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正德五十年 >

第47部分

正德五十年-第47部分

小说: 正德五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经下定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连子宁连家都没回,一直呆在辰字所里,筹办建立钞关的事儿。

钞关之难,难在文书下来之前,为了这一纸文书,不知道多少人勾心斗角。而有了文书之后,一切都好办了,去兵部报备之后,就算是合法成立了。而设立钞关所需的地方,人手,连子宁一样都不缺。

兵丁只要是经过简单的训练就能直接上岗,而钞关的地点,连子宁就设在官道刘镇镇北五十米的大马路上,往东往南,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除非是这些行商想要远绕百里从京城北边儿绕过去,否则的话,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五月十二这天,京南钞关,正式开张了!

——————分割线————

张耕是个商人,准确的说,是一个布匹商人。

他是山东济南府乐陵县人,本来是个小门小户出身,只有十来亩薄田,耕读传家。后来他的祖父考中了秀才,一个秀才,在他们那个小县城,也算是数得着名姓的人物了。而最重要的是,中了秀才,有了功名,便不用再缴纳皇粮地税。

大明朝自太祖之后便有投效之风,所谓投效,便是指的是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到某个中了功名的秀才老爷或举人老爷的名下,然后便成了人家的佃户,却也有桩好处,那就是不用再缴税了。虽说地不是自己的了,也成了人家的佃户,但是也总好过受那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成了佃户,每年只要交三成的租子,而做自耕农,说不定一年收入的六成都要交上去了。

尤其是在北地,粮食产量本来就低,比不得南方还能有个温饱,而且多旱涝灾害发生,逢到一个灾年,连糊口的粮食都没了,上哪儿去缴税去?所以北地投效之风更甚南方,而山东这等灾害频发的地方,就更厉害了。

而且明朝的佃户,可不像是后世电视中杨白劳那么惨,在明朝,一般稍微有些见识的东家,都会好好的善待这些佃户,逢年过节的,都有打赏。而遇到了灾年,也会减免租税,盖因这年头儿,没有知识的大量传播,一个善于伺候庄稼,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那是很可贵的。

张耕的祖父虽然再往上考也没考上,但是靠着这个秀才的功名,收了不少投效的土地,人到中年,家中就已经有田五百亩了。再加上他也会经营,长袖善舞,于是家产越来越大,到了张耕的父亲这一辈儿的时候,已经是成了乐陵县首屈一指的大地主,以至于他家所在的那个村子都以张家为名——千顷张。

虽然家里并没有真的千顷这般夸张,但是也已经有了良田一万五千亩,并且在城中还有十来间铺子,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当地颇有名望的乡绅。不但在乡间有名气,甚至见了县太爷都不用下跪,只要行个礼意思意思就成了。

张耕他老爹读书上面没什么天赋,但是在商业上却是很灵活,从他三十岁开始便从事布匹生意——从山东布政使司东部的青州登州莱州三州之地买进土布,然后贩卖到京师来。

虽说京师富庶,京师遮奢,京师这个那个的,但是毫无疑问,京师中的大部分人,绝大部分人,都是穷人或者是一般人,有钱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京师中虽然有人穿绫罗绸缎,有人穿蜀锦,穿湖湘绸子,穿十几两银子一件儿的衣服,但是绝大部分人——包括两个月之前的连子宁——穿的都是土布的衣服。

土布结实、耐穿、耐脏,耐洗,总之,就是经得起折腾,最适合底层干粗活儿累活儿的民众或者是手头上不宽裕的人穿,像是连子宁之前的那一件儿葛青长袍,就穿了足足有三年之久。

山东并不是盛产布匹的地方,但是青登莱三州特产的土布却是以结实、细密著称,因此在京师之中颇为受欢迎。

京师一百五十万人,其中一百三十万人穿土布衣服,这是一个何等庞大的市场?

张耕的父亲从三十岁的时候拿着家里筹出来的五千两银子开始做这笔生意,到现在为止,已经足足过去了十五年。这十五年间的时间,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每次货物一到京师,立刻就被各家布庄的老板给哄抢一空。

有了钱自然就要买地,于是张耕家里的土地年年增长,年年增长,到去年的时候,已经是涨到了三万亩,全县两成的土地都已经成了他家的——真有向着千顷张发展的趋势了。

第二卷辰字百户所总旗一零七商贾事2

(今天第二章送到,。嗯,下周有一个不错的推荐(窃喜中),嘿嘿,所以,每天三更的基础上,会不定时加更。到时候,还请兄弟们多多给力啊!)

