说瑜亮之选了,秦林却不像第一次那么打太极拳,在冯邦宁嫉恨的目光中,当仁不让的走上去和他并肩而立,冲着刘守有作揖:“刘都督谬赞,下官不敢领受。破案嘛,下官还有那么点毫末道行,就陪着冯指挥走一趟,万一他有什么闪失,也好从旁帮扶,免得失了我锦衣卫天子亲军的颜面。”
秦林这话说的有意思,好像他不去,冯邦宁就要大丢其脸似的,登时白虎大堂上的众位堂上官就互相挤眉弄眼,只是碍着面子没笑出声来。
“你!”冯邦宁气得脸色青黑,指着秦林就待破口大骂。
“好啦好啦……”刘守有不等他发作,先把脸色一板:“两位少年英杰,总要以精诚团结为上,秦指挥也是一片好心,冯指挥不要太计较嘛。”
刘守有总是掌锦衣卫事、领左都督太子太傅衔,冯邦宁再跋扈也不敢和他当庭吵起来,只好忍气吞声,鼓着两只眼睛盯住秦林,气鼓气胀的活像只大癞蛤蟆。
“哼办案时东厂两位都是我伯父的家奴,怕不整死你个乡巴佬”冯邦宁盘算着怎么报复秦林。
秦林眯起眼睛,似笑非笑的瞥了他一眼: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老子不是没给你机会,倒是姓冯的从老子到任南镇抚司就横挑鼻子竖挑眼,不给你点颜色看看,不晓得马王爷有三只眼,这次叫丫的不死也脱层皮。
冯邦宁意外地加入了进来,叫徐爵和陈应凤也非常无奈,但他俩终究只是冯保的下人,至少在冯保面前和冯邦宁这个侄少爷的身份要差上一截,所以也没得办法,只好和新加入的两位锦衣堂上官寒暄几句,又朝刘守有道谢告辞之后,四人一块到南镇抚司衙署坐下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