张耕的父亲已经是四十有五了,在明朝这个过了四十岁就可以自称老夫的朝代,这个年纪,已经不适合在外奔波了,于是,老爷子便让张耕第一次单独出来带领商队。

对于年仅二十三岁的张耕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儿,他十岁开始就跟着老爹跑这趟线儿,可以说是闭着眼睛都能走下来。更何况,老爷子这些年的经营,不单单是赚下了银子,更是打出了牌子,铺下了路子,在京城有着非常宽广的人脉。

张耕带队在一个月前到得京城,张家商队的三十五大车土布,刚刚一进正阳门儿,就被闻讯而来的各家布庄老板们抢了个精光。仅仅这一趟,就赚了足足万两银子!这一个月的时间,张耕四处买了些北地的土货,能在山东卖出不错价钱的,然后又好就好享受了一番京城的繁华,便踏上了返乡之路。

辰时末出了正阳门儿,过半个时辰能到官道刘镇,张耕也不打算在那儿停了,一路走到傍晚,到时候在固安停下好好休息一番。

三十五辆大车,排成了一条长龙,绵延数百米长,在黄土路上掀起了阵阵烟尘。

张耕斜靠在马车的靠垫儿上,手里捧着个话本儿,正看得津津有味儿。

在乐陵县那个偏远的小县城,话本儿可是个稀罕物,张耕也是在到了京师之后才知道这玩意儿的,从十三岁那一年第一次买了一本儿《隋炀帝艳史》然后瞒着父亲躲在被窝儿里偷偷的看之后,张耕就迷上这玩意儿了。他觉得这话本儿好啊,比听评书,听戏都有意思的多!于是每次来京城,定然是要被最近几个月比较时兴的话本儿都给扫荡一空的。

这不,马车的小桌子上便放着一摞话本儿,都是他这一次采购的。

“啧,真好!”张耕看得入迷,一拍大腿,大声称赞起来。

他现下看的这本儿,名唤作《聊斋志异之白蛇传奇》,乃是最近在京师声名鹊起,赫赫有名的大名士连子宁连相公所做。张耕没见过连子宁,但是在他想来,连相公定然是那等学究天人,和谪仙一般的人物,若不是谪仙人,能写得出这般好的《婴宁》和《白蛇传奇》么?能做得出一曲让人如痴如醉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么?

张耕虽然没有考中功名,但是却也是个读书人,当时一听这一句人生若是如初见,顿时是如遭雷击,差点儿就嚎啕大哭起来。

这一次婴宁和白蛇传奇,他都在集雅轩各自买了五本,不但要自己看,更要分给弟弟妹妹们看。

啧啧,极品粮草,不敢独享啊!

张耕正看到小青女扮男装出来调戏白娘子那一段儿,结果却被白娘子出手制服,看到这里,要想白青二蛇,白青双姝站在一起那等倾颜绝色,张耕也是不由得心驰神往。

忽然摇晃的身子一顿,马车停住了。

张耕从车窗探出脑袋,问道:“怎么回事儿?”

“少东家,前面的路堵住了。”车夫回头道。

“堵住了?不应该啊!”张耕皱了皱眉,这条路向来是非常的通畅,虽然人流量大,但是却从来没有堵路的时候。难不成是前面的路坏了?还是刁民在堵路设卡?

张耕心里思量着,下了马车一看,顿时就吃了一惊。

只见黄土路上,已经是排起了一条长龙,这是一条由无数的马车、大车、行商构成的长龙,自己驻足的地方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竟然是一眼都看不到头儿!也不知道到底排了多长。

“怎么?知道怎么回事儿么?这条路向来是非常通畅,怎么会堵住了?”张耕板着脸开口问道。

这位少东家在人前素来很严谨,大伙儿都是信服的,那车夫一缩脖子:“小人不知,不过王管事已经上前面询问去了,想来一会儿都能回来。”

张耕点点头,不再说话。

过了约有一盏茶的时间,那前去问话的王管事回来了,他遮莫有四十来岁的年纪,但是看上去却已经有五十许人,满脸黝黑,身材中等略带些佝偻。这是跟着张耕父亲一起跑买卖几十年的老人儿了,张耕也对他极是尊重的,道:“王叔,前面怎么样了?”

王管事苦笑一声:“往前三里地的路口处,有兵丁在设钞关收税,少爷,以我看来,咱们今儿个是甭想走了,队伍整整排了三里地的路,没有四五个时辰只怕根本过不去。”

“钞关?”张耕愣了一愣,纳罕道:“我不记得这儿有钞关呐,上次咱来的时候还没有的吧?王叔您可问清楚了?不是镇子上的兵丁们私设关卡吧?”

“不可能!我看的清清楚楚。”王叔搓了搓手:“我问过了,设钞关的是镇子上驻扎的旗手卫辰字所的兵丁,领头儿的是个总旗。那些兵丁都穿着全副的甲,手里武器也精良,一看就是能打的战兵,断然不可能是别人冒充的。而且内阁给开出来的文书钧旨就挂在旁边,真伪一看便知。看起来,这是朝廷眼馋这条路上商旅众多,因此新设立的钞关。”

“以前只听过在江上河上设立钞关,还没听过在陆上,呵呵,倒是有点儿意思。”张耕一听是这,倒也不着急了,便道:“左右闲着也是无数,王叔,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张耕和王管事等几个人赶到钞关的时候,这里正闹闹哄哄的。

钞关设在两个丘陵之间,丘陵不高,只有二三十米,但是在这尽是一片广袤原野的北地,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制高点。两座丘陵之间大约隔着有五十米,中间就是宽阔的黄土路,而此时一堵用青砖修成的高墙已经把两座丘陵之间堵得严严实实,这墙约有一丈多高,上面又用木栅栏搭建了一座女墙,墙上有穿着三层棉甲,手里拿着长枪的兵丁在巡逻。

第二卷辰字百户所总旗一零八大明朝第一高素质的税务人员

(今天第三章送到,)

在墙的中间,原先是黄土路的地方,开了一个约有一丈左右宽的缺口。一丈宽,只能容一车过,两车并行都过不去,张耕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暗骂一声阴损,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怪不得队伍堵这么长时间一动不动了。

此时正过钞关的是是一个约有十来辆大车的小商队,在这个商队后面十多丈的一段路都是空着的,显然是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此时这个商队所有的大车上面防雨的油布都被掀开了,露出了下面一捆捆扎的结结实实的跟干柴也似的东西。张耕却是认得的,原来这是一个贩运肉苁蓉的商队,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在鞑靼语中被称为‘查干告亚’。

此物乃是一种极为名贵的药材,更兼有壮阳补本之效,乃是历朝历代所有壮阳益肾来的厨房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本草拾遗》中有云:“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终身不衰”。大明朝的达官贵人们最喜欢这等调调儿,玩儿女人,玩儿兔子,玩儿的多了,那玩意儿自然就有点儿不振,于是肉苁蓉这等东西便是受到了极大的追捧,更兼这玩意儿有个好处,和那些虎狼之药不同,这东西性子温和,服食之后也没什么副作用、后遗症,因此在北地还不怎么贵,到了南方,立刻就要身价十倍!

张耕啧啧惊叹两声,虽然只有十辆大车,但是人家这十车肉苁蓉,可比自己那三十五车土布要贵重十倍!

只见那些兵丁上前,把那油布铺在地上,然后把车上的一捆捆的肉苁蓉都搬下来,小心的放在油布上,把捆绑的绳子解开,然后把那些肉苁蓉一支支的放在油布上,一根根儿的仔细检查。

看他们那小心的样子,似乎这肉苁蓉是他们女人一般,生怕碰到一点儿。

张耕看着点点头,在别的钞关城门处检查的时候,那些兵丁上来就是给你一阵胡踩乱打,若是那皮实的还好些,若是运送的是脆薄的瓷器,说不得要弄坏多少。

看这些兵丁动作细细慢慢生怕给你弄坏似的,就比那些强了不知道多少。

不过,这似乎也太慢了一些!

看这四五个兵丁花了足足有两盏茶的时间才检查完一辆大车,一个看上去管事模样的中年人急的脸上的油汗都渗出来了,他满脸堆笑的拉着那负责检查的小旗的袖子,操着不太流利的凤阳官话道:“大人,小人还有要事缠身,您看,是不是让兄弟们加快一些进度。”

手一伸,一锭银子便落在了那小旗的手里,这管事陪笑道:“一点儿小小心意,不成敬意,不成敬意,请兄弟们吃口茶水。”

王麻子颠了颠手中的银子,大约有五两左右,手一缩,那银子便落入了袖子的暗兜里,他脸上也挂着笑:“不是兄弟们不想快,实在是上头有令,最近北面的鞑子不消停,尤其是那些女真鞑子,经常派奸细渗入京师,然后进一步往南渗透,上头有令,所有往南的人货,全都要严查,免得奸细或者是武器流入。”

他拍了拍那管事的肩膀,叹了口气:“兄弟,不是咱不想通融,实在是这事儿只要是一出,咱们立马就是掉脑袋啊!不敢怠慢,不敢怠慢。”

那管事撇了撇嘴,暗骂道,那你*还收了老子的银子。

这时候后面已经有车等的不耐烦了,一个身穿绫罗绸缎的胖子抹了把脸上的油汗,大声嚷嚷道:“军爷,你们还让不让人过了,不行咱们就绕路啊!大路朝天,还能只有你们这儿不成?”

王麻子笑着一引:“您老轻便!”

那胖子被噎的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张耕冷笑一声,绕路?你倒是吃的灯草灰,放的轻巧屁!

方圆几十里只有这一条路是能通行的,其它的要么就是羊肠小道只能行人,要么就根本不是路了,想要绕路,也可以,您先回北京城,然后再从东门或者是北门出去,再往南,那就绕过去了。但是这一绕就是